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美术学院 林绮芬:工艺是实现创意的有力工具
广州美术学院家纺设计工作室讲师林绮芬,这次带领学生一举夺得金奖。她表示,相当部分的参赛作品具有很好的创意,具备转化成实际面料的可能性,应当借助企业力量进行创意转化。优秀学生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出系列作品的形式推广,对大赛、企业及学生都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林绮芬介绍,金奖作品《异度空间》中的“度”指角度,是在高空俯瞰地球时看到车辆的有序放置形成的图形感,灵感来自航拍照片,正是因科技的进步才看到了不一样的地球,呼应本届大赛主题“触动”,表达了不仅是俯瞰地球的图像,更是科技的创新及自然的伟大对人们心理的触动。
广州美术学院的家纺设计教学以工作室形式进行,面料设计、布艺成品设计及空间软装设计三大内容贯穿整个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集中地学习专业知识。其工作室培养的是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市场观念,既有专业特长又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设计师,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对于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很有帮助,如邀请合作企业的设计总监直接参与教学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企业产品开发,让教学成果直面市场的检验。
林绮芬强调,创意需大胆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想,学生需对生产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进行切合实际的创作。我们的教学强调创意与工艺的结合,学生要学习各种面料工艺及限制,当理解工艺是实现创意的有力工具而不是巨大阻碍时,才能理解产业化的意义,做出真正落地的设计作品。
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林绮芬表示,学生首先要培养对专业的热爱,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习期间应多参与社会实践,直接感受社会需求及检验自己专长。其次要有耐心,学校里得到的是专业根基,工作中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湖北美术学院 崔岩:注重图案与材质创新
湖北美术学院纤维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崔岩指导的学生作品分别获得了银奖和时尚创意奖。银奖获得者霍月丽的作品集原创性、艺术性、时尚性于一身;时尚创意奖获得者雷成的作品线条简洁、构图明朗,运用了金属综合材料增加了材质对比,体现了在面料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据崔岩介绍,湖北美术学院在学科设置上非常全面,纺织品设计方向和纤维艺术设计方向交叉教学,学生在图案表现和综合材料的运用上更为得心应手,服装艺术设计系对服装面料的呈现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学校还会安排学生进入工厂实训交流,产学研一体化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最主要支撑。
对于学生作品怎样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崔岩指出,首先,培养学生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则,考虑工艺生产的要求;其次,未来工艺会更加进步,设计人员还要提高创意思维,走在实际生产水平的前沿才能最终带动生产工艺的进步与更新。
崔岩还表达了对大赛的期望:“大赛除平面展示作品,可考虑增加动态选秀等多媒体互动的模式进行评比,不仅能为获奖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还能提升大赛的曝光率和灵活性。”
鲁迅美术学院 庄子平:开阔视野做“自己”的设计
已带领学生参赛多年的庄子平,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丰富的艺术经验让其此次指导的参赛作品一举夺得铜奖。
庄子平表示,大赛影响力大,学生认可度高,学生通过参赛有了开阔眼界、审视自身、锻炼自己的机会,希望大赛选出的优秀作品可生产出实物进行展示推广,提升中国设计师的影响力。
对于学生的培养,庄子平有着自己的方法体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会给学生放映跨界艺术展、博物馆馆藏作品、民俗民风及艺术采风等照片,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其次还要经常给学生推荐理论性、文化性和当代科技性较强的书籍,让学生充实自我、与时俱进,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基础。除此之外,我会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实践,还会定期请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国外艺术家为学生进行讲座,使学生得到最新的国内外艺术发展动态。”庄子平说。
在纺织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庄子平还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他说:“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打破常规,开阔视野做‘自己’的设计,每年根据大赛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的联想,再梳理自己的思路,进行原创设计。在设计作品注意实用性、科学性、审美性的同时,把每次实践当做设计革命,有突破、有新意是设计的主要诉求。”
四川美术学院 卓克难:“工匠精神” 重塑竞争力
卓克难是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系主任,她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据了解,四川美术学院包括纯艺术和设计艺术等十多个艺术专业,西南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民族服饰资源,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此次大赛,卓克难也带来了她指导的优秀作品。她说:“这次学生作品富有张力,大胆而新颖,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化,题材也更关注生活和时代特征。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普遍提高。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运用也正是我们作品的特色之处。”
同时,卓克难还对学生创意设计如何实现真正落地给出了建议。她表示,学生应该真正了解社会需求,对功能性做本质分析,研究材料、熟悉工艺,通过新的创意改善产品的价值观念。我们强调要重塑“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卓克难与学生接触很多,她总是平等、近距离地与学生交流,除去专业学习外,他们之间更多是生活、情感、家庭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讨论。正是这些专业背后的因素,常常能触类旁通地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
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卓克难强调,何为设计,为何而设计?这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应该是有感而发,我们要很努力地接近材料的本质和功能的本质。设计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同时,她表示,希望大赛能越来越国际化,为各大高校、优秀企业、行业协会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张岚:缔造人文精神设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学院纤维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张岚此次带领学生收获颇丰,将时尚创意奖、市场应用奖都收入了囊中。
