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图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据图回答1~3题。
E:向东倾斜W:向西倾斜N:向北倾斜
S:向南倾斜O:平坦不倾斜
1:海拔100~199米2:海拔200~299米
3:海拔300~399米4:海拔400~499米
1图中所示区域若有河流经过,据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若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此判断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一般来说,信号收发站的海拔越高,则其覆盖的范围越大。若移动公司要在本区域建立信号收发站,则最为合适的地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M表示()
A.制作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5.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某地区进行考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进行分层处理(如图)。读图回答6题。
6.研究发现该地区可开垦的滩涂资源范围是()
ABCD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据此回答7~8题。
7.绍兴市、延边州、中宁县分别位于我国()
A.地势的第三、二、一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
D.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8.中宁枸杞俗称“红宝”,这里所产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营养成分多,已被引种到十几个省区。但中宁枸杞无论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关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最近有新的说法:经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图像资料显示,在流经楼兰古城的古孔雀河道上,有两处堰塞湖(由滑坡产生的泥沙堵住河道,或因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口部分形成的湖泊)影像。从堰塞湖的规模及与其相关联的古河道分布情况,可以分析推测堰塞湖曾长时间堵住古孔雀河河水,最终致使其下游成为干河道,切断了楼兰古城水源,古城居民不得不迁往他乡。据此回答9~10题。
1.下列关于遥感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仪器
B.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
D.遥感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2.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有()
①人口普查
②森林普查
③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④交通定位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是()
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D.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4.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的复杂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乙区域的高级
C.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乙区域
D.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据此判断5~6题。
5.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是()
ABCD
6.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的新图层可以用来进行()
A.城市道路规划
B.污染工業布局规划
C.城市科技与文化区规划
D.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结合下表中我国已建和拟建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地理坐标,回答15~17题。
位置序号地理坐标①102°E28°N②99°E40°N③112.5°E38°N④110.8°E19.5°N15.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所在区域与其他发射基地所在区域相比,发展农业的最突出优势为()
A.降水丰沛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8.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Google Earth
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据此回答9~10题。
9.能促进电子地图及时更新内容、拓展应用领域的是()
A.互联网和GPS
B.传统地图和RS
C.传统地图和GPS
D.传统地图和互联网
10.一名中学生想利用暑假到青岛旅游,可从电子地图上获得的信息有()
①青岛的主要旅游景点
②青岛主要旅游景点的文字介绍
③各景点的乘车指南
④某景点未来几天的游客人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状况。读图,回答11~13题。
11.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冬夏温差变化不大
C.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D.雨热同期
1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受冬夏季风影响的强度不同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企业较少
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C.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D.松嫩平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下面的两幅图中,甲是海南岛气候分区示意图,乙为地形分区示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3.海南岛气候可以划分为湿热、湿凉、干热、干凉四个类型,则正确的说法是()
A.a——湿热
B.b——干热
C.c——湿凉
D.d——干凉
24.海南岛的地形可以分为三个地带,下列有关三个地带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力发展热带农业,②大力发展加工工业,③恢复和保护森林
B.①发展民族风情旅游,②大力发展红树林,③大力发展热带农业
C.①积极保护水源地环境,②建设甘蔗、粮食等农业基地,③建设港口、发展特色工业
D.①大力保护红树林,②划定农田保护区,③大力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
14.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15.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读下面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被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7.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文化习俗
C.发展方向
D.建筑风格
29.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关中就有“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睡觉枕石块,不坐板凳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嫁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据此完成18~19题。
18.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19.“手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东南风
B.東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上的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读图,完成20~21题。
①②③
20.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21.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下表是统计的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开始收割时间。读表,完成22~23题。
地区开始收割时间湖北5月18日山东5月26日北京6月12日吉林7月13日22.四地小麦开始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
B.纬度
C.地形
D.劳动力数量
23.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数字地球
24.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包括()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现代通信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政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物,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图,回答38~39题。
38.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①流域内降水变化②湖水流向变化③上游地区植被破坏④当地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会引起()
A.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B.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C.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D.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26~27题。
26.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7.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我国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水量在1 100mm以上,本地有“地下有河滚滚流,地表流水贵如油”的说法。据此回答28~29题。
28.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B.该地区是我国冻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C.该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湿地
D.该地区有石质荒漠分布
29.该区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植树种草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发展交通,加强对外联系
D.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面积比例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乙),回答30~31题。
30.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水污染
31.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风能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指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某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面某年资料统计表,完成32~33题。
人均GDP与
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對水资源压力越小
33.下列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的耕地条件最佳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34题。
34.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功能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功能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功能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功能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下图,完成49题。
49.若下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50~51题。
降雨量
(mm)降雨
