何伟:在中国发现历史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s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人,你如何看待两国人民对历史的态度,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和国家的历史?
  
   在我看来,实际上美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甚至多到超乎很多人预料。他们都是总体统一而内部多元的大国。美国拥有来自那么多国家的外来移民,而中国则拥有那么多不同的方言和民俗;然而这两个国家仍能保持统一。中美两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而这种体系将它们广袤的疆土和众多的人口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你不能指望仅仅依靠军事强制力、政府的力量,或者其他什么力量来把如此规模的国家统一在一起。为此,公民们必须持有一种共同的信念。
  
  在《甲骨文》这本书里,我曾提到过,正是那种源自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归属感成为了凝聚整个中国的关键所在。在中国,每个人都关心并且信仰它。而在美国,那种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中国人都相信他们与历史和文化有着独特的关联,而美国人则相信他们与民主自由紧密相连。
  
  有趣的是,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他们都认为自己拥有这些信念是理所应当的。举例而言,中国人经常强调历史和文化是多么的重要,但他们却很少花费时间学习历史或者深入思考自己的文化。有时,人们似乎认为这些信条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并且认为没有外国人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化。在美国,人们则都以民主和自由为豪,但他们很少带有批判性地思考这些观念。观察美国总统竞选的方式可以发现,这是个糟糕的系统,以至于有些在全国投票中累计获得更多选票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举。如果美国真的希望在这个方面成为其他国家的模范,他们确实该考虑改革这套体系了。但实际上,人们只是嘴上空谈民主却不进行思考。
  
   有些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而美国是个新生的移民国家。但相比美国,中国似乎缺乏历史感。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西方人对历史有不同的认知。我们倾向于从物质层面去理解历史,尤其是与建筑相关的。古建筑和纪念碑对于我们很重要,而这种倾向在其他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无论是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罗马角斗场还是遍布欧洲的教堂都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
  
  但外国人似乎在中国很难找到很多古建筑,这让他们很困惑。他们好奇中国的历史在哪里呢?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致力于保护和记录这里的古建筑。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这些古物非常重要。
  
  在中国,历史更多地与思想和传统观念相关,比如说古代文字,这既可以是商代甲骨文,也可以是那些不可思议地被传承下来的历经多个朝代的文字记录。那些手写体文字似乎对于中国文化极为重要。对于中国人,这些来自过去的观念远比古建筑和纪念碑要珍贵。
  
  在梁思成的书里有很多这方面鲜活的记录。当时他和太太林徽因在中国北方寻找古建筑,以便之后为这些建筑归类。但他注意到无论何时他谈到古建筑,当地人都把它当做一堆朽木。对于很多中国人,过去总存在于字里行间,只有文字才重要。这当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尊重历史。只是不同文化下的人,他们眼中的价值和对于历史的概念不同罢了。
  
   在你的几本书中都提到过这样一种观点:在中国,近代历史教会人们从公众事务中疏离出来,而缺乏对公众事务的了解,使得这种分离更严重。实际上,在其他的欧美国家,民众对于政治活动也普遍持有冷漠态度。你觉得这种“冷漠态度”说明了什么?
  
   我认为这是不同的。美国人可能对政治表现冷漠,而且他们经常愤世嫉俗。但人们似乎对政治有一种真正的信心,并且你经常能够发现有些人积极地参与到他们所在社区的活动中去。我的父母就是个例子。他们就是普通百姓,也不是很有钱的人,但他们非常积极地参加社区活动,比如训练儿童成为记者;在学校做助教;帮助老人。我的父母相比其他大多数美国人对于公共事务要积极得多,但在美国像他们那样的人也不少。
  
  而我在中国多年似乎从未遇到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去做那些事。或许,政府根本不想让他去做这些!在美国这较为平常,像是我的父母,他们对于他们所居住的社区、社区的居民,甚至是这些居民们不同的文化都相当了解。而在中国,多数人只是了解他们自己的家庭和离他们最近的邻居和同事。人们似乎缺乏那种广泛的社交。
  
  此外,在美国,人们也有很多渠道去寻求改变。而这在中国可能难得多,人们往往需要付诸一些较为极端的聚众抗议,通过一种笨拙而又有风险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我的经验来看,这就是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的一种很好的经验。中国需要找到某种方法使得每个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和他们的社区以及身边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团结一心。
  
  当然,美国也有很多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我希望美国人应该更多地和世界交流,他们应该更有兴趣,更有雄心壮志去到世界的其他地方看看并学习当地的语言。我认为这就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问题所在,我们不太了解这个世界,所以在处理国际事务的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中国历史中的哪个部分最吸引你?
  
   实际上我对中国历史中的很多阶段都很有兴趣。总体来说,我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史都兴趣盎然,这同时包括我在中国生活的那个时期——上个世纪90年代。当然其中我更好奇30、40年代那些较为神秘和不为外界所知的历史。
  
  对于中国古代史,我最感兴趣的是宋朝,因为那时候具有一种文化上繁盛与政治军事方面孱弱的遥相呼应。这是种非常奇特的混搭。当然,我还喜欢商朝文化,因为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如此的美丽和摄人心魄。人们只是通过文物大致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而其中很大部分依然是个谜。
其他文献
据《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汉末华佗施行外科剖腹手术时使用的麻醉药物为“麻沸散”;史籍小说中也有古代江湖绿林常常使用“蒙汗药”的记载。前者配方因华佗突然被曹操所杀而失
将带钢的连续酸洗机组与冷连轧机连接起来生产冷轧板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经历了近三十年,解决了诸多技术问题之后才得以实现。 1.酸洗—冷轧联合生产的技术基础 1.1高效新型酸
寓意类材料作文将文章所要表达的哲理通过寓言故事或者其他材料表现出来,这类作文写作时对学生的限制比较少,一般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大。但是,由于学生对材料
状语从句是英语语法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高考对它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七选五阅读、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等题型中。状语从句的考查重点是从属连词用法的辨析、主从句时态的呼应及状语从句的倒装等。本文以高考真题为例,剖析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这一考点,以期帮助同学们探索解题技巧,加强对状语从句语法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时间状语从句] [1]  例1 I had hardly got t
目的:检测阿胶牡蛎口服液对大鼠体内25-羟维生素D3及1,25-二羟维生素D3的影响。方法:大鼠每天皮下注射1-羟基亚乙基二磷酸盐(HEDP)25mg/kg,连续7天,建立佝偻病大鼠模型。21天
评述了现代化肥造粒装置的一些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的许多特点已在新建的印度Oswal和澳大利亚WMC生产装置中实现。 Comment on some of the modern fertilizer granulation d
本文通过与运用其它分析技术的同类工作进行比较来述评离子束分析法在艺术和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为了说明离子束分析法的利弊,精选了一些实例来阐述该方法在艺术和考古学领
7 应用7.1 优点及缺点由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药芯焊丝电弧焊的效率都很高(指生产效率),所以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它们取代了手工电弧焊。焊接操作可以连续进行很长时间不间断,
师爷,在古代又叫幕友、幕宾或幕僚,是一种受地方长官聘请,帮助处理各种事务的无官职佐助人员。因此,从体制上说,古代的师爷既没有纳入官府编制,更不占官员职数,无正常上升空
“甜甜的,酸酸的 ……”,只要提起“娃哈哈”的大名,每天围坐在电视机旁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无人不知。但假如你说起宗庆后是干啥的,恐怕知根知底的人并不多。 “Sweet,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