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的传说,成为近代中国羸弱的典型论据。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不仅是火药的发明国,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到军事上的国家。
为了炼成长生不老的丹药,早从先秦开始,三黄(雄黄、雌黄、硫黄)及硝石就被作为丹药的最主要成分,唐代以后,加以木炭,便成了最古老的黑火药。
宋天圣年间,朝廷在开封设火药作坊,“火药”一词也正式出现在史书之中。这本名叫《武经总要》的书中明确记载了“水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等配方,通过增减硫黄、硝石和木炭的比例制作不同用途的火药借以伤敌。
到南宋时,火药作坊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同时发射火药的方式也由普通的弓箭向喷射和管射方式转变。
1259年,史书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状射击火器出现了。
在宋朝时,军队已经大量装备了以火药为烧灼剂的火箭和蒺藜火炮,这给了在中國历史上相对比较弱小的宋军以强大的军事信心。
宋朝最强大的敌人是蒙古,为了防止火药这种先进的武器传入蒙古,宋朝不仅要求前线战士不得丢失火器,“失则斩”,还从技术和原材料上对蒙古进行封锁。但是辽、金等民族还是先后得到了火药的制作和使用技术并将其发扬光大,随后发射管由原始的竹筒变成了金属,世界上第一种金属管状火器“铳”首先在金朝被发明出来。
元朝之后,随着东征日本,火药技术首先传入日本。但元朝立即对日本进行了技术封锁和原材料禁运,直到200年后的16世纪,日本等东亚诸国才真正拥有了火器使用技术。
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角之一。中东等地一直都是硫黄产地,但是没有硝石,他们称这种产自中国的“雪白的咸味粉末”为“中国盐”,中东用“中国盐”制作火药的技术比日本等东亚国家要早得多。
火器传入欧洲时历史已经迈入14世纪了。虽然早在蒙古西征时的欧洲战场上已经出现了火器,但还只是蒙古人的专利,欧洲人还搞不懂那其中的奥妙,直到14世纪初欧洲人才从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得到了火器的制作技术,并制作了带有欧洲特色的火枪,被称为火门枪。
到了1350年,德国第一次制作出了可以用于实战的铜锡合金的金属火炮,由此“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从此,几乎全世界都真正意识到了火药的无穷威力。
只不过从14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天下大定,马放南山”以后,中国在海岸线平直、内陆平原足够广阔以及周边并无强敌环伺的大环境下,军事革新的动力渐渐丧失,而中世纪的欧洲则恰恰相反,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正是需要多快好省地实现统一和征服的时候,来自遥远东方的先进火器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
于是,几乎每一个在火药基础上的新发明甚至是新念头都被大量实践和革新,从而在中国火器技术止步不前的同时,欧洲在火器技术上却大步向前,很快赶超了它的发明国。在发射药的不断改良和发射器的不断研发推动下,火绳枪、燧发枪、滑膛枪等纷纷登场。在欧洲军团不遗余力的实践改良中,火药的威力越来越大,热兵器终于将游牧民族以弓箭为主的远射武器的优势冲击得荡然无存。
后来的鸦片战争中,多年不闻金鼓之声的中国军队使用的居然是160年前的火枪,战争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摘自《文史博览》 刘创/文)
为了炼成长生不老的丹药,早从先秦开始,三黄(雄黄、雌黄、硫黄)及硝石就被作为丹药的最主要成分,唐代以后,加以木炭,便成了最古老的黑火药。
宋天圣年间,朝廷在开封设火药作坊,“火药”一词也正式出现在史书之中。这本名叫《武经总要》的书中明确记载了“水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等配方,通过增减硫黄、硝石和木炭的比例制作不同用途的火药借以伤敌。
到南宋时,火药作坊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同时发射火药的方式也由普通的弓箭向喷射和管射方式转变。
1259年,史书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状射击火器出现了。
在宋朝时,军队已经大量装备了以火药为烧灼剂的火箭和蒺藜火炮,这给了在中國历史上相对比较弱小的宋军以强大的军事信心。
宋朝最强大的敌人是蒙古,为了防止火药这种先进的武器传入蒙古,宋朝不仅要求前线战士不得丢失火器,“失则斩”,还从技术和原材料上对蒙古进行封锁。但是辽、金等民族还是先后得到了火药的制作和使用技术并将其发扬光大,随后发射管由原始的竹筒变成了金属,世界上第一种金属管状火器“铳”首先在金朝被发明出来。
元朝之后,随着东征日本,火药技术首先传入日本。但元朝立即对日本进行了技术封锁和原材料禁运,直到200年后的16世纪,日本等东亚诸国才真正拥有了火器使用技术。
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角之一。中东等地一直都是硫黄产地,但是没有硝石,他们称这种产自中国的“雪白的咸味粉末”为“中国盐”,中东用“中国盐”制作火药的技术比日本等东亚国家要早得多。
火器传入欧洲时历史已经迈入14世纪了。虽然早在蒙古西征时的欧洲战场上已经出现了火器,但还只是蒙古人的专利,欧洲人还搞不懂那其中的奥妙,直到14世纪初欧洲人才从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得到了火器的制作技术,并制作了带有欧洲特色的火枪,被称为火门枪。
到了1350年,德国第一次制作出了可以用于实战的铜锡合金的金属火炮,由此“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从此,几乎全世界都真正意识到了火药的无穷威力。
只不过从14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天下大定,马放南山”以后,中国在海岸线平直、内陆平原足够广阔以及周边并无强敌环伺的大环境下,军事革新的动力渐渐丧失,而中世纪的欧洲则恰恰相反,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正是需要多快好省地实现统一和征服的时候,来自遥远东方的先进火器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
于是,几乎每一个在火药基础上的新发明甚至是新念头都被大量实践和革新,从而在中国火器技术止步不前的同时,欧洲在火器技术上却大步向前,很快赶超了它的发明国。在发射药的不断改良和发射器的不断研发推动下,火绳枪、燧发枪、滑膛枪等纷纷登场。在欧洲军团不遗余力的实践改良中,火药的威力越来越大,热兵器终于将游牧民族以弓箭为主的远射武器的优势冲击得荡然无存。
后来的鸦片战争中,多年不闻金鼓之声的中国军队使用的居然是160年前的火枪,战争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摘自《文史博览》 刘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