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左传》在两汉的发展流传和汉代的学术整体相连,梳理《左传》在两汉的发展过程就相当于梳理了两汉今古文之争的过程,对于研究汉代学术发展很有帮助。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辨析,和前人所列流传关系对比,重新整理《左传》在两汉的授受关系图。注意到西汉末到东汉特别是刘歆以后,传习者众多,发展源流支线交错,很难理清,有很多人的师承史书没有一一记载,可见《左传》学说在东汉的兴盛。
关键词:《左传》;两汉;授受源流
作者简介:曹小芳(1990-),女,汉族,籍贯:河南漯河,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3
研究汉代学术避不开今古文的问题,而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汉代发生的几次今古文大论争无论是刘歆与太常博士争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陈元和范升争立《费氏易》及《左氏春秋》,还是东汉末年桓灵间郑玄与何休争论《公羊传》、《左传》之优劣,无论哪次争论都可说是围绕《左传》展开。正如皮锡瑞在《春秋通论》中所说:“汉今古文家相攻击,始于《左氏》、《公羊》,而今古文家相攻若仇,亦惟《左氏》、《公羊》为甚。四家《易》之于《费氏易》,三家《尚书》之于《古文尚书》,三家《诗》之于《毛诗》,虽不并行,未闻其相攻击。惟刘歆请立《左氏》,则博士以左丘明不传《春秋》抵之。……各经皆有今古文之分,未有相攻若《春秋》之甚者。”[1]因此,梳理《左传》在两汉的发展过程就相当于梳理了两汉今古文之争的过程,对于研究汉代学术发展很有帮助。
《左传》年代久远,历代研究者甚众,有很多基本的问题如作者、名称、性质等都有争论,而由于并没有新的可靠材料及各学派不同角度问题,至今也没有什么定论,本文对这些争论不再赘述,仅从师承方面梳理《左传》在两汉的传承。
一、《左传》在汉代之前的授受源流
《左传》在两汉之前就已经更多的作为史料而广为流传,在《史记》中已有论述,从诸子文献中也可以看到。但是关于授受源流的问题在早期文献里却并没有提及,这可能和汉初不重师法的原因。(参三联书店钱穆《秦汉史》2005, 223页。)
关于《左传》在汉代之前的流传,可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注解传述人》云:“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卿名况。”[2]吴承仕在《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指出,陆德明这段话,是根据《左传疏》所引劉向《别录》。孔颖达《春秋序》疏引刘向《别录》:“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
这一时期《左传》的流传授受情况在早起文献里并无记载,并且此说法晚出,因此有人怀疑系伪造。但从《史记》、《汉书》一些间接材料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例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称:“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3]此处《春秋》即指《左传》。《汉书·艺文志》着录有“《铎氏微》三篇”,班固自注“楚太傅铎椒也”,又有“《虞氏微传》二篇”,班固自注“赵相虞卿也”。[4]我们不妨把三种记载比较一下,不难看出,《艺文志》之《铎氏微》即《别录》的《抄撮》八卷,也即司马迁所言之《铎氏微》;而《虞氏微传》即《别录》的《抄撮》九卷,亦即司马迁所称之《虞氏春秋》。因此可以说,虞卿、铎椒皆传习过《左传》当属可信。在并无其它明证能证其伪的情况下,先秦授受源流先从此种说法。
二、《左传》在西汉的授受源流
关于《左传》授受关系最早的比较可靠的材料见于《汉书·儒林传》:
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伊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清河张禹长子。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征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 刘歆 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5]
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归结出汉初修习《左传》的有张苍、贾谊、张敞和刘公子,之后贾谊传贯公,贯公子贯长卿传张禹,张禹传尹更始,尹更始传尹咸、翟方进和胡常,胡常传贾护季君,贾护传陈钦,陈钦传王莽,尹咸和翟方进传刘歆。
关于《左传》在西汉的流传《经典释文》中也有记载:
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嘉传赵人贯公。贯公传其少子长卿。长卿传京兆尹张敞及侍御史张禹。禹数为御史大夫萧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荐禹,征待诏,未及问,会病死。禹传尹更始。更始传其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护授苍梧陈钦。汉书儒林传曰: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伊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始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左氏。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6]
