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构成,其中思维品质是在思维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的,思维活动要经过“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分析问题—绘制图式—运演图式去解决问题”等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语篇教学,通过有效提问、读前预测、构建思维导图、读后写作等活动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进行有效提问,开启思维活动
思维过程的开端是发现问题。面对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便开始了思维活动。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篇入手,深入挖掘主题,梳理语篇层次,进行有效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结构,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启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做到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例如,在译林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4 Where's the bird?”的Story time中,知识目标是掌握desk,chair,in,on,under,behind的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语篇出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结合绘本和文字,弄清楚语篇的含义并回答提问:“Where is the bird?”这一问题,学生能理解问题的意思,即,小鸟在哪?要说出小鸟的具体位置。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明白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说明物品的具体位置关系。对“森林”的语篇句式:“Where is the bird?”学生有了清楚的理解,对其中的“树木”:“in the desk” “under the chair”“behind the door”也能够研究得很透彻。语篇给学生提供了范围,在圈定的范围内更利于他们展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作为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功能,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正确理解课文,把握全局,从而在语篇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组织读前预测,进入思维分析
思维活动的第二阶段是进入思维分析。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读前预测,引导他们整体感知,做好思维分析。读前预测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课文主题;预测问题要有趣味性,也要有梯度,形成信息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做好文章的信息预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激活思维活动。
例如,在开展译林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 Chinese New Year”中Story time的阅读活动前,教师用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观察绘本内容,鼓励学生预测阅读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学生从绘本中得到tang yuan(汤圆)、firecrackers(鞭炮)、fireworks(烟花)、red packets(压岁钱)、a lion dance(舞狮)等这些过年的信息,他们能猜测到语篇内容是介绍中国的“过年”,对于详细内容,学生却不清楚。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内容:这些是不是要表达准备过年或过年趣事或过年经历或过年活动?语篇内容预测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鼓励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材料,求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当他们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发现自己的读前预测是准确的,他们会快乐无比。
学生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会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语篇教学中,教师提出读前预测问题,引导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接触阅读材料,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提示,对这些信息的感性认知进行分析,开启思维分析活动。
三、构建思维导图,作出思维判断
思维活动的第三阶段是从几个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中选择出一个适当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总图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找准主旨句,弄清文章结构和细节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了正确的解读后,再把这些信息绘制成思维导图,强化思维模式,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训练。
例如,在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 My day”的Story time中,教师让学生观察题目“My day”,从中获得猜测内容“介绍主人翁一天的活动安排”,再经过多角度的内容解读,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了清晰的理解。为了使内容更加突出,教师让学生为阅读材料配上绘本图,或用文字来构建作者的写作思路导图。这一活动开启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学习了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分出主次,明晰文章的脉络结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训练了形象思维,在分支结构下,把详细的活动安排也描述出来。学生的思维力出乎教师的预料,他们逻辑性特别强,层级目标掌握得很好、很清楚。如下图,学生把文本阅读巧妙地构成思维导图,强化了思维能力。
基于语篇,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阅读材料,学习整合信息,理清思路,简化内容,构建思维导图,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生把文本转化为思维导图,对其会有一种新鲜感,能理清写作思路,为更有效地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读后写作,运演思维成果
思维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根据解决问题的总图式,利用图式去运演,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基于语篇理解,学生构建了思维导图,形成了清晰的文章结构,教师可鼓励学生先以题目为中心,确定中心内容,列提纲,写出关键句,围绕主旨句,分层次展开内容,充实写作内容。写作导图围绕提纲启发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迁移,调兵遣将来完成写作。
例如,基于译林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 At the weekends”语篇,从阅读材料中,学生学习了如何介绍周末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属于知识迁移,属于创新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先构思写作框架,思考如何把信息按照清晰的思路表达出来。该写作属于记叙文,要包含Who,When,Where,What,How等方面,可按照時间顺序展开细节描写,充实框架内容。At weekends:(1)Who:My friend and I;(2)When:In the morning;(3)Where:In the park;(4)What:go flying kites、go boating;(5)How:have a good time、feel happy。仿写能助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双丰收。
写作是高级的思维过程,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基于语篇写提纲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形成思维导图体现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新思路属于创新思维。
