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香港会考,校本评核,历史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63—04
香港中学会考是香港中五毕业生升至大学预科的公开评核制度。该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在公开考试外,还包括校本评核。校本评核是指由教师平时对其学生在指定项目上的表现进行评核,并作为会考评核成绩的一部分。香港校本评核制度最先于1978年推行,称为教师评审制。从2002年开始,香港推行高中和大学的新学制之后,改称为校本评核。2006年中国历史科开始推行校本评核,近年来一般占该科会考评核总分的20%。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宗旨是为了更有效评价学生学习历史的进程及各项共同能力。为了让评价更为全面可以和传统笔试相结合。因为是将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评估所给予的分数,纳入公开评核的总评分中,所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公开评核中所获得等级的准确性。这对于内地新课改下学业评价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香港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重点是学生的各种沟通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就与公开考试中侧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形成互补,同时,也是对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制定的课程目标的全面贯彻。其具体目标包括:(1)促进学习的自发性,从而提高个人自尊、自信;(2)与他人建立协作关系,共同解决疑难及创建新的发展;(3)有效与他人沟通;(4)提升研习能力;(5)管理自己和适当地处理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借此培养一份责任感,帮助自己面对人生与社会大众;(6)进行知识的迁移、转化,不仅能够重组历史资料,建构历史学问,也能引进现实生活,以古鉴今,体会现今生活的背景;(7)从多角度思考问题;(8)在处理历史资料时,懂得分析资料的真确性;(9)运用历史资料和有关论述,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建构对历史的理论知识;(10)理性建立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欣赏国家和民族的成就,对国家和民族凝聚一份感情;(11)建立一套个人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所作决定的因素,并接纳别人的价值取向;(12)参照不同群体所持的观点,建立个人的立场,体会他人的感受和经验;(13)对与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持宽容的态度。
目前,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题型有两部分组成:学生的平时习作成绩,占15%;学生的测验及考试,占5%。不过,从2009年开始,将会取消占5%的测验和考试,学生的平时习作成绩将占到20%。学生平时的习作类别不限,如评论题、专题研习及考察报告等形式。
评论题题目的选择以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评局联合制定的每个历史时期的课题为依据,教师要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课题所要求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学习的重心来设计题目。题目的评核任务(具体参见图表1)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1 学生史事知识和学习技巧方面的掌握(包括建构知识、建立概念、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方面等);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运用,如:分析史事关系的能力、援引相关历史史事的能力、比较论述的能力、就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和判别史料观点的能力等;3 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在第一次习作中学习到的技巧能够在第二次同类型但有所加深的题目中得到巩固和掌握,为此,教师根据题目为习作分数制定不同的比重。在该类题型的评核标准方面,从香港考评局给教师提供的参考评分表可以看出,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进行评核(具体参见图表2和3),并且这种评核具有前后相继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上逐步提高,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考察报告这一题型的考核在考核题目的选定、考核阶段的划分、教师的考核任务和考核标准方面同专题研习大体相似,因此不做过多叙述。
香港的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制度,对于我们大陆的历史学业评价制度,特别是历史会考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评价项目有评论题、专题研习及考察报告,其本质就是我们当前新课改中的表现性评价,例如,学生如何组织活动,如何搜集、筛选、诠释和分析资料,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抉择,如何与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这些显然是传统的纸笔测验很难做到的。
它体现了“学习——活动——评价”三者合一的理念。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是教与学的一部分,发挥了发展性功能。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了解学习成果,而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作出甄别。从上面的评论题评价活动来看,六次评价活动是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之中,表明了它侧重于平时评价,将评价延伸至学生的日常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评价的结果既可以提供资料让学生改进学习,也可以让教师作出改善教学的计划。
它证实了将校本评核列人大型公开评核中的可能性。本文表明香港中国历史科的校本评核已经成功地纳入了评核制度之中了。为此,香港当局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1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制定了较为严格、具有可操性的评价标准,而且出版了《校本评核教师指导指引》等资料,使得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评核的内容、方法、时间和标准;2 考试及评核局要求学校校长及负责评核的教师须在学生成绩剖象表(校本评核)中适当位置签署;3 学生所得校本评核总分,将为校内各参与本科公开评核学生在校本评核方面取得的相对成绩,提供名次序列。在为各校的校本评核成绩进行调校时,考评局将不会改动此名次序列。这些措施都保证了校本评核能够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并且,香港不但在会考中实行了校本评核,而且在高考中也实行了校本评核制度。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我们认为将历史学科的基于表现性活动的校本评核纳入公开式考试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陈伟壁,男,1983年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级研究生。
