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实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动手实践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联系”。我国人民常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些语言都精辟地概述了“手”与“脑”“操作”与“智慧”的密切关系。数学囊括了数与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丰富知识,与现实生活高度切合,抽象性是其特征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形象常常形成矛盾,坚持直观性原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触摸、观察、测量、作图、实验,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协同利用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这样,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体察学习的对象,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教学原理的。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中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这两条原则都强调了学生操作实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在多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積累感性经验,就便于正确的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
  一、化难为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容易接受和理解。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化难为易学。”
  例如,教学“有余数和除法“中”余数“的含义时,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具(水果彩色卡片、足够数量的小棒)分别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下操作的进行:
  1.6个苹果,每人分3个,可分给几人?如果每人分了2个,可分给几人?
  先让学生用手上的小棒自己动手来分一分,然后再抽学生上台演示(分苹果卡片)。最后列出算式:
  6个苹果每人3个可分2人 6÷3=2(人)
  6个苹果每人2个可分3人 6÷2=3(人)
  2.7个苹果,每人分3个,可分给几人?还剩几个?每人分2个,可分给几人?还剩几个?
  方法同上:
  7个苹果每人3个,可分给2人还剩1个
  7÷3=2(人)余1个
  7人每人2个,可分3人还剩1个
  7÷2=4余1个
  操作完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题分下来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过自身的亲身体验、经历得出分东西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了还有剩余,分不完余下的数就是“余数”,这样学生对余数的概念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和较强的求知欲的心理倾向,恰当的让他们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是很有必要的。
  1.拼成怎样的图形
  两个锐角三角形 两个钝角三角形 两个直角三角形
  2.是怎样拼成的
  指导学生口述自己用不同方法操作的过程(平移、旋转)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的关系。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各种情况。
  4.几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讨论后再进行小结:通过平移、旋转的三角形,会得到平行四边形,并且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动手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操作得出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学生参与了整个公式的探索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动手动脑,知识理解就深刻。
  三、操作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加大接受知识信息量
  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下,以“动”启发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用自己准备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或正方形,通过剪、拼等操作活动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认真剪拼,就会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说:我是把三个角剪掉了拼成一个角,有的同学说:我把正方形纸片对角线对折,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实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重要作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知识的根本落脚点,如果学生学习的知识只停留在课本上,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那么就会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重把知识融入社会生产中,或者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在教学人民币解决问题时。我在讲台摆了一个自制的售卖机,尽可能模拟出实际生活中学生买东西的场景。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到买学习用品的场景中。学生甲买了7角的铅笔和5角的橡皮擦,问1:你一共用了多少钱?问2:如果你手里只有1元,那么还差多少钱?问3:你给了售货员学生乙2元钱,应找回多少钱?(此问要学生甲乙都要算)。在学生解决了问题以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学会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操作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动手操作时应注意操作目的、任务要明确、操作行为要规范,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师的引导要适时、恰当,教师要准备充分。
其他文献
缘起——一次散步的发现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在孩子们的眼中,春天的美是不言而喻的,春天的一切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仿佛在吸引着他们,哪怕只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都让他们好奇万分。一场春雨过后,原本躲起来的小蜗牛们都跑出来了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了!在一次午餐后散步的间隙,我们漫步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快看,这里有只小蜗牛。”芮芮一声大喊,将我们的注意给吸引了过去。大家突然围观起来,芮芮忍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科知识学习对刚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十分普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更加重视知识灌输,忽视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下注释,尤其是文言课文的文下注释,是教与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依凭。它是帮助师生理解课文的便捷工具,其终极目的应该是辅助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文下注释是不利于青少年思维品质的提升的,这样的注释值得商榷。  下面,我以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一课的部分文下注释为例,做一些剖
期刊
一、研究背景  有统计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以上数据告诉我们,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幼儿生命的一大问题。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迫在眉睫。  名词界定:  自我保护意识:指个体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意识,包括生理上的伤害(如饥饿、寒冷、流血等)和心理上的伤害(如自卑、怯懦
期刊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不论什么事物都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提问,从而表现了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兴趣和喜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注意力才会集中,学习就好产生了巨大的动力,从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
期刊
什么是学习?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两个字一般是分开使用的。“学”表示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习”表示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指温习、练习,巩固掌握知识和技能。《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将“学”与“习”联系起来,关注学习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阅读西方心理学关于学习研究和学习理念文献,可以了解当代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影响较为广泛和深远的几点表述:学习是有情境性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
期刊
一、当代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及家校合作现状  由于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沟通交流的需要,微信公众平台便应运而生,人们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广各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和项目。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家长进行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使得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更加增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一)当代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  由于微信公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学校将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究。我在各位专家的指引和同行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研修,从认识群文到转变教学观念,从向精英学习到摩课探索,从勇敢尝试、付诸实践到大胆勇闯,在研修过程中我不停学习,不断进步,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研究性阅读教学活动,它将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表各自观点,进
期刊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流程的重要环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得低于1小时,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身体机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户外活动,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们需要在玩中认识世界,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危险的判断还远远不到位。这就给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幼儿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提升综合能力”成为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从课程整合的理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以立体纸工为主的学科整合类校本课程《立体纸模型设计与制作》的研发过程。在运用多门国家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和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对校本课程的教材进行了全面改善。通过教材的完善,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