根据这段材料,可归纳为荀卿传张苍,张苍传贾谊,贾谊传贾嘉,贾嘉传贯公,贯公传贯长卿,贯长卿传张敞和张禹,张禹传尹更始,尹更始传尹咸、翟方进和胡常,胡常传贾护,贾护传陈钦,尹咸和翟方进传刘歆。
此处与《汉书》记载大体相符而略有出入,以下将不同之处一一论述,以明确该从何说。
1、张苍传贾谊,此说有人从贾谊与张苍对汉制不同意见考证认为不合汉代师法,但前文亦已提到,汉代师法的流行在昭宣之间,此时尚无,因此此说可从。
2、贾谊孙贾嘉传贯公,经刘师培和黄觉弘考证(参江苏古籍出版社《刘申叔遗书》1997,《左氏学行于西汉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觉弘《左传学早期流变研究》,2010,151页),记载有误,因此可从《汉书》贾谊传贯公说。 3、贯长卿传张敞说,在《汉书》中虽无相关记载,但《汉书》张敞本传记载“敞本治《春秋》”,另有“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善”之说,可知张敞传习《左传》还是很有可能的。
4、陈钦传王莽,此说《经典释文》并未提及,但从其它史料可知其实。《后汉书陈元传》记载:“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王莽从钦受《左氏》学,以钦为难将军。”[7]
另外在这两则材料之外,另有《汉书儒林传》 记载:
“尹更始为谏大夫、长乐户将,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琅邪房风。”“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谷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氏》。常授虢徐敖。”
综合以上,西汉《左传》的授受系统可以总结以下:张苍传贾谊,贾谊传贯公,贯公传贯长卿,贯长卿传张敞和张禹,张禹传尹更始,尹更始传尹咸、翟方进、房风和胡常,胡常传贾护和徐敖,贾护传陈钦,陈钦传陈元及王莽,尹咸、翟方进传刘歆。据此列出授受关系图表为下:
张苍—贾谊—贯公—贯长卿——张敞
—张禹—尹更始—尹咸——
翟方进——刘歆
房风
胡常—徐敖
贾护—陈钦—陈元
王莽
三、《左传》在东汉的授受源流
《左传》在东汉的传授系统并没有文献有系统的记载,《经典释文》关于东汉的记载并不像西汉的按照授受系统记载,因此单从此处无法总结出其在东汉的授受系统,因此,以下结合《后汉书》及其它史料记载以总结其授受系统。
《经典释文》记载:
刘歆授扶风贾徽;徽传子逵;逵受诏列《公羊》、《毅梁》不如《左氏》四十事,名日《左氏长义》,章帝善之;逵又作《左氏训诂》。司空南阁祭酒陈元作《左氏同异》,大司衣郑众作《左氏条例章句》。南郡太守马融为三家同異之说。京兆尹延笃受《左氏》于贾逵之孙伯升,因而注之。汝南彭汪记先师奇说及旧注。太中大夫许淑、九江太守服虔、侍中孔嘉、魏司徒王朗、荆州刺史王基、大司农董遇、征士敦煌周生烈并注解《左传》。梓潼李仲钦着《左氏指归》。陈郡颖容作《春秋条例》。又何休作《左氏膏盲》、《公羊墨守》、《谷粱废疾》。郑康成《箴膏肓》、《发墨守》、《起废疾》,自是《左氏》大兴。”[8]
从上面可以总结出,刘歆传贾徽,贾徽传贾逵,贾逵传贾伯升,贾伯升传延笃。而东汉时期研习《左传》实不止这些,以下结合史料一一证明。
1、刘歆传贾徽,贾徽传贾逵, 贾逵传贾伯升,贾伯升传延笃
这一授受关系另有《后汉书贾逵传》有记载: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九世祖谊,文帝时为梁王太傅。……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于涂恽,学《毛诗》于谢曼卿,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献之。
贾伯升为贾逵之孙,可以推测贾伯升继承家学。
关于延笃所习《左传》师从何人,与《经典释文》不同的是,《后汉书延笃传》记载:“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着文章,有名京师。”两处说法虽然不同的,但可以推测延笃从这两人处都有学习。
2、刘歆传郑兴和卫宏,郑兴传郑众
《后汉书郑兴传》:“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东观记曰兴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天凤中,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左氏义也),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自杜林桓谭卫宏之属莫不斟酌焉(斟酌谓取其意指也),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而贾逵自传其父业,故有郑、贾之学。”《后汉书杜林传》记载:“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从中可知郑兴善《左传》,并且曾从刘歆学。但并没有直接说出郑兴从刘歆学《左传》。而袁宏《后汉纪光武皇帝纪》有 “洽闻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定《三统历》”的说法,因此可推出刘歆传郑兴和卫宏。《后汉书郑兴传》附其子郑众传说:“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由此可知郑兴传郑众。
3、刘歆传孔奋,孔奋传孔奇和孔嘉
《后汉书孔奋列传》:“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4、刘歆传桓谭
《后汉书桓谭传》记载:“桓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桓谭曾和刘歆扬雄一起探讨古文,因此可以算作刘歆一支。
