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寒《知行合一:王阳明传》的王阳明形象书写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与众多的王阳明传记不同,作家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对王阳明的一生进行的历史还原和想象书写。在女性视角下,作家通过“史笔”和“文笔”的相互交融,对王阳明一生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叙写,对其心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最终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真实可触的王阳明形象。
  关键词:王阳明形象 女性视角 “史笔” “文笔”
  王阳明是在中国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人生总是不断被后人书写,相关传记作品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年来迎来了一个王阳明传记的创作热潮。作家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就是近年来一部与众多不同的王阳明传记。该书是作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而成,书中不乏一些女性作家的特色,如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刻画、对情感关系的极度关注,以及对阳明思想深入浅出的阐释。正如作家在序言中所说:“在努力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我力求最大限度地去走近王阳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将王阳明心学思想融会贯通于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当中,并全面介绍了他的心学发展历程,为读者描写一个更加真实可触的王阳明。”a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作家梅寒在女性视角下,通过“史笔”和“文笔”的相互交融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真实可触的王阳明形象。
  一、女性视角下的传记书写
  作为中国历史上“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人生传奇成为许多作家进行传记创作的素材。作家梅寒就根据王阳明的生平文献创作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梅寒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的书写中留下许多女性作家特有的特点:一是女性心理的把握刻画,二是情感关系的极度关注,三是深入浅出的思想阐释。
  作为女性作家,梅寒在刻画女性心理上明显是占有优势的。在书中,梅寒对几位女性的心理拿捏非常到位。作品的开篇便是对王阳明祖母的心理刻画:当儿媳妇怀胎十四个月还没生时,她烧香拜佛祈求孙子早日降生等举动就将她急切的心理表达出来。当梦见仙人给她这上年纪的人送子时,作家通过她“脸一热”b的神态描写将她的害羞心理展现出来。此外,还有对王阳明妻子诸氏的心理刻画。当王阳明与道士彻夜长谈让其洞房花烛夜独守空闺时,作家写诸氏“不哭也不闹,只每天冷着一张脸把王阳明关在门外”c。短短几字便将诸氏新婚夜被冷落的委屈和气愤心理刻画出来。这些女性心理都被作家把握得十分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将这些心理展现出来,传达给读者。同时,婚后多年无子对诸氏的心理打击也被作家写入了传记中。此外,还有宁王朱宸濠反叛失败将要被擒时,对他妻子娄妃的心理刻画。作家描写了她面对丈夫即将被擒的悲痛心理并通过细节描写将这种心理刻画出来:“娄妃心如刀绞,早已泣不成声,她深深地向朱宸濠拜谢道‘殿下保重,勿以妾为念。’言毕,娄妃便与几名侍女,纵身跳入鄱阳湖中。”d很多王阳明传记往往都忽略了对女性心理的揣摩刻画,但梅寒则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作品中的女性心理刻画出来,将传记中的这些女性心理把握得细致到位,使之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作家梅寒也以抒写温婉细腻的情感见长。书中有温馨的亲情、有胜似亲人的师生情,甚至有悲壮凄美的爱情。书中的亲情体现在作品的每一个场景中。当不会说话的少年王阳明一下子能背出祖父此前读过的文章时,祖父又是抱他,又拿胡须扎他玩。祖孙俩这一书房嬉戏场景尽显祖孙间的温馨之情。书中描写王阳明出发前往龙场之前,与父亲见面的场景中仅用“喜极而泣”四字就将王华对儿子深厚的爱子之情表现出来。王阳明数封向皇上请求归家尽孝的书信更是将王阳明对祖母、对父亲的爱传达出来。在师生情方面也是如此。除了在平日游山玩水、交流答疑的和谐场景中得到体现,王阳明临死时的场景更是将这种情谊上升到极致。王阳明死在归家的路上,死时陪伴他的不是亲人而是他的学生周积。临死前周积陪伴着王阳明,哭着握住王阳明的手,像对待父亲似的对待王阳明。这尽显师生间胜似亲人的情谊。此外,这本传记还写到了爱情。在生擒朱宸濠的章节中,作家描写了朱宸濠的妻子娄妃跳河殉情的场景,更是提到霸王别姬和杨玉环含恨别三郎,渲染两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同时,王阳明与诸氏的爱情也是可歌可泣。因为婚后一直无子,诸氏就劝王阳明娶妾,可王阳明对她一心一意,不肯再娶。直到诸氏去世他才无奈再娶。作家在传记中也正是通过选取和构造这一个个小事件、小场景展现出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和爱情。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情感的极度关注及细腻描写,也难怪要说她的作品以写温婉细腻的情感见长了。
