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战将中,杨勇将军是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称其“耿直、刚毅”。
百战沙场五处伤痕
杨勇一生百战沙场,最能体现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处伤痕。
1933年10月,红三军团十师十四团在中央苏区的洵口与敌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冒着弹雨,带头冲入敌阵,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开始了。一发子弹从他的头顶中央飞过,穿破了头皮,鲜血直流,他全然不顾,继续冲杀,直到敌人溃退。战后,杨勇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胸前挂上一枚三等红星奖章。同时,头顶也留下了两公分长、不再生发的弹痕。这是留在杨勇身上的第一处伤痕。
1934年10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统领40万大军利用湘江屏障,构成第四道封锁线,阻击红军长征。在这次极为艰苦的湘江战役中,时任红四师十团政委的杨勇率部与兄弟部队一道,执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重任。战斗中,团长沈述清中弹身亡,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又壮烈牺牲,杨勇支撑大局,率部血战两昼夜,其右大腿被弹片击中,十团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中央纵队顺利过江。从此,杨勇的腿部也留下了第二处伤痕——“湘江战役纪念章”。
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战役中,十团政委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子弹从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当时,血如泉涌,用嘴指挥不了战斗,他就用笔下达命令,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杨勇脸上留下的弹窝,30多年后才在北京医院由院长吴蔚然做手术填平。这次负伤是最重的第三处伤痕。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首次与日军精锐坂垣征四郎师团21旅团在平型关交锋。按作战命令:陈光343旅进行伏击;杨得志、邓华685团堵住前面日军,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杨勇686团正面冲杀敌人;徐海东指挥344旅687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的后卫部队,切断其退路。为粉碎日军的反扑,时任115师343旅(旅长陈光)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的杨勇带领3营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不幸左肩中弹,血染军装,坚持指挥直到战斗胜利。平型关一战,115师共伤亡500多人,686团尤为惨烈,9连甚至打剩下十几个人。平型关伏击战,歼灭日军一千多人,震惊国内外,杨勇的名字也和林彪、聂荣臻、陈光等一起响彻华夏。这次负伤是第四处伤痕。
1938年9月14日,在汾(阳)离(石)公路西公岭附近,已经升任686团团长兼政委的杨勇,指挥部队伏击由汾阳开往离石的一支日军汽车运输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200余人,炸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9月21日,在汾离公路王家池附近山谷,他又指挥部队伏击向汾阳撤退的日军第108旅团,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日军步骑兵近干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吕梁大捷,震惊华北日军。此后,汾阳城门紧闭,敌人接连几天在焚烧尸体,而杨勇却在吕梁山区召开庆祝大会。在这次战斗中,杨勇再负轻伤,留下第五处伤痕。其后,杨勇随罗荣桓、陈光挺进鲁西,屡战屡捷,威震敌胆。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开路先锋
1945年8月20日,杨勇就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随即率军区主力组成东路军参加平汉战役,重挫国民党的内战图谋。同年11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新的野战兵团,全称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员。
1946年4月,杨勇率领第七纵队参加了陇海战役、定陶战役、滑县战役,歼灭了大量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占领冀鲁豫、打通平汉路的计划。
1947年3月16日,第七纵队与归建的兄弟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杨勇继续担任司令员。由于他较多地接触刘邓首长,尤其善于把刘邓首长的作战指挥思想,运用于自己指挥的战役战斗,所以在作战指挥中,形成了一种决心果断、指挥灵活、能攻善守、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
1947年8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分三路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在通过黄泛区,渡沙河、红河,涉汝河、淮河的时候,一片泥泞沼泽,使人望而却步,杨勇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干部战士无不被他的行动所感动。在他的带领下,部队胜利地通过了数条河流和难行的小道,到达了大别山。在杨勇指挥下,第一纵队和中原独立旅为西路,经过22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同年10月,统一组织和指挥了高山铺战役。此役,第一纵队以伤亡9人的代价,歼国民党军5700余人,击落国民党军机1架,“为野战大军实施战略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城反击战扬威朝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贵州军区司令员的杨勇写报告给刘、邓、贺首长和中央军委,要求到朝鲜打美国侵略者。由于诸多原因,他的报告没有得到批准。
