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WM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阈氧耗量(VO2AT)均明显增加,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MWD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同期对照组(z=2.95,P<0.05)。结论CHF患者通过CPET指导心脏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肺运动测试;心脏康复;心肺功能;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B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5-0470-03
doi:10.3969/i.issn.1009-816x.2019.05.028
慢性心力衰竭(CHF)已成为发病率显著上升的心血管疾病[1]。心脏康复是CHF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也是辅助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而运动康复治疗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2,3]。有研究表明心脏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2]。因此,本文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有效治疗CHF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3)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等。排除标准:(1)未控制高血压;(2)致死性心律失常;(3)漫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或肺血管疾病;(4)间歇性跛行、下肢不稳定性疾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1)依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建立标准化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及其联系方式等;(2)成立治疗小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化管理、体能训练、心理疏导等方面训练,让其了解熟悉CHF相关知识、训练技巧以及6min步行试验(6MWD)方法,制订出详细护理和康复计划,增加适当休闲娱乐互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运动方式包括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和阻抗训练等,康复师根据CPET结果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4)运动强度:根据CPET结果对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训练从60%强度开始,不超过85%。根据患者心率变化、个人耐受等调整运动强度,对可耐受者每次以5%的强度进行递调整,调整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以免造成不良事件;(5)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可由短到长进行调整,一般考虑从30min开始,不耐受者可降为20min,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h;如果后期设立运动时间相对较长,每个项目之间可设立为1~5min间歇期;(6)运动及监护:患者运动过程中均采用心电遥测系统进行心率监控,训练前后充分热身与放松,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面色苍白、头晕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恢复较好的患者可降低运动强度继续进行,及时记录分析查找不耐受原因,必要时重新修订运动处方。患者需定期来医院复诊做全面检查,整个疗程约持续1年。
1.3 观察指标:(1)心肺功能指标: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每隔1个月,采用瑞士席勒公司生产的CPET系统(型号SCHILLER-CS200),使用功率自行车,制定递增功率运动方案,根据患者心肺功能状态及日常活动能力选择合适功率负荷,在医务人员监督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帮助患者运动达到呼吸交换率(RER)>1.05。同步测试并记录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峰值氧耗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equivalent slope of carbon dioxide ventilation,VE/VCO2 slop)、无氧阈氧耗量(anaerobic threshold oxy-gen consumption,VO2 AT),以最后1个月为治疗后数值。(2)生命质量: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SF-36量表分别进行生命质量调查[4]。分别从生理功能(PF)、身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活力(VT)、情感职能(RE)、健康变化(HT)和精神健康(MH),9个维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3)6MWD: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每隔1个月,所有患者均進行6分钟步行测试。患者需在规定路线内尽自己体能往返行走。在此期间检测并记录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测试结束,计算出患者6MWD[5]。(4)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检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液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NT-proBNP变化水平,试剂盒购于光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5)心功能分级: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相关标准进行分级[3]。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肺运动测试;心脏康复;心肺功能;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B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5-0470-03
doi:10.3969/i.issn.1009-816x.2019.05.028
慢性心力衰竭(CHF)已成为发病率显著上升的心血管疾病[1]。心脏康复是CHF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也是辅助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而运动康复治疗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2,3]。有研究表明心脏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2]。因此,本文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有效治疗CHF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3)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等。排除标准:(1)未控制高血压;(2)致死性心律失常;(3)漫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或肺血管疾病;(4)间歇性跛行、下肢不稳定性疾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1)依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建立标准化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及其联系方式等;(2)成立治疗小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化管理、体能训练、心理疏导等方面训练,让其了解熟悉CHF相关知识、训练技巧以及6min步行试验(6MWD)方法,制订出详细护理和康复计划,增加适当休闲娱乐互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运动方式包括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和阻抗训练等,康复师根据CPET结果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4)运动强度:根据CPET结果对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训练从60%强度开始,不超过85%。根据患者心率变化、个人耐受等调整运动强度,对可耐受者每次以5%的强度进行递调整,调整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以免造成不良事件;(5)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可由短到长进行调整,一般考虑从30min开始,不耐受者可降为20min,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h;如果后期设立运动时间相对较长,每个项目之间可设立为1~5min间歇期;(6)运动及监护:患者运动过程中均采用心电遥测系统进行心率监控,训练前后充分热身与放松,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面色苍白、头晕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恢复较好的患者可降低运动强度继续进行,及时记录分析查找不耐受原因,必要时重新修订运动处方。患者需定期来医院复诊做全面检查,整个疗程约持续1年。
1.3 观察指标:(1)心肺功能指标: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每隔1个月,采用瑞士席勒公司生产的CPET系统(型号SCHILLER-CS200),使用功率自行车,制定递增功率运动方案,根据患者心肺功能状态及日常活动能力选择合适功率负荷,在医务人员监督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帮助患者运动达到呼吸交换率(RER)>1.05。同步测试并记录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峰值氧耗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equivalent slope of carbon dioxide ventilation,VE/VCO2 slop)、无氧阈氧耗量(anaerobic threshold oxy-gen consumption,VO2 AT),以最后1个月为治疗后数值。(2)生命质量: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SF-36量表分别进行生命质量调查[4]。分别从生理功能(PF)、身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活力(VT)、情感职能(RE)、健康变化(HT)和精神健康(MH),9个维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3)6MWD: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每隔1个月,所有患者均進行6分钟步行测试。患者需在规定路线内尽自己体能往返行走。在此期间检测并记录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测试结束,计算出患者6MWD[5]。(4)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检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液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NT-proBNP变化水平,试剂盒购于光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5)心功能分级: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相关标准进行分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