  作家梅寒对王阳明思想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是本传记又一大鲜明的特色。王阳明的思想深奥,其言论、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加之王阳明生活的年代距今近五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又是文言形式,若非专业的专家学者,解读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为王阳明作传自然需要对之进行一番深入浅出的阐释。因而,一些为王阳明作传的作家干脆直接引用王阳明作品的原文,不做任何解释,另一些传记作品仅仅将之简单翻译为现代白话,不做深入解读。而作家梅寒在引用王阳明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在读完梅寒的作品后,读者都能凭借她通俗易懂的解读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史笔”: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
  王阳明在历史上的形象正如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王阳明大传》中写到的那样:“英勇豪迈、文武双全,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右手抚剑叱咤三军。”e更是有学者指出王阳明是明代的儒将,“到国家危难之际能上马定乾坤”;王阳明拥有智慧,“阳明心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f作为王阳明的传记作品,《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自然需要对王阳明的真实形象进行还原。作家梅寒通过“史笔”不仅将王阳明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的功绩进行了真实还原,更重要的是将其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还原,从而实现了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
  王阳明一生功绩显赫,作家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运用“史笔”将王阳明一生中最为重大的三次军事胜利——南方破贼、江西平叛及出征广西进行了还原。其中从人物到事件、从时间到策略的叙事都最大化贴近历史事实,力求客观真实呈现。正德十一年(1516)起,王陽明在南、赣、汀、漳开始了他的剿匪传奇。赣南剿匪时他将多年军事思想和理论付诸实践:上任四天便制定出详细周密的剿匪策略;恩威并重,成功从通匪老兵口中刺探敌情;推行“十家牌法”,民风民俗得到极大改善;巧用兵法,肃清匪患;战后总结,提升军队素养和能力;为维护治安,诚恳地告谕新民并奏请朝廷设县治理。南赣剿匪他创造了又一个历史传奇:他以情动人,一篇告谕使不少贼匪前来归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破横水、桶冈贼匪;苦心劝降,智取浰头;乱后重建,讲学设县改善百姓素养。江西平叛是他军事才干的又一次展现。面对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阳明依旧恩威并施。一方面试图攻破敌人心房,打起心理战;另一方面“离间计”“反间计”“空城计”灵活运用,巧妙地克敌制胜。晚年的王阳明奉旨出征广西去平定思恩、田州叛乱。这次王阳明更是不用一兵一卒,仅凭自己卓越的劝降能力就使敌人归降。此外,他还用计将断藤峡和八寨的匪患清除。完成这些叛乱的平定后,他依旧不忘对百姓进行教化,从根本上维护了广西的安宁。作家将这些战争的情形和王阳明采取的策略尽可能地还原从而实现对王阳明三大功绩的历史还原,成功地刻画了王阳明军事奇才的形象。   王阳明的一生除了立下显赫的战绩外亦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文作品,作家也通过“史笔”对他的诗文作品进行直接引用和摘录,由此对王阳明形象进行历史还原。《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摘录了大量王阳明写的诗歌、文章和书信,甚至许多王阳明给弟子答疑解惑的言论也被引用了进来。例如王阳明在前往南京任职时给弟子徐爱答疑解惑的言论,作家就直接引用了《传习录》中的记载。作为最有力的史料,王阳明诗文作品的直接引用还原无疑为了解历史真实的王阳明提供了极大帮助。正是通过作家对其重要诗文作品的直接摘录,王阳明的历史形象也变得真实可触起来:从他写给皇帝的谏书,像《陈言边务疏》 《谏迎佛疏》中看见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他一封封的请辞信,像《乞放归田里疏》《乞病养疏》中读出他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从他给弟子的书信,像《答黄宗贤应原忠》《别方叔贤序》中感受他对弟子的关爱和牵挂;从他给百姓的告谕,像《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中窥见他的智慧和仁爱;从他留下的许多诗歌像《不寐》《梧桐江用韵》中发觉他渴望归隐的念头;从他的言论文章,像《啾啾诗》《答聂文蔚》中体悟他思想的深邃。在王阳明留下的文字中解读王阳明的心境和人格,保证了传记的历史真实性,从而使得王阳明形象得到了较好的历史还原。
  当然,传记中更为重要的就是对王阳明心学发展历程的还原,从而使得王阳明作为心学大师的形象得到了历史还原。王阳明心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三次证道都在本书中得到了描写。第一次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即王阳明在龙场提出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作家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将他提出这一学说的情景进行还原,即在龙场躺在自制的石椁中思索生死。第二次是平定宁王叛乱和经历泰、忠之变后的提出的“致良知”说。这无疑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又一个巨大进步,作家也对其提出背景做出了还原,将宁王叛乱和忠、泰之变在书中做了详细的描写。最后是王阳明的第三次证道——天泉证道。天泉证道是王阳明晚年思想的又一座高峰。王阳明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成熟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作家更是通过插入玉龙溪和钱德洪对老师这四句话进行争论的情节,引出王阳明对这几句话的深入解释。从“心即理”“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再到“四句教”,作家通过“史笔”将王阳明的心学发展历程做了还原。在对王阳明心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描写中,王阳明心学大师的形象也得到了还原呈现。