李娟,女,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63—04
香港中学会考是香港中五毕业生升至大学预科的公开评核制度。该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在公开考试外,还包括校本评核。校本评核是指由教师平时对其学生在指定项目上的表现进行评核,并作为会考评核成绩的一部分。香港校本评核制度最先于1978年推行,称为教师评审制。从2002年开始,香港推行高中和大学的新学制之后,改称为校本评核。2006年中国历史科开始推行校本评核,近年来一般占该科会考评核总分的20%。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宗旨是为了更有效评价学生学习历史的进程及各项共同能力。为了让评价更为全面可以和传统笔试相结合。因为是将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评估所给予的分数,纳入公开评核的总评分中,所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公开评核中所获得等级的准确性。这对于内地新课改下学业评价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香港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重点是学生的各种沟通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就与公开考试中侧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形成互补,同时,也是对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制定的课程目标的全面贯彻。其具体目标包括:(1)促进学习的自发性,从而提高个人自尊、自信;(2)与他人建立协作关系,共同解决疑难及创建新的发展;(3)有效与他人沟通;(4)提升研习能力;(5)管理自己和适当地处理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借此培养一份责任感,帮助自己面对人生与社会大众;(6)进行知识的迁移、转化,不仅能够重组历史资料,建构历史学问,也能引进现实生活,以古鉴今,体会现今生活的背景;(7)从多角度思考问题;(8)在处理历史资料时,懂得分析资料的真确性;(9)运用历史资料和有关论述,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建构对历史的理论知识;(10)理性建立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欣赏国家和民族的成就,对国家和民族凝聚一份感情;(11)建立一套个人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所作决定的因素,并接纳别人的价值取向;(12)参照不同群体所持的观点,建立个人的立场,体会他人的感受和经验;(13)对与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持宽容的态度。
目前,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题型有两部分组成:学生的平时习作成绩,占15%;学生的测验及考试,占5%。不过,从2009年开始,将会取消占5%的测验和考试,学生的平时习作成绩将占到20%。学生平时的习作类别不限,如评论题、专题研习及考察报告等形式。
评论题题目的选择以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评局联合制定的每个历史时期的课题为依据,教师要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课题所要求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学习的重心来设计题目。题目的评核任务(具体参见图表1)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1 学生史事知识和学习技巧方面的掌握(包括建构知识、建立概念、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方面等);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运用,如:分析史事关系的能力、援引相关历史史事的能力、比较论述的能力、就问题提出建议的能力和判别史料观点的能力等;3 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在第一次习作中学习到的技巧能够在第二次同类型但有所加深的题目中得到巩固和掌握,为此,教师根据题目为习作分数制定不同的比重。在该类题型的评核标准方面,从香港考评局给教师提供的参考评分表可以看出,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进行评核(具体参见图表2和3),并且这种评核具有前后相继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上逐步提高,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考察报告这一题型的考核在考核题目的选定、考核阶段的划分、教师的考核任务和考核标准方面同专题研习大体相似,因此不做过多叙述。
香港的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制度,对于我们大陆的历史学业评价制度,特别是历史会考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评价项目有评论题、专题研习及考察报告,其本质就是我们当前新课改中的表现性评价,例如,学生如何组织活动,如何搜集、筛选、诠释和分析资料,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抉择,如何与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这些显然是传统的纸笔测验很难做到的。
它体现了“学习——活动——评价”三者合一的理念。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是教与学的一部分,发挥了发展性功能。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了解学习成果,而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作出甄别。从上面的评论题评价活动来看,六次评价活动是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之中,表明了它侧重于平时评价,将评价延伸至学生的日常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评价的结果既可以提供资料让学生改进学习,也可以让教师作出改善教学的计划。
它证实了将校本评核列人大型公开评核中的可能性。本文表明香港中国历史科的校本评核已经成功地纳入了评核制度之中了。为此,香港当局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1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制定了较为严格、具有可操性的评价标准,而且出版了《校本评核教师指导指引》等资料,使得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评核的内容、方法、时间和标准;2 考试及评核局要求学校校长及负责评核的教师须在学生成绩剖象表(校本评核)中适当位置签署;3 学生所得校本评核总分,将为校内各参与本科公开评核学生在校本评核方面取得的相对成绩,提供名次序列。在为各校的校本评核成绩进行调校时,考评局将不会改动此名次序列。这些措施都保证了校本评核能够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并且,香港不但在会考中实行了校本评核,而且在高考中也实行了校本评核制度。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我们认为将历史学科的基于表现性活动的校本评核纳入公开式考试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陈伟壁,男,1983年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级研究生。
李娟,女,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