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思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是教学的中心。教師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读书的浓厚氛围,享受阅读的个性快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投其所“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77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位教师、家长一直探索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重中之重。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法国有句谚语:“在铁铺里训练,人就变成一个铁匠。”要想让孩子成为“铁匠”,家长就要把家庭创设成“铁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尽早接触书,在书的环境熏陶下耳濡目染。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亲子阅读,自己要阅读,关闭电视,捧书阅读,以身教影响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家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或者去图书馆借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孩子经常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家长,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营造读书的浓厚氛围
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和家长教育如何搭建一个良好环境的框架呢?在学校教师是主导,在家庭家长是引导,只有家校合一的引领,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从中体会到了母亲对于子女来说责任永远大于爱。
三、享受阅读的个性快乐
1.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个性阅读的快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大脑正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研讨、感悟,成为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立足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共同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不断感受个性阅读的快乐。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融入课文当中去,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用心去感受文章的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除了课堂阅读教学外,还要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为了发展课内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我结合班级活动、学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班级开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大赛等。学校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更喜欢阅读。读书可以益智,读书可以明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让阅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阶梯!
五、投其所“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感悟,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重在学生读,如果教师总是以讲代读的话,可能教师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肯定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的独特感受,紧扣学生感触最深的部分来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学习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尊重、信任他们,让他们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兴趣高昂。
如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感受到这个小男孩非常喜欢,也非常想要一辆玩具小汽车。可当售货员阿姨建议妈妈给他买一辆时,他却抢着说:“不,我只是看看,不要妈妈买。”读到这里时,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过的疑惑与不解,我并没有过多地解释,只是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教师则扮演妈妈的角色深情“说”出了心中的话,再让学生也来扮演小男孩的角色,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小男孩的话,此时的他们充满深情,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发表着心中的感言:“这个小男孩是太爱自己的妈妈了!”“不对,他不仅爱妈妈,还爱爸爸!”“这个小男孩太懂事了,会关心家人。”“看看他,我很后悔,以前自己太不懂事了,家里有许多玩具,还赖着爸爸妈妈买新玩具……”一时之间,感慨万千,有的学生眼中还噙满了泪水,课文的重难点也在此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总之,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兴趣;播种一个兴趣,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与书为友,与读相伴,在读中增知加蕴,在读中炼智锤思,为成就你丰富而精彩的人生奠定基础,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熊开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77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位教师、家长一直探索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重中之重。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法国有句谚语:“在铁铺里训练,人就变成一个铁匠。”要想让孩子成为“铁匠”,家长就要把家庭创设成“铁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尽早接触书,在书的环境熏陶下耳濡目染。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亲子阅读,自己要阅读,关闭电视,捧书阅读,以身教影响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家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或者去图书馆借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有益于培养孩子经常读书和爱护图书的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家长,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营造读书的浓厚氛围
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和家长教育如何搭建一个良好环境的框架呢?在学校教师是主导,在家庭家长是引导,只有家校合一的引领,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从中体会到了母亲对于子女来说责任永远大于爱。
三、享受阅读的个性快乐
1.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个性阅读的快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大脑正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研讨、感悟,成为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立足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共同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不断感受个性阅读的快乐。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融入课文当中去,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用心去感受文章的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除了课堂阅读教学外,还要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为了发展课内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我结合班级活动、学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班级开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大赛等。学校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更喜欢阅读。读书可以益智,读书可以明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让阅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阶梯!
五、投其所“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感悟,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重在学生读,如果教师总是以讲代读的话,可能教师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肯定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的独特感受,紧扣学生感触最深的部分来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学习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尊重、信任他们,让他们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兴趣高昂。
如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感受到这个小男孩非常喜欢,也非常想要一辆玩具小汽车。可当售货员阿姨建议妈妈给他买一辆时,他却抢着说:“不,我只是看看,不要妈妈买。”读到这里时,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过的疑惑与不解,我并没有过多地解释,只是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教师则扮演妈妈的角色深情“说”出了心中的话,再让学生也来扮演小男孩的角色,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小男孩的话,此时的他们充满深情,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发表着心中的感言:“这个小男孩是太爱自己的妈妈了!”“不对,他不仅爱妈妈,还爱爸爸!”“这个小男孩太懂事了,会关心家人。”“看看他,我很后悔,以前自己太不懂事了,家里有许多玩具,还赖着爸爸妈妈买新玩具……”一时之间,感慨万千,有的学生眼中还噙满了泪水,课文的重难点也在此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总之,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兴趣;播种一个兴趣,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与书为友,与读相伴,在读中增知加蕴,在读中炼智锤思,为成就你丰富而精彩的人生奠定基础,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熊开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