5、陈元传马严,马严传马融,马融传郑玄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严传记载:“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及帝崩,窦太后临朝,严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其中“能通《春秋左氏》”后有李贤注云“东观记曰从司徒祭酒陈元受之”。因此可以明确地知道陈元从父亲陈钦处习得《左传》,又传授于马严。而关于马融《左氏》学从何处学习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因其父曾从陈元处学校《左传》,可以推测他曾从父学习《左传》。
《后汉书马融传》记载“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但着《三传异同说》。”可知马融精于《左氏》之学,而郑玄又曾经师事马融,可以推测郑玄曾从马融学校《左传》。另外《后汉书郑玄传》记载,郑玄曾师事三人,其中“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可知郑玄也曾从张恭祖学《左传》。
另外从《后汉书儒林传》可知服虔、颖容和谢该皆善《左传》,其中服虔受业于太学,颖容受教与太尉杨赐。
据以上资料列出授受关系如下:
唐溪典—
刘歆—贾徽—贾逵—贾伯升——延笃
郑兴—郑众
孔奋—孔奇
孔嘉
桓谭
卫宏
张恭祖—
陈元—马严—马融——郑玄
服虔
杨赐—颖容
谢该
从以上总结的《左传》在两汉的传承情况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左传》传承较为单一,传习者较少,但从西汉末到东汉特别是刘歆以后,传习者众多,发展源流支线交错,很难理清,有很多人的师承史书没有一一记载,可见《左传》学说在东汉的兴盛。
注释:
[1]皮锡瑞:《经学通论四﹒春秋》,中华书局,1954年,第51页。
[2]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13页。
[3]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本文主要引《史记》、《汉书》、《后汉书》材料,材料较多,因此不标页码,文中指出篇名,下文引用相同的书则不再标注。)
[4]班固撰,顾实疏:《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1页。
[5]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6]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3-14页。
[7]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8]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4页。
参考文献:
[1]李卫军:《两汉〈左传〉学发微》,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卫军:《两汉〈左传〉学概述》,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阴锦侠《西汉〈左传〉传播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罗静《西汉<左传>学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关键词:《左传》;两汉;授受源流
作者简介:曹小芳(1990-),女,汉族,籍贯:河南漯河,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3
研究汉代学术避不开今古文的问题,而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汉代发生的几次今古文大论争无论是刘歆与太常博士争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陈元和范升争立《费氏易》及《左氏春秋》,还是东汉末年桓灵间郑玄与何休争论《公羊传》、《左传》之优劣,无论哪次争论都可说是围绕《左传》展开。正如皮锡瑞在《春秋通论》中所说:“汉今古文家相攻击,始于《左氏》、《公羊》,而今古文家相攻若仇,亦惟《左氏》、《公羊》为甚。四家《易》之于《费氏易》,三家《尚书》之于《古文尚书》,三家《诗》之于《毛诗》,虽不并行,未闻其相攻击。惟刘歆请立《左氏》,则博士以左丘明不传《春秋》抵之。……各经皆有今古文之分,未有相攻若《春秋》之甚者。”[1]因此,梳理《左传》在两汉的发展过程就相当于梳理了两汉今古文之争的过程,对于研究汉代学术发展很有帮助。
《左传》年代久远,历代研究者甚众,有很多基本的问题如作者、名称、性质等都有争论,而由于并没有新的可靠材料及各学派不同角度问题,至今也没有什么定论,本文对这些争论不再赘述,仅从师承方面梳理《左传》在两汉的传承。
一、《左传》在汉代之前的授受源流
《左传》在两汉之前就已经更多的作为史料而广为流传,在《史记》中已有论述,从诸子文献中也可以看到。但是关于授受源流的问题在早期文献里却并没有提及,这可能和汉初不重师法的原因。(参三联书店钱穆《秦汉史》2005, 223页。)
关于《左传》在汉代之前的流传,可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注解传述人》云:“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卿名况。”[2]吴承仕在《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指出,陆德明这段话,是根据《左传疏》所引劉向《别录》。孔颖达《春秋序》疏引刘向《别录》:“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
