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课程设计教学必须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积极投身于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但是,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象,结合自身实际,以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为例,从准备、实施、评价等三个阶段构建出该课程设计的模式,并进行了初步运用。
关键词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166-01
从近几年来看,课程设计教学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从思想上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足。课程设计成果中常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亦是如此。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工作分析课程的相关理论出发,我们形成了一套基于工作分析模式的课程设计步骤,在课程设计中改革不合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尽量选择贴近实际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
1.1 明确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工作能力、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有较强实践能力及良好人格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要求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是课程设计教学事先必须要做的首要工作。一份好的课程设计任务书,会成为一次课程设计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前,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社会实际的需要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和合理选择,编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的步骤;课程设计成果的格式和内容。
1.3精心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是让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逐步走向社会实际中来。过去课程设计的选题均由任课教师指定,学生只能被动执行,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由于多种原因题目较少,实用性不强,学生无法通过课程设计来了解当前市场最新动态,造成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运用书本上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学生共用一个题目,容易造成学生相互之间模仿,使课程设计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我们在工作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上,结合课程要求,初步拟定课题框架,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希望从事的工作和自己向往的企业,通过查阅资料、市场调查、到企业观察等多途径接触社会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适合于课程设计的题目。这样的课题结合了社会实际,结合了课程理论,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实施阶段
2.1精讲课程设计指导课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对要设计的内容、达到的目标等认识还比较模糊,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有些同学畏首畏尾、缺乏自信,没有钻研精神,甚至放弃自己的尝试,东拼西凑别人的成果。因此,在开始设计之前,非常有必要集中为学生上一次课程设计指导课。在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指导课上,我们会结合具体事例,讲明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设计思路和考评模式,并将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目标。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步骤:1)成立工作分析项目小组;2)编制工作分析实施方案;3)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4)形成工作说明书;5)形成岗位评价表等。从以上可以看到,工作分析课程设计内容较多,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是有难度的,而且花费的时间较多。在设计中,我们会要求大家成立项目组。这样,一项设计任务的完成,既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还需要集思广益,吸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2项目组执行任务阶段
在课程设计指导课结束后,学生依据实际,成立工作分析项目小组,每6名学生为一组,每组自选一名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组员商讨后,小组确定待分析调查的企业和岗位。这一环节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与我们咨询建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小组可以将学校、学院或学院合作企业的部分工作岗位作为分析对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就业意向去调查分析其他企业和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分析流程,完整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包括确定题目、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搜集相关资料、明确调查方法、制作调查问卷、联系被调查对象、实施调查访谈、整理信息、制作工作说明书、制定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制作岗位评价表、制作PPT等。结合组员意见,各项目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统筹下,进行任务和时间划分,各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2.3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由于工作分析课程设计,需要大量地查找资料、实际调研和制作文件,因此,不可能要求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仍象平时上课一样按时上下课。但是,如果不对学生做考勤要求,学生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纪律涣散,这也不利于我们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申请一个专用教室,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到教室,我们便可以对各项目小组进行跟踪指导。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些能力强的同学,我们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能力较弱的同学,耐心地启发引导,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评价阶段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是课程设计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以往课程设计教学成果的评价形式单一,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太理想。在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评价上,评价是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对设计的全过程做出总结,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化、提高的过程。我们采取的是小组成果交流会,让小组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讲出来,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找出问题,改善不足。
3.1评价指标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评价共有四项指标:1)知识运用能力,占40%;2)团队协作能力,占20%;3)语言表达能力,占20%;4)课件制作能力,占20%。
3.2评价方式
在对小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时,每组派代表进行阐述,最后小组成员集体接受同学提问。每组再推荐一名评审员。每个小组汇报完后,由评审团和教师进行统一打分,形成一个总评分,并把每一组的总评分进行公示。最终按总评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从作者所带的05,06,07级学生来看,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不再感到枯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它巩固了课程设计的成果,锻炼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也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4结论
任何一项课程设计,都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自学知识的能力来进行。本文中,笔者以所授的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为例,从准备、实施、评价等三个阶段构建出该课程设计的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运用,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在具体操作面上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涛.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2]胡颖.关于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3]胡国强.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焦作大学学报,2002(3).
