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与众多的王阳明传记不同,作家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对王阳明的一生进行的历史还原和想象书写。在女性视角下,作家通过“史笔”和“文笔”的相互交融,对王阳明一生的传奇故事进行了叙写,对其心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最终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真实可触的王阳明形象。
关键词:王阳明形象 女性视角 “史笔” “文笔”
王阳明是在中国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人生总是不断被后人书写,相关传记作品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年来迎来了一个王阳明传记的创作热潮。作家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就是近年来一部与众多不同的王阳明传记。该书是作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而成,书中不乏一些女性作家的特色,如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刻画、对情感关系的极度关注,以及对阳明思想深入浅出的阐释。正如作家在序言中所说:“在努力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我力求最大限度地去走近王阳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将王阳明心学思想融会贯通于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当中,并全面介绍了他的心学发展历程,为读者描写一个更加真实可触的王阳明。”a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作家梅寒在女性视角下,通过“史笔”和“文笔”的相互交融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真实可触的王阳明形象。
一、女性视角下的传记书写
作为中国历史上“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人生传奇成为许多作家进行传记创作的素材。作家梅寒就根据王阳明的生平文献创作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梅寒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的书写中留下许多女性作家特有的特点:一是女性心理的把握刻画,二是情感关系的极度关注,三是深入浅出的思想阐释。
作为女性作家,梅寒在刻画女性心理上明显是占有优势的。在书中,梅寒对几位女性的心理拿捏非常到位。作品的开篇便是对王阳明祖母的心理刻画:当儿媳妇怀胎十四个月还没生时,她烧香拜佛祈求孙子早日降生等举动就将她急切的心理表达出来。当梦见仙人给她这上年纪的人送子时,作家通过她“脸一热”b的神态描写将她的害羞心理展现出来。此外,还有对王阳明妻子诸氏的心理刻画。当王阳明与道士彻夜长谈让其洞房花烛夜独守空闺时,作家写诸氏“不哭也不闹,只每天冷着一张脸把王阳明关在门外”c。短短几字便将诸氏新婚夜被冷落的委屈和气愤心理刻画出来。这些女性心理都被作家把握得十分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将这些心理展现出来,传达给读者。同时,婚后多年无子对诸氏的心理打击也被作家写入了传记中。此外,还有宁王朱宸濠反叛失败将要被擒时,对他妻子娄妃的心理刻画。作家描写了她面对丈夫即将被擒的悲痛心理并通过细节描写将这种心理刻画出来:“娄妃心如刀绞,早已泣不成声,她深深地向朱宸濠拜谢道‘殿下保重,勿以妾为念。’言毕,娄妃便与几名侍女,纵身跳入鄱阳湖中。”d很多王阳明传记往往都忽略了对女性心理的揣摩刻画,但梅寒则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作品中的女性心理刻画出来,将传记中的这些女性心理把握得细致到位,使之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作家梅寒也以抒写温婉细腻的情感见长。书中有温馨的亲情、有胜似亲人的师生情,甚至有悲壮凄美的爱情。书中的亲情体现在作品的每一个场景中。当不会说话的少年王阳明一下子能背出祖父此前读过的文章时,祖父又是抱他,又拿胡须扎他玩。祖孙俩这一书房嬉戏场景尽显祖孙间的温馨之情。书中描写王阳明出发前往龙场之前,与父亲见面的场景中仅用“喜极而泣”四字就将王华对儿子深厚的爱子之情表现出来。王阳明数封向皇上请求归家尽孝的书信更是将王阳明对祖母、对父亲的爱传达出来。在师生情方面也是如此。除了在平日游山玩水、交流答疑的和谐场景中得到体现,王阳明临死时的场景更是将这种情谊上升到极致。王阳明死在归家的路上,死时陪伴他的不是亲人而是他的学生周积。临死前周积陪伴着王阳明,哭着握住王阳明的手,像对待父亲似的对待王阳明。这尽显师生间胜似亲人的情谊。此外,这本传记还写到了爱情。在生擒朱宸濠的章节中,作家描写了朱宸濠的妻子娄妃跳河殉情的场景,更是提到霸王别姬和杨玉环含恨别三郎,渲染两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同时,王阳明与诸氏的爱情也是可歌可泣。因为婚后一直无子,诸氏就劝王阳明娶妾,可王阳明对她一心一意,不肯再娶。直到诸氏去世他才无奈再娶。作家在传记中也正是通过选取和构造这一个个小事件、小场景展现出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和爱情。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情感的极度关注及细腻描写,也难怪要说她的作品以写温婉细腻的情感见长了。
