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择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后,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观察组。对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前、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比对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23.68%,标本采集量过多或不足、凝血、溶血现象、以及延迟送检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0%,相比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可有效促进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提升,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检验;血液标本;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1-132-02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促使其对生命健康安全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过程中基础项目,对诸多疾病的早期迹象都有迹可循,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治产生关键性的影响[1]。故优化和规范临床血液检验流程,可有效促进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升。鉴于此,本文特就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展开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后,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标本3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区间23-54岁,平均年龄(38.31±1.3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区间24-53岁,平均年龄(38.34±1.29)岁。在基本资料的比对上,两组均借助SPSS软件完成,差异无明显性(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
  针对以往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进行統计,分析不合格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具体如下:(1)规范采血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严格依据操作规范进行,采血时优先选择患者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采血前将采血过程中所需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一人一针”原则。在采血穿刺时,严格遵循摸、拍、看的原则,便于找到血液充盈的血管,在采血时,应避免管内有空气,采血完毕后,严格依据消毒流程进行操作,尽量减少血液抽取量过多或过少事件的发生。(2)及时送检:血液采集完成后,必须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及时送检,避免血液标本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凝血现象出现。(3)严格核对:在血液标本试管上,严格粘贴统一标签,并在采血、送检过程中严格核对,仔细反复审查,防止发生标本混淆现象。(3)选择正确采血时间:对患者进行采血时,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采血前的行为,以保证采血时间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在患者饱腹、运动结束以及服药后进行血液采集。(5)加强监督监管:按照上述要求中的操作规范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检验相关医务人员,并加强宣传教育,使其提高对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操作规范的重视程度,减少不规范操作事件的发生,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分析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对策的制定,加强培训教育力度,对于接受培训后仍反复操作失误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以便提高其警觉性,避免该类错误的重复出现。而针对那些表现较好的人员,则给予适当的奖励措施,以示鼓励。
  1.3 观察指标
  对实施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前、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比对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辅助下完成组间数据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述方式为“构成比”,检验方法为卡方,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 结果
  对照组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23.68%,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0%,相比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高质量的标本对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和科学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接收到的血液标本中,若发现不合格标本,检验科室相关人员应及时与送检人员联系,并通知科室对患者重新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以便收集有效血液标本[2]。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发现导致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样本延迟送检:这是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送检人员常易忽略的因素,血液标本采集结束后,应该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特别是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延迟时间越长,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越大。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葡萄糖浓度等指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降低,因此送检时间对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关键性的影响[2]。(2)溶血:导致溶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采血过程中定位缺乏准确性,导致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进而导致血样溶血和血肿现象的出现;②对患者进行采血前消毒工作时,消毒液体未干就进行采血;③止血带于患者的伤口结痴处、伤痕处勒制,均可导致标本溶血现象的出现;(4)针头选择型号过小,血液流通不畅;④吸入量不足,管内仍有空气残留。(3)凝块:当血液标本采集装人试管后,抗凝剂使用不当以及患者血液粘稠度过高而选择使用的针管过小,都会导致采血速度缓慢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液未能与抗凝剂及时混合,都会导致血液发生凝块现象,进而导致检测工作的无法进行[3]。(4)标本量不足或过多:由于医务人员缺乏业务熟练性,对于采集容器和采集血量缺乏准确定位,而对于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也不能规范进行,进而导致血液采集量过多或过少,以及采集容器不合格都会导致凝血、溶血现象的出现,进而影响检测结果[4]。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基于上述原因,我院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血液标本管理效果,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的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后可知,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标本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若不及时对这些因素加以规范,很容易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进而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性产生影响[5]。而血液标本检验管理的实施,通过针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措施,能够规范操作流程,提升血常规血液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平,马明炎,余登琼.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7,46(22):3123-3124.
  [2]孟宇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136+139.
  [3]何敏,何婧婷.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当代医学,2014,20(29):49-50.
  [4]李素利.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81-82.
  [5]李建芬.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
其他文献
基于J积分理论,采用ABAQUS自带程序模拟计算不同条件下、不同裂纹角度对裂纹尖端处J积分值的影响,比较了相同条件下边界裂纹和中心穿透裂纹起裂的难易程度,探讨了ABAQUS中网
目的 分析和研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入我院相关科室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计 80 例,将 80 例患者分为对照
电动扫路车是马路清扫作业的重要工具,车架作为电动扫路车的承载体,其强度对扫路车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按功能和性能要求,完成车架的结构设计,并用Creo2.0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对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只有将财务指标,医保费用控制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对医院经济实际运行产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强化训
大学语文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语文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诸多不足.加强大学语文课教学,必须提高认识,解决这些问题.
采用标准规定的超声检测方法,检测循环水罐带余高焊缝中的横向裂纹,由于声柬与横向裂纹的角度关系及焊缝余高的影响而造成漏检。通过改变声束与横向裂纹的夹角,采用一种在带有余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患有不同程度口腔疾病的100例老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对创伤组织新生血管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基因鉴定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非创伤组(即正常对照组,n=4)和创伤组(包括Id1基因敲除组、Id1诱导表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包括GVHD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