[4]王哲,郭长侠,董光.浅谈课程设计模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
作者简介
石琳,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工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166-01
从近几年来看,课程设计教学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从思想上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所下降,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足。课程设计成果中常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亦是如此。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工作分析课程的相关理论出发,我们形成了一套基于工作分析模式的课程设计步骤,在课程设计中改革不合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尽量选择贴近实际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
1.1 明确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工作能力、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有较强实践能力及良好人格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要求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是课程设计教学事先必须要做的首要工作。一份好的课程设计任务书,会成为一次课程设计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前,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社会实际的需要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和合理选择,编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的步骤;课程设计成果的格式和内容。
1.3精心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是让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逐步走向社会实际中来。过去课程设计的选题均由任课教师指定,学生只能被动执行,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由于多种原因题目较少,实用性不强,学生无法通过课程设计来了解当前市场最新动态,造成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运用书本上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学生共用一个题目,容易造成学生相互之间模仿,使课程设计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我们在工作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上,结合课程要求,初步拟定课题框架,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希望从事的工作和自己向往的企业,通过查阅资料、市场调查、到企业观察等多途径接触社会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适合于课程设计的题目。这样的课题结合了社会实际,结合了课程理论,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实施阶段
2.1精讲课程设计指导课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对要设计的内容、达到的目标等认识还比较模糊,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有些同学畏首畏尾、缺乏自信,没有钻研精神,甚至放弃自己的尝试,东拼西凑别人的成果。因此,在开始设计之前,非常有必要集中为学生上一次课程设计指导课。在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指导课上,我们会结合具体事例,讲明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设计思路和考评模式,并将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目标。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步骤:1)成立工作分析项目小组;2)编制工作分析实施方案;3)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4)形成工作说明书;5)形成岗位评价表等。从以上可以看到,工作分析课程设计内容较多,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是有难度的,而且花费的时间较多。在设计中,我们会要求大家成立项目组。这样,一项设计任务的完成,既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还需要集思广益,吸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2项目组执行任务阶段
在课程设计指导课结束后,学生依据实际,成立工作分析项目小组,每6名学生为一组,每组自选一名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组员商讨后,小组确定待分析调查的企业和岗位。这一环节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与我们咨询建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小组可以将学校、学院或学院合作企业的部分工作岗位作为分析对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就业意向去调查分析其他企业和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分析流程,完整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包括确定题目、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搜集相关资料、明确调查方法、制作调查问卷、联系被调查对象、实施调查访谈、整理信息、制作工作说明书、制定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制作岗位评价表、制作PPT等。结合组员意见,各项目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统筹下,进行任务和时间划分,各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2.3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由于工作分析课程设计,需要大量地查找资料、实际调研和制作文件,因此,不可能要求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仍象平时上课一样按时上下课。但是,如果不对学生做考勤要求,学生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纪律涣散,这也不利于我们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申请一个专用教室,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到教室,我们便可以对各项目小组进行跟踪指导。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些能力强的同学,我们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能力较弱的同学,耐心地启发引导,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评价阶段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是课程设计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以往课程设计教学成果的评价形式单一,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太理想。在工作分析课程设计的评价上,评价是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对设计的全过程做出总结,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化、提高的过程。我们采取的是小组成果交流会,让小组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讲出来,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找出问题,改善不足。
3.1评价指标
工作分析课程设计评价共有四项指标:1)知识运用能力,占40%;2)团队协作能力,占20%;3)语言表达能力,占20%;4)课件制作能力,占20%。
3.2评价方式
在对小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时,每组派代表进行阐述,最后小组成员集体接受同学提问。每组再推荐一名评审员。每个小组汇报完后,由评审团和教师进行统一打分,形成一个总评分,并把每一组的总评分进行公示。最终按总评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从作者所带的05,06,07级学生来看,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不再感到枯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它巩固了课程设计的成果,锻炼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也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4结论
任何一项课程设计,都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自学知识的能力来进行。本文中,笔者以所授的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为例,从准备、实施、评价等三个阶段构建出该课程设计的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运用,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在具体操作面上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涛.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2]胡颖.关于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3]胡国强.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焦作大学学报,2002(3).
[4]王哲,郭长侠,董光.浅谈课程设计模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
作者简介
石琳,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工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