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量化考核、绩效管理进行探讨。实施量化考核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后,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护士参与工作的力度增强,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护士应付护理工作的思想。通过量化考核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对考核中存在问题,则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会议,集体讨论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由护士长跟踪评价,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通过绩效分配考核以来,激励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护士认识到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高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但目前绩效运行还在摸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关键词:急诊护理 量化考核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20-02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我院绩效考核办法,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结合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职称、满意度等方面,本着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信誉和形象;而作为纳入全市“120急救网”且以专科治疗为主的民营医院,其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我院急诊科自成立以来,采用量化考核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 护士绩效考核适用人员
1.1 科室工作满三个月,与医院签订劳务合同。
1.2 取得急救上岗证,取得护士证书二年的注册护士。
1.3 年度学分达到标准(主管25分,护师20分,护士15分)。
1.4 服从工作安排、按要求及时完成护理部及科室布置的各项工作。
2 绩效考核方案
2.1 绩效考核原则:以“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职称”三项主要考核指标与满意度情况等相结合考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其中各项考核指标所占比例为:工作量占40%、工作质量占50%、技术职称占10%,每月按百分制进行考核、统计。
2.2 绩效考核、奖励方法。
2.2.1 每月将个人工作量得分、个人工作质量得分、个人技术职称得分进行汇总,即为当月的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2.2.2 每月将科室护士的个人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汇总,即为当月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总分。
2.2.3 个人绩效奖励=当月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总额÷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总分×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综合考评奖励。
2.3 具体考核方法:参照卫生部《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医院护理质量指标,结合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各班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量化考核标准及考核内容,量化考核内容分为:
2.3.1 工作量:按实际出勤天数、出诊、接诊、抢救等工作每天统计,月底汇总。
2.3.2 制定各班次基础分数:一线、二线、院内出诊、抢救班等,分别给对应各班次基础分。
2.3.3 工作质量:按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患者健康教育、各种护理文书写合格率等内容。
2.3.3.1 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中及医院感染控制检查中凡发现质量问题的,分别落实责任人,根据情况酌情扣奖。
2.3.3.2 根据科室制定的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每月统计个人岗位绩效得分,并与科室平均绩效得分相比较,每高出平均得分1分加1分,每低于平均得分1分扣1分。
2.3.3.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主动汇报。又没有给患者造成后果的,给予教育引导,不予处罚。对迟报、瞒报的,一经查实严厉处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奖励。
2.3.3.4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医院、科室造成不良后果及影响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奖励20~30%,情节严重者报医院评奖委员会并根据医院的处罚决定,给予相应处罚。
2.3.3.5 工作质量得分计算方法:
出勤系数=个人实际出勤天数÷月人均实际出勤天数
个人工作质量=个人工作质量得分×出勤系数×50
2.3.4 根据医院规定的个人技术职称系数,作为固定基数予以相应得分。
2.3.4.1 根据工作年限及个人技术职称确定基数及职称系数(护理骨干个人技术职称系数上调0.1)。
2.3.4.2 技术职称得分计算方法:个人技术职称得分=个人技术职称基数×出勤系数×10。
2.3.5 满意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根据医院、护理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标者参与绩效考核,科满意度未达到99%,护理骨干扣10分,轮班护士扣5分。
3 考核方法
3.1 实施全员参与的项目管理制: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按照项目管理制办法,成立考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按照上述4 大类考核内容的主题分别安排项目责任人。
3.2 实施全过程考核目视管理制:建立护理组绩效考核登记本,并在科室公示,实施目视管理。登记内容按照量化考评细则,详细记录每名护士扣分与加分情况,并注明原因,每个人均可查到自己的得分情况;每月3日前,由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按照考核表以及考核登记本对每名护士在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得出考核分值记录公布。 3.3 实施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制:考核结果直接作为月绩效奖金分配依据。绩效奖金=科室人均绩效基数(由医院根据科室经营情况核算)×考核分值%。
