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产业结构与水环境污染关系初探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深刻而复杂,水环境问题更是关系到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本文从太湖流域水质变迁和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分析着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太湖流域污染减排的影响分析,为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太湖流域 产业结构 水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太湖古称震泽,起源于浙江天目山的苕溪和苏南茅山的荆溪,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泊,面积约2427平方公里。以太湖为中心的太湖流域,面积为36895平方公里,分属苏、浙、沪两省一市,位于江苏省境内的主要有苏州、无锡、常州等3座大城市。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逐年提高。
  太湖流域地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问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比其它区域更加深刻而复杂,水环境问题更是关系到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态势与流域产业结构发展与变化有很密切关系,因此,开展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水污染关联性研究,从而为产业结构减排的水环境贡献提供量化的考核依据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太湖流域的水质变迁
  太湖流域水质在50年代基本没有污染。60年代初上海黄浦江水质开始恶化,出现黑臭。到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的主要纳污河道,即江南运河各城市段已相继出现黑臭,太湖水域也有1% 的水面受到轻度污染。
  到了90年代,苏南运河水质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作为本流域的开放型水体,接纳沿湖各市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随着太湖地区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太湖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湖是有机物和营养物污染型湖泊,由各种途径进入湖体的污染物有26种,影响太湖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氮(凯氏氮)、磷和CODmn,主要来自环湖河道,其含量在不断增加。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太湖60年代属Ⅰ—Ⅱ水体;70年代发展至Ⅱ类,80年代初平均为Ⅱ—Ⅲ类;80年代末则全面进入Ⅲ类,局部Ⅳ 和V类;90年代中期平均已达Ⅳ 类,三分之一湖区为V类.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有加速恶化的趋势.高锰酸盐指数(COD )、总磷(TP)、总氮(TN)质量浓度总体上有缓慢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2007年太湖西部与东部沿岸区各项指标全部超标.受总氮影响,全湖平均水质劣于V类,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水质标准,总磷达V类水质标准;目前湖泊富营养化以及所带来的夏季蓝藻大暴发已经成为太湖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
  2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演变
  苏锡常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初期由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目前已逐步演变为重化工业为主体。1949年,无锡市轻重工业比值高达29.0,1978年降为1.2。轻重工业大体协调,从1992年开始降为1之下。1997年轻重工业比值为0.9。常州市解放初期霍夫曼系数为12.9,轻工业比重选92.8。从1989年开始霍夫曼系数降为1之下,1995年为0.8。1996年苏州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为59:41,1997年调整为58.2:41.8。由此,苏锡常整个地区工业化过程已开始进入第四阶段的重化工化后期阶段。
  进入21世纪,第三产业逐步加快发展。2006年苏锡常三地实现GDP96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62.2:35.1调整为2.4:62.0:35.6。由此可以看出,苏锡常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与江苏全省比较看,2006年江苏省实现GDP 21 548亿元,其中苏锡常占45%;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7.6:56.6:35.8调整为7.2:56.5:36.3。苏锡常第一产业比重低于江苏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江苏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江苏0.7个百分点。
  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相适应,苏锡常地区主导产业经历了从轻纺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变,制造业成为工业主体,并由加工、组装工业为主体向以机械电子一体化为重点的工业化后期转化。在地区工业总值构成中,比重超过5%的有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他们在全省同行业部门产值中均占相当份额。除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外,其余七大部门均为江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苏锡常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业部门产值占地区工业总值的份额虽仅有2.4%,但在全省该行业部门产值中份额达60.2%,也应作为该区的一个主要产业部门。上述九大产业部门产值占苏锡常工业总值的65.9% ,形成目前该区的支柱产业群。
  总而言之,建国以来,太湖流域苏锡常三市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中后期的巨大变化,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太湖流域产业结构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
  3.1 产业总量与水污染的关系
  2000 年到2005 年苏锡常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基本呈现如下特征:
  (1)第一产业比重均出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大体均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自从我国经历过高污染、高消耗的高速经济增长后,国家越发关注污染的治理,在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提倡城乡协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同时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苏州的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这是因为苏州一向是外商投资比较集中的区域,而外商投资一般集中在制造业,因此促进了苏州的工业化集约式发展。