张岚表示:“面料设计表面上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充满人文精神的工作,学生除了完成必备的技能学习外,还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储备人文知识才有可能完成更感动人的作品。”
学习中,张岚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院校专业教育外,还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校企、校政合作项目。在过去的一年中,张岚带领学生参加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行土布产品开发、chole品牌马克杯产品开发等活动。
“我们会创造更多机会,让学校师生直接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对产品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张岚说。“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是业内权威性很高的赛事,作为教师,张岚很愿意在这个比赛中检验专业成果。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黄嘉:让创意设计落实到生活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黄嘉,本次指导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当前最流行的民族元素、自然元素,学生通过对两种元素的扩散性思维寻找到了更多的设计细节。如学生俞珊珊以不同时期、不同款式官帽为灵感设计面料,学生严浪铭在花卉面料上运用独特的肌理绘制手法等。
对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黄嘉颇费心思。首先,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了解设计法则。其次,部分作业以企业开发项目为导向,以实际产品生产标准为要求。最后,通过几方面的知识运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一是指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从初稿到成品等多环节跟踪指导,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二是专业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对专业学生设计成果进行筛选及修改,提供给企业产品设计图;三是工作室开创学生原创品牌,学生通过工作室设备将设计生产成实物,在工作室线上线下店铺销售,来验证自身的专业能力。
如今,市场中许多产品都离不开设计需求,黄嘉表示:“学生可围绕市场调研分析,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不同需求、不同图案生产设备的资源整合,将创意设计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黄嘉强调,未来,学生要让专业课在各行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服饰色彩图案》等课程作为行业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除从事设计师方面的工作,学生还可从事T恤图案设计、面料花型设计师、服装色彩搭配师等相关工作。
对于大赛未来的发展,黄嘉表示,希望主办方以及校企能更好地融合,共同努力实现获奖作品产业化的同时,将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推送出去。
广州美术学院家纺设计工作室讲师林绮芬,这次带领学生一举夺得金奖。她表示,相当部分的参赛作品具有很好的创意,具备转化成实际面料的可能性,应当借助企业力量进行创意转化。优秀学生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出系列作品的形式推广,对大赛、企业及学生都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林绮芬介绍,金奖作品《异度空间》中的“度”指角度,是在高空俯瞰地球时看到车辆的有序放置形成的图形感,灵感来自航拍照片,正是因科技的进步才看到了不一样的地球,呼应本届大赛主题“触动”,表达了不仅是俯瞰地球的图像,更是科技的创新及自然的伟大对人们心理的触动。
广州美术学院的家纺设计教学以工作室形式进行,面料设计、布艺成品设计及空间软装设计三大内容贯穿整个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集中地学习专业知识。其工作室培养的是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市场观念,既有专业特长又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设计师,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对于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很有帮助,如邀请合作企业的设计总监直接参与教学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企业产品开发,让教学成果直面市场的检验。
林绮芬强调,创意需大胆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想,学生需对生产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进行切合实际的创作。我们的教学强调创意与工艺的结合,学生要学习各种面料工艺及限制,当理解工艺是实现创意的有力工具而不是巨大阻碍时,才能理解产业化的意义,做出真正落地的设计作品。
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林绮芬表示,学生首先要培养对专业的热爱,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习期间应多参与社会实践,直接感受社会需求及检验自己专长。其次要有耐心,学校里得到的是专业根基,工作中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湖北美术学院 崔岩:注重图案与材质创新
湖北美术学院纤维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崔岩指导的学生作品分别获得了银奖和时尚创意奖。银奖获得者霍月丽的作品集原创性、艺术性、时尚性于一身;时尚创意奖获得者雷成的作品线条简洁、构图明朗,运用了金属综合材料增加了材质对比,体现了在面料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据崔岩介绍,湖北美术学院在学科设置上非常全面,纺织品设计方向和纤维艺术设计方向交叉教学,学生在图案表现和综合材料的运用上更为得心应手,服装艺术设计系对服装面料的呈现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学校还会安排学生进入工厂实训交流,产学研一体化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最主要支撑。
对于学生作品怎样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崔岩指出,首先,培养学生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则,考虑工艺生产的要求;其次,未来工艺会更加进步,设计人员还要提高创意思维,走在实际生产水平的前沿才能最终带动生产工艺的进步与更新。
崔岩还表达了对大赛的期望:“大赛除平面展示作品,可考虑增加动态选秀等多媒体互动的模式进行评比,不仅能为获奖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还能提升大赛的曝光率和灵活性。”
鲁迅美术学院 庄子平:开阔视野做“自己”的设计