3.4 实施考核结果持续改进制:对考核中存在的个案问题要求各自寻找原因并立即改正;而对存在的普遍问题,则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会议,集体讨论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由护士长跟踪评价,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 主要效果
4.1 结果导向融入了过程管理。实施量化考核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后,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的重治疗、轻护理,出勤不出力,做完治疗坐办公室聊天的现象;护士参与工作的力度增强,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护士应付护理工作的思想。由于考核与奖金挂钩,激励了那些平时护理工作质量不高的员工学习护理理论和操作规范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努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氛围。
4.2 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通过量化考核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由于主要护理工作均有具体要求和分数,因而促使护士在各项工作中都有显著改善。
2011年我院开展绩效考核,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运行2年多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5 绩效考核目前存在的误区
5.1 认识偏差。护理管理者当中普遍以为对绩效进行了考核,有了考核结果就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以为这就是绩效管理,以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核心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忽略了其他环节,考核也仅仅是一种手段。
5.2 考核形式化。护理考核普遍都是护士长负责,虽然有质量控制活动小组参与但不能体现真实的考核结果。一般的考核只是常规月底进行,内容简单、笼统,难以反映真实的工作业绩,及时与激励挂钩也非常少,没有说服力,只是一种形式和说法。
5.3 考核不科学。护士的考核是考察护士在护理活动中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对护士素质、护理行为、护理结果和护士工作职责外,促进护理工作完成所致的努力的综合性考核[1]。而实际管理过程中绩效体现不系统、不完善,存在缺失现象,如没有员工参与计划、管理者与员工沟通少,绩效无反馈。
5.4 绩效管理手段可操作性差。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手段,考核过程中评价者个人偏见心理原因造成评价偏差,导致评价不真实,不正确[2]。
6 结果
2011年实行绩效分配以来,与实施前比较,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合作满意度提高,在特殊时段及节假日、远途出诊时主动加班的人多了,突发事件以及随机性任务主动积极参与,科室互控力度加大,管理者无需强制进行,护士长管理压力减轻,愿意承担风险与责任,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的文化,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积极踊跃,对科室隐患的排除起到了警示作用,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逐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习主动性加强,护士调科室现象减少。总之,通过绩效分配薪酬以来,激励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护士认识到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高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但目前绩效运行还在摸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焦静,曹晶,吴欣娟,等.护理绩效考核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87-89
[2] 李晓华,李玲娇.输液室绩效薪酬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6-1107
关键词:急诊护理 量化考核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20-02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我院绩效考核办法,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结合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职称、满意度等方面,本着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信誉和形象;而作为纳入全市“120急救网”且以专科治疗为主的民营医院,其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高质量、高水平、低价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课题。我院急诊科自成立以来,采用量化考核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 护士绩效考核适用人员
1.1 科室工作满三个月,与医院签订劳务合同。
1.2 取得急救上岗证,取得护士证书二年的注册护士。
1.3 年度学分达到标准(主管25分,护师20分,护士15分)。
1.4 服从工作安排、按要求及时完成护理部及科室布置的各项工作。
2 绩效考核方案
2.1 绩效考核原则:以“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职称”三项主要考核指标与满意度情况等相结合考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其中各项考核指标所占比例为:工作量占40%、工作质量占50%、技术职称占10%,每月按百分制进行考核、统计。
2.2 绩效考核、奖励方法。
2.2.1 每月将个人工作量得分、个人工作质量得分、个人技术职称得分进行汇总,即为当月的个人绩效考核得分。
2.2.2 每月将科室护士的个人绩效考核得分进行汇总,即为当月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总分。
2.2.3 个人绩效奖励=当月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总额÷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总分×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综合考评奖励。
2.3 具体考核方法:参照卫生部《医院评审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医院护理质量指标,结合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各班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量化考核标准及考核内容,量化考核内容分为:
2.3.1 工作量:按实际出勤天数、出诊、接诊、抢救等工作每天统计,月底汇总。
2.3.2 制定各班次基础分数:一线、二线、院内出诊、抢救班等,分别给对应各班次基础分。