总之,语篇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引领学生走向创新思维、实现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用问题预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运用读后写作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进行有效提问,开启思维活动
思维过程的开端是发现问题。面对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便开始了思维活动。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篇入手,深入挖掘主题,梳理语篇层次,进行有效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结构,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启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做到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例如,在译林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4 Where's the bird?”的Story time中,知识目标是掌握desk,chair,in,on,under,behind的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语篇出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结合绘本和文字,弄清楚语篇的含义并回答提问:“Where is the bird?”这一问题,学生能理解问题的意思,即,小鸟在哪?要说出小鸟的具体位置。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明白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说明物品的具体位置关系。对“森林”的语篇句式:“Where is the bird?”学生有了清楚的理解,对其中的“树木”:“in the desk” “under the chair”“behind the door”也能够研究得很透彻。语篇给学生提供了范围,在圈定的范围内更利于他们展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作为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功能,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正确理解课文,把握全局,从而在语篇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组织读前预测,进入思维分析
思维活动的第二阶段是进入思维分析。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读前预测,引导他们整体感知,做好思维分析。读前预测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课文主题;预测问题要有趣味性,也要有梯度,形成信息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做好文章的信息预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激活思维活动。
例如,在开展译林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 Chinese New Year”中Story time的阅读活动前,教师用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观察绘本内容,鼓励学生预测阅读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学生从绘本中得到tang yuan(汤圆)、firecrackers(鞭炮)、fireworks(烟花)、red packets(压岁钱)、a lion dance(舞狮)等这些过年的信息,他们能猜测到语篇内容是介绍中国的“过年”,对于详细内容,学生却不清楚。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内容:这些是不是要表达准备过年或过年趣事或过年经历或过年活动?语篇内容预测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鼓励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材料,求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当他们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发现自己的读前预测是准确的,他们会快乐无比。
学生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会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语篇教学中,教师提出读前预测问题,引导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接触阅读材料,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提示,对这些信息的感性认知进行分析,开启思维分析活动。
三、构建思维导图,作出思维判断
思维活动的第三阶段是从几个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中选择出一个适当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总图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找准主旨句,弄清文章结构和细节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了正确的解读后,再把这些信息绘制成思维导图,强化思维模式,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训练。
例如,在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 My day”的Story time中,教师让学生观察题目“My day”,从中获得猜测内容“介绍主人翁一天的活动安排”,再经过多角度的内容解读,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了清晰的理解。为了使内容更加突出,教师让学生为阅读材料配上绘本图,或用文字来构建作者的写作思路导图。这一活动开启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学习了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分出主次,明晰文章的脉络结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训练了形象思维,在分支结构下,把详细的活动安排也描述出来。学生的思维力出乎教师的预料,他们逻辑性特别强,层级目标掌握得很好、很清楚。如下图,学生把文本阅读巧妙地构成思维导图,强化了思维能力。
基于语篇,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阅读材料,学习整合信息,理清思路,简化内容,构建思维导图,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生把文本转化为思维导图,对其会有一种新鲜感,能理清写作思路,为更有效地写作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读后写作,运演思维成果
思维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根据解决问题的总图式,利用图式去运演,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基于语篇理解,学生构建了思维导图,形成了清晰的文章结构,教师可鼓励学生先以题目为中心,确定中心内容,列提纲,写出关键句,围绕主旨句,分层次展开内容,充实写作内容。写作导图围绕提纲启发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迁移,调兵遣将来完成写作。
例如,基于译林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 At the weekends”语篇,从阅读材料中,学生学习了如何介绍周末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属于知识迁移,属于创新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先构思写作框架,思考如何把信息按照清晰的思路表达出来。该写作属于记叙文,要包含Who,When,Where,What,How等方面,可按照時间顺序展开细节描写,充实框架内容。At weekends:(1)Who:My friend and I;(2)When:In the morning;(3)Where:In the park;(4)What:go flying kites、go boating;(5)How:have a good time、feel happy。仿写能助力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双丰收。
写作是高级的思维过程,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基于语篇写提纲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形成思维导图体现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新思路属于创新思维。
总之,语篇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引领学生走向创新思维、实现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用问题预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运用读后写作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