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报纸和金融市场报告上充斥着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讨论(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指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亚洲国家的贸易顺差之间的不干衡),甚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加入了辩论,尽管他的言辞很温和。我们并不同意伯南克关于亚洲存在“储蓄过剩”的说法,我们的研究表明,亚洲的储蓄在过去十年间相当稳定(图1),相反,亚洲的“投资缺口”问题更为突出。
储蓄偏高早已存在,投资下滑更为明显
所谓的“储蓄过剩”十几年前就存在了,工业化国家养老金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家储蓄的增加共同引发了这一现象。当时,工业化国家的劳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纷纷加大了养老金的支出。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后,可能意识到了储备对货币稳定的重要性,积累了大量储备,成为资本净出口国,还把部分储蓄投资到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同时由于利率上升,个人储蓄也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在全球很多地方,私人和公共储蓄都在持续下降,美国和日本的预算赤字问题都相当严重,而私人储蓄的比例在美国一向就很低。由此可见,“储蓄过剩”并非引发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真正原因。
更明显的事实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投资大幅减少的问题,而且至今没有恢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6-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投资的下滑(图2)。
东亚的储蓄率仍将高于投资率
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国家的投资比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建设投资。建设投资占总投资一半以上,其中三分之一是住宅建设投资。机械和设备投资的周期不明显,而其他投资(主要是牲畜养殖和无形资产类)非常稳定地维持在占GDPI%的水平。
该地区的建设投资波动一直很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跌至GDP12%的低谷,90年代迅速回升,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达到了GDP的20%。但是现在回头看,这些投资的产出比不高。由于建设投资的热潮集中于住宅建筑,尤其是在印尼、泰国和新加坡,热潮过后,留下了大量空置的写字楼和居民楼,致使建设投资此后仅有轻微增长。虽然东亚大部分国家的非建设投资在上世纪90年代也增长迅速,但远不及建设投资,80年代中期曾小幅下降至GDP的12%,此后逐渐上升,金融危机之前达到14%的高点,目前维持在GDP的11%的水平,是近25年来的最低点。其中,泰国的非建设投资目前仍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中,而在其他国家的回暖迹象还很不明显。
我们认为,全球经济不平衡现象主要是由“投资缺口”所造成的,而非“储蓄过剩”。中期来看,亚洲国家的储蓄仍将保持高企,而国内资本的投资依然会偏低。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可能会逐渐有所减少,投资可能会有所增长,但并不会回到之前的高点,更不足以改变全球经济不平衡。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东亚各国的非建设投资在未来几年可能会上升,但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建设投资热潮带来的供应过剩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东亚地区的储蓄率仍将高于投资率。
储蓄偏高早已存在,投资下滑更为明显
所谓的“储蓄过剩”十几年前就存在了,工业化国家养老金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家储蓄的增加共同引发了这一现象。当时,工业化国家的劳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纷纷加大了养老金的支出。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后,可能意识到了储备对货币稳定的重要性,积累了大量储备,成为资本净出口国,还把部分储蓄投资到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同时由于利率上升,个人储蓄也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在全球很多地方,私人和公共储蓄都在持续下降,美国和日本的预算赤字问题都相当严重,而私人储蓄的比例在美国一向就很低。由此可见,“储蓄过剩”并非引发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真正原因。
更明显的事实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投资大幅减少的问题,而且至今没有恢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6-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投资的下滑(图2)。
东亚的储蓄率仍将高于投资率
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国家的投资比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建设投资。建设投资占总投资一半以上,其中三分之一是住宅建设投资。机械和设备投资的周期不明显,而其他投资(主要是牲畜养殖和无形资产类)非常稳定地维持在占GDPI%的水平。
该地区的建设投资波动一直很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跌至GDP12%的低谷,90年代迅速回升,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达到了GDP的20%。但是现在回头看,这些投资的产出比不高。由于建设投资的热潮集中于住宅建筑,尤其是在印尼、泰国和新加坡,热潮过后,留下了大量空置的写字楼和居民楼,致使建设投资此后仅有轻微增长。虽然东亚大部分国家的非建设投资在上世纪90年代也增长迅速,但远不及建设投资,80年代中期曾小幅下降至GDP的12%,此后逐渐上升,金融危机之前达到14%的高点,目前维持在GDP的11%的水平,是近25年来的最低点。其中,泰国的非建设投资目前仍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中,而在其他国家的回暖迹象还很不明显。
我们认为,全球经济不平衡现象主要是由“投资缺口”所造成的,而非“储蓄过剩”。中期来看,亚洲国家的储蓄仍将保持高企,而国内资本的投资依然会偏低。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可能会逐渐有所减少,投资可能会有所增长,但并不会回到之前的高点,更不足以改变全球经济不平衡。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东亚各国的非建设投资在未来几年可能会上升,但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建设投资热潮带来的供应过剩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东亚地区的储蓄率仍将高于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