作家梅寒对王阳明思想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是本传记又一大鲜明的特色。王阳明的思想深奥,其言论、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加之王阳明生活的年代距今近五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又是文言形式,若非专业的专家学者,解读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为王阳明作传自然需要对之进行一番深入浅出的阐释。因而,一些为王阳明作传的作家干脆直接引用王阳明作品的原文,不做任何解释,另一些传记作品仅仅将之简单翻译为现代白话,不做深入解读。而作家梅寒在引用王阳明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在读完梅寒的作品后,读者都能凭借她通俗易懂的解读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史笔”: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
王阳明在历史上的形象正如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王阳明大传》中写到的那样:“英勇豪迈、文武双全,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右手抚剑叱咤三军。”e更是有学者指出王阳明是明代的儒将,“到国家危难之际能上马定乾坤”;王阳明拥有智慧,“阳明心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f作为王阳明的传记作品,《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自然需要对王阳明的真实形象进行还原。作家梅寒通过“史笔”不仅将王阳明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的功绩进行了真实还原,更重要的是将其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还原,从而实现了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
王阳明一生功绩显赫,作家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运用“史笔”将王阳明一生中最为重大的三次军事胜利——南方破贼、江西平叛及出征广西进行了还原。其中从人物到事件、从时间到策略的叙事都最大化贴近历史事实,力求客观真实呈现。正德十一年(1516)起,王陽明在南、赣、汀、漳开始了他的剿匪传奇。赣南剿匪时他将多年军事思想和理论付诸实践:上任四天便制定出详细周密的剿匪策略;恩威并重,成功从通匪老兵口中刺探敌情;推行“十家牌法”,民风民俗得到极大改善;巧用兵法,肃清匪患;战后总结,提升军队素养和能力;为维护治安,诚恳地告谕新民并奏请朝廷设县治理。南赣剿匪他创造了又一个历史传奇:他以情动人,一篇告谕使不少贼匪前来归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破横水、桶冈贼匪;苦心劝降,智取浰头;乱后重建,讲学设县改善百姓素养。江西平叛是他军事才干的又一次展现。面对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阳明依旧恩威并施。一方面试图攻破敌人心房,打起心理战;另一方面“离间计”“反间计”“空城计”灵活运用,巧妙地克敌制胜。晚年的王阳明奉旨出征广西去平定思恩、田州叛乱。这次王阳明更是不用一兵一卒,仅凭自己卓越的劝降能力就使敌人归降。此外,他还用计将断藤峡和八寨的匪患清除。完成这些叛乱的平定后,他依旧不忘对百姓进行教化,从根本上维护了广西的安宁。作家将这些战争的情形和王阳明采取的策略尽可能地还原从而实现对王阳明三大功绩的历史还原,成功地刻画了王阳明军事奇才的形象。 王阳明的一生除了立下显赫的战绩外亦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文作品,作家也通过“史笔”对他的诗文作品进行直接引用和摘录,由此对王阳明形象进行历史还原。《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摘录了大量王阳明写的诗歌、文章和书信,甚至许多王阳明给弟子答疑解惑的言论也被引用了进来。例如王阳明在前往南京任职时给弟子徐爱答疑解惑的言论,作家就直接引用了《传习录》中的记载。作为最有力的史料,王阳明诗文作品的直接引用还原无疑为了解历史真实的王阳明提供了极大帮助。正是通过作家对其重要诗文作品的直接摘录,王阳明的历史形象也变得真实可触起来:从他写给皇帝的谏书,像《陈言边务疏》 《谏迎佛疏》中看见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他一封封的请辞信,像《乞放归田里疏》《乞病养疏》中读出他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从他给弟子的书信,像《答黄宗贤应原忠》《别方叔贤序》中感受他对弟子的关爱和牵挂;从他给百姓的告谕,像《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中窥见他的智慧和仁爱;从他留下的许多诗歌像《不寐》《梧桐江用韵》中发觉他渴望归隐的念头;从他的言论文章,像《啾啾诗》《答聂文蔚》中体悟他思想的深邃。在王阳明留下的文字中解读王阳明的心境和人格,保证了传记的历史真实性,从而使得王阳明形象得到了较好的历史还原。
