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认为: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三大因素为教学环境、学生兴趣和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优化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在课堂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课 教学质量 教学环境 学生兴趣 教师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高尚情操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教学质量是决定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尽职尽责,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物质因素与心理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总和。其中,物质因素包括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所、运动器材等;心理因素包括学校的体育传统和风气,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等。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对教学的进程和效果产生影响。
体育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是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场所和器材本身的完善程度影响并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先进、整洁、广阔的运动空间,可以使师生心情愉悦、精力集中,提高教学质量。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运动器材,可以满足学生练习的需要,进而促进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如果学校的教学场地达不到一定的面积要求,教学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的需要,则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热情和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学场馆造型别致、颜色鲜艳,运动器材布置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洁有序,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舒适、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诱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传统是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风尚。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进而对体育教活动的整体效果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包括学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等。生动、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展积极的教学互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动的学习是消极的学习,不会持久,也不会有多大成效。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当学习体育成为学生的个体需要,由“要我学习体育”变为“我要学习体育”的时候,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既是产生自觉的先导,又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学生如果对课程中的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就会形成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课堂秩序。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技术要领,而且能有效地锻炼身体,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的运动项目不感兴趣,就只能勉强完成课堂的教学安排,不仅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甚至会出现伤害事故,极大地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体育活动逐渐失去热情,难以使心、智、体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三)教师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技巧积极主动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把正确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动。因此,在全面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队伍。对体育的需要是在对体育的作用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具有巨大的作用。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当,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使被动的教与学变成主动的教与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已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掌握课堂上讲授的某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而是要看学生是否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只有在这些因素适合于体育教学要求的时候,它们的积极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才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优化环境,提高质量。
体育教学环境与学校的体育教育活动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体育教学工作就难以开展;而物质环境建设得是否科学合理,也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在运动场地上进行,运动场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设计应美观实用,布局合理,并应保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使之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运动器材对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增加投入,提供充足、优良、多样的运动器材,以保证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的需要。
其次,要优化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学校体育心理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它对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审美意识和体育锻练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校风和传统。学校应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小组,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友谊比赛,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个体之间、班级之间、群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问的关系协调融洽,营造和谐的体育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技术动作的吸引力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进而产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又要避免难度过大,技术太复杂。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知识水平、体质状况、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既决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又制约着教学手段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并培养其责任心可以有效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能够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强项,发展自我调控和决策能力,使他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感觉,使他们都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愿望和要求有所发展,就能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团队互助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中本来就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比赛,把竞争机制引用到教学中是利用学生的上进心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三)认真施教,灵活多变。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说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较为科学的理念应为:教师、学生都是主体,客体只是主体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课堂上,教师、学生都应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行为表现在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和追求上,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校目标。至于用什么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利用客体的权利。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充分了解学生主体的不同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的差异,充分利用客体的价值,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如果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很难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认真施教的同时,要灵活多变,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并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灵活多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要尽量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科学性,既有教育性又有艺术性。体育教学应以活泼、自由为主,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方式,力求使本身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以不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总之,要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用科学、新颖、灵活、实用的教法体系,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杨素梅.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98.
[5]赵红妹.加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174-175.
[6]聂卫民.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研究与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99-100.
[7]宋垒则,张彤云.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02-103.
关键词: 体育课 教学质量 教学环境 学生兴趣 教师作用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高尚情操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教学质量是决定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尽职尽责,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物质因素与心理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总和。其中,物质因素包括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所、运动器材等;心理因素包括学校的体育传统和风气,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等。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对教学的进程和效果产生影响。
体育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是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场所和器材本身的完善程度影响并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先进、整洁、广阔的运动空间,可以使师生心情愉悦、精力集中,提高教学质量。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运动器材,可以满足学生练习的需要,进而促进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如果学校的教学场地达不到一定的面积要求,教学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的需要,则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热情和兴趣就会大大降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学场馆造型别致、颜色鲜艳,运动器材布置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整洁有序,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舒适、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诱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传统是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风尚。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进而对体育教活动的整体效果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包括学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等。生动、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展积极的教学互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动的学习是消极的学习,不会持久,也不会有多大成效。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当学习体育成为学生的个体需要,由“要我学习体育”变为“我要学习体育”的时候,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既是产生自觉的先导,又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学生如果对课程中的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就会形成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课堂秩序。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技术要领,而且能有效地锻炼身体,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的运动项目不感兴趣,就只能勉强完成课堂的教学安排,不仅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甚至会出现伤害事故,极大地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体育活动逐渐失去热情,难以使心、智、体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三)教师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技巧积极主动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把正确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动。因此,在全面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队伍。对体育的需要是在对体育的作用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具有巨大的作用。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当,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使被动的教与学变成主动的教与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已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掌握课堂上讲授的某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而是要看学生是否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只有在这些因素适合于体育教学要求的时候,它们的积极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才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优化环境,提高质量。
体育教学环境与学校的体育教育活动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体育教学工作就难以开展;而物质环境建设得是否科学合理,也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在运动场地上进行,运动场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设计应美观实用,布局合理,并应保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使之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运动器材对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增加投入,提供充足、优良、多样的运动器材,以保证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的需要。
其次,要优化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学校体育心理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它对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审美意识和体育锻练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校风和传统。学校应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小组,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友谊比赛,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个体之间、班级之间、群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问的关系协调融洽,营造和谐的体育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技术动作的吸引力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进而产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又要避免难度过大,技术太复杂。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知识水平、体质状况、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既决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又制约着教学手段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并培养其责任心可以有效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能够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强项,发展自我调控和决策能力,使他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感觉,使他们都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愿望和要求有所发展,就能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团队互助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中本来就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比赛,把竞争机制引用到教学中是利用学生的上进心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
(三)认真施教,灵活多变。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说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较为科学的理念应为:教师、学生都是主体,客体只是主体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课堂上,教师、学生都应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行为表现在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和追求上,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校目标。至于用什么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利用客体的权利。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充分了解学生主体的不同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的差异,充分利用客体的价值,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如果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很难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认真施教的同时,要灵活多变,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并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灵活多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要尽量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科学性,既有教育性又有艺术性。体育教学应以活泼、自由为主,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方式,力求使本身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以不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总之,要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用科学、新颖、灵活、实用的教法体系,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杨素梅.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98.
[5]赵红妹.加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174-175.
[6]聂卫民.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研究与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99-100.
[7]宋垒则,张彤云.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