这一时期《左传》的流传授受情况在早起文献里并无记载,并且此说法晚出,因此有人怀疑系伪造。但从《史记》、《汉书》一些间接材料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例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称:“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3]此处《春秋》即指《左传》。《汉书·艺文志》着录有“《铎氏微》三篇”,班固自注“楚太傅铎椒也”,又有“《虞氏微传》二篇”,班固自注“赵相虞卿也”。[4]我们不妨把三种记载比较一下,不难看出,《艺文志》之《铎氏微》即《别录》的《抄撮》八卷,也即司马迁所言之《铎氏微》;而《虞氏微传》即《别录》的《抄撮》九卷,亦即司马迁所称之《虞氏春秋》。因此可以说,虞卿、铎椒皆传习过《左传》当属可信。在并无其它明证能证其伪的情况下,先秦授受源流先从此种说法。
二、《左传》在西汉的授受源流
关于《左传》授受关系最早的比较可靠的材料见于《汉书·儒林传》:
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伊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清河张禹长子。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征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 刘歆 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5]
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归结出汉初修习《左传》的有张苍、贾谊、张敞和刘公子,之后贾谊传贯公,贯公子贯长卿传张禹,张禹传尹更始,尹更始传尹咸、翟方进和胡常,胡常传贾护季君,贾护传陈钦,陈钦传王莽,尹咸和翟方进传刘歆。
关于《左传》在西汉的流传《经典释文》中也有记载:
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嘉传赵人贯公。贯公传其少子长卿。长卿传京兆尹张敞及侍御史张禹。禹数为御史大夫萧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荐禹,征待诏,未及问,会病死。禹传尹更始。更始传其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护授苍梧陈钦。汉书儒林传曰: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伊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始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左氏。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6]
根据这段材料,可归纳为荀卿传张苍,张苍传贾谊,贾谊传贾嘉,贾嘉传贯公,贯公传贯长卿,贯长卿传张敞和张禹,张禹传尹更始,尹更始传尹咸、翟方进和胡常,胡常传贾护,贾护传陈钦,尹咸和翟方进传刘歆。
此处与《汉书》记载大体相符而略有出入,以下将不同之处一一论述,以明确该从何说。
1、张苍传贾谊,此说有人从贾谊与张苍对汉制不同意见考证认为不合汉代师法,但前文亦已提到,汉代师法的流行在昭宣之间,此时尚无,因此此说可从。
2、贾谊孙贾嘉传贯公,经刘师培和黄觉弘考证(参江苏古籍出版社《刘申叔遗书》1997,《左氏学行于西汉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觉弘《左传学早期流变研究》,2010,151页),记载有误,因此可从《汉书》贾谊传贯公说。 3、贯长卿传张敞说,在《汉书》中虽无相关记载,但《汉书》张敞本传记载“敞本治《春秋》”,另有“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善”之说,可知张敞传习《左传》还是很有可能的。
4、陈钦传王莽,此说《经典释文》并未提及,但从其它史料可知其实。《后汉书陈元传》记载:“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王莽从钦受《左氏》学,以钦为难将军。”[7]
另外在这两则材料之外,另有《汉书儒林传》 记载:
“尹更始为谏大夫、长乐户将,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琅邪房风。”“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谷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氏》。常授虢徐敖。”
综合以上,西汉《左传》的授受系统可以总结以下:张苍传贾谊,贾谊传贯公,贯公传贯长卿,贯长卿传张敞和张禹,张禹传尹更始,尹更始传尹咸、翟方进、房风和胡常,胡常传贾护和徐敖,贾护传陈钦,陈钦传陈元及王莽,尹咸、翟方进传刘歆。据此列出授受关系图表为下:
张苍—贾谊—贯公—贯长卿——张敞
—张禹—尹更始—尹咸——
翟方进——刘歆
房风
胡常—徐敖
贾护—陈钦—陈元
王莽
三、《左传》在东汉的授受源流
《左传》在东汉的传授系统并没有文献有系统的记载,《经典释文》关于东汉的记载并不像西汉的按照授受系统记载,因此单从此处无法总结出其在东汉的授受系统,因此,以下结合《后汉书》及其它史料记载以总结其授受系统。
《经典释文》记载:
刘歆授扶风贾徽;徽传子逵;逵受诏列《公羊》、《毅梁》不如《左氏》四十事,名日《左氏长义》,章帝善之;逵又作《左氏训诂》。司空南阁祭酒陈元作《左氏同异》,大司衣郑众作《左氏条例章句》。南郡太守马融为三家同異之说。京兆尹延笃受《左氏》于贾逵之孙伯升,因而注之。汝南彭汪记先师奇说及旧注。太中大夫许淑、九江太守服虔、侍中孔嘉、魏司徒王朗、荆州刺史王基、大司农董遇、征士敦煌周生烈并注解《左传》。梓潼李仲钦着《左氏指归》。陈郡颖容作《春秋条例》。又何休作《左氏膏盲》、《公羊墨守》、《谷粱废疾》。郑康成《箴膏肓》、《发墨守》、《起废疾》,自是《左氏》大兴。”[8]
从上面可以总结出,刘歆传贾徽,贾徽传贾逵,贾逵传贾伯升,贾伯升传延笃。而东汉时期研习《左传》实不止这些,以下结合史料一一证明。
1、刘歆传贾徽,贾徽传贾逵, 贾逵传贾伯升,贾伯升传延笃