当然,传记中更为重要的就是对王阳明心学发展历程的还原,从而使得王阳明作为心学大师的形象得到了历史还原。王阳明心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三次证道都在本书中得到了描写。第一次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即王阳明在龙场提出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作家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将他提出这一学说的情景进行还原,即在龙场躺在自制的石椁中思索生死。第二次是平定宁王叛乱和经历泰、忠之变后的提出的“致良知”说。这无疑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又一个巨大进步,作家也对其提出背景做出了还原,将宁王叛乱和忠、泰之变在书中做了详细的描写。最后是王阳明的第三次证道——天泉证道。天泉证道是王阳明晚年思想的又一座高峰。王阳明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成熟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作家更是通过插入玉龙溪和钱德洪对老师这四句话进行争论的情节,引出王阳明对这几句话的深入解释。从“心即理”“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再到“四句教”,作家通过“史笔”将王阳明的心学发展历程做了还原。在对王阳明心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描写中,王阳明心学大师的形象也得到了还原呈现。
三、“文笔”:王阳明形象的文学想象
如果仅是运用“史笔”进行描写,传记不免与史书无异,读来过于沉闷,缺乏生动性。为避免此种情况,梅寒充分运用作家之“文笔”来展开文学想象和艺术虚构,通过增加传记的文学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传神,人物特质更加鲜活。因而在这本传记中不仅有作家通过“史笔”对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还有作家通过“文笔”对王阳明形象的文学想象。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梅寒选用了一些未经证实且带有传奇色彩的材料。有学者就指出,在传记作品中,应把握的“度”包括对未被充分证实的传说和口碑资料等必须慎用,宁可疑而不信。g但是作家梅寒打破这个“度”将这些未被证实的材料写了进来,并且通过文学想象对这些材料进行扩展。不过正因如此,反而使得传记中增加了文学想象的王阳明形象,使得王阳明形象饱满起来。传记中写到王阳明母亲十四月怀胎才生下他,这已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作家同时将他的降生与祖母的梦境相联系。梦境中仙人送子后王陽明就降生了,显然是给王阳明的降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此外,王阳明五岁不会开口讲话,经僧人指点改名后不久他竟然就开口说话了。不仅如此,他还能张口就背诵祖父读过的文章。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阳明夜间在古庙睡觉,遇见老虎后竟能虎口逃生,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虽然上文提到的这些关于王阳明的故事确有流传,但毕竟是传奇色彩过重且未经证实的材料。不过正是得益于这些未经证实材料的运用和扩展,作家笔下的王阳明形象也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梅寒的“文笔”亦体现在她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上,读她的文字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作家写王阳明被父亲打后:“被打也不改。除了每天跑去跟小伙伴玩那些战争游戏,小王阳明还极为迷恋象棋……而交代给他的读书任务是半点也没完成。”h这几句虽是简单的叙述,打趣似的语言却极富感染力。像“被打也不改”“一点也没完成”将王阳明的“皮”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不住发笑。在描写朱宸濠将所有的船连在一起的情节中,作家更是将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聪明人急了会变蠢人,蠢人急了当然更蠢”,“三国时曹操早已经把这招儿给用上了,招来的不过是火烧赤壁的笑料”。这些语言表达中所带有的诙谐,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会心一笑。梅寒的文字不光诙谐幽默,更能很好地营造氛围。评论朱宸濠的爱妃跳河自尽时的文字:“当年乌江畔霸王别姬,虞姬一份成全,拔剑自刎,血溅石榴裙;马嵬坡下,三尺白绫,杨玉环含恨别三郎。在男人斗争的政治疆场上,女人就是一个悲剧的符号,为这世间增添的不过是一生轻轻的叹息。”i这段文字实现了对娄妃为爱赴死的悲壮气氛的渲染升华。此外,这段文字更是让读者在叹惋的同时陷入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思。此中足以窥见梅寒文字的感染力。可以说,梅寒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使《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具有了可读性。
