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调查特点及国际舆论引导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维护国家利益能力的提升,中日关系的持续紧张以及东海、南海争端的加剧,亚太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媒体报道和国际涉华民调中也多有体现。作为国际知名民调机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态度调查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自2006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有关美国国际形象的调查,并从2008年起,将受访国家对中国的评价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了解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这一主题上的议程设置,本文重点分析了2012年、2013年、2014年皮尤全球调查报告中周边国家民众对华认知的主要内容,并对皮尤调查在反映民意、塑造民意、影响舆论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皮尤调查对周边国家对华认知议题的关注度逐年提高
  自2012年至2014年,美国皮尤全球调查不仅在我周边国家调查范围上逐年扩大(从4国8国再到11国),而且在调查问题的设计上更加深入、广泛,反映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下,试图更多地了解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看法、中美在周边国家影响力的比较等内容,从而更好地为美国政府处理和制定外交政策提供参考。
  从调查内容看,在2012年调查中,仅涉及到对中国国家形象和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评价;而到201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年度综合调查中重点针对周边多国民众对中国好感度评价、对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的态度、中国是否会尊重本国的利益等进行了调查,在该章最后,还就“同中国的领土争端是否是一个严重问题”和“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的看法”在周边7国(俄罗斯除外)进行了调查。2014年皮尤民调报告中更是专设一章《亚太各国如何看待彼此》,对亚太受访国家民众的相互认知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亚洲各国民众如何评价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美国,哪个国家是本国最大的盟友和敌人,周边邻国对与中国海洋、领土冲突的担忧程度,以及对日本领导人的评价等五部分,并专门就周边国家对中美经济影响力的看法发表了专题评论。
  二、调查结果:周边国家对华好感度呈两极分化趋势
  对2012年至2014年的皮尤全球调查报告中有关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国认知部分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皮尤对于周边国家民众对华认知的内容主要包含对中国好感度的评价、对中国经济与军事实力增长的看法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对华认知的调查内容不同,自2013年起,在对周边国家的调查中专门增加了周边国家同中国领土争端的看法以及周边国家对中美两国的评价。而调查结果则显示出周边国家对华好感度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安全防范”的两面心理持续存在。
  1.从国别上看,受访周边国家对中国好感度的国别差异性持续凸显;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持续走低。
  2012年接受调查的4个周边国家在对华态度上呈现出鲜明的国别差异:巴基斯坦与俄罗斯民众对中国认知较为积极,平均有73.5%的受访民众对中国持积极正面看法;而日本、印度则是对中国认知最为负面的国家,平均仅有19%的受访者对中国抱有好感。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巴基斯坦(85%)与对中国好感度最低的日本(15%)受访者比例相差70%。
  2013年所调查的8个周边国家中,除日本、韩国、菲律宾外,其他5国受访民众对中国持积极评价的比例都超过50%;其中,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更是高达81%,是所有38个受访国中(不含中国)对中国持好感度比例最高的两个国家;但与此同时,对中国认知最为负面的国家也位于中国的周边国家中——日本,仅有5%的受访民众对中国持有正面看法。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与对中国好感度最低的日本受访者比例相差76%。
  2014年,有11个亚洲国家参与调查,为历次调查本地区参与国家之最。其中,日本和越南是对华好感度最低的两个周边国家,也是在43个调查国家中(不含中国)对华认知最不积极的两个国家。而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对华好感度都超过了70%。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巴基斯坦(78%)与对中国好感度最低的日本(7%)受访者比例相差71%。
  2.从内容上看,周边国家民众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实力抱有更多认可,而另一方面又将中国视为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与皮尤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越来越高的认可度。2012年的皮尤全球调查显示,中国第一次被认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领头羊(在包含中国在内的21个受访国中,平均有41%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强国,而选择美国的受访者比例是40%)。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民众将世界领先经济体的称号送给了中国。尽管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不高(只有15%),但却有45%日本受访者对中国的经济实力予以认可。与选择美国的受访者比例相当。在2013年皮尤调查中,中国经济仍是世界关注的重要方面。在“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这一问题中,8个周边国家中,只有菲律宾和日本将中国视为敌人。2014年皮尤调查则显示,我周边国家民众的普遍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长对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有帮助。在接受调查的11个国家中,仅有越南、印度、菲律宾3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本国是一件“坏事”,其他受访的8国民众都积极肯定中国经济增长对本国的影响,认为是“好事”的受众比例高达60.25%。