  (3)太湖水质对产业结构出现明显响应。经济增长以资源的高消耗和废物的高排放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从太湖水体的TP和CODmn 的变化来看,两者与GDP的增长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變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4)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总产值的关联密切。制造业对水污染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制造业的总量增长上。从苏锡常地区1990—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趋势看,在不同的时期两者变化规律不同。1990—1992年,随着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1992—1995年,随着乡镇工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电镀、印染、造纸等污染严重的行业压缩规模,尽管工业生产总值在增加,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在相对减少。1996年有所反弹。到1998年前后,虽然工业总产值在增加,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急剧减少。此后,工业废水排放基本持平,并没有随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幅度扩张而急剧增加。这是因为从1998年起,政府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开展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并在太湖流域实行了“零点行动”计划。除关停并转了“十五小”企业外,同时还加大了技术工艺改造和升级的力度,加强企业技术管理,转变粗放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降低排污系数,从而工业废水排放得到了相应的控制。
  3.2制造业内部结构与水污染的关系
  太湖流域的工业结构中,纺织、化工、机电、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其工业总产值要占到80%以上,结构性污染矛盾仍十分突出。据调查:1997年太湖流域工业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量中,化工行业最多,占重点源的37.27%;造纸行业位居第二,占重点源的10.12%;纺织行业占重点源的9.38%;医药行业占重点源的6.81%;食品饮料占重点源的5.02%;制革行业占0.93%。
  实现了工业达标排放的1998年前后,太湖流域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对污染严重的行业结构进行调整。1997—2000年,纺织工业所占全流域主要行业的产值比重由19.2%下降到12.4% ,年均下降速度为13.6% ;皮革制造行业产值比重年均下降速度为36.8%。同时可以看出,这两个行业的排污系数变化相对较小,达标排放率的年均变化幅度又比较大。说明这种变化正是1998年对产业结构调整、关停污染15小企业和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达标的结果。
  4产业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分析
  总体而言,太湖流域苏锡常三市普遍存在服务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现状。具体而言,各产业的典型行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对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各有不同。
  4.1 农业
  1980 年至2000 年的20 年中,太湖流域农业用水比例由59%降为36%,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业依旧成为造成太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由农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近年来,太湖流域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减少了水稻播种面积,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现代的化肥、农业和除草剂代替了传统的有机化肥,磷、氮物质大量流失,进入水体,并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4.2 工业
  太湖流域工业呈现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特点,工业用水是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最主要方面。随着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根据《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3 年第二产业(未计火电直流冷却水)废污水排放量 33.1 亿吨,2004 年为33.0 亿吨,2005 年则上升为36.0 亿吨。工业废水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化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冶炼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部门中,而且排放量大体上逐年增加或者经过下降趋势后又上升,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2006 年废水排放量陡然增加,这与石油原料的价格上涨,进而促使对石油的深加工不无关系。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多的行业本身也是该流域的重点行业,但由于这些行业并未有效的实行清洁生产,所以导致污染排放的加剧。
  4.3 服务业
  随着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和范畴的不断扩展,第三产业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根據《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的废污水排放量不断上升,由2003 年的6.6 亿吨到2004 年的8.4 亿吨,一直到2005 年的9.4 亿吨。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太湖流域的第三产业大多还是传统服务业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污水随河排放,诸如太湖风景区的旅游餐饮业,给太湖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尽管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被沿湖各地列为发展重点,但总体上看来,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例过高,高层次、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从而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对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5当前太湖流域产业结构污染环境的主要问题
  5.1 传统产业比例较大,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长期重制造业、轻服务业,导致传统产业比例较大,三产长期徘徊于35%左右而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国际发达的中心城市,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一般为70%~80%。相比之下该区中心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影响其功能发挥,成为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由于传统产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第三产业排污量较小,因此现有的产业格局就造成了太湖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多,减排压力逐年增大。
  5.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难度较大