当然,作家最见功底的“文笔”体现在细节描写上,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在描写少年王阳明在镇江金山寺与祖父的友人吟诗作对时,作家仅用对王阳明的一句语言描写就将少年王阳明的“狂”展露无遗:“文章小事,何足成名。”小王阳明的这一句话将在场的大人们说得无言以对,这不正体现着其狂傲的形象吗?当父亲王华说只有自己这一代状元时,作家这样写王阳明的反应:“‘哈哈,’阳明拍手大笑,‘只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短短几字,作家却凭借女性的细腻笔触和想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使少年王阳明的调皮淘气形象跃然纸上,写得极为生动传神。此外,写王阳明上书谏皇帝迎活佛的句子:“听到那样的消息,王阳明又坐不住了。他那股子不怕死、不计后果的劲头又上来了。谏!”j只一“谏”字就让人感受到王阳明的那股正义之气。他那颗为国为民的坚定之心,那忠君爱国的大丈夫形象已然深入人心。可以说,作家在“史笔”的基础上运用“文笔”进行细节刻画,从而使得传记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又绘声绘色、真实传神。梅寒借此成功地实现了她在序言中提出的创作初衷,“为读者描写一个更为真实可触的王阳明”,而这也无疑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这本传记的最大特色。
abcdhij梅寒:《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Ⅳ页,第2页,第25页,第292页,第8页,第292—293页,第195页。
e 〔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重庆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
f 郦波:《王阳明:文安天下,武定乾坤》,《文汇报》2017年8月21日。
g 朱文华:《传记手法作品的史学性质与文学手法的度》,《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第28页。
作 者: 徐依楠,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学生;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越地文学与文化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王阳明形象 女性视角 “史笔” “文笔”
王阳明是在中国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人生总是不断被后人书写,相关传记作品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年来迎来了一个王阳明传记的创作热潮。作家梅寒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就是近年来一部与众多不同的王阳明传记。该书是作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而成,书中不乏一些女性作家的特色,如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刻画、对情感关系的极度关注,以及对阳明思想深入浅出的阐释。正如作家在序言中所说:“在努力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我力求最大限度地去走近王阳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将王阳明心学思想融会贯通于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当中,并全面介绍了他的心学发展历程,为读者描写一个更加真实可触的王阳明。”a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作家梅寒在女性视角下,通过“史笔”和“文笔”的相互交融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真实可触的王阳明形象。
一、女性视角下的传记书写
作为中国历史上“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人生传奇成为许多作家进行传记创作的素材。作家梅寒就根据王阳明的生平文献创作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梅寒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一书的书写中留下许多女性作家特有的特点:一是女性心理的把握刻画,二是情感关系的极度关注,三是深入浅出的思想阐释。
