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焦作模式”研究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河南焦作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对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太极拳文化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特色建设与媒体宣传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太极拳文化发展的“焦作现象”。
  通过对“焦作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动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和弘扬,为进一步科学地探讨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发展奉献出一份焦作经验,同时可以探索出民族体育推广和创新的新路子,由小及大助推民族体育的发展,实现体育强国战略。
  一、继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体育
  1.相关政策
  2001年焦作市政府积极开展了“太极拳”进校园活动,号召焦作市各地中小学通过利用体育课、课间操等组织学生习练太极拳。2003年焦作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提出将太极拳作为焦作市地方课程在各县市区的中小学进行普及,推广陈式太极拳。2009年焦作市教育局又通过《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普及推广太极拳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太极拳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对太极拳的练习内容和时间等提出了明確要求。2011年焦作市将太极拳纳入焦作市中考必考项目,其中体育中考总分为40分,太极拳占总分的25%。2013年焦作市政府下发文件《关于全市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加强对中小学开设太极拳课程的领导,加强教体结合创建太极拳传统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太极拳社团建设等。2016年焦作市政府印发《焦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再次强调“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教学,推动焦作市内各大、中、小学校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课程表,确保学生每日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优先太极拳、足球等项目。
  2.开展情况
  笔者通过观察的形式,对焦作市境内的武陟县河朔第一中学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庄初中分别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网络影视频观察。
  武陟县河朔一中为了响应和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太极拳“六进”活动和市教育局提出的将太极拳纳入焦作市地方课程的要求,将“陈式三十八式太极拳”纳入学生的体育课中,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学好太极拳,每年5月组织“武陟河朔一中太极拳交流大赛”,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热情,课上体育老师认真指导、示范,学生积极有序交流学习,课下则由班主任组织、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积极练习太极拳备战学校组织的太极拳交流大赛,学生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太极拳的相关文化。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庄初中积极响应焦作市政府和教育局的号召,将太极拳纳入地方课程,实施了春秋天学习太极拳、冬天练长跑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太极拳被设置为一个重要的集体项目,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比赛,全班同学都必须参加。为了满足学生对太极拳兴趣的需要,学校还开设了太极拳社团,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教学,有专门的场地开展教学,每周的周日下午和周五下午为社团活动时间,对提高学生的太极拳技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张庄初中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太极拳社团的表演成为一个必备表演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社会体育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人民也对太极拳的练习有着特殊的喜好,但长期以来存在的门派混杂、技术不一等情况,影响了人们对太极拳的练习和进一步的追求。
  2007年,焦作市体育局组织成立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聘请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陈正雷、朱天才、陈小旺、王西安为顾问,组织协调市内各太极拳馆校,促进市内各太极拳馆校的协调发展,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义务的技术指导,定期开展交流赛,为人们交流和探讨太极拳的技艺提供了平台。此外协会还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各类资格证书的申报,使人们在太极拳技艺提高的同时还收获成就,提高学习太极拳的乐趣。
  焦作市龙源湖公园是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日常交流练习太极拳的重要场所。笔者实地探访,这里的练习时间夏季一般早上6点半开始8点钟结束,冬天则是早7点到8点半,一般都会练习1个半小时,每天都要把拳架练2遍,从而保证拳术的水平,辅导员每天都来。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如2015年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积极响应焦作市加快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来的“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协会全员参与,并积极协办,通过这次活动加强了协会的凝聚力,也增加了协会成员对太极拳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三)竞技体育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体育局、焦作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场世界级体育比赛,也是焦作市境内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比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该比赛在焦作市每两年举办一次,截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10次。该比赛的前身是焦作温县举办的“中国·温县太极拳年会”,因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后升格为焦作市政府主办,对陈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比赛还通过积极探讨太极拳的技术等级评定细则,为太极拳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大赛中还会举行一些特殊的文化仪式,如“拜师礼”等活动,使人们领略到太极拳传承中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的成功举办,也使得太极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上不同的民族认识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太极拳练习,推动了太极拳文化的传播。
  (四)科学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传承基地,是焦作市“市校结合”的太极拳文化传承科研基地。该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与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进行合作,通过多次交流进一步传承太极拳,同时积极发现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该基地聘请了一大批以教授、博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和以世界太极拳冠军为代表的技术人员,对太极拳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人才保障,将太极拳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探索太极拳发展的新模式。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传承基地通过搭建展览馆的形式,整合了太极拳的历史传承脉络,为研究太极拳史组建了平台。此外,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传承基地还通过多种渠道,在国内外搭建多个太极拳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平台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交流,加强了各平台的依存关系,形成一个大的研究环境,引领着太极拳科学发展的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传承基地还探索出了通过手机APP等工具传播太极拳的路子,APP为广大练习者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此外,该基地还通过网络游戏营销的形式,将太极拳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将太极拳名人、太极拳招式打造成电子游戏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太极拳的发展。
  (五)特色建设与媒体宣传
  赵堡镇是陈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所在之镇,于2016年10月入选为我国首批特色小镇。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住建局、焦作市政府等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加快赵堡镇太极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实施‘太极+’战略,着力打造培训基地、养生基地、观光基地、生产基地,推动武术产业实现大突破、大发展”,赵堡镇也建设成了一个以太极拳为特色的文化小镇。赵堡太极特色小镇形成了以陈家沟村为主体,以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拳祖祠、玉皇庙、杨露禅学拳地、陈照丕陵园等为载体的太极养生观光旅游基地,还通过与张艺谋团队共同打造大型室内表演项目《印象·太极》,进一步丰富赵堡太极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