  太湖流域内有耕地151万公顷,其中水田124万公顷,旱地27万公顷,复种指数200%,稻麦轮作是太湖流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太湖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若以太湖流域现有耕地151万公顷来计算,则N的年排放量为51514t,P的年排放量为2644t。据研究农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减少5-6%的氮磷径流流失量,而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生态健康的合理施肥量、施肥方式、肥料品种以及耕作制度等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5.3 产业结构区域趋同性较强
  近年来,苏锡常三市产业结构比重变化走势相同,目前第二产业比重达到62% ,且三市均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苏锡常工业结构总体上基本雷同的根本原因, 是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开发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历史、人口 生态环境等因素基本一致造成的。此外,由于条块分割,地方政府求全发展倾向较为严重。各市竞相发展门类齐全、自成体系的产业结构,重复布点,在同一水平上竞争。正是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性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高永年,高俊峰.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J].地理研究,2010,29(1):111~117
  [2] 李苗苗,姜照华.中国各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科技和产业,2010(1):31~34
  [3] 江世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12)
  [4] 郭风芝. GDP的“绿化”.统计与决策,2004(3):98~99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介绍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组织,对其他专业和院校具有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 (c)-0000-00    1
期刊
摘要:小蚕共育得到许多知名企业家和一些有养蚕技术的干部和相关机构的认可,纷纷加入到小蚕共育开发队伍之中,小蚕共育逐渐推广开来,但在实际小蚕共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后提出改进小蚕共育五点主要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蚕共育 问题 改进措施浅谈  中图分类号:S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地方科技项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支撑作用,是地方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而科技项目的合理选择是地方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地方科技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到科技项目的选择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评价结果的应用,对于地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科技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项目评价指
期刊
1知识管理的定义  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各类变化[1]。    2图书馆开展馆员知识管理的意义  图书馆要鼓励知识所有
期刊
摘 要:石油勘探目前应用最主要的勘探手段是地震勘探方法,通过对所得的地震信号分析,我们就可以获得地层信息,从而分析地层的结构及含油气情况,通过研究表明,地震信号的频率域里包含着丰富的含油气信息,所以对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寻找油气资源,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油气信息。本文主要是利用小波变换对单道地震信号做了时频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地震信号  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对近年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及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行了掌握。调研发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率已到达96.3%,毕业前景良好;汽车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等三个方面。文章最后结合调研结果,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后期建设进行了科
期刊
摘 要:介绍西安电务段管内微机监测系统的应用状况,并简单介绍两种常见故障处理。  关键词:微机监测 西安电务段 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U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22-01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结合部管理,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重要行车设备,是铁路信号技术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信号微机监测是在監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
期刊
摘 要:在阅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21世纪,在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阅读的今天,“班级读书会”以内容的广泛、形式的多样、环境的轻松、目标的自主等特点成为时下推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热门方法。因此,在班级中,我进行了读书会的尝试,建构了班级读书会的基本模式,探索亲子阅读的家庭阅读方式,营建了学校(教师)-家庭-学生之间的和谐阅读生态圈。班级读书会以生为本,开展了丰富多彩而有效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
期刊
摘 要:现如今租房难,买房难上加难的社会现象,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在我们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最大限度的可利用空间。并基于现在城市邻里间的冷漠相处,创造一个同质人口共居的优异环境,有了共同的语言,职业背景,便于交流沟通……按照仿生学原理创建一个中下层小白领也买得起舒适家园——?蜂巢公寓。  关键词:空间利用 仿生学 蜂居 居住 构建 受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黑加仑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灌木。其果实以其极高的保健和医疗价值,被誉为小浆果之冠。本文笔者将从介绍黑加仑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讨论黑加仑的栽培生产及加工技术。  关键词:黑加仑 生产技术 加工  中图分类号:TS255.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09-01黑加仑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黑加仑的果实作为第三代水果中的小浆果,以其极高的保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