作为女性作家,梅寒在刻画女性心理上明显是占有优势的。在书中,梅寒对几位女性的心理拿捏非常到位。作品的开篇便是对王阳明祖母的心理刻画:当儿媳妇怀胎十四个月还没生时,她烧香拜佛祈求孙子早日降生等举动就将她急切的心理表达出来。当梦见仙人给她这上年纪的人送子时,作家通过她“脸一热”b的神态描写将她的害羞心理展现出来。此外,还有对王阳明妻子诸氏的心理刻画。当王阳明与道士彻夜长谈让其洞房花烛夜独守空闺时,作家写诸氏“不哭也不闹,只每天冷着一张脸把王阳明关在门外”c。短短几字便将诸氏新婚夜被冷落的委屈和气愤心理刻画出来。这些女性心理都被作家把握得十分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将这些心理展现出来,传达给读者。同时,婚后多年无子对诸氏的心理打击也被作家写入了传记中。此外,还有宁王朱宸濠反叛失败将要被擒时,对他妻子娄妃的心理刻画。作家描写了她面对丈夫即将被擒的悲痛心理并通过细节描写将这种心理刻画出来:“娄妃心如刀绞,早已泣不成声,她深深地向朱宸濠拜谢道‘殿下保重,勿以妾为念。’言毕,娄妃便与几名侍女,纵身跳入鄱阳湖中。”d很多王阳明传记往往都忽略了对女性心理的揣摩刻画,但梅寒则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作品中的女性心理刻画出来,将传记中的这些女性心理把握得细致到位,使之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作家梅寒也以抒写温婉细腻的情感见长。书中有温馨的亲情、有胜似亲人的师生情,甚至有悲壮凄美的爱情。书中的亲情体现在作品的每一个场景中。当不会说话的少年王阳明一下子能背出祖父此前读过的文章时,祖父又是抱他,又拿胡须扎他玩。祖孙俩这一书房嬉戏场景尽显祖孙间的温馨之情。书中描写王阳明出发前往龙场之前,与父亲见面的场景中仅用“喜极而泣”四字就将王华对儿子深厚的爱子之情表现出来。王阳明数封向皇上请求归家尽孝的书信更是将王阳明对祖母、对父亲的爱传达出来。在师生情方面也是如此。除了在平日游山玩水、交流答疑的和谐场景中得到体现,王阳明临死时的场景更是将这种情谊上升到极致。王阳明死在归家的路上,死时陪伴他的不是亲人而是他的学生周积。临死前周积陪伴着王阳明,哭着握住王阳明的手,像对待父亲似的对待王阳明。这尽显师生间胜似亲人的情谊。此外,这本传记还写到了爱情。在生擒朱宸濠的章节中,作家描写了朱宸濠的妻子娄妃跳河殉情的场景,更是提到霸王别姬和杨玉环含恨别三郎,渲染两人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同时,王阳明与诸氏的爱情也是可歌可泣。因为婚后一直无子,诸氏就劝王阳明娶妾,可王阳明对她一心一意,不肯再娶。直到诸氏去世他才无奈再娶。作家在传记中也正是通过选取和构造这一个个小事件、小场景展现出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和爱情。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情感的极度关注及细腻描写,也难怪要说她的作品以写温婉细腻的情感见长了。
作家梅寒对王阳明思想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是本传记又一大鲜明的特色。王阳明的思想深奥,其言论、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加之王阳明生活的年代距今近五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又是文言形式,若非专业的专家学者,解读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为王阳明作传自然需要对之进行一番深入浅出的阐释。因而,一些为王阳明作传的作家干脆直接引用王阳明作品的原文,不做任何解释,另一些传记作品仅仅将之简单翻译为现代白话,不做深入解读。而作家梅寒在引用王阳明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在读完梅寒的作品后,读者都能凭借她通俗易懂的解读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史笔”: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
王阳明在历史上的形象正如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王阳明大传》中写到的那样:“英勇豪迈、文武双全,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右手抚剑叱咤三军。”e更是有学者指出王阳明是明代的儒将,“到国家危难之际能上马定乾坤”;王阳明拥有智慧,“阳明心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f作为王阳明的传记作品,《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自然需要对王阳明的真实形象进行还原。作家梅寒通过“史笔”不仅将王阳明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的功绩进行了真实还原,更重要的是将其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还原,从而实现了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
