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教育的深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一、找到自信心,丢掉自卑心
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而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又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文课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课本中好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找到自信心,丢掉自卑的阵地。比如童话《丑小鸭》写的是一只丑小鸭从一个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变成了一只人人都喜欢的白天鹅的故事。在教授本文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忍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使自卑的学生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白天鹅。有神话色彩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不顾众人的怀疑与反对,满怀自信的去开山,最后终于感动了上帝,开拓了前行的路。讲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找到自信心,勇往直前。
二、矫正迷茫心,拥有是非心
初中生心理虽处于趋向成熟阶段,但由于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还比较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心理,如事情面前常常很迷茫,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等。学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往往从表面上是难以发现的,而语文课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如从学生的作文中,从学生的日记中,从学生的课堂发言中,从学生与老师的交谈中去发现去了解,从而在批语中,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日记,就像和他们进行倾心交谈一样。记得有一个男同学,调皮爱动,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成绩那么差,读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退学跟别人去打工挣钱呢。我看了以后,给她批到:你其实很优秀,只是你身上的好多闪光点你没有发现罢了,现在的社会不读书,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行呢,你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它可以让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等等,以前的都已成为过去,老师相信你会用实际行动掀开新的一页。之后我又找他谈了话。在与学生倾心的交谈中,实现了一次次心灵的沟通。许多难解之题,都迎刃而解。矫正学生那颗稚嫩的迷茫的心,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造就一个个合格的人才。
三、培养耐心
在语文的学习中,最基础的就是字词,字词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耐心培养的重要阵地。一个字怎么去写,它的偏旁有什么特点,部首有什么缘来,以古人的“一字之师”引导学生,让他们效仿,学生们感到了学习汉字的骄傲与自豪,在分析字形的乐趣里就增长了耐心。此外,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书,要读得入情入境,比如学习《海燕》一文,要读出丰满的感情和革命家的那种气势,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终于读出了它的味道,就在这种耐心地“涵咏”读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又如在学习《春》一文时,老师读让学生听,在耐心倾听的同时想象春天一幅一幅美丽的图画,留给学生仔细品味的空间,就能培养学生的耐心。
四、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莫怀戚《散步》中,有一个细节,相信每一个老师、同学印象都很深刻:“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非常经典的语言写出了“我”和妻子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读者突然增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的责任心。《出师表》中诸葛亮把刘备生前交给自己的责任铭记在心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又何尝没有感动一代又一代人呢。
五、捧出爱心
罗曼•罗兰说:“有爱,才有生命。”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能使我们在道德领域中召唤良知,在审美领域中召唤和谐,从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八年级上册《蜡烛》写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掩埋一个苏联红军烈士,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爱心,人间大爱。
为能让学生经常沐浴在爱的长河中,我们也可以从课外读物报纸杂志中去选摘一些好文章,整理打印下来印发给学生看或利用作文课带领同学一起阅读欣赏。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既要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人;就能为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一、找到自信心,丢掉自卑心
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而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又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文课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课本中好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找到自信心,丢掉自卑的阵地。比如童话《丑小鸭》写的是一只丑小鸭从一个全体鸡鸭的嘲笑对象变成了一只人人都喜欢的白天鹅的故事。在教授本文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忍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使自卑的学生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白天鹅。有神话色彩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不顾众人的怀疑与反对,满怀自信的去开山,最后终于感动了上帝,开拓了前行的路。讲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找到自信心,勇往直前。
二、矫正迷茫心,拥有是非心
初中生心理虽处于趋向成熟阶段,但由于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还比较差,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心理,如事情面前常常很迷茫,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等。学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往往从表面上是难以发现的,而语文课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如从学生的作文中,从学生的日记中,从学生的课堂发言中,从学生与老师的交谈中去发现去了解,从而在批语中,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日记,就像和他们进行倾心交谈一样。记得有一个男同学,调皮爱动,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成绩那么差,读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退学跟别人去打工挣钱呢。我看了以后,给她批到:你其实很优秀,只是你身上的好多闪光点你没有发现罢了,现在的社会不读书,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行呢,你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它可以让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等等,以前的都已成为过去,老师相信你会用实际行动掀开新的一页。之后我又找他谈了话。在与学生倾心的交谈中,实现了一次次心灵的沟通。许多难解之题,都迎刃而解。矫正学生那颗稚嫩的迷茫的心,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造就一个个合格的人才。
三、培养耐心
在语文的学习中,最基础的就是字词,字词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耐心培养的重要阵地。一个字怎么去写,它的偏旁有什么特点,部首有什么缘来,以古人的“一字之师”引导学生,让他们效仿,学生们感到了学习汉字的骄傲与自豪,在分析字形的乐趣里就增长了耐心。此外,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书,要读得入情入境,比如学习《海燕》一文,要读出丰满的感情和革命家的那种气势,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终于读出了它的味道,就在这种耐心地“涵咏”读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又如在学习《春》一文时,老师读让学生听,在耐心倾听的同时想象春天一幅一幅美丽的图画,留给学生仔细品味的空间,就能培养学生的耐心。
四、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莫怀戚《散步》中,有一个细节,相信每一个老师、同学印象都很深刻:“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非常经典的语言写出了“我”和妻子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读者突然增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的责任心。《出师表》中诸葛亮把刘备生前交给自己的责任铭记在心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又何尝没有感动一代又一代人呢。
五、捧出爱心
罗曼•罗兰说:“有爱,才有生命。”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能使我们在道德领域中召唤良知,在审美领域中召唤和谐,从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八年级上册《蜡烛》写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掩埋一个苏联红军烈士,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爱心,人间大爱。
为能让学生经常沐浴在爱的长河中,我们也可以从课外读物报纸杂志中去选摘一些好文章,整理打印下来印发给学生看或利用作文课带领同学一起阅读欣赏。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既要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人;就能为教育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