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临时贸易壁垒数据库》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新发起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案等在内的临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案同比下降20%,但47%的新贸易调查案与82%已完成的贸易调查,均针对或涉及我国。这些信息充分表明,我国进出口企业的风险已经进入集中爆发期。
国际国内的贸易环境风云突变,因此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真的无法抵御吗?
风险意识缺位
2009年上半年,AS公司于从俄罗斯订购了172.4吨橡胶,每吨货价值为9.6万元人民币,9月中旬到货时正赶上金融危机向实体企业蔓延,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许多外贸加工企业的海外订单急剧下降,对橡胶、钢材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降低,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到每吨2.3万元,按每吨2.5万元售出的话,再加上运输等费用,企业一下子亏损2000多万元人民币。
尽管2008年末橡胶期货的价格已经跌破万元,却没有引起AS足够的警觉,以减少贸易量,反而投入了大笔资金订购橡胶。此外,交易合同中,并未对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有所约定。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酿成了灭顶之灾。
AS公司的风险意识缺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没有建立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仅凭老板一个人的经验进行判断;其次,没有将潜在的损失风险和贸易伙伴共同分担;最后,缺乏进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转移的手段和工具。
这些问题能否避免?
打造风险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不是一夜之间就来临的,企业可建立自己的预警系统,监测到这些异常,如产品交易价格异常、交易量异常、交易数量异常等。
首先企业需要识别风险,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广泛采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办法来评估和量化企业的风险。笔者以为,这种方法其实外贸企业也可以借用。比方说,我们可以把进出口业务中风险较大的因素,假设一些极端的异常状况发生,测试在此环境下,企业系统将做出何种反应,极端情况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损失是不是可以控制在容忍范围内。这种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简单实用,风险管理效果强。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建立和完善风险报告制度,规定好报告的撰写人和报告路径,让不同岗位的员工监测到的风险信息,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传递给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进出口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风险监控平台,AS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风险监督网,一旦监督到国内外橡胶价格的波动和异常,马上进行风险报警。同样,外贸进出口企业,也可通过国家海关部门获取进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方面的准确数据,从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及时获取宏观政策方面的信息,甚至可以从各国大使馆协助提供政策和贸易数据。互联网平台、风险控制软件都可以整合到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打造实用的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管理实战法则
再来看发生在福建省LD玩具厂的悲剧,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风险管理的实战法则。
福建LD玩具厂与美国知名玩具销售商美泰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书,美泰负责把福建LD玩具厂生产的玩具销售到美国的市场。可是这期间由于儿童玩具的铅超标产品被召回,导致我国的LD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美元,老板因此自杀身亡,企业因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美泰公司却毫发无损。同样面临一个风险事件,中美两家公司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为什么?
客观来看,两家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的公司在市场贸易过程中,只关注订单和收益,而对风险防范知识和理念却一无所知。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已经相当成熟,企业控制风险能力早已经进入流程化和规范化管理时代。
上述案例中,美泰有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措施,他们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了一个“如果发生产品召回事件责任由供货方负责”软条款,正是凭借这个软条款,当玩具召回的风险发生时,美泰的风险全部转移给供应商LD公司。如果LD也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相信悲剧可以避免。
有几种方法可以分散一些可预见的风险:贸易双方分担风险、保险工具转移风险、使用远期合约等风险工具对冲风险等。对那些强度大,发生频率高的风险,应当果断采取规避措施,大胆地放弃这单生意。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工具”的使用,就越来越得到进出口企业的认可,这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连续几年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事实中可以得到验证。人们不仅风险意识增强,而且已经渐渐学会使用一些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
* 作者系企业风险管理专家
国际国内的贸易环境风云突变,因此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真的无法抵御吗?
风险意识缺位
2009年上半年,AS公司于从俄罗斯订购了172.4吨橡胶,每吨货价值为9.6万元人民币,9月中旬到货时正赶上金融危机向实体企业蔓延,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许多外贸加工企业的海外订单急剧下降,对橡胶、钢材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降低,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到每吨2.3万元,按每吨2.5万元售出的话,再加上运输等费用,企业一下子亏损2000多万元人民币。
尽管2008年末橡胶期货的价格已经跌破万元,却没有引起AS足够的警觉,以减少贸易量,反而投入了大笔资金订购橡胶。此外,交易合同中,并未对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有所约定。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酿成了灭顶之灾。
AS公司的风险意识缺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没有建立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仅凭老板一个人的经验进行判断;其次,没有将潜在的损失风险和贸易伙伴共同分担;最后,缺乏进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转移的手段和工具。
这些问题能否避免?
打造风险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不是一夜之间就来临的,企业可建立自己的预警系统,监测到这些异常,如产品交易价格异常、交易量异常、交易数量异常等。
首先企业需要识别风险,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广泛采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办法来评估和量化企业的风险。笔者以为,这种方法其实外贸企业也可以借用。比方说,我们可以把进出口业务中风险较大的因素,假设一些极端的异常状况发生,测试在此环境下,企业系统将做出何种反应,极端情况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损失是不是可以控制在容忍范围内。这种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简单实用,风险管理效果强。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建立和完善风险报告制度,规定好报告的撰写人和报告路径,让不同岗位的员工监测到的风险信息,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传递给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进出口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风险监控平台,AS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风险监督网,一旦监督到国内外橡胶价格的波动和异常,马上进行风险报警。同样,外贸进出口企业,也可通过国家海关部门获取进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方面的准确数据,从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及时获取宏观政策方面的信息,甚至可以从各国大使馆协助提供政策和贸易数据。互联网平台、风险控制软件都可以整合到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打造实用的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管理实战法则
再来看发生在福建省LD玩具厂的悲剧,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风险管理的实战法则。
福建LD玩具厂与美国知名玩具销售商美泰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书,美泰负责把福建LD玩具厂生产的玩具销售到美国的市场。可是这期间由于儿童玩具的铅超标产品被召回,导致我国的LD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美元,老板因此自杀身亡,企业因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美泰公司却毫发无损。同样面临一个风险事件,中美两家公司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为什么?
客观来看,两家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的公司在市场贸易过程中,只关注订单和收益,而对风险防范知识和理念却一无所知。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已经相当成熟,企业控制风险能力早已经进入流程化和规范化管理时代。
上述案例中,美泰有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措施,他们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了一个“如果发生产品召回事件责任由供货方负责”软条款,正是凭借这个软条款,当玩具召回的风险发生时,美泰的风险全部转移给供应商LD公司。如果LD也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相信悲剧可以避免。
有几种方法可以分散一些可预见的风险:贸易双方分担风险、保险工具转移风险、使用远期合约等风险工具对冲风险等。对那些强度大,发生频率高的风险,应当果断采取规避措施,大胆地放弃这单生意。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工具”的使用,就越来越得到进出口企业的认可,这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连续几年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事实中可以得到验证。人们不仅风险意识增强,而且已经渐渐学会使用一些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
* 作者系企业风险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