  三、“文笔”:王阳明形象的文学想象
  如果仅是运用“史笔”进行描写,传记不免与史书无异,读来过于沉闷,缺乏生动性。为避免此种情况,梅寒充分运用作家之“文笔”来展开文学想象和艺术虚构,通过增加传记的文学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传神,人物特质更加鲜活。因而在这本传记中不仅有作家通过“史笔”对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还有作家通过“文笔”对王阳明形象的文学想象。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梅寒选用了一些未经证实且带有传奇色彩的材料。有学者就指出,在传记作品中,应把握的“度”包括对未被充分证实的传说和口碑资料等必须慎用,宁可疑而不信。g但是作家梅寒打破这个“度”将这些未被证实的材料写了进来,并且通过文学想象对这些材料进行扩展。不过正因如此,反而使得传记中增加了文学想象的王阳明形象,使得王阳明形象饱满起来。传记中写到王阳明母亲十四月怀胎才生下他,这已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作家同时将他的降生与祖母的梦境相联系。梦境中仙人送子后王陽明就降生了,显然是给王阳明的降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此外,王阳明五岁不会开口讲话,经僧人指点改名后不久他竟然就开口说话了。不仅如此,他还能张口就背诵祖父读过的文章。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阳明夜间在古庙睡觉,遇见老虎后竟能虎口逃生,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虽然上文提到的这些关于王阳明的故事确有流传,但毕竟是传奇色彩过重且未经证实的材料。不过正是得益于这些未经证实材料的运用和扩展,作家笔下的王阳明形象也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梅寒的“文笔”亦体现在她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上,读她的文字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作家写王阳明被父亲打后:“被打也不改。除了每天跑去跟小伙伴玩那些战争游戏,小王阳明还极为迷恋象棋……而交代给他的读书任务是半点也没完成。”h这几句虽是简单的叙述,打趣似的语言却极富感染力。像“被打也不改”“一点也没完成”将王阳明的“皮”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不住发笑。在描写朱宸濠将所有的船连在一起的情节中,作家更是将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聪明人急了会变蠢人,蠢人急了当然更蠢”,“三国时曹操早已经把这招儿给用上了,招来的不过是火烧赤壁的笑料”。这些语言表达中所带有的诙谐,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会心一笑。梅寒的文字不光诙谐幽默,更能很好地营造氛围。评论朱宸濠的爱妃跳河自尽时的文字:“当年乌江畔霸王别姬,虞姬一份成全,拔剑自刎,血溅石榴裙;马嵬坡下,三尺白绫,杨玉环含恨别三郎。在男人斗争的政治疆场上,女人就是一个悲剧的符号,为这世间增添的不过是一生轻轻的叹息。”i这段文字实现了对娄妃为爱赴死的悲壮气氛的渲染升华。此外,这段文字更是让读者在叹惋的同时陷入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思。此中足以窥见梅寒文字的感染力。可以说,梅寒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使《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具有了可读性。
  当然,作家最见功底的“文笔”体现在细节描写上,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在描写少年王阳明在镇江金山寺与祖父的友人吟诗作对时,作家仅用对王阳明的一句语言描写就将少年王阳明的“狂”展露无遗:“文章小事,何足成名。”小王阳明的这一句话将在场的大人们说得无言以对,这不正体现着其狂傲的形象吗?当父亲王华说只有自己这一代状元时,作家这样写王阳明的反应:“‘哈哈,’阳明拍手大笑,‘只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短短几字,作家却凭借女性的细腻笔触和想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使少年王阳明的调皮淘气形象跃然纸上,写得极为生动传神。此外,写王阳明上书谏皇帝迎活佛的句子:“听到那样的消息,王阳明又坐不住了。他那股子不怕死、不计后果的劲头又上来了。谏!”j只一“谏”字就让人感受到王阳明的那股正义之气。他那颗为国为民的坚定之心,那忠君爱国的大丈夫形象已然深入人心。可以说,作家在“史笔”的基础上运用“文笔”进行细节刻画,从而使得传记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又绘声绘色、真实传神。梅寒借此成功地实现了她在序言中提出的创作初衷,“为读者描写一个更为真实可触的王阳明”,而这也无疑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这本传记的最大特色。
  abcdhij梅寒:《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Ⅳ页,第2页,第25页,第292页,第8页,第292—293页,第195页。
  e 〔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重庆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
  f 郦波:《王阳明:文安天下,武定乾坤》,《文汇报》2017年8月21日。
  g 朱文华:《传记手法作品的史学性质与文学手法的度》,《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第28页。
