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酵母的现代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酵母作为人类感染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日益增多,菌种不同,其毒性也有所不同。迄今,已出版的分类修订大多数是以形态特征为基础,已可利用生化特征,而不依靠形态学独立地作为参数。可利用这些参数,对此组真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一种发射窄波段(3112nm)的新型UVB荧光灯管TL01作为光源,治疗52例银屑病患者,并与一般用于治疗的宽波段(280~350nm)的UVB光源TL12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的52例病人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20%体表面积),分为3组(斑块型、斑块/点滴型,点滴型),无光诱发皮疹及皮肤肿瘤史。TL01灯首次治疗量为70%MED,以后每次加40%量,达到轻微红斑反应,每周治疗3次。
期刊
这个报告总结了英国1985~1986年性传播疾病资料,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性病的发展趋势。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英格兰卫生社会保险部生殖泌尿门诊的SBH60表格以及英国其他地区的类似文件。另一部分资料是来自医学微生物学家的报告,他们提供了性病病原体对抗生索耐药的趋势。资料的其他来源是生殖泌尿门诊医师和其他临床医师详细的临床报告,这些报告提供了许多艾滋病的资料。
光线性角化病和鲍温病是两个在组织学上极为相似的癌前期病变,本研究采用局部注射α-2b干扰素和外用5%5-FU霜进行治疗对照,同时还对其组织学变化进行估价.共选20名病人(每治疗组10人),均患有光线性角化病或鲍温病,临床诊断以组织学为依据.在α-2b干扰素组,皮损局部注射α-2b干扰素,剂量为100万U/次,每周注射2次,连用4周,用药总量为800万U.5-FU治疗组,先要指导病人掌握用药的方法,
本文报道,将患者皮损处的角朊细胞悬浮液接种到取自健康人体死亡的去表皮的真皮(DED)上,复制成功家族性良性天疱疮(FBCP)各种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用正常的角朊细胞作对照培养.表皮细胞的制备:将成人胸部皮肤浸在0.1%胰蛋白酶液中,37℃,30分钟.
期刊
近来由于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在增加。本文作者报告2例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丙酸氯氟美松治疗2周后,于局部诱发粟丘疹。
期刊

本文报告1983年7月1日~1987年3月某院18例新生儿全身性念珠菌病患婴,其发病率占出生体重<1500克婴儿的3.4%。其诊断根据血、脑脊液,耻骨上穿刺或导尿、体腔抽出液等系统培养真菌阳性;或有真菌性眼内炎;皮肤刮取物用氢氧化钾液检出假菌丝等。根据皮肤病变所见,可将患婴分为4组:第1组为弥漫性灼伤样皮炎(8例),通常在生后头3天出现皮炎。
作者报道1例80岁农民因皮肌炎入院。患者右臂有一紫色斑块,表面有干痂,该处2年前曾被茅草引起轻度外伤。患者开始用硫唑嘌呤和强的松治疗,斑块发展迅速。活检示真皮内肉芽肿样炎症伴大量巨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偶见嗜酸细胞。巨细胞含过碘酸阳性的圆形真菌和分生孢子链。某些部位有较多分隔和分枝菌丝。有小脓肿存在。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证实菌丝和分生孢子。
作者对5例天疱疮、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1例其他良性皮肤病(2例寻常型银屑病、3例带状疱疹、4例皮肌炎、1例剥脱性皮炎和1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和7例恶性皮肤病(3例恶性黑素瘤、2例Paget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B-owen病各1例)患者血清中的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RAG)的含量用放射免疫试验法进行了测定。同时也测定了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疱液中的SCC-RAG水平。
外用低浓度的α羟酸和α酮酸可减少角质细胞的内聚力,使角质层变薄,能有效控制干燥皮肤、鱼鳞病、毛囊角化病及其它具有角质层滞留特征的皮肤病.
期刊
最近日本报告了一些由化妆品引起的色素沉着性接触性皮炎,病人对化妆品或其中成分的斑贴试验常呈阳性结果。本文报道1例由香料引起的Riehl黑变病,患者女性,27岁,从1980年春天开始,在面颊部逐渐出现深褐色斑。在发病前2个月,开始应用一种面部香粉化妆品,未用过任何药,未口服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