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之关系的研究,讨论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以使体育教育能更深入、全面地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增强体质,从而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高校
一、引言
健康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开展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应成为发展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身心教育应该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对身心健康、体质、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加速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应是21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
(一)健康的概念
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该概念把人的健康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适应三者兼容起来,充分反映了健康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积极推崇的,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健康定义。
(二)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异同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以人的身体为对象的教育。关心健康人,使他们不生病,这是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共同目标。
健康教育是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演变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的,它更多的是从医学的、心理的、生活方式等角度进行探讨。
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增进他们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促进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养成,预防疾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健康教育是关于身体保养的系统教育。
体育则更多的是从运动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人类的健康。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多数学者认为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状况
在我国,以往的学校体育强调的是身体锻炼,忽视对身体的合理保养及健康指导,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而健康教育被列为卫生部门的事,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各自独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追求综合教学效果的新的体育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人们才认识到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必须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体育必修课应当是增强体质,完善身体的教育,这其中就应包含着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体育教育融合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由运动模式向健身模式转化,以健身模式为主,运动模式为辅
在课程功能上,从单纯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问题,向学生个性人格健全发展的方向转化。个体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冒险、创新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人际交流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参与学校及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和自觉性
应试教育下的学校体育产生的是“阶段效益”,人们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养护身体的方法,对体育健身价值认识不清,没有养成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习惯,对健康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体育健身意识决非自然形成,必须通过正规的、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来完成。因此,应在学生中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制定预防常见病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加大体育健康教育的力度,确保人才建设的效益。
(三)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体育的主要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促使二者功能互补和优化配置,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能够体验到尊重、理解、宽容、合作、责任、荣誉等健康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强。学生参加每一项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都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这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等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学校体育中所进行的身心素质教育,是其它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可以使它们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四)加强硬件(场地、器材、校园传播媒体)建设,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加强场地、器材建设,使学生锻炼有去处、有器材,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校刊、壁报专栏、体育与健康专题讲座等宣传途径及手段,大力宣传我国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成就,普及体育及健康知识,表彰先进等,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健康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四、结语
正确引导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尽快解决大学生中的健康的问题,已关系到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高校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协同发展。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之关系的研究,讨论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以使体育教育能更深入、全面地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增强体质,从而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高校
一、引言
健康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开展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应成为发展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身心教育应该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对身心健康、体质、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加速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应是21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
(一)健康的概念
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该概念把人的健康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适应三者兼容起来,充分反映了健康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积极推崇的,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健康定义。
(二)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异同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以人的身体为对象的教育。关心健康人,使他们不生病,这是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共同目标。
健康教育是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演变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的,它更多的是从医学的、心理的、生活方式等角度进行探讨。
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增进他们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促进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养成,预防疾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健康教育是关于身体保养的系统教育。
体育则更多的是从运动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人类的健康。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多数学者认为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状况
在我国,以往的学校体育强调的是身体锻炼,忽视对身体的合理保养及健康指导,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而健康教育被列为卫生部门的事,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各自独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追求综合教学效果的新的体育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人们才认识到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必须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体育必修课应当是增强体质,完善身体的教育,这其中就应包含着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体育教育融合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由运动模式向健身模式转化,以健身模式为主,运动模式为辅
在课程功能上,从单纯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问题,向学生个性人格健全发展的方向转化。个体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冒险、创新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人际交流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参与学校及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和自觉性
应试教育下的学校体育产生的是“阶段效益”,人们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养护身体的方法,对体育健身价值认识不清,没有养成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习惯,对健康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体育健身意识决非自然形成,必须通过正规的、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来完成。因此,应在学生中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制定预防常见病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加大体育健康教育的力度,确保人才建设的效益。
(三)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体育的主要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促使二者功能互补和优化配置,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能够体验到尊重、理解、宽容、合作、责任、荣誉等健康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强。学生参加每一项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都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这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等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学校体育中所进行的身心素质教育,是其它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可以使它们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四)加强硬件(场地、器材、校园传播媒体)建设,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加强场地、器材建设,使学生锻炼有去处、有器材,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校刊、壁报专栏、体育与健康专题讲座等宣传途径及手段,大力宣传我国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成就,普及体育及健康知识,表彰先进等,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健康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四、结语
正确引导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尽快解决大学生中的健康的问题,已关系到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高校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