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被称为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训练也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以此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知识的运用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性思维 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发散性思维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形式是求新求变,用不同方法或途径来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既可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比例的应用》一课中,教师出示一道题:要求用比例知识解答,而有几个学生用了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这时老师为此批评,这几位同学,不细心、不认真。当时,这几位同学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不吭声,课后,我仔细琢磨,课堂上对那几位同学的批评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节课,我及时进行了调整,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在说明为什么用其他方法的时候,学生说:知识就是为了应用,无论什么方法,能服务于实际就是正确的,不必死板套用。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学习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宗旨,教学方法应该及时调整。虽然课堂多费了时间,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打破数学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32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32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導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同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倡导习题的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六年级解应用题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区分“分率”与“实际量”就可以用一题多变来实现。如(1)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吨,还剩多少吨?(2)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又用了1/4还剩多少吨?(3)某食堂运来4/5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1/4,用了多少吨?(4)某食堂运来4/5吨煤,先用去1/4,又用去2/4吨,剩多少吨?(5)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吨,再用去多少吨就正好是这批煤的3/4?……通过类似的一题多变训练,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表现想象力的思维——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学生求知心理,加强科学的训练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 浅谈小学数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11年,8期。
[2]付宝林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思维的培养.《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年,7期。
[3]张庆安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师道》,2011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性思维 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发散性思维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形式是求新求变,用不同方法或途径来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既可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比例的应用》一课中,教师出示一道题:要求用比例知识解答,而有几个学生用了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这时老师为此批评,这几位同学,不细心、不认真。当时,这几位同学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不吭声,课后,我仔细琢磨,课堂上对那几位同学的批评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节课,我及时进行了调整,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在说明为什么用其他方法的时候,学生说:知识就是为了应用,无论什么方法,能服务于实际就是正确的,不必死板套用。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学习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宗旨,教学方法应该及时调整。虽然课堂多费了时间,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打破数学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32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32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導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同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倡导习题的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六年级解应用题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区分“分率”与“实际量”就可以用一题多变来实现。如(1)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吨,还剩多少吨?(2)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又用了1/4还剩多少吨?(3)某食堂运来4/5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1/4,用了多少吨?(4)某食堂运来4/5吨煤,先用去1/4,又用去2/4吨,剩多少吨?(5)某食堂运来4/5吨煤,已经用去1/4吨,再用去多少吨就正好是这批煤的3/4?……通过类似的一题多变训练,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开拓了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表现想象力的思维——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学生求知心理,加强科学的训练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 浅谈小学数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11年,8期。
[2]付宝林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思维的培养.《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年,7期。
[3]张庆安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师道》,2011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