这一授受关系另有《后汉书贾逵传》有记载: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九世祖谊,文帝时为梁王太傅。……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于涂恽,学《毛诗》于谢曼卿,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献之。
贾伯升为贾逵之孙,可以推测贾伯升继承家学。
关于延笃所习《左传》师从何人,与《经典释文》不同的是,《后汉书延笃传》记载:“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着文章,有名京师。”两处说法虽然不同的,但可以推测延笃从这两人处都有学习。
2、刘歆传郑兴和卫宏,郑兴传郑众
《后汉书郑兴传》:“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东观记曰兴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天凤中,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左氏义也),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自杜林桓谭卫宏之属莫不斟酌焉(斟酌谓取其意指也),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而贾逵自传其父业,故有郑、贾之学。”《后汉书杜林传》记载:“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从中可知郑兴善《左传》,并且曾从刘歆学。但并没有直接说出郑兴从刘歆学《左传》。而袁宏《后汉纪光武皇帝纪》有 “洽闻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定《三统历》”的说法,因此可推出刘歆传郑兴和卫宏。《后汉书郑兴传》附其子郑众传说:“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由此可知郑兴传郑众。
3、刘歆传孔奋,孔奋传孔奇和孔嘉
《后汉书孔奋列传》:“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4、刘歆传桓谭
《后汉书桓谭传》记载:“桓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桓谭曾和刘歆扬雄一起探讨古文,因此可以算作刘歆一支。
5、陈元传马严,马严传马融,马融传郑玄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严传记载:“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及帝崩,窦太后临朝,严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其中“能通《春秋左氏》”后有李贤注云“东观记曰从司徒祭酒陈元受之”。因此可以明确地知道陈元从父亲陈钦处习得《左传》,又传授于马严。而关于马融《左氏》学从何处学习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因其父曾从陈元处学校《左传》,可以推测他曾从父学习《左传》。
《后汉书马融传》记载“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但着《三传异同说》。”可知马融精于《左氏》之学,而郑玄又曾经师事马融,可以推测郑玄曾从马融学校《左传》。另外《后汉书郑玄传》记载,郑玄曾师事三人,其中“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可知郑玄也曾从张恭祖学《左传》。
另外从《后汉书儒林传》可知服虔、颖容和谢该皆善《左传》,其中服虔受业于太学,颖容受教与太尉杨赐。
据以上资料列出授受关系如下:
唐溪典—
刘歆—贾徽—贾逵—贾伯升——延笃
郑兴—郑众
孔奋—孔奇
孔嘉
桓谭
卫宏
张恭祖—
陈元—马严—马融——郑玄
服虔
杨赐—颖容
谢该
从以上总结的《左传》在两汉的传承情况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左传》传承较为单一,传习者较少,但从西汉末到东汉特别是刘歆以后,传习者众多,发展源流支线交错,很难理清,有很多人的师承史书没有一一记载,可见《左传》学说在东汉的兴盛。
注释:
[1]皮锡瑞:《经学通论四﹒春秋》,中华书局,1954年,第51页。
[2]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13页。
[3]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本文主要引《史记》、《汉书》、《后汉书》材料,材料较多,因此不标页码,文中指出篇名,下文引用相同的书则不再标注。)
[4]班固撰,顾实疏:《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1页。
[5]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6]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3-14页。
[7]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8]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4页。
参考文献:
[1]李卫军:《两汉〈左传〉学发微》,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卫军:《两汉〈左传〉学概述》,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阴锦侠《西汉〈左传〉传播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罗静《西汉<左传>学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