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消费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38-01
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居民目前整体生活消费尚未完全摆脱生存性为主的消费模式,消费结构一般还较单调,层次不高。如果从“四个高度”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高度、生产力与消费力的良性循环的高度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1恩格尔系数还是偏高,膳食消费结构不合理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h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动幅度大小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制约,恩格尔系数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居高不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表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大,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进而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1.2消费结构层次偏低。享受、发展资料比重不高
消费结构层次和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结构变化中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特别是发展资料比重的提高。而发展资料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消费结构中文化含量的提高,取决于消费中文明程度的提高(尹清非,1996)这就是说,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消费生活。来引导和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使之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1.3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贫困型: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农户,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6%左右。还停留在维持基本生存消费阶段。这部分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西部部分地区和偏远山区。
(2)温饱型: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元的农户,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50.7%。属低水平的温饱型消费。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以及东部少数地区。
(3)温饱向小康过渡型:人均年收入在2000-3000元的家庭,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24.3%。基本生活消费品已有保障。该群体因为户均有千元的商品购买能力,所以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由数量扩张过渡到质量提高阶段。主要集中在中部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4)小康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农村总人数的17.7%左右,购买力占41%,重视文化娱乐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说明其消费结构升级欲望强烈,消费观念明显趋向城市化,生活消费商品化程度和质量较高。多分布在东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西部少数地区。
(5)富裕型: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家庭,占农村总人日的2.3%他们主要是农村中的工高大户,养殖专业户和建筑队、家庭装修包工头。
2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2.1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水平的变化,即一定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一定的消费结构。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农业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二是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打工收入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农民负担又太重。必然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2.2农村消费环境不佳
消费环境主要是指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外在条件。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促进、推动消费的增长,而不良的消费环境则会制约消费的增长。
2.3不少农民素质不高。农村人力资源有待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总体规模还很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这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
3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3.1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对大部分农民而言,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其消费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农民的消费,增加收入是关键。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应当拓宽思路,把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置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发展全局来考虑。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着眼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革,眺出单纯就农业内部寻找农民增收的小圈子。
3.2极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消费环境近几年来己成为农村市场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消费环境的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启动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消费。要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的用电、自来水、道路、通讯等问题,使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更多地进入农村家庭。
(2)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加大打假力度。目前要不断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市场准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严格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维护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秩序,确保农民的生产和消费权益。
3.3发展农村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农村小康的根本;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3.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目前而言,在民政部提出的六项基本制度中。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因而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序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其重点。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38-01
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居民目前整体生活消费尚未完全摆脱生存性为主的消费模式,消费结构一般还较单调,层次不高。如果从“四个高度”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高度、生产力与消费力的良性循环的高度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1恩格尔系数还是偏高,膳食消费结构不合理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h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动幅度大小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制约,恩格尔系数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居高不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表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大,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进而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1.2消费结构层次偏低。享受、发展资料比重不高
消费结构层次和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结构变化中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特别是发展资料比重的提高。而发展资料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消费结构中文化含量的提高,取决于消费中文明程度的提高(尹清非,1996)这就是说,必须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消费生活。来引导和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使之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1.3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贫困型: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农户,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6%左右。还停留在维持基本生存消费阶段。这部分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西部部分地区和偏远山区。
(2)温饱型: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元的农户,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50.7%。属低水平的温饱型消费。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以及东部少数地区。
(3)温饱向小康过渡型:人均年收入在2000-3000元的家庭,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24.3%。基本生活消费品已有保障。该群体因为户均有千元的商品购买能力,所以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由数量扩张过渡到质量提高阶段。主要集中在中部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4)小康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农村总人数的17.7%左右,购买力占41%,重视文化娱乐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说明其消费结构升级欲望强烈,消费观念明显趋向城市化,生活消费商品化程度和质量较高。多分布在东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西部少数地区。
(5)富裕型: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家庭,占农村总人日的2.3%他们主要是农村中的工高大户,养殖专业户和建筑队、家庭装修包工头。
2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2.1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水平的变化,即一定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一定的消费结构。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农业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二是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打工收入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农民负担又太重。必然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2.2农村消费环境不佳
消费环境主要是指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外在条件。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促进、推动消费的增长,而不良的消费环境则会制约消费的增长。
2.3不少农民素质不高。农村人力资源有待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总体规模还很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这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
3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3.1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对大部分农民而言,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其消费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农民的消费,增加收入是关键。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应当拓宽思路,把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置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发展全局来考虑。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着眼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革,眺出单纯就农业内部寻找农民增收的小圈子。
3.2极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消费环境近几年来己成为农村市场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消费环境的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启动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消费。要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的用电、自来水、道路、通讯等问题,使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更多地进入农村家庭。
(2)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加大打假力度。目前要不断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市场准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严格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维护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秩序,确保农民的生产和消费权益。
3.3发展农村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农村小康的根本;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3.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目前而言,在民政部提出的六项基本制度中。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因而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序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