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私营企业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群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合适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途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某市3个区的皮革、制鞋等私营企业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群共996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的知识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工龄、户口所在地以及所在企业有无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态度和行为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工
【机 构】
:
325035,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325035,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325035,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325035,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325035,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私营企业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群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合适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途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某市3个区的皮革、制鞋等私营企业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群共996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的知识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工龄、户口所在地以及所在企业有无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态度和行为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工龄、户口所在地、收入、婚姻状况以及所在企业有无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职工知识的因素依次为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工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因素相同,依次为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工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收入、婚姻状况.职工获取职业卫生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工友交流,最期望了解职业卫生知识的途径是专业讲座.结论 私营企业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群职业健康教育应以专业讲座为主要途径,尤其要针对低工龄、低文化、低收入、未婚以及来自农村等特定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其他文献
氯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它与次氯酸反应再经碱处理生成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是合成甘油的中间体,也是生产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医用药品等的重要原料。
1,2.二氯乙烷(1,2-DCE)是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溶剂,其毒性高,使用范嗣广,易发生中毒.亚急性1,2-DCE中毒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典型,后期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往往会误诊为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病例报告如下。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氯丁二烯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活性炭吸附管采集空气中的六氯丁二烯,以正己烷溶剂解吸,经HP-5毛细色谱柱分离,μ-ECD测定.结果 六氯丁二烯线性范围0.07~3.26 μg/ml,相对标准偏差2.52%~4.68%,回归方程为Y=5.25X-12.6,r=0.9993,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3.33×10-3 mg/m3(采样体积以3 L计),解吸效率为91.8%~93.8%
目的 研究hTERT mRNA和Mad1蛋白在个旧地区矿工肺癌及宣威地区农民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T mRNA和Mad1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0例个旧地区矿工肺癌(个旧矿工肺癌组)和20例宣威地区农民肺癌(宣威农民肺癌组)以及20例正常肺组织(正常肺组织组)中Mad1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染色阳性结果应用计算
目的 观察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探讨其在PQ中毒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0例PQ中毒患者中毒后1、7、12、21 d时血清中MIP-1α、MCP-1及SDF-1水平,并与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I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职业病临床(尘肺病治疗和化学中毒救治)专题研讨会定于2009年7月7日至9日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尘肺病治疗与化学中毒救治”,会议将邀请李涛、刘秉慈、赵金垣、李志军、陈志远、孙承业等著名专家出席并作大会报告。欢迎广大职业卫生和职业病临床工作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与。本次会议也是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年专题组稿会,参加会议的优秀论文将在2009年《中华劳动卫生职业
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下辖大浪、龙华、民治三个街道,有工业企业1600多家,工人总数约45万;其中存在明显有毒有害作业的用人单位860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混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已烷、噪声、粉尘等,接触人数约2.7万人;然而从事职业卫生监督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工作人员却只有27人,平均每个人负责31家有毒有害作业的用人单位.现有的职业卫生工作人员明显不足,无法满足
石棉是一种天然无机结晶状矿物纤维,耐热、耐火、耐酸碱,接触石棉可导致石棉肺、支气管肺癌和恶性间皮瘤。
减压病是由于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包括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1].我市于近年首次确诊减压性骨坏死4例,在进行职业病诊疗过程中发现,4例均留有不同程度急性减压病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为了预防已知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极低频(ELF)和射频(RF)频段的电磁场暴露限值已经制定且被广泛采用(ICNIRP 1998)[1].该导则的基本限值(basic limits)限定了电磁场的体内暴露剂量,例如ELF电场和(或)磁场在体内诱导的电流密度,以及RF电磁场(RF-EMF)在体内的比吸收率(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