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同于毕业后的创业,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受时间及教育侧重点不同等因素制约,形成其独有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参与创业活动,可有效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各高职院校可通过切实转变创业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创业服务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措施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自主创业;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53-0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经济转型时期,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构建有利于创业的长效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然而,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仅十多年,不仅在发展阶段上远远滞后于国外,在教育理念、社会支持程度、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职学生就业从计划走向市场的产物,可有效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成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影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
1.相关法律政策。
当前国家、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进行支持的比较多,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缺乏力度,甚至几乎没有。同时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由于其不稳定因素太多,尚不能吸引企业或者风投的关注。
2.创业教育。
目前,高校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普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少学生将创业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会自己如何办企业、怎样当老板”,仅将创业教育当做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尚且不足。
3.创业服务与保障体系。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最近十多年才得到各高校的逐步重视,它的整体运行机制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滞后也影响到学生创业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作为校园创业市场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应该激起广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广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用心创造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还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如适宜的创业场地、附带条件的资金支持、与学业矛盾时的灵活处理政策等,这些都需要学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的有效实施。
4.学生本人及家庭背景。
学生普遍对自主创业的背景和意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他们认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创业是一个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渴望融入社会发展潮流的需求。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付诸于实践行动,他们中多数还是持观望的态度,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创业计划。“想法多,实践少”的结果表明,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诉求和首选,在校大学生中的创业实践所占比例极小。这主要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多数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相对独立性差,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的偏多,自主创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许多学生因为缺乏风险资金投入而不愿去冒险。
二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1.模拟创业。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多属于模拟创业,受各种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区创业环境的熏陶、资助、催化后而进行的创业活动。通过参加各类创业设计大赛,参与其中的学生逐渐熟悉了创业程序、储备了创业知识,进而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场地进行某一项目的创业活动。这些活动多是集中在校园内某些固定的场所,有相对固定的项目,客户源也相对稳定,学生承受的创业压力和风险相对社会创业要小些。创业者可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部分学校会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实行优胜劣汰。這一模式可为学生积累充分的创业经验,加强学生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了解。
2.时间限制。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一般为3年,故高职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般是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继而延续到二年级下学期,而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时间限制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而某些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的业余时间则更少。在创业困难的原因调查中,同学们认为“与学习时间安排冲突”的比例很高,时间条件不充分是学生没有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阻碍,也是许多创业学生最后放弃自己事业的主要原因。
3.专业差异。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模式由于不同的专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会计、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多是模拟性或者是到企业兼职,真正属于自己创业的项目很少。而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生,不少学校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设施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又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如果选择开网店,只需电脑和网络环境就可以了,所以相对来说,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开展创业活动的人员和项目都较多。
4.企业关注。
部分企业对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或有财力上的支持,或有技术上的指导,但总的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参与性不高。
三 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对策
1.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双师型师资储备体系。
(1)学生引导方面。
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学生既有创业意愿又有足够的创业信心时,创业活动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而学生的创业信心更多的来源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对创业过程的了解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系统化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上全方位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在团队合作、心理素质提高、创业精神养成等方面进行素质拓展,使学生更具有主动性、进取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师资储备方面。
将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作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建立资历、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除了安排专职教师从事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还要配备一批实践型兼职教师,同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第二,大力开展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相关职业的资格认证培训,如职业指导师、KAB创业指导师等,逐步推进授课教师持证上岗制度,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三,建立双向学习的新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或辅导老师,同时也要鼓励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内挂职锻炼,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加强创业服务,完善创业保障体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创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学校作为学生创业市场的管理者、指导者,面对广大学生,如何培育、管理、服务好校园创业市场,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坚守创业信念,执著创业过程,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学生创业”的观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效化的服务,做好学生就业及创业活动的指导者。
第一,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形式,以及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精英开展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方法,灵活讲授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可通过承担各类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快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确保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第二,建立和完善个性化的咨询辅导体系。学生在模拟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评估工作。建立和记录学生创业过程的档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实时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指导建议。
第四,搭建创业教育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保证创业信息的交流通畅。
3.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自身的生活来源尚且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资金的确是制约他们创业的瓶颈。家庭的经济条件好、父母有着较高且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在对待创业问题上会更加独立自主,敢于冒更大的风险;反之,如果家庭条件贫困、经济来源有限,那么在这样家庭下的大学生们则相对会比较顾忌创业的失败,难以承担创业中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因此父母意见和家庭条件成为了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时所考虑的必然因素,这就需要学校或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引导学生更少的依赖家庭,利用学校或社会提供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第一,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校园内和企业建立、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合作企业的创新项目引入校园,将校内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带进企业,工学结合培育创业人才,实现双赢。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学生自主创业园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独立经营生产项目,投入、产出和风险均由创业团队自担,校内及企业双导师负责创业全程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第二,拓展创业教育活动载体。可通过建立师生科研活动团队,以校企科研项目研发活动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学生下企业实习时,可将科研项目带到企业,既解决场地资金等问题,又能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可通过建立学生团体,如到当地养殖户和种植户家中宣传新品种、提供供求信息、进行技术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自主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如通过承包温室、小动物饲养场等项目,完成从生产过程到加工销售的全环节自主管理,既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一个探索与完善阶段,各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从而达到多方面合力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金燕,陈文章,丁丽群. 农业高职院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4:53-55
[2] 凌阳,王涛,傅译,等.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J].科技广场,2009,(4):245- 247
[3] 陈林杰.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81- 83
