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 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 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开展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启示。
1 主题型教学方法。主题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因为主题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如影片欣赏);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同时主题可以来自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
如语文学科中“试飞”等课的教学,如果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上课,围绕某一主题,搜索“试飞”,不到1秒钟时间,可以查到很多有关“试飞”的信息(具体数据与网络环境有关),“试飞”的作者简介,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很多的分析评论等等。学生眼界一下打开,对课文的兴趣与理解也一下提升很多。
2 合作交流型教学方法。协作交流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分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验教师可利用竞争式学习、协同式学习、伙伴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合作学习模式和人机协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3 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海底遨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查看有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进一步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描述。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4 展示型教学方法。展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使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是根据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组织形态以及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又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它除了一般的文字阅读外,还具有超文本的阅读,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片等,它比传统的文本阅读更快捷、更丰富、更精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内动力;从教学的环境来说,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传输更快捷;从信息的显示形态来说,图文并茂,精彩生动,具有丰富的感知材料,极易产生意境。这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
三、小结
通过本课题开展的研究与尝试,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有了极大提高,但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直观教具的应用。2,借助信息技术能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但不能将信息技术等同于教学方法。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教得更轻松。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得更扎实。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更加充满创造性、趣味性。
(作者单位:河南夏邑县直第二小学)
(责任编校:辛攀)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 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 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开展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启示。
1 主题型教学方法。主题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因为主题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如影片欣赏);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同时主题可以来自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
如语文学科中“试飞”等课的教学,如果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上课,围绕某一主题,搜索“试飞”,不到1秒钟时间,可以查到很多有关“试飞”的信息(具体数据与网络环境有关),“试飞”的作者简介,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很多的分析评论等等。学生眼界一下打开,对课文的兴趣与理解也一下提升很多。
2 合作交流型教学方法。协作交流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分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验教师可利用竞争式学习、协同式学习、伙伴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合作学习模式和人机协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3 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海底遨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查看有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进一步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描述。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4 展示型教学方法。展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使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是根据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组织形态以及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又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它除了一般的文字阅读外,还具有超文本的阅读,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片等,它比传统的文本阅读更快捷、更丰富、更精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内动力;从教学的环境来说,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传输更快捷;从信息的显示形态来说,图文并茂,精彩生动,具有丰富的感知材料,极易产生意境。这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
三、小结
通过本课题开展的研究与尝试,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有了极大提高,但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直观教具的应用。2,借助信息技术能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但不能将信息技术等同于教学方法。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教得更轻松。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得更扎实。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更加充满创造性、趣味性。
(作者单位:河南夏邑县直第二小学)
(责任编校: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