2.3.3 工作质量:按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患者健康教育、各种护理文书写合格率等内容。
2.3.3.1 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中及医院感染控制检查中凡发现质量问题的,分别落实责任人,根据情况酌情扣奖。
2.3.3.2 根据科室制定的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每月统计个人岗位绩效得分,并与科室平均绩效得分相比较,每高出平均得分1分加1分,每低于平均得分1分扣1分。
2.3.3.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主动汇报。又没有给患者造成后果的,给予教育引导,不予处罚。对迟报、瞒报的,一经查实严厉处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奖励。
2.3.3.4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医院、科室造成不良后果及影响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奖励20~30%,情节严重者报医院评奖委员会并根据医院的处罚决定,给予相应处罚。
2.3.3.5 工作质量得分计算方法:
出勤系数=个人实际出勤天数÷月人均实际出勤天数
个人工作质量=个人工作质量得分×出勤系数×50
2.3.4 根据医院规定的个人技术职称系数,作为固定基数予以相应得分。
2.3.4.1 根据工作年限及个人技术职称确定基数及职称系数(护理骨干个人技术职称系数上调0.1)。
2.3.4.2 技术职称得分计算方法:个人技术职称得分=个人技术职称基数×出勤系数×10。
2.3.5 满意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根据医院、护理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标者参与绩效考核,科满意度未达到99%,护理骨干扣10分,轮班护士扣5分。
3 考核方法
3.1 实施全员参与的项目管理制: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按照项目管理制办法,成立考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按照上述4 大类考核内容的主题分别安排项目责任人。
3.2 实施全过程考核目视管理制:建立护理组绩效考核登记本,并在科室公示,实施目视管理。登记内容按照量化考评细则,详细记录每名护士扣分与加分情况,并注明原因,每个人均可查到自己的得分情况;每月3日前,由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按照考核表以及考核登记本对每名护士在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得出考核分值记录公布。 3.3 实施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制:考核结果直接作为月绩效奖金分配依据。绩效奖金=科室人均绩效基数(由医院根据科室经营情况核算)×考核分值%。
3.4 实施考核结果持续改进制:对考核中存在的个案问题要求各自寻找原因并立即改正;而对存在的普遍问题,则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会议,集体讨论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由护士长跟踪评价,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 主要效果
4.1 结果导向融入了过程管理。实施量化考核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后,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的重治疗、轻护理,出勤不出力,做完治疗坐办公室聊天的现象;护士参与工作的力度增强,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护士应付护理工作的思想。由于考核与奖金挂钩,激励了那些平时护理工作质量不高的员工学习护理理论和操作规范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努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氛围。
4.2 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通过量化考核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由于主要护理工作均有具体要求和分数,因而促使护士在各项工作中都有显著改善。
2011年我院开展绩效考核,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运行2年多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5 绩效考核目前存在的误区
5.1 认识偏差。护理管理者当中普遍以为对绩效进行了考核,有了考核结果就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以为这就是绩效管理,以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核心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忽略了其他环节,考核也仅仅是一种手段。
5.2 考核形式化。护理考核普遍都是护士长负责,虽然有质量控制活动小组参与但不能体现真实的考核结果。一般的考核只是常规月底进行,内容简单、笼统,难以反映真实的工作业绩,及时与激励挂钩也非常少,没有说服力,只是一种形式和说法。
5.3 考核不科学。护士的考核是考察护士在护理活动中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对护士素质、护理行为、护理结果和护士工作职责外,促进护理工作完成所致的努力的综合性考核[1]。而实际管理过程中绩效体现不系统、不完善,存在缺失现象,如没有员工参与计划、管理者与员工沟通少,绩效无反馈。
5.4 绩效管理手段可操作性差。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手段,考核过程中评价者个人偏见心理原因造成评价偏差,导致评价不真实,不正确[2]。
6 结果
2011年实行绩效分配以来,与实施前比较,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合作满意度提高,在特殊时段及节假日、远途出诊时主动加班的人多了,突发事件以及随机性任务主动积极参与,科室互控力度加大,管理者无需强制进行,护士长管理压力减轻,愿意承担风险与责任,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的文化,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积极踊跃,对科室隐患的排除起到了警示作用,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逐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习主动性加强,护士调科室现象减少。总之,通过绩效分配薪酬以来,激励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护士认识到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提高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但目前绩效运行还在摸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焦静,曹晶,吴欣娟,等.护理绩效考核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87-89
[2] 李晓华,李玲娇.输液室绩效薪酬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