  尽管调查显示出周边国家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益,认可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但同时又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感到警觉和不安。特别是在中国同相关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方面,调查显示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国充满担忧。自2013年起,皮尤专门就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的海洋领土争端问题在中国周边邻国中展开调查。2013年认为“本国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对本国是个严重问题”的比重,在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别为77%、82%、90%、62%和36%。此次调查还显示,大部分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军力发展表示担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分别有96%、91%、71%和6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军力发展是一件“坏事情”。2014年皮尤调查报告则称,对中国形象的挑战之一是邻国对中国领土野心的焦虑。在议题设置上,2014年继续调查了周边国家民众在同中国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看法。在接受调查的11个周边国家中,有一半以上的民众担心中国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将导致军事冲突。有这种想法的受访者,在菲律宾为93%,日本为85%,越南为84%,韩国为83%。此外,在针对亚洲受访国民众的“哪个国家是最大威胁”的调查中,越南(74%)、日本(68%)和菲律宾(58%)的多数受访民众将中国视为威胁。   三、几点思考
  对于皮尤民调中有关周边国家民众的对华认知数据,我们一方面要认清民调背后隐含的内容,对其局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要重视其参考价值,为我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着力提升我民调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际话语权。
  1.皮尤调查对周边国家民众对华认知的日益重视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关注和焦虑。
  2012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在调整中平稳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伴随着中国崛起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多国特别是大国的紧密联系中复杂因素日益增多,中国发展对西方国家原有利益的冲击和震荡明显。中国实力的急剧上升在亚太给美国等大国造成了战略和心理压力。与此同时,一些周边国家看待中国的心态更加复杂,关注中夹杂焦虑。既希望在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又担忧中国快速发展会影响其原有利益。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软实力,部分亚太国家对中国仍然缺乏信任。在个别周边国家同中国关系紧张和东海、南海争端加剧的情况下,以周边国家为抓手,拖慢中国崛起的步伐一定程度上是某些西方国家的战略考量。有关受访周边国家数量的增多和调查主题的深入某种意义上就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现状与前景关注和焦虑的体现。
  2.皮尤调查有一定的美国利益倾向性,是新时期美国引导国际舆论的重要手段。
  作为国际知名的民调机构,尽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标榜“不党不私”,但其背后仍然隐藏着一定的政治考量。多年来,皮尤一直致力于研究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变化发展,同时,对于美国利益攸关方进行热点追踪,通过全球抽样调查发布调查报告,为美国政府处理和制定外交政策提供舆论基础和民意支持。具体到皮尤全球调查中的周边国家对华认知部分,在其调查问题的设定、调查时机和发布时机的选择、在媒体的选择性解读等方面都体现了其一定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如2014年的皮尤调查在4-5月份进行,时值中越南海争端升温之时。此时调查海外民众对中国的看法难免受到热点事件的影响。其次,在传播渠道上,西方媒体对报告内容予以重点关注,并就其中的某些结论刻意突出放大,进行选择性解读,影响了公众对华认知的视角。针对2014年周边国家民众的对华认知,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渲染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担忧,而淡化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认可。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的文章标题是《亚洲如何害怕中国》;法新社则称,“中国的邻国日益担心中国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海上争端将导致军事冲突”;《华尔街日报》报道该调查结论更是站在了菲越等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国家的立场上,指责中国对弱国欺凌,认为美国在亚洲则受到普遍欢迎。事实上,皮尤等民调机构通过与智库、大众媒介、公关公司等机构的紧密合作,在客观和独立的名义下潜移默化地输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理念,扮演了隐蔽的意见领袖功能。
  3.有效利用皮尤调查数据,提升我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能力;打造权威民调报告,增强我国际话语权。
  尽管国际民调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由于其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的相对客观,到目前为止,民意调查仍是获取民众对某一问题看法的较为科学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等知名民调机构的调查,由于其连续性和权威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品牌。其报告发布后,经过国际媒体的报道,就能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进而影响国际民众的认知。民调在影响民意、塑造民意方面的独特作用使我们必须重视民调在引导国际舆论、增强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调查中有关周边国家民众对我认知的数据和看法,为我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改善对周边国家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打造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舆论调查机构,连续实施多国合作的舆论调查,发布有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民调报告,并通过多种手段扩大民调报告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提升我国际话语权。