[4] 赵希彦,吴坡. 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力的对策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4)5: 56-58
[5] 虞维佳.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D]. 合肥:安徽大学,2012
关键词:自主创业;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53-0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经济转型时期,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构建有利于创业的长效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然而,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仅十多年,不仅在发展阶段上远远滞后于国外,在教育理念、社会支持程度、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职学生就业从计划走向市场的产物,可有效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成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影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
1.相关法律政策。
当前国家、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进行支持的比较多,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缺乏力度,甚至几乎没有。同时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由于其不稳定因素太多,尚不能吸引企业或者风投的关注。
2.创业教育。
目前,高校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普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少学生将创业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会自己如何办企业、怎样当老板”,仅将创业教育当做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尚且不足。
3.创业服务与保障体系。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最近十多年才得到各高校的逐步重视,它的整体运行机制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滞后也影响到学生创业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作为校园创业市场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应该激起广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广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用心创造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还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如适宜的创业场地、附带条件的资金支持、与学业矛盾时的灵活处理政策等,这些都需要学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的有效实施。
4.学生本人及家庭背景。
学生普遍对自主创业的背景和意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他们认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创业是一个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渴望融入社会发展潮流的需求。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付诸于实践行动,他们中多数还是持观望的态度,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创业计划。“想法多,实践少”的结果表明,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诉求和首选,在校大学生中的创业实践所占比例极小。这主要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多数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相对独立性差,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的偏多,自主创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许多学生因为缺乏风险资金投入而不愿去冒险。
二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1.模拟创业。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多属于模拟创业,受各种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区创业环境的熏陶、资助、催化后而进行的创业活动。通过参加各类创业设计大赛,参与其中的学生逐渐熟悉了创业程序、储备了创业知识,进而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场地进行某一项目的创业活动。这些活动多是集中在校园内某些固定的场所,有相对固定的项目,客户源也相对稳定,学生承受的创业压力和风险相对社会创业要小些。创业者可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部分学校会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实行优胜劣汰。這一模式可为学生积累充分的创业经验,加强学生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了解。
2.时间限制。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一般为3年,故高职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般是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继而延续到二年级下学期,而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时间限制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而某些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的业余时间则更少。在创业困难的原因调查中,同学们认为“与学习时间安排冲突”的比例很高,时间条件不充分是学生没有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阻碍,也是许多创业学生最后放弃自己事业的主要原因。
3.专业差异。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模式由于不同的专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会计、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多是模拟性或者是到企业兼职,真正属于自己创业的项目很少。而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生,不少学校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设施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又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如果选择开网店,只需电脑和网络环境就可以了,所以相对来说,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开展创业活动的人员和项目都较多。
4.企业关注。
部分企业对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或有财力上的支持,或有技术上的指导,但总的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参与性不高。
三 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对策
1.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双师型师资储备体系。
(1)学生引导方面。
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学生既有创业意愿又有足够的创业信心时,创业活动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而学生的创业信心更多的来源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对创业过程的了解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系统化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上全方位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在团队合作、心理素质提高、创业精神养成等方面进行素质拓展,使学生更具有主动性、进取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师资储备方面。
将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作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建立资历、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除了安排专职教师从事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还要配备一批实践型兼职教师,同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第二,大力开展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相关职业的资格认证培训,如职业指导师、KAB创业指导师等,逐步推进授课教师持证上岗制度,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三,建立双向学习的新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或辅导老师,同时也要鼓励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内挂职锻炼,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加强创业服务,完善创业保障体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创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学校作为学生创业市场的管理者、指导者,面对广大学生,如何培育、管理、服务好校园创业市场,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坚守创业信念,执著创业过程,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学生创业”的观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效化的服务,做好学生就业及创业活动的指导者。
第一,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形式,以及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精英开展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方法,灵活讲授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可通过承担各类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快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确保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第二,建立和完善个性化的咨询辅导体系。学生在模拟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评估工作。建立和记录学生创业过程的档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实时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指导建议。
第四,搭建创业教育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保证创业信息的交流通畅。
3.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自身的生活来源尚且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资金的确是制约他们创业的瓶颈。家庭的经济条件好、父母有着较高且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在对待创业问题上会更加独立自主,敢于冒更大的风险;反之,如果家庭条件贫困、经济来源有限,那么在这样家庭下的大学生们则相对会比较顾忌创业的失败,难以承担创业中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因此父母意见和家庭条件成为了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时所考虑的必然因素,这就需要学校或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引导学生更少的依赖家庭,利用学校或社会提供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第一,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校园内和企业建立、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合作企业的创新项目引入校园,将校内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带进企业,工学结合培育创业人才,实现双赢。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学生自主创业园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独立经营生产项目,投入、产出和风险均由创业团队自担,校内及企业双导师负责创业全程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第二,拓展创业教育活动载体。可通过建立师生科研活动团队,以校企科研项目研发活动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学生下企业实习时,可将科研项目带到企业,既解决场地资金等问题,又能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可通过建立学生团体,如到当地养殖户和种植户家中宣传新品种、提供供求信息、进行技术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自主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如通过承包温室、小动物饲养场等项目,完成从生产过程到加工销售的全环节自主管理,既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一个探索与完善阶段,各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从而达到多方面合力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金燕,陈文章,丁丽群. 农业高职院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4:53-55
[2] 凌阳,王涛,傅译,等.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J].科技广场,2009,(4):245- 247
[3] 陈林杰.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81- 83
[4] 赵希彦,吴坡. 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力的对策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4)5: 56-58
[5] 虞维佳.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D]. 合肥:安徽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