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上海商业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大商贸城市,商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出现的各类业态在广州上海都已出现。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使上海商业在信心、融资和经营等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机遇。
【关键词】上海商业 金融危机 信心 融资
上海市是我国的商贸名城,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商业一直是上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空间在不断地拓展。但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经美国到欧洲,再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场世纪金融海啸实实在在地冲击着全世界的经济。上海作为世界重要的市场无可避免地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作为上海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商业同样受到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金融危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1、金融危机的实质
金融从其本源的意义上讲,是资会的融通与流转。而资金的流动是经济活动的结果,它在本质上应该依附于实体经济活动。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资本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切权力大门的“通行证”。使它可以在经济活动制约之外,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这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之后,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实体部门之外的特有的运行与波动规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货币、贿赂、短期利率、房地产、证券、金融机构等)短时期内、超周期的急剧恶化。表现为汇率与利率波动,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商业、金融机构短时期内集中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破产倒闭等等。
2、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破坏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及经济整体低迷影响,美国就业形势开始恶化。美国劳动统计局2009年4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整体失业率上升为8.0%,创1994年3月年来新高。制造业开始萎缩。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5月1日公布,4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收缩,活动指数仅为38.9%,且下降到1982年来最低点。同时克莱斯勒宣布倒闭,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也已经大幅下滑了30%,创1974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人们普遍预期悲观,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促使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在美国的深化无疑给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来自路透社的最新消息,日本出口面临困境。德
国、法国、意大利等商业活动明显减少,公司普遍预期悲观,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已经上升到警戒上线两倍,而且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二、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的影响
1、群众信心受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商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信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群众生活日趋困难,造成群众商业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降。据上海2008年的统计反映,2008年一季度,商业信心指数仍高达142.05%;二季度降至121.61%,比一季度下降20.44%;三季度又降至104.54,比二季度再降17.07点%,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不少商业在投资问题与群众消费指数上显得更加谨慎,对商业消费“多看少动”,表现出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的相对不足,与过去那种提前消费的投资心态有天壤之别。
2、企业经营受影响
从国内看,2007年以来,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出现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2008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商业企业。同时,受东道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东道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资金,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此外,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往往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上海境外商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3、直接融资受影响
通过海内外上市是上海商业直接融资的重要资本手段。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灾”,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了消极传导作用。股价下跌,导致上市公司资产大幅缩水,同时,为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中国证监会已放缓IPO,对已经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的上市企业也暂停上市,发行上市工作几陷于停顿状态。
三、金融危机中的上海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样深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上海商业的不利影响,我们已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次贷爆发前,为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膨胀,我国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前景看淡,各国开始转变经济方针应对金融危机后可能降至的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2008年11月5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政府直接启用4万亿的财政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促进群众消费,保持商业发展等方面,这是我国决心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路线上的又一举措。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变从紧为宽松,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下一阶段,将采取六项举措,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促进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上海商业应当抓住机遇,坚定信心,用好政策,在大力开拓新的消费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商业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商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即消费,是一定空间上以固定的产品吸引物为中心、以人流带动物流的空间位移过程。要完成这个空间转换过程,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必不可少。只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才能满足旺盛的商业市场成长的需求。(2)完善商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信息平台建设,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产业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是商业行业不正当竞争、抑制创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商业市场良性发展。应该说造成不正常价格竞争现象有诸多因素,经济人动因乃基本诱因,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存在则是主观动机转变为客观行动的必要条件。对顾客而言,由于商业活动经常是在非理性情况下进行,多数情况下是与产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固定很难很好地了解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不确定性也大。要保护顾客权益,应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对商业的信息支持制度,其中包括规范商业企业的信息提供行为,建立商业信息服务系统,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2、树立稳健发展理念
商业企业要用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取代传统成本管理思想。首先,商业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其次,商业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实现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优化商业的生产要素
商业从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关系看,要素相对效率较高的地区,固定资产原值和其他要素投入普遍要高,而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低的省份,效率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商业发展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入依赖很深。另外,劳动力效率下降。因此,优化生产要素主要是要优化资本和劳动力。首先,资本的优化主要是资本的投资方向及提高资本的经营绩效问题。从前文分析知,我国的商业固定资产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而零售业的经营业绩一直不好,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零售业的经营业绩,如采用多元化经营、差异化经营或者集团化经营以降低运营成本等。其次,劳动力要素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教育途径对商业从业人员进行进入门槛前的学习,进入行业后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来提高。
4、加强商业的组织发展
(1)完善产业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包括完善行业组织职能、产业进出门槛的规定、产业的鼓励政策等。商业投资政策的倾斜。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可以通过对产业内或者产业间的优惠政策来引导。(2)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首先,产品、市场创新。商业行业的创新与其他技术性强的行业不同,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软技术创新上。产品创新可以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并考虑商业的时尚特点、适度加入时尚元素,通过设计主题、营造情感氛围以及增加互动参与性,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价值化的产品。市场创新更多的在于对商业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确定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设计,提供多元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次,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全国的绝大部分零售行业在经营模式上都陷入恶性竞争,这种经营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中国商业市场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产业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观光式消费上,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商业的增加值微薄,围绕商业形成强有力和不断创新的产业链,找到多方协同共赢的盈利模式,是中国商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和二次腾飞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羽琴、陈康海:基于我国零售业态现状的趋势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2] 吴国周:中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钱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N].中国经济周刊,2008-11-10.
[4] 肖立见: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8-11-07.
[5] 夏春玉:关于我国零售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0(5).
[6] 王成、付岩、成秋生: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业态与发展方向[J].商业研究,2003(20).