已带领学生参赛多年的庄子平,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丰富的艺术经验让其此次指导的参赛作品一举夺得铜奖。
庄子平表示,大赛影响力大,学生认可度高,学生通过参赛有了开阔眼界、审视自身、锻炼自己的机会,希望大赛选出的优秀作品可生产出实物进行展示推广,提升中国设计师的影响力。
对于学生的培养,庄子平有着自己的方法体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会给学生放映跨界艺术展、博物馆馆藏作品、民俗民风及艺术采风等照片,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其次还要经常给学生推荐理论性、文化性和当代科技性较强的书籍,让学生充实自我、与时俱进,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基础。除此之外,我会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实践,还会定期请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国外艺术家为学生进行讲座,使学生得到最新的国内外艺术发展动态。”庄子平说。
在纺织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庄子平还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他说:“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打破常规,开阔视野做‘自己’的设计,每年根据大赛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的联想,再梳理自己的思路,进行原创设计。在设计作品注意实用性、科学性、审美性的同时,把每次实践当做设计革命,有突破、有新意是设计的主要诉求。”
四川美术学院 卓克难:“工匠精神” 重塑竞争力
卓克难是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系主任,她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据了解,四川美术学院包括纯艺术和设计艺术等十多个艺术专业,西南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民族服饰资源,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
此次大赛,卓克难也带来了她指导的优秀作品。她说:“这次学生作品富有张力,大胆而新颖,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化,题材也更关注生活和时代特征。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普遍提高。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运用也正是我们作品的特色之处。”
同时,卓克难还对学生创意设计如何实现真正落地给出了建议。她表示,学生应该真正了解社会需求,对功能性做本质分析,研究材料、熟悉工艺,通过新的创意改善产品的价值观念。我们强调要重塑“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卓克难与学生接触很多,她总是平等、近距离地与学生交流,除去专业学习外,他们之间更多是生活、情感、家庭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讨论。正是这些专业背后的因素,常常能触类旁通地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
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卓克难强调,何为设计,为何而设计?这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应该是有感而发,我们要很努力地接近材料的本质和功能的本质。设计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同时,她表示,希望大赛能越来越国际化,为各大高校、优秀企业、行业协会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张岚:缔造人文精神设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学院纤维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张岚此次带领学生收获颇丰,将时尚创意奖、市场应用奖都收入了囊中。
张岚表示:“面料设计表面上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充满人文精神的工作,学生除了完成必备的技能学习外,还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储备人文知识才有可能完成更感动人的作品。”
学习中,张岚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院校专业教育外,还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校企、校政合作项目。在过去的一年中,张岚带领学生参加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行土布产品开发、chole品牌马克杯产品开发等活动。
“我们会创造更多机会,让学校师生直接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对产品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张岚说。“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是业内权威性很高的赛事,作为教师,张岚很愿意在这个比赛中检验专业成果。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黄嘉:让创意设计落实到生活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黄嘉,本次指导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当前最流行的民族元素、自然元素,学生通过对两种元素的扩散性思维寻找到了更多的设计细节。如学生俞珊珊以不同时期、不同款式官帽为灵感设计面料,学生严浪铭在花卉面料上运用独特的肌理绘制手法等。
对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黄嘉颇费心思。首先,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了解设计法则。其次,部分作业以企业开发项目为导向,以实际产品生产标准为要求。最后,通过几方面的知识运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一是指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从初稿到成品等多环节跟踪指导,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二是专业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对专业学生设计成果进行筛选及修改,提供给企业产品设计图;三是工作室开创学生原创品牌,学生通过工作室设备将设计生产成实物,在工作室线上线下店铺销售,来验证自身的专业能力。
如今,市场中许多产品都离不开设计需求,黄嘉表示:“学生可围绕市场调研分析,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不同需求、不同图案生产设备的资源整合,将创意设计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黄嘉强调,未来,学生要让专业课在各行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服饰色彩图案》等课程作为行业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除从事设计师方面的工作,学生还可从事T恤图案设计、面料花型设计师、服装色彩搭配师等相关工作。
对于大赛未来的发展,黄嘉表示,希望主办方以及校企能更好地融合,共同努力实现获奖作品产业化的同时,将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推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