1953年4月,杨勇终于有机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杨勇到朝鲜战场时,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没想到节外生枝,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狂言:反对任何妥协,要单独打下去。他指使武力劫走2.7万中朝被俘人员,补充到李韩军中去了。
这样,进行了两年的板门店谈判停战协定就难以签订,此举激怒了中朝两军。想到美军可能背后撑腰,杨勇的干劲上来了:主打李韩军,捎带着给美军一点颜色。彭德怀赞成杨勇的看法,致电毛泽东,建议给李韩军以严重打击,再歼敌1.5万人。第二天,毛泽东回电同意。
1953年7月13日深夜10点,杨勇一声令下,志愿军炮兵1000门大炮一起怒吼,二十兵团3个突击集团在友邻配合下,向李韩军4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开始突击。一小时后,敌人的前沿阵地全面突破。
家喻户晓的“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役中。这时,敌人吃惊地了解到指挥这场战役的,是年仅40岁却身经百战的新任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还发现杨勇指挥过的装备现代化的第16军也调上来了,看样子还要大打。
这时,美国、李承晚一致同意停战。金城反击战役,是抗美援朝中的最后一战,志愿军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给了敌军以致命的一击,拉平了金城东南14公里至西南16公里的一条弧线。美国人因此认识了杨勇,说他打仗很“鬼”。南朝鲜更认识了杨勇,他们把金城这一仗比作二战的柏林战役。杨勇在朝鲜期间,忠实地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受到金日成和朝鲜人民的赞扬,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军政兼优,智勇双全
1966年5月,“文革”狂潮汹涌,杨勇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和迫害,被无休止地揪斗并一度入狱达6年之久。1973年,毛泽东发话:那位杨勇上将,还要继续“扬勇”啊,要把他放在独当一面的地方去!于是,杨勇赴新疆工作,出任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区党委第二书记。1975年8月,又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杨勇来新疆以后,不顾“四人帮”的压力,领导各族干部和群众,批判派性,解放干部,加强部队建设,为消除动乱局面,促进安定团结,作出了巨大努力,使新疆形势向安定团结的方向发展。
1977年9月,由兼任总参谋长的邓小平提议,杨勇调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三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和列席常委。1980年1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同年8月任总参谋部党委第二书记。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加强战备,保卫祖国,呕心沥血,战斗到最后一息”。
1983年1月6日,杨勇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百战沙场五处伤痕
杨勇一生百战沙场,最能体现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处伤痕。
1933年10月,红三军团十师十四团在中央苏区的洵口与敌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勇,冒着弹雨,带头冲入敌阵,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开始了。一发子弹从他的头顶中央飞过,穿破了头皮,鲜血直流,他全然不顾,继续冲杀,直到敌人溃退。战后,杨勇受到军团长彭德怀的称赞,胸前挂上一枚三等红星奖章。同时,头顶也留下了两公分长、不再生发的弹痕。这是留在杨勇身上的第一处伤痕。
1934年10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统领40万大军利用湘江屏障,构成第四道封锁线,阻击红军长征。在这次极为艰苦的湘江战役中,时任红四师十团政委的杨勇率部与兄弟部队一道,执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重任。战斗中,团长沈述清中弹身亡,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又壮烈牺牲,杨勇支撑大局,率部血战两昼夜,其右大腿被弹片击中,十团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中央纵队顺利过江。从此,杨勇的腿部也留下了第二处伤痕——“湘江战役纪念章”。
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战役中,十团政委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子弹从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当时,血如泉涌,用嘴指挥不了战斗,他就用笔下达命令,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杨勇脸上留下的弹窝,30多年后才在北京医院由院长吴蔚然做手术填平。这次负伤是最重的第三处伤痕。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首次与日军精锐坂垣征四郎师团21旅团在平型关交锋。按作战命令:陈光343旅进行伏击;杨得志、邓华685团堵住前面日军,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杨勇686团正面冲杀敌人;徐海东指挥344旅687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的后卫部队,切断其退路。为粉碎日军的反扑,时任115师343旅(旅长陈光)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的杨勇带领3营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不幸左肩中弹,血染军装,坚持指挥直到战斗胜利。平型关一战,115师共伤亡500多人,686团尤为惨烈,9连甚至打剩下十几个人。平型关伏击战,歼灭日军一千多人,震惊国内外,杨勇的名字也和林彪、聂荣臻、陈光等一起响彻华夏。这次负伤是第四处伤痕。
