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9~61岁,平均40岁;其中强直性脊柱炎7例,双侧股骨头坏死1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2例;病程7~30年,平均16年。
治疗方法:术前根据病例的不同特点,采用联合麻醉(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15例,气管内插管复合麻醉7例,18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4例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5cm 10例,11~15cm 9例,<10cm 3例;术中正确选用假体大小、型号,准确把握假体安装方位,必要时C型臂X线监控。假体固定类型:混合型10例,骨水泥型2例,非骨水泥型10例,输血量400~1600ml,术前1天、术中及术后连续5~7天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术后均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药物皮下注射,0.4ml/次,1次/日,连用7~10天,均未使用止血药。术后给予保护胃黏膜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麻醉苏醒后即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踝关节背伸运动,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并开始进行双下肢CPM功能锻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双下肢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及时摄X线片,以观察假体位置,术后3天可以扶助行器下地站立,练习行走,加强护理工作,定时翻身,保持清洁,防止发生压疮。术后定期随访复查。
结 果
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一般2例,总有效率为90.9%。
讨 论
由于先天性疾患、发育不良、坏死、炎症、退变所致的双髋关节病变,特别是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部病变临床上较多见,且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来说,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也未增加术后脂肪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这说明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1]。对双髋需置换者行分期手术疗程长,2个关节不能同时康复,二次麻醉和二次围手术期用药及住院时间的延长均使住院治疗费明显增加。双侧全髋同时置换Ritter等[2]及Salvati等[3]已有报道。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大,为防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或节律紊乱,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情况,应对患者心血管系统、肢体血管状况作认真的检查,还需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灶、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前列腺炎等,对正在服用影响凝血机制和全身代谢药物(如阿司匹林、类固醇类等)的患者术前必须停药,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或慢性乙醇中毒者,术前必须作相应的治疗。对患者能否承受双侧全髋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双重打击,术前应有明确的结论。一侧手术结束时如有异常情况,应果断终止手术进程,不能冒险,改为分期进行为好。
一般認为,双髋关节病变患者相对于单侧髋部病变患者发病及就诊时年龄轻。本组年龄最小29岁。要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年龄、骨骼形态与质量以及经济状况选择假体,同时按照Singh指数分度标准,确定是否有骨质疏松,Singh指数Ⅳ以下为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讲,骨质疏松患者应尽量采用骨水泥型假体,但考虑多数患者较年轻,且骨水泥固定技术技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厂家提供现代骨水泥技术器械不完善,势必影响骨水泥假体的使用寿命,会为将来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麻烦,因此本组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根据髓腔张开指数(指距小转子上方20mm处,髓腔宽度与股骨髓腔宽度之比)将股骨髓腔分为普通型、烟囱型及倒置香槟型[4],有学者以为对髓腔呈烟囱型患者,最好采用骨水泥型假体。
预防感染及血栓:同时置换手术操作刺激增大,尤其是高速电锯截骨产生大量组织热损伤,组织碎屑、化学单体和脂肪滴一旦进入体循环中,可加重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术中应反复彻底冲洗术野,减少上述刺激物进入体循环和残留在创口中。术中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技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要减少术中器械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器械使用后立即清洁归位,行第2个髋关节置换时,术者应换手套及手术衣,减少手术参观人员和手术室人员流动等。抗生素使用原则应短期足量,术中要追加1次,加强切口局部换药,控制感染的发生,术前、术后12小时各皮下注射速避凝或华法令1次,以后每天1次,连用7~10天。
人工关节置换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瘢痕粘连,利于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因此,功能锻炼是整个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术后双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防旋鞋,麻醉苏醒后即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踝关节背伸运动,并同时应用足底静脉泵,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以减少DVT的发生。拔除引流管后开始进行双下肢CPM功能锻炼,卧床期间要定时翻身,一般侧卧30°~40°,两侧交替进行,防止压疮的发生,3天后练习使用步行器髋关节部分负重行走,以后逐渐改为扶双拐行走,其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待双下肢感到有力,行走稳当后可增加运动量,术后尽量避免盘腿,过度外旋、内收等动作,半年内睡觉时仍应保持双髋外展位。
参考文献
1 周勇刚,王岩,王继芳,等.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临床报告.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3):1084.
2 Ritter Ma,Randolph JC.Bilateral total hip arrthroplasty:a simul taneous procedure.Acta Orthop Scand,1976,47:203.
3 Salati EA,Hughes P,Lachie wicz P.Bilater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arthoplasty long stage.J Bonejont Surg,1978, 60:640.