王阳明一生功绩显赫,作家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运用“史笔”将王阳明一生中最为重大的三次军事胜利——南方破贼、江西平叛及出征广西进行了还原。其中从人物到事件、从时间到策略的叙事都最大化贴近历史事实,力求客观真实呈现。正德十一年(1516)起,王陽明在南、赣、汀、漳开始了他的剿匪传奇。赣南剿匪时他将多年军事思想和理论付诸实践:上任四天便制定出详细周密的剿匪策略;恩威并重,成功从通匪老兵口中刺探敌情;推行“十家牌法”,民风民俗得到极大改善;巧用兵法,肃清匪患;战后总结,提升军队素养和能力;为维护治安,诚恳地告谕新民并奏请朝廷设县治理。南赣剿匪他创造了又一个历史传奇:他以情动人,一篇告谕使不少贼匪前来归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破横水、桶冈贼匪;苦心劝降,智取浰头;乱后重建,讲学设县改善百姓素养。江西平叛是他军事才干的又一次展现。面对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阳明依旧恩威并施。一方面试图攻破敌人心房,打起心理战;另一方面“离间计”“反间计”“空城计”灵活运用,巧妙地克敌制胜。晚年的王阳明奉旨出征广西去平定思恩、田州叛乱。这次王阳明更是不用一兵一卒,仅凭自己卓越的劝降能力就使敌人归降。此外,他还用计将断藤峡和八寨的匪患清除。完成这些叛乱的平定后,他依旧不忘对百姓进行教化,从根本上维护了广西的安宁。作家将这些战争的情形和王阳明采取的策略尽可能地还原从而实现对王阳明三大功绩的历史还原,成功地刻画了王阳明军事奇才的形象。 王阳明的一生除了立下显赫的战绩外亦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文作品,作家也通过“史笔”对他的诗文作品进行直接引用和摘录,由此对王阳明形象进行历史还原。《知行合一:王阳明传》摘录了大量王阳明写的诗歌、文章和书信,甚至许多王阳明给弟子答疑解惑的言论也被引用了进来。例如王阳明在前往南京任职时给弟子徐爱答疑解惑的言论,作家就直接引用了《传习录》中的记载。作为最有力的史料,王阳明诗文作品的直接引用还原无疑为了解历史真实的王阳明提供了极大帮助。正是通过作家对其重要诗文作品的直接摘录,王阳明的历史形象也变得真实可触起来:从他写给皇帝的谏书,像《陈言边务疏》 《谏迎佛疏》中看见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他一封封的请辞信,像《乞放归田里疏》《乞病养疏》中读出他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从他给弟子的书信,像《答黄宗贤应原忠》《别方叔贤序》中感受他对弟子的关爱和牵挂;从他给百姓的告谕,像《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中窥见他的智慧和仁爱;从他留下的许多诗歌像《不寐》《梧桐江用韵》中发觉他渴望归隐的念头;从他的言论文章,像《啾啾诗》《答聂文蔚》中体悟他思想的深邃。在王阳明留下的文字中解读王阳明的心境和人格,保证了传记的历史真实性,从而使得王阳明形象得到了较好的历史还原。
当然,传记中更为重要的就是对王阳明心学发展历程的还原,从而使得王阳明作为心学大师的形象得到了历史还原。王阳明心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三次证道都在本书中得到了描写。第一次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即王阳明在龙场提出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作家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将他提出这一学说的情景进行还原,即在龙场躺在自制的石椁中思索生死。第二次是平定宁王叛乱和经历泰、忠之变后的提出的“致良知”说。这无疑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又一个巨大进步,作家也对其提出背景做出了还原,将宁王叛乱和忠、泰之变在书中做了详细的描写。最后是王阳明的第三次证道——天泉证道。天泉证道是王阳明晚年思想的又一座高峰。王阳明提出了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成熟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作家更是通过插入玉龙溪和钱德洪对老师这四句话进行争论的情节,引出王阳明对这几句话的深入解释。从“心即理”“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再到“四句教”,作家通过“史笔”将王阳明的心学发展历程做了还原。在对王阳明心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描写中,王阳明心学大师的形象也得到了还原呈现。
三、“文笔”:王阳明形象的文学想象
如果仅是运用“史笔”进行描写,传记不免与史书无异,读来过于沉闷,缺乏生动性。为避免此种情况,梅寒充分运用作家之“文笔”来展开文学想象和艺术虚构,通过增加传记的文学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传神,人物特质更加鲜活。因而在这本传记中不仅有作家通过“史笔”对王阳明形象的历史还原,还有作家通过“文笔”对王阳明形象的文学想象。