[7] 奚秋生:我国商业业态发展现状综述[J].江苏商论,2003(9).
【关键词】上海商业 金融危机 信心 融资
上海市是我国的商贸名城,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商业一直是上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空间在不断地拓展。但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经美国到欧洲,再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场世纪金融海啸实实在在地冲击着全世界的经济。上海作为世界重要的市场无可避免地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作为上海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商业同样受到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金融危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1、金融危机的实质
金融从其本源的意义上讲,是资会的融通与流转。而资金的流动是经济活动的结果,它在本质上应该依附于实体经济活动。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资本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切权力大门的“通行证”。使它可以在经济活动制约之外,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这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之后,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实体部门之外的特有的运行与波动规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货币、贿赂、短期利率、房地产、证券、金融机构等)短时期内、超周期的急剧恶化。表现为汇率与利率波动,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商业、金融机构短时期内集中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破产倒闭等等。
2、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破坏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及经济整体低迷影响,美国就业形势开始恶化。美国劳动统计局2009年4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整体失业率上升为8.0%,创1994年3月年来新高。制造业开始萎缩。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5月1日公布,4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收缩,活动指数仅为38.9%,且下降到1982年来最低点。同时克莱斯勒宣布倒闭,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也已经大幅下滑了30%,创1974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人们普遍预期悲观,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促使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在美国的深化无疑给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来自路透社的最新消息,日本出口面临困境。德
国、法国、意大利等商业活动明显减少,公司普遍预期悲观,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已经上升到警戒上线两倍,而且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二、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的影响
1、群众信心受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商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信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群众生活日趋困难,造成群众商业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降。据上海2008年的统计反映,2008年一季度,商业信心指数仍高达142.05%;二季度降至121.61%,比一季度下降20.44%;三季度又降至104.54,比二季度再降17.07点%,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不少商业在投资问题与群众消费指数上显得更加谨慎,对商业消费“多看少动”,表现出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的相对不足,与过去那种提前消费的投资心态有天壤之别。
2、企业经营受影响
从国内看,2007年以来,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出现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2008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商业企业。同时,受东道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东道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资金,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此外,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往往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上海境外商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3、直接融资受影响
通过海内外上市是上海商业直接融资的重要资本手段。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灾”,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了消极传导作用。股价下跌,导致上市公司资产大幅缩水,同时,为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中国证监会已放缓IPO,对已经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的上市企业也暂停上市,发行上市工作几陷于停顿状态。
三、金融危机中的上海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样深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上海商业的不利影响,我们已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次贷爆发前,为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膨胀,我国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前景看淡,各国开始转变经济方针应对金融危机后可能降至的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2008年11月5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政府直接启用4万亿的财政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促进群众消费,保持商业发展等方面,这是我国决心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路线上的又一举措。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变从紧为宽松,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下一阶段,将采取六项举措,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促进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上海商业应当抓住机遇,坚定信心,用好政策,在大力开拓新的消费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商业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商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即消费,是一定空间上以固定的产品吸引物为中心、以人流带动物流的空间位移过程。要完成这个空间转换过程,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必不可少。只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才能满足旺盛的商业市场成长的需求。(2)完善商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信息平台建设,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产业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是商业行业不正当竞争、抑制创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商业市场良性发展。应该说造成不正常价格竞争现象有诸多因素,经济人动因乃基本诱因,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存在则是主观动机转变为客观行动的必要条件。对顾客而言,由于商业活动经常是在非理性情况下进行,多数情况下是与产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固定很难很好地了解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不确定性也大。要保护顾客权益,应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对商业的信息支持制度,其中包括规范商业企业的信息提供行为,建立商业信息服务系统,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2、树立稳健发展理念
商业企业要用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取代传统成本管理思想。首先,商业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其次,商业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实现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优化商业的生产要素
商业从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关系看,要素相对效率较高的地区,固定资产原值和其他要素投入普遍要高,而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低的省份,效率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商业发展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入依赖很深。另外,劳动力效率下降。因此,优化生产要素主要是要优化资本和劳动力。首先,资本的优化主要是资本的投资方向及提高资本的经营绩效问题。从前文分析知,我国的商业固定资产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而零售业的经营业绩一直不好,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零售业的经营业绩,如采用多元化经营、差异化经营或者集团化经营以降低运营成本等。其次,劳动力要素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教育途径对商业从业人员进行进入门槛前的学习,进入行业后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来提高。
4、加强商业的组织发展
(1)完善产业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包括完善行业组织职能、产业进出门槛的规定、产业的鼓励政策等。商业投资政策的倾斜。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可以通过对产业内或者产业间的优惠政策来引导。(2)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首先,产品、市场创新。商业行业的创新与其他技术性强的行业不同,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软技术创新上。产品创新可以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并考虑商业的时尚特点、适度加入时尚元素,通过设计主题、营造情感氛围以及增加互动参与性,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价值化的产品。市场创新更多的在于对商业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确定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设计,提供多元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次,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全国的绝大部分零售行业在经营模式上都陷入恶性竞争,这种经营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中国商业市场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产业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观光式消费上,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商业的增加值微薄,围绕商业形成强有力和不断创新的产业链,找到多方协同共赢的盈利模式,是中国商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和二次腾飞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羽琴、陈康海:基于我国零售业态现状的趋势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2] 吴国周:中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钱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N].中国经济周刊,2008-11-10.
[4] 肖立见: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8-11-07.
[5] 夏春玉:关于我国零售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0(5).
[6] 王成、付岩、成秋生:论我国商业零售业的业态与发展方向[J].商业研究,2003(20).
[7] 奚秋生:我国商业业态发展现状综述[J].江苏商论,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