4 KhangG,Choi K,Kim CS,et al.A study of Koream femoral geometry,Clin Orthop Relat Rse,2003(406):116-122.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9~61岁,平均40岁;其中强直性脊柱炎7例,双侧股骨头坏死11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2例;病程7~30年,平均16年。
治疗方法:术前根据病例的不同特点,采用联合麻醉(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15例,气管内插管复合麻醉7例,18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4例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5cm 10例,11~15cm 9例,<10cm 3例;术中正确选用假体大小、型号,准确把握假体安装方位,必要时C型臂X线监控。假体固定类型:混合型10例,骨水泥型2例,非骨水泥型10例,输血量400~1600ml,术前1天、术中及术后连续5~7天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术后均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药物皮下注射,0.4ml/次,1次/日,连用7~10天,均未使用止血药。术后给予保护胃黏膜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麻醉苏醒后即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踝关节背伸运动,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并开始进行双下肢CPM功能锻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双下肢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及时摄X线片,以观察假体位置,术后3天可以扶助行器下地站立,练习行走,加强护理工作,定时翻身,保持清洁,防止发生压疮。术后定期随访复查。
结 果
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一般2例,总有效率为90.9%。
讨 论
由于先天性疾患、发育不良、坏死、炎症、退变所致的双髋关节病变,特别是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部病变临床上较多见,且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来说,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也未增加术后脂肪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这说明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1]。对双髋需置换者行分期手术疗程长,2个关节不能同时康复,二次麻醉和二次围手术期用药及住院时间的延长均使住院治疗费明显增加。双侧全髋同时置换Ritter等[2]及Salvati等[3]已有报道。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大,为防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或节律紊乱,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情况,应对患者心血管系统、肢体血管状况作认真的检查,还需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灶、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前列腺炎等,对正在服用影响凝血机制和全身代谢药物(如阿司匹林、类固醇类等)的患者术前必须停药,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或慢性乙醇中毒者,术前必须作相应的治疗。对患者能否承受双侧全髋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双重打击,术前应有明确的结论。一侧手术结束时如有异常情况,应果断终止手术进程,不能冒险,改为分期进行为好。
一般認为,双髋关节病变患者相对于单侧髋部病变患者发病及就诊时年龄轻。本组年龄最小29岁。要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年龄、骨骼形态与质量以及经济状况选择假体,同时按照Singh指数分度标准,确定是否有骨质疏松,Singh指数Ⅳ以下为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讲,骨质疏松患者应尽量采用骨水泥型假体,但考虑多数患者较年轻,且骨水泥固定技术技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厂家提供现代骨水泥技术器械不完善,势必影响骨水泥假体的使用寿命,会为将来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麻烦,因此本组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根据髓腔张开指数(指距小转子上方20mm处,髓腔宽度与股骨髓腔宽度之比)将股骨髓腔分为普通型、烟囱型及倒置香槟型[4],有学者以为对髓腔呈烟囱型患者,最好采用骨水泥型假体。
预防感染及血栓:同时置换手术操作刺激增大,尤其是高速电锯截骨产生大量组织热损伤,组织碎屑、化学单体和脂肪滴一旦进入体循环中,可加重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术中应反复彻底冲洗术野,减少上述刺激物进入体循环和残留在创口中。术中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技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要减少术中器械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器械使用后立即清洁归位,行第2个髋关节置换时,术者应换手套及手术衣,减少手术参观人员和手术室人员流动等。抗生素使用原则应短期足量,术中要追加1次,加强切口局部换药,控制感染的发生,术前、术后12小时各皮下注射速避凝或华法令1次,以后每天1次,连用7~10天。
人工关节置换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瘢痕粘连,利于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因此,功能锻炼是整个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术后双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防旋鞋,麻醉苏醒后即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踝关节背伸运动,并同时应用足底静脉泵,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以减少DVT的发生。拔除引流管后开始进行双下肢CPM功能锻炼,卧床期间要定时翻身,一般侧卧30°~40°,两侧交替进行,防止压疮的发生,3天后练习使用步行器髋关节部分负重行走,以后逐渐改为扶双拐行走,其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待双下肢感到有力,行走稳当后可增加运动量,术后尽量避免盘腿,过度外旋、内收等动作,半年内睡觉时仍应保持双髋外展位。
参考文献
1 周勇刚,王岩,王继芳,等.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临床报告.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3):1084.
2 Ritter Ma,Randolph JC.Bilateral total hip arrthroplasty:a simul taneous procedure.Acta Orthop Scand,1976,47:203.
3 Salati EA,Hughes P,Lachie wicz P.Bilater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arthoplasty long stage.J Bonejont Surg,1978, 60:640.
4 KhangG,Choi K,Kim CS,et al.A study of Koream femoral geometry,Clin Orthop Relat Rse,2003(406):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