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步伐的飞速前进,课程改革如春雷巨响,响彻祖国大地,惊醒了几十年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唤醒了老师们的眼睛。
陈旧的课堂模式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新课标则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放飞了课堂。
1 自主——独立学习,形成认识
以往,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看来,这比喻似乎不恰当、不适合。教师怎么可以像修剪草本一般抑制学生的个性?怎么可以如蜡烛般只点亮自己?怎么可以像工程设计那样设计学生的未来呢?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主体思想认识,通过阅读、习作、实践而来的。
自主,就是指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这是新课改模式的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学习的内容学习,如学习《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则可给足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先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由于没有老师的限制,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激趣于强烈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想象的思维,他们结合已学过的诗,理解了“江枫”及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深沉与思乡情绪,通过读、演、划、写,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可见,自主学习为学生们开辟了学习的乐土,使语文课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景。
2 合作——交流学习,互相迁移
学生每天在合作中学会的,明天就能独立做出来。课改着重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再进行合作交流,就形成正确的迁移,这种合作交流,内容和正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畅读自己的体会,也可与养成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水平。
2.1 教师,一般习惯于“教好教材”。叶老曾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合作要选自己喜欢的,这样更能激起兴趣,提高水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讲了现代电脑知识,学生的兴趣盎然,教师可引导他们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进行交流探讨,效果显著。这样,课堂上看起来混乱无序,学生很投入地比手划脚,结合平时玩电脑的經验,争的面红脖子粗,谁也不服谁,这种尽情吮吸知识的场景,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他们在交流合作中求同存异,解决了不少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观点。在这种思维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交给他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一时,更要去除自我中心思想,尊重事实,以形成共识。
2.2 用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在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自主形成的成果,或分角色阅读、表演,或声情并茂的介绍,或有感情地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的“静听者”、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尽管不那么深入系统,也还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了一大步,新智慧便由此而生,课堂也焕发出特别闪亮的光。比如,学生们在谈论上网是否影响学习等问题时,分歧很尖锐。他们不仅交流知识,更提高了分辨能力。可见,在这种合作交流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知识的主人;而教师也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3 探究——深入学习,升华知识
有人说,一节课里,如果教师发言或活动的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不称职的;师生活动的时间比为1:1的,是合格的教师;师生活动的时间比为1:3甚至1:6,这才是优秀的教师,这足以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的。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程序是“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新课标则是“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教师只是教学中参与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军神》、《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高年级学生独立性强、平时积累的知识扎实等特点,教师只在课堂上做好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三件事则可。遇有难题,再加以巧妙点拨,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中学习,提高能力。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配以少而精、有实践意义的练习,让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教师还应定期检查,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持续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深入地学习。
我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能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几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批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课程改革正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同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为教育圣坛刷出一片晴朗的天空,打造出一个灿烂的未来。
陈旧的课堂模式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新课标则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放飞了课堂。
1 自主——独立学习,形成认识
以往,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看来,这比喻似乎不恰当、不适合。教师怎么可以像修剪草本一般抑制学生的个性?怎么可以如蜡烛般只点亮自己?怎么可以像工程设计那样设计学生的未来呢?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主体思想认识,通过阅读、习作、实践而来的。
自主,就是指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这是新课改模式的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学习的内容学习,如学习《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则可给足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先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由于没有老师的限制,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激趣于强烈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想象的思维,他们结合已学过的诗,理解了“江枫”及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深沉与思乡情绪,通过读、演、划、写,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可见,自主学习为学生们开辟了学习的乐土,使语文课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景。
2 合作——交流学习,互相迁移
学生每天在合作中学会的,明天就能独立做出来。课改着重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再进行合作交流,就形成正确的迁移,这种合作交流,内容和正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畅读自己的体会,也可与养成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水平。
2.1 教师,一般习惯于“教好教材”。叶老曾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合作要选自己喜欢的,这样更能激起兴趣,提高水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讲了现代电脑知识,学生的兴趣盎然,教师可引导他们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进行交流探讨,效果显著。这样,课堂上看起来混乱无序,学生很投入地比手划脚,结合平时玩电脑的經验,争的面红脖子粗,谁也不服谁,这种尽情吮吸知识的场景,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他们在交流合作中求同存异,解决了不少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观点。在这种思维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交给他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一时,更要去除自我中心思想,尊重事实,以形成共识。
2.2 用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在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自主形成的成果,或分角色阅读、表演,或声情并茂的介绍,或有感情地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的“静听者”、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尽管不那么深入系统,也还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了一大步,新智慧便由此而生,课堂也焕发出特别闪亮的光。比如,学生们在谈论上网是否影响学习等问题时,分歧很尖锐。他们不仅交流知识,更提高了分辨能力。可见,在这种合作交流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知识的主人;而教师也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3 探究——深入学习,升华知识
有人说,一节课里,如果教师发言或活动的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不称职的;师生活动的时间比为1:1的,是合格的教师;师生活动的时间比为1:3甚至1:6,这才是优秀的教师,这足以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的。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程序是“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新课标则是“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教师只是教学中参与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军神》、《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高年级学生独立性强、平时积累的知识扎实等特点,教师只在课堂上做好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三件事则可。遇有难题,再加以巧妙点拨,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中学习,提高能力。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配以少而精、有实践意义的练习,让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教师还应定期检查,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持续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深入地学习。
我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能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几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批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课程改革正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同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为教育圣坛刷出一片晴朗的天空,打造出一个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