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中,梅寒选用了一些未经证实且带有传奇色彩的材料。有学者就指出,在传记作品中,应把握的“度”包括对未被充分证实的传说和口碑资料等必须慎用,宁可疑而不信。g但是作家梅寒打破这个“度”将这些未被证实的材料写了进来,并且通过文学想象对这些材料进行扩展。不过正因如此,反而使得传记中增加了文学想象的王阳明形象,使得王阳明形象饱满起来。传记中写到王阳明母亲十四月怀胎才生下他,这已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作家同时将他的降生与祖母的梦境相联系。梦境中仙人送子后王陽明就降生了,显然是给王阳明的降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此外,王阳明五岁不会开口讲话,经僧人指点改名后不久他竟然就开口说话了。不仅如此,他还能张口就背诵祖父读过的文章。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阳明夜间在古庙睡觉,遇见老虎后竟能虎口逃生,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虽然上文提到的这些关于王阳明的故事确有流传,但毕竟是传奇色彩过重且未经证实的材料。不过正是得益于这些未经证实材料的运用和扩展,作家笔下的王阳明形象也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梅寒的“文笔”亦体现在她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上,读她的文字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作家写王阳明被父亲打后:“被打也不改。除了每天跑去跟小伙伴玩那些战争游戏,小王阳明还极为迷恋象棋……而交代给他的读书任务是半点也没完成。”h这几句虽是简单的叙述,打趣似的语言却极富感染力。像“被打也不改”“一点也没完成”将王阳明的“皮”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不住发笑。在描写朱宸濠将所有的船连在一起的情节中,作家更是将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聪明人急了会变蠢人,蠢人急了当然更蠢”,“三国时曹操早已经把这招儿给用上了,招来的不过是火烧赤壁的笑料”。这些语言表达中所带有的诙谐,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会心一笑。梅寒的文字不光诙谐幽默,更能很好地营造氛围。评论朱宸濠的爱妃跳河自尽时的文字:“当年乌江畔霸王别姬,虞姬一份成全,拔剑自刎,血溅石榴裙;马嵬坡下,三尺白绫,杨玉环含恨别三郎。在男人斗争的政治疆场上,女人就是一个悲剧的符号,为这世间增添的不过是一生轻轻的叹息。”i这段文字实现了对娄妃为爱赴死的悲壮气氛的渲染升华。此外,这段文字更是让读者在叹惋的同时陷入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思。此中足以窥见梅寒文字的感染力。可以说,梅寒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使《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具有了可读性。
当然,作家最见功底的“文笔”体现在细节描写上,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人物的刻画上。在描写少年王阳明在镇江金山寺与祖父的友人吟诗作对时,作家仅用对王阳明的一句语言描写就将少年王阳明的“狂”展露无遗:“文章小事,何足成名。”小王阳明的这一句话将在场的大人们说得无言以对,这不正体现着其狂傲的形象吗?当父亲王华说只有自己这一代状元时,作家这样写王阳明的反应:“‘哈哈,’阳明拍手大笑,‘只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短短几字,作家却凭借女性的细腻笔触和想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使少年王阳明的调皮淘气形象跃然纸上,写得极为生动传神。此外,写王阳明上书谏皇帝迎活佛的句子:“听到那样的消息,王阳明又坐不住了。他那股子不怕死、不计后果的劲头又上来了。谏!”j只一“谏”字就让人感受到王阳明的那股正义之气。他那颗为国为民的坚定之心,那忠君爱国的大丈夫形象已然深入人心。可以说,作家在“史笔”的基础上运用“文笔”进行细节刻画,从而使得传记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又绘声绘色、真实传神。梅寒借此成功地实现了她在序言中提出的创作初衷,“为读者描写一个更为真实可触的王阳明”,而这也无疑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这本传记的最大特色。
abcdhij梅寒:《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Ⅳ页,第2页,第25页,第292页,第8页,第292—293页,第195页。
e 〔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重庆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
f 郦波:《王阳明:文安天下,武定乾坤》,《文汇报》2017年8月21日。
g 朱文华:《传记手法作品的史学性质与文学手法的度》,《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第28页。
作 者: 徐依楠,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学生;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越地文学与文化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