  作 者: 徐依楠,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学生;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越地文学与文化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科举考试历来被认为是读书人实现社会阶层跨越的一个便捷途径,但是这条看似宽阔的路上却充满艰难险阻。制度的局限性、巨额的花费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都在默默地把一部分贫寒学子排斥在门外。  关键词:科举 社会流动性 明朝  科举,是由国家设立科目,用分级统一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a 历经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科举考试的产生,使大批寒门士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为
摘 要:王立世用浅显易懂的口语入诗,抒写生命真切的感悟,打破了诗歌阅读的诸多障碍,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从中可以领略到他忧而不伤、苦而不涩、弱而不卑的审美情趣和洞察人生社会的深刻思想。  关键词:王立世 《夹缝里的阳光》 纯真 朴实 自然 唯美  诗是诗人真诚艺术直觉下创造的审美的有意味的语言形式。诗人用质感、洗练、形象的语言辞藻,勾勒出让读者沉醉其中的情景,或者说沉醉其中的语言审美空间。诗的思想性
这应该是30年前的事情了。我至今想起来,依旧会为自己差一点造成的后果而捏一把汗。   那会儿,我在埃文斯顿小镇上的中学读8年级。有一天,我放学后一个人走在路上,对面来了几个小混混。我认识他们,带头的大个子叫艾萨克,在我刚进入中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读高级班了。作为最顽劣的学生,他们经常会被校长叫到办公室。很显然,他们现在已经不读书了。   艾萨克问我:“小子,你还有多少钱?”  
摘 要:著名导演林超贤执导的青春热血大片《破风》,以青春、热血、激情、励志交织撞击所带来的震撼,以及精良的制作、上乘的质感,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破风手的青春气质。影片叙事手法上的“大我”与“小我”的共建、审美情趣上的娱乐与精神的同构,以及爱情与友情的频现,将自行车手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青春气质呈现在观众面前,被称为“单车版《速度与激情》”。  关键词:《破风》 青春气质 艺术创作  中国文化素有“
摘要:“语意高妙,古今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宏阔的意境和丰厚的情感吸引着从古到今的诸多读者,仁智各异的解读也使其魅力尽显。在那豪迈奔放的文字中,词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情怀也尽显无遗,然而在深加体味中,也只能为这情怀无处安放而叹惋。  关键词:英雄情怀 诗性思维 安放 无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摘 要:闵福德《易经》 英译本是当前西方权威的 《易经》 译本,译者在译本中成功地采用了厚翻译策略。闵福德《易经》 英译本厚翻译策略的使用是文本和超文本两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文本因素包括《易經》 的文本类型和功能,而超文本因素包括译者目的和读者预期。  关键词:《易经》 闵福德 厚翻译 文本 超文本  一、引言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无价瑰宝。从
摘 要: 原创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聚焦了王阳明从狂狷少年到一代心学宗师的成圣历程,该剧通过对“内圣”与“外王”两方面相互交织的描写,展现了王阳明从生而知之到学而知之,再到困而知之的艰难成圣之路。自幼立志成圣是王阳明成长为圣人的精神驱动,而王阳明人生成长中的“心上磨练”和“事上磨练”的经历则在其成圣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千古一圣王阳明》 王阳明 “心上磨练” “事上磨
摘 要:《十八岁出门远行》因其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上的独特,被选入人教版和苏教版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对《十八岁出门远行》有多种解读,本文则选择从“内心外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文本中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与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现代价值观冲突下的虚构世界,试图进一步探讨文本暗示着的、作家以“清醒的说梦者”方式表达的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感悟。  关键词:精神世界 传统价值观 现代价值观 现代社会
摘要:2011年,河南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红旗渠》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隆重上演,剧本主要写了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领导下克服层层阻碍修成红旗渠、改变当地缺水现状的艰辛历程。作为领导核心的杨贵身上具有的“敢想敢干”“刚中有柔”“怜民胜己”等优秀特质则向我们突出展示了红旗渠精神。  关键词:话剧《红旗渠》杨贵  杨林在剧本前面写道:“《红旗渠》情节是虚构的,但,红旗渠精神是真实的。”剧本根据真人真事
【考点透视】   句子仿写,即依照已有句子的形式造出新的句子来。句子仿写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提供的条件而模仿写作。句子仿写的常见题型有四种:命题式、嵌入式、续写式、开放式。句子仿写题一方面考查句式、修辞等知识,另一方面也注意组织语言与语言表达的考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与阅读积累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题型。 【典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