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学语文教学陷入无奈之境。为了中高考,语文教学在各种强化训练习题中挣扎。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远离其自身的规律,陷入令人尴尬的怪圈。多年的语文教学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不少学生讨厌语文,教师也找不到乐趣与成就感。笔者在20年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越来越感觉到,必须重视语文的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读书,去学习。所以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特级教师赵克明也认为,熏陶渐染是语文学习的规律。所谓“熏陶”,就是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所谓“渐染”,就是因接触日久而逐渐受到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然而学生讨厌语文课,又如何得法于课内呢?唯有努力创造氛围,使课内的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潜在的自觉需要。因此,除了研究课堂教学外,研究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这种潜在的自觉需要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养成逛书店的习惯
书店本应该是学生群体光顾的场所,学生也该是书店的常客,但如今书店里的中学生没有网吧游戏机房的多,中学生一年中难得去几次书店,即使去了也多数为了寻找一些教辅资料。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书店也有责任加强教辅资料以外区域的推介,最好是家庭能对孩子从小培养从书店获取快乐和营养的习惯。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倡导学生将零花钱更多用于购书,养成读书、选书、藏书的良好习惯。
2.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形成好书流动的风气
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也不具备人人大量购书的条件。另外读书的氛围更需要发挥群体优势,让同学们在分享与交流中扩展视野,提高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全班的孩子每人每学期至少向全班提供两本书供全班同学选读。将书带到教室的书架上,书的扉页写上自己的推荐理由,并且粘上一张同学的借阅表格,让借读该书的同学签上姓名。年终评选最佳好书推介手和博览群书先进个人,同事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同读一本书的同学有机会思想碰撞,相互提醒,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养成热点评说的习惯
如果说阅读时输入,那么评论与表达就是输出,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能说会道。时事热点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评说兴致,还能从评述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更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我们可以将时事热点适时编写到校报板报上,开展时评写作训练。同时可以将有关素材用于学生的课前演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热点辩论活动等。
4.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树立演讲朗诵辩论的榜样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讲究榜样引导法,即教师利用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语文的教育教学同样可以借助榜样引导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当前不少中学生由于以往缺少训练,每到要求其演讲朗诵时就羞于开口,但许多同学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应试教育更多重视的是学生的写书面作业,做习题,而不太重视学生演讲朗诵类的表达训练。学生越是经历和体验少越是害怕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根据学科特点,从树立榜样开始,唤起同学们的表现热情,激发同学们的潜力。这样提高的不仅仅是开口说话的能力,更是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
5.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社团
很多对语文学习抱有一定兴趣、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是各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研究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文学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除了文学社之外,不少学校从自身优势出发,组建了各种各样的语文社团,如古诗文诵读社团、校园小记者团、民俗寻访团等等。成立社团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更加广泛而扎实地开展相关语文活动。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善于利用相关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收集民谚民谣、宣传标语仿写、广告评析、开展辨论会、演讲赛、模拟法庭、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组织社会调查、新闻采访、书法比赛、手抄小报等。
以上一些思考和尝试都从“得益于课外”的角度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这些做法的深入实施必然更有利于学生热爱语文课堂,做到“得法于课内”。当然从新课程语文学科教材的安排来看,有“必修、选修、校本”三大块,其中“校本”一块是根据各校特点以及教师特长来灵活设置的。同时,新课程更重视培养学生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不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一块。这也正是用别样的语文教学视角激发丰富的生成效应。
作者单位: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读书,去学习。所以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特级教师赵克明也认为,熏陶渐染是语文学习的规律。所谓“熏陶”,就是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所谓“渐染”,就是因接触日久而逐渐受到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然而学生讨厌语文课,又如何得法于课内呢?唯有努力创造氛围,使课内的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潜在的自觉需要。因此,除了研究课堂教学外,研究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这种潜在的自觉需要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养成逛书店的习惯
书店本应该是学生群体光顾的场所,学生也该是书店的常客,但如今书店里的中学生没有网吧游戏机房的多,中学生一年中难得去几次书店,即使去了也多数为了寻找一些教辅资料。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书店也有责任加强教辅资料以外区域的推介,最好是家庭能对孩子从小培养从书店获取快乐和营养的习惯。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倡导学生将零花钱更多用于购书,养成读书、选书、藏书的良好习惯。
2.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形成好书流动的风气
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也不具备人人大量购书的条件。另外读书的氛围更需要发挥群体优势,让同学们在分享与交流中扩展视野,提高兴趣。我的做法是让全班的孩子每人每学期至少向全班提供两本书供全班同学选读。将书带到教室的书架上,书的扉页写上自己的推荐理由,并且粘上一张同学的借阅表格,让借读该书的同学签上姓名。年终评选最佳好书推介手和博览群书先进个人,同事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同读一本书的同学有机会思想碰撞,相互提醒,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养成热点评说的习惯
如果说阅读时输入,那么评论与表达就是输出,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能说会道。时事热点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评说兴致,还能从评述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更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我们可以将时事热点适时编写到校报板报上,开展时评写作训练。同时可以将有关素材用于学生的课前演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热点辩论活动等。
4.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树立演讲朗诵辩论的榜样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讲究榜样引导法,即教师利用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语文的教育教学同样可以借助榜样引导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当前不少中学生由于以往缺少训练,每到要求其演讲朗诵时就羞于开口,但许多同学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应试教育更多重视的是学生的写书面作业,做习题,而不太重视学生演讲朗诵类的表达训练。学生越是经历和体验少越是害怕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根据学科特点,从树立榜样开始,唤起同学们的表现热情,激发同学们的潜力。这样提高的不仅仅是开口说话的能力,更是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
5.学好语文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社团
很多对语文学习抱有一定兴趣、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是各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研究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文学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除了文学社之外,不少学校从自身优势出发,组建了各种各样的语文社团,如古诗文诵读社团、校园小记者团、民俗寻访团等等。成立社团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更加广泛而扎实地开展相关语文活动。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善于利用相关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收集民谚民谣、宣传标语仿写、广告评析、开展辨论会、演讲赛、模拟法庭、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组织社会调查、新闻采访、书法比赛、手抄小报等。
以上一些思考和尝试都从“得益于课外”的角度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这些做法的深入实施必然更有利于学生热爱语文课堂,做到“得法于课内”。当然从新课程语文学科教材的安排来看,有“必修、选修、校本”三大块,其中“校本”一块是根据各校特点以及教师特长来灵活设置的。同时,新课程更重视培养学生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不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一块。这也正是用别样的语文教学视角激发丰富的生成效应。
作者单位: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