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全国具有发展总部经济能力城市的前三甲。而经济能力带动着商务活动的增多也必然会对商业地产特别是高级写字楼的产生影响。北京和上海的总部经济已经形成,写字楼发展成熟,而相比之下,广州的写字楼呈现着一线城市的尴尬。
“千年商都”广州特有的城市性格决定了广州写字楼市场的特性。广州的写字楼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综观其成长的历程,广州与北京上海的写字楼发展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点,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动,起步--快速发展--低迷萧条--再一次快速发展,并且未来几年三大城市都将有举世瞩目的大型活动要举行,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广州2010年的亚运会,机遇的到来使得这三个城市又一次加快对市政建设的步伐,良好的投资环境必将加快写字楼的建设,特别是甲级写字楼的供给量大幅度提升。
但广州与京沪两地的写字楼比较,却呈现一线城市的尴尬。广州的总部经济层次尚不高,总部集聚效应也不十分明显,这成为制约广州写字楼发展的瓶颈之一。从1995-2004年广州写字楼的竣工面积来看,其竣工量仅为上海的38%,北京的40%。在外商投资对写字楼需求的影响中,广州与北京、上海差异更为明显,北京、上海写字楼的供需与外商投资的关联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73,而广州仅为0.47。
从广州写字楼的发展区域变化来看,从一开始的环市东商圈,后来的东风路以及天河北,到如今的珠江新城和琶洲商务区,这与政府的规划走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广州在售以及投入使用的甲级写字楼中,东风路商圈有2栋,环市东路商圈有11栋,天河北商圈有14栋,珠江新城为10栋,这些数字共占了全市甲级写字楼数量的92.5%。可以说,大量的白领将这些地带打造成了广州的工作间,也体现了广州商务活动最密集的脉络。
据统计,需求100平方米以下的企业达33%,100-200平方米的企业达36.7%,200-300平方米以上的企业为30.5%,这些用家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而造成对公办面积的需求并不强烈,对甲级写字楼的消化量也不明显。
近年来,广州也开始大量开发写字楼,开始将“没有写字楼气质的城市”抛离,但是同时也有人担心:广州写字楼又一轮的增长高峰,是不是会带来再一次的投资过热?
根据现在广州企业员工的增长速度以及对写字楼的需求,利用职业指标法推测出来,到2010年,广州写字楼的总量约为1232万平方米,而新增需求量为506万平方米。而利用间接指标线性回归预测法,测算出2007-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写字楼需求量。(见表1、表2)
而广州写字楼在供给方面,根据现正施工的写字楼面积以及空置面积,预计到2010年新增供给量将达到562万平方米,而总存量则为1297万平方米。根据以上的推测,到2010年,写字楼总的供需差为1297-1250=47万平方米,新增供需差=562-524=38万平方米,再假设80%转化为实际需求,则供求差将达到143万平方米,于是得出结论: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到2010年,广州写字楼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
当然,这种评估方式是一个参考值,广州未来几年对“总部经济”的着重发展,将会对写字楼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广州新的发展阶段对写字楼需求所产生的良性影响,或者这也可以缓和广州现有写字楼可能出现的供过于求现象。
广州从发展的基础与自然条件上来说,无法复制北京和上海的总部经济模式,但可以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以避开与其他中心城市的竞争,走自己的“总部经济”道路。
“千年商都”广州特有的城市性格决定了广州写字楼市场的特性。广州的写字楼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综观其成长的历程,广州与北京上海的写字楼发展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点,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动,起步--快速发展--低迷萧条--再一次快速发展,并且未来几年三大城市都将有举世瞩目的大型活动要举行,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广州2010年的亚运会,机遇的到来使得这三个城市又一次加快对市政建设的步伐,良好的投资环境必将加快写字楼的建设,特别是甲级写字楼的供给量大幅度提升。
但广州与京沪两地的写字楼比较,却呈现一线城市的尴尬。广州的总部经济层次尚不高,总部集聚效应也不十分明显,这成为制约广州写字楼发展的瓶颈之一。从1995-2004年广州写字楼的竣工面积来看,其竣工量仅为上海的38%,北京的40%。在外商投资对写字楼需求的影响中,广州与北京、上海差异更为明显,北京、上海写字楼的供需与外商投资的关联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73,而广州仅为0.47。
从广州写字楼的发展区域变化来看,从一开始的环市东商圈,后来的东风路以及天河北,到如今的珠江新城和琶洲商务区,这与政府的规划走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广州在售以及投入使用的甲级写字楼中,东风路商圈有2栋,环市东路商圈有11栋,天河北商圈有14栋,珠江新城为10栋,这些数字共占了全市甲级写字楼数量的92.5%。可以说,大量的白领将这些地带打造成了广州的工作间,也体现了广州商务活动最密集的脉络。
据统计,需求100平方米以下的企业达33%,100-200平方米的企业达36.7%,200-300平方米以上的企业为30.5%,这些用家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而造成对公办面积的需求并不强烈,对甲级写字楼的消化量也不明显。
近年来,广州也开始大量开发写字楼,开始将“没有写字楼气质的城市”抛离,但是同时也有人担心:广州写字楼又一轮的增长高峰,是不是会带来再一次的投资过热?
根据现在广州企业员工的增长速度以及对写字楼的需求,利用职业指标法推测出来,到2010年,广州写字楼的总量约为1232万平方米,而新增需求量为506万平方米。而利用间接指标线性回归预测法,测算出2007-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写字楼需求量。(见表1、表2)
而广州写字楼在供给方面,根据现正施工的写字楼面积以及空置面积,预计到2010年新增供给量将达到562万平方米,而总存量则为1297万平方米。根据以上的推测,到2010年,写字楼总的供需差为1297-1250=47万平方米,新增供需差=562-524=38万平方米,再假设80%转化为实际需求,则供求差将达到143万平方米,于是得出结论: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到2010年,广州写字楼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
当然,这种评估方式是一个参考值,广州未来几年对“总部经济”的着重发展,将会对写字楼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广州新的发展阶段对写字楼需求所产生的良性影响,或者这也可以缓和广州现有写字楼可能出现的供过于求现象。
广州从发展的基础与自然条件上来说,无法复制北京和上海的总部经济模式,但可以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以避开与其他中心城市的竞争,走自己的“总部经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