  《神丐》《太极1》《太极2》等系列影视作品,均是以赵堡镇陈家沟村为题材进行拍摄的,其中的陈家拳也正是陈式太极拳。伴随着这些影视作品的播出,陈家沟村和陈式太极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焦作市政府以此为契机,先后推出了“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太极故里,山水焦作”等系列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放,突出了太极拳特色,也对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焦作模式”的升华及建设性意见
  1.大力推广太极拳进校园,加大对“太极拳+学校”领域的研究
  现阶段“武术(太极拳)进校园”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但开展成效各不相同。对于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可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太极拳进校园活动不应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落到实处。如:在开展太极拳进校园活动时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可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校内比赛,使学生在练习时有动力和目的。积极探索太极拳社团活动,通过太极拳社团满足学生自身的健身娱乐需求,同时也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此外,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细化,太极拳文化氛围的塑造,学校的场地设施的配套等,也应当得到重视。
  2.鼓励相关社团的创办,加强相关方面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与太极拳相关的社团是人们在一起交流和练习太极拳的重要组织,对于太极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部门有关机构应大力支持与太极拳相关的社会团体的成立。如:政府部门对于太极拳有关的社会团体审批应进行帮助和鼓励,对于社团内一些问题应积极进行引导,为相关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同时,政府部门也可积极组建相关的社会团体,满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如: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技术扶持,加强太极拳方面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3.积极举办太极拳类相关赛事,加强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发展
  太极拳比赛能给练习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激励太极拳学习者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追求。此外,太极拳比赛也可对太极拳文化起到宣传的作用,使更多人了解太极拳、练习太极拳。打造一批精品赛事,可以提高太极拳文化的知名度;鼓励支持小型赛事的举办,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推动太极拳文化的发展。
  4.加强对太极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地探索太极拳文化发展的新路子对太极拳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地探索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太极拳文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发展可依托高校力量,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出诸如与当今流行的“互联网+太极拳”、受到广大青年推崇的“太极拳+电子游戏”“太极拳+直播平台”等模式。
  5.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重视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
  焦作市太极拳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还是中国·焦作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的举办,都是在政府政策的东风下进行的。对于太極拳文化的继承发展,政府部门应该高屋建瓴做好合理规划,同时也要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将各种规划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对太极拳文化产业大力扶持,通过财政、政策等方面予以帮助。
  6.加强对太极拳文化的宣传,推进太极拳国际化发展
  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与参与,对太极拳文化进行宣传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太极拳文化宣传上下功夫也能助推太极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太极拳文化宣传可通过纪录片、电影拍摄等形式,既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太极拳文化传递给人们。同时也可在文化产业上做文章,通过对诸如“太极小镇”之类的文化产业进行建设,加强对太极拳文化的宣传。此外,对于太极拳文化的宣传不能只停留与国内,还要推动太极拳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练习太极拳。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编辑/闻一刀)
其他文献
当前,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育人标准,五育并举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在“坚守、创新”的精神指引下,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坚持五育融合,通过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开展特色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细、落实。  重视顶层设计,依托环境和活动打造德育特色模式  小学阶段正处于
期刊
儿童多动症是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种表现,而且大多数患有此病的个体会出现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缺陷.如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容易冲动和激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但他们的智力发育
期刊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而没有出现重大断裂的人类文明。为了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并借此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使儿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在活动中采用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传统文化,力求让优良传统文化以最好的方式走进幼儿的心里。  传统
期刊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很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个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负别人,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的恶气。于是,他趁深夜把这副对联中“士”字下面的一横加长,在“夫”字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
期刊
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出使鲁国,观看各种乐舞,当看到舜乐《韶箾》时,季札赞叹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足够了,不必再看别的了。  后来,人们就用“叹为观止”赞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例如,清·王韬《淞滨琐话·东瀛艳谱》:“遨游其间者,车如流水,马若游龙……烟花之盛,风月之美,以及色艺之精巧,衣服之丽都叹为观止矣。”徐迟《牡丹》:“她不仅把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本人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穷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晨
期刊
有的教师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列的75篇古詩文发给家长,让学生挨个背诵。这样的布置确实简单方便,可问题是这75篇古诗都是包含在统编版小学语文1年级到6年级课本里的课文(有些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这样一来,“古诗积累”就完全变成了“课内巩固”,那些没有被选入教材的经典诗文要不要积累?该积累哪些?笔者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经验。  首先,古诗积累不应“仅限课内”。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内的古诗
人教版初一课文《皇帝的新装》(以下简称《新装》)在主题教学方面颇有难度。在每年的教学中,几乎每次都有学生对文中“大臣”形象的意义价值进行质疑,有的学生甚至说,如果“我”是大臣,“我”就选择明哲保身,不会站出来揭露真相。学生的这种价值选择无疑对整个文章教育价值产生影响,甚至是负面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大臣”形象身上这种教育价值的歧义性,并超越这种两难困境(是选择揭露真相还是保全自己),是教学中
期刊
苏轼的《前赤壁赋》,语言精妙,情感率真,哲思深邃,一直是高中文言文阅读的经典篇目.《前赤壁赋》的阅读教学,很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做过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索,为高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