其他文献
作者特蕾莎·莱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系主任,精通汉语,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相关课题的研究,已出版《接受威权主义:中国改革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研究专著,颇有建树。  对中国共产党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者阐释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该书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该体制一方面小心翼翼地传承最基本的共产主义及“专制主义”特征,另一方面又对公众参与采取日益开放、积极响应的态度
期刊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星期四表示,美国发现中国在其四年前从菲律宾手中夺得的南中国海一处暗礁附近展开活动,这可能是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海海域填海造岛的前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上将担忧,国际法庭即将对菲律宾控诉中国的南海主权声索案作出裁决,这可能引发北京宣布在这条繁忙的贸易路线上建立专属经济区。  理查德森告诉路透社记者,美国正在考量如何對中国此举作出回应。  每年约有价值五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货
期刊
《以色列时报》中文网是中东地区唯一在华开通中文网和社交媒体账号的媒体,重点关注以色列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发展以及中以合作的最新动态。本文试对《以色列时报》中文网的对华传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华传播特点,以期为国内媒体“走出去”提供不同于英美媒体经验的视角。  《以色列时报》中文网概况  《以色列时报》(The Times of Israel)成立于2012年初,创刊编辑大卫·霍罗维茨认为中国媒体对
期刊
5月28日,由北京电视台与日本NHK联合摄制的4K电视纪录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日本版译名:《丝绸之路谜之民》)日文版在日本播出,引发日本民众热议,收视率高达1.8%。该片记录了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神秘部落——克里雅人孤独的坚守和对家园那种令人动容的热爱。网友“紫阳花”评论:“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家园的热爱,早在四百年前,这群人们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里见证了几十代人的生与死,直
期刊
第24届中国新闻奖揭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海外版刊发的新闻报道《能说7国语言,化解社会矛盾,浙江首名外籍调解员诞生,义乌社区有了‘洋委员’》,获得了第2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该作品以生动事实回击了海外对中国基层社会管理的质疑,彰显了中国基层民主开放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捕捉信息是前提  作品获奖,体会最深的是新闻采写功夫不在新闻里,而在于新闻本身之外,在于记者独特的观察事物和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重要外交战略之一,如何实现文学的有效传播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三体》系列的出现,不仅让科幻重回大众视野,也使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海外赢得了赞誉。《三体》作为第一部获得科幻界“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名,并最终将“雨果奖”纳入囊中的亚洲长篇科幻小说,其首次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译介效果及其译介过程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具有启示性,值得梳理和研究。  一、
期刊
从2001到2010年间,我国广播影视在海外传播力不断增强。2014年广电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45部中国电影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达到14.14亿元,同比增长33.02%。一批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畅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超级工程》《甄嬛传》《泰囧》等作品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像符号,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
期刊
2014年5月-10月,沈阳联合北京、南京、西安、成都、郑州、开封六市共同举办了“中国美·古都情”——中国古都七城市外国人才艺秀活动。本次活动以古城新韵为基调,通过文化的交融、情感的交流、城市的辉映,不仅推动了城市间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古都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形象宣传品牌的新探索。  剪影  活动晚会于10月27日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演播厅精彩呈现,分为中国美、古都情、
期刊
回望:2014中国与世界  维基百科最近用近3分钟的视频盘点了本年的标志性事件,包括巴西世界杯、索契冬奥会、印度大选、冰桶挑战、马航失事等等。英国《每日电讯报》也梳理了2014年的重大新闻事件,包括法国总统绯闻曝光、乌克兰危机、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马航MH370航班失踪、“博科圣地”绑架276名尼日利亚女学生等等。可惜大陆还没有媒体整理一下中国人眼里的世界重大事件,否则做一点比照也是颇有意思。
期刊
作为近年来一个广受关注的概念,公共外交本身直接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等问题相关,因此在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学术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多停留在概念分析、行动呼吁、案例综述的阶段,公共外交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增加,但研究方法中普遍缺乏范式构建,也缺乏更加详尽的量化分析和历史比对,对于一些经典案例,如乒乓外交、推特外交等案例的研究也还是停留在案例描述上。  这种情况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