1938年9月14日,在汾(阳)离(石)公路西公岭附近,已经升任686团团长兼政委的杨勇,指挥部队伏击由汾阳开往离石的一支日军汽车运输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200余人,炸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9月21日,在汾离公路王家池附近山谷,他又指挥部队伏击向汾阳撤退的日军第108旅团,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日军步骑兵近干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吕梁大捷,震惊华北日军。此后,汾阳城门紧闭,敌人接连几天在焚烧尸体,而杨勇却在吕梁山区召开庆祝大会。在这次战斗中,杨勇再负轻伤,留下第五处伤痕。其后,杨勇随罗荣桓、陈光挺进鲁西,屡战屡捷,威震敌胆。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开路先锋
1945年8月20日,杨勇就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随即率军区主力组成东路军参加平汉战役,重挫国民党的内战图谋。同年11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新的野战兵团,全称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员。
1946年4月,杨勇率领第七纵队参加了陇海战役、定陶战役、滑县战役,歼灭了大量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占领冀鲁豫、打通平汉路的计划。
1947年3月16日,第七纵队与归建的兄弟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杨勇继续担任司令员。由于他较多地接触刘邓首长,尤其善于把刘邓首长的作战指挥思想,运用于自己指挥的战役战斗,所以在作战指挥中,形成了一种决心果断、指挥灵活、能攻善守、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
1947年8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分三路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在通过黄泛区,渡沙河、红河,涉汝河、淮河的时候,一片泥泞沼泽,使人望而却步,杨勇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干部战士无不被他的行动所感动。在他的带领下,部队胜利地通过了数条河流和难行的小道,到达了大别山。在杨勇指挥下,第一纵队和中原独立旅为西路,经过22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同年10月,统一组织和指挥了高山铺战役。此役,第一纵队以伤亡9人的代价,歼国民党军5700余人,击落国民党军机1架,“为野战大军实施战略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城反击战扬威朝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贵州军区司令员的杨勇写报告给刘、邓、贺首长和中央军委,要求到朝鲜打美国侵略者。由于诸多原因,他的报告没有得到批准。
1953年4月,杨勇终于有机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杨勇到朝鲜战场时,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没想到节外生枝,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狂言:反对任何妥协,要单独打下去。他指使武力劫走2.7万中朝被俘人员,补充到李韩军中去了。
这样,进行了两年的板门店谈判停战协定就难以签订,此举激怒了中朝两军。想到美军可能背后撑腰,杨勇的干劲上来了:主打李韩军,捎带着给美军一点颜色。彭德怀赞成杨勇的看法,致电毛泽东,建议给李韩军以严重打击,再歼敌1.5万人。第二天,毛泽东回电同意。
1953年7月13日深夜10点,杨勇一声令下,志愿军炮兵1000门大炮一起怒吼,二十兵团3个突击集团在友邻配合下,向李韩军4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开始突击。一小时后,敌人的前沿阵地全面突破。
家喻户晓的“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役中。这时,敌人吃惊地了解到指挥这场战役的,是年仅40岁却身经百战的新任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还发现杨勇指挥过的装备现代化的第16军也调上来了,看样子还要大打。
这时,美国、李承晚一致同意停战。金城反击战役,是抗美援朝中的最后一战,志愿军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给了敌军以致命的一击,拉平了金城东南14公里至西南16公里的一条弧线。美国人因此认识了杨勇,说他打仗很“鬼”。南朝鲜更认识了杨勇,他们把金城这一仗比作二战的柏林战役。杨勇在朝鲜期间,忠实地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受到金日成和朝鲜人民的赞扬,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军政兼优,智勇双全
1966年5月,“文革”狂潮汹涌,杨勇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和迫害,被无休止地揪斗并一度入狱达6年之久。1973年,毛泽东发话:那位杨勇上将,还要继续“扬勇”啊,要把他放在独当一面的地方去!于是,杨勇赴新疆工作,出任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区党委第二书记。1975年8月,又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杨勇来新疆以后,不顾“四人帮”的压力,领导各族干部和群众,批判派性,解放干部,加强部队建设,为消除动乱局面,促进安定团结,作出了巨大努力,使新疆形势向安定团结的方向发展。
1977年9月,由兼任总参谋长的邓小平提议,杨勇调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三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和列席常委。1980年1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同年8月任总参谋部党委第二书记。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加强战备,保卫祖国,呕心沥血,战斗到最后一息”。
1983年1月6日,杨勇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