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加强科学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只有正确认识科学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在社会中的作用、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才能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出发,理性地关注科学课的改革,立足于教学本位工作搞好科学课程教学。但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是一个难点。同时也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农村小学 科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5-01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面临的严重问题。
1.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郊区、农村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多为中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较少,本科更少,这样更无法保证教师素质符合课程要求。
3、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做出指导。
4.教育经费缺乏,教学配套设施缺乏。由于经费的缺乏,会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教师很少有参加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的机会。一般乡里的教研活动也很少开展,更没有资金去从事课题研究,师资水平很难提高。科学实验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科学课的顺利开展。
二、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科学课在我国是2001年由自然课改过来的一门新课程,与原有的自然课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上都完全发生了转变,各地教材不统一,课时不统一。这对我们教授科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科学学习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各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学课程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面前农村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适应和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各种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3.因地制宜,提倡科学课程学习的多样化。
(1)发掘地方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城市中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就地取材,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植物的果实》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善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科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随时而择、因地而栖。
(2)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途径.
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遇障碍自动停止装载器》、《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3)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水》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本地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4、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切实改进农村教学设备。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多向农村教育投人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购置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帮助农村建立一些网络资源,那么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教育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基于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责任,我们相信科学界和教育界,以及全社会都会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加强科学能力的建设,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让诺贝尔之花在祖国大江南北处处开放。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农村小学 科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5-01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面临的严重问题。
1.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郊区、农村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多为中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较少,本科更少,这样更无法保证教师素质符合课程要求。
3、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做出指导。
4.教育经费缺乏,教学配套设施缺乏。由于经费的缺乏,会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教师很少有参加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的机会。一般乡里的教研活动也很少开展,更没有资金去从事课题研究,师资水平很难提高。科学实验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科学课的顺利开展。
二、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科学课在我国是2001年由自然课改过来的一门新课程,与原有的自然课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上都完全发生了转变,各地教材不统一,课时不统一。这对我们教授科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科学学习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各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学课程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面前农村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适应和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各种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3.因地制宜,提倡科学课程学习的多样化。
(1)发掘地方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城市中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就地取材,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植物的果实》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善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科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随时而择、因地而栖。
(2)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途径.
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遇障碍自动停止装载器》、《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3)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水》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本地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4、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切实改进农村教学设备。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多向农村教育投人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购置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帮助农村建立一些网络资源,那么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教育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基于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责任,我们相信科学界和教育界,以及全社会都会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加强科学能力的建设,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让诺贝尔之花在祖国大江南北处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