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
(L)泥沙量
(kg)径流量
(L)泥沙量
(kg)径流量
(L)泥沙量
(kg)径流量
(L)泥沙量
(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強280.31131.2510.4520.650.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51.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5.下列有关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不严重的国家
C.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是刚刚开始出现的
D.世界荒漠化问题已基本得到治理
3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3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主要是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完全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
38.为应对荒漠化,我国要提高自身应对干旱、防治荒漠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③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39~40题。
39.以下植被(或植物)属于城市森林主体的是()
①城市广场草坪
②城市湿地
③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
④郊区环城绿化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0.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①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②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等的需求
③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④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①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回答41~42题。
年份森林覆盖
率/%耕地面
积/km2年降水
量/mm气温年
较差/℃河流含
沙量/%粮食平均
亩产/kg粮食总
产量/kg19851933342038102051.025亿19951047835042351350.975亿41.与1985年相比,1995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减少了和耕地面积增加了()
A.9%、约30.3%
B.9%、约43.5%
C.13.9%、约30.3%
D.13.9%、约43.5%
42.目前,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湿地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影响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43.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该地区最高大的山脉,呈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44.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
45.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過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64.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65.引水治沙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属于引水治沙工程的是()
A.京杭运河
B.卡拉库姆运河
C.基尔运河
D.巴拿马运河
6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6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红色荒漠”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46~47题。
4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47.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
B.进行专项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退耕还林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样的功能。据此回答48~49题。
48.森林是()
①自然资源
②环境资源
③“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④人类的保护伞
⑤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9.利用森林的正确做法是()
A.禁止采伐,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B.人类需要多少,就采伐多少
C.有计划地采伐,及时更新林木
D.全部采伐光,再重新植树
50.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⑤不管从哪种意义上讲,其都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51.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林受人类破坏较少,因此保存完好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5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53~54题。
53.面对当前热带雨林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5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焚烧开荒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这些是以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55~56题。
5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质污染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56.对于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该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1949年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全部控制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57~58题。
57.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58.水土流失對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经过平茬后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完成59~60题。
59.种植沙柳能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
B.吸烟除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60.造纸产业链条()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a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b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1~62题。
61.图b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6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地形和水文地理事物分布。读图,完成63~65题。
6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4.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6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66.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漠中植被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67~69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6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6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下图中P、Q、M、N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70~71题。
70.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B.Q
C.M
D.N
7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
读某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完成72~73题。
72.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 73.解决上题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施有机肥
B.开矿后进行土地复垦
C.退耕还林还草
D.小流域综合治理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96~97题。
9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9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74.下图为我国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下面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雨量变化图”。读图,完成99~100题。
99.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最大值在25℃
100.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
B.针叶林
C.中緯度草地
D.荒漠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02题。
10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10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读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75~77题。
75.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76.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
77.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地区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
1.D2.C3.C4.D5.A6.D7.D8.A9.A10.D11.D12.A13.B14.B15.D16.B17.C18.B19.D20.C21.D22.B23.C24.A25.D26.C27.D28.D29.A30.B31.C32.C33.D34.A35.A36.D37.A38.C39.C40.D41.B42.B43.B44.A45.A46.C47.D48.A49.C50.A51.A52.A53.A54.B55.A56.B57.D58.B59.A60.D61.C62.A63.D64.B65.C66.D67.A68.D69.D70.C71.B72.D73.C74.D75.B76.D77.D
E:向东倾斜W:向西倾斜N:向北倾斜
S:向南倾斜O:平坦不倾斜
1:海拔100~199米2:海拔200~299米
3:海拔300~399米4:海拔400~499米
1图中所示区域若有河流经过,据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若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此判断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一般来说,信号收发站的海拔越高,则其覆盖的范围越大。若移动公司要在本区域建立信号收发站,则最为合适的地点为()
A.甲
B.乙
C.丙
D.丁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M表示()
A.制作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5.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某地区进行考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进行分层处理(如图)。读图回答6题。
6.研究发现该地区可开垦的滩涂资源范围是()
ABCD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据此回答7~8题。
7.绍兴市、延边州、中宁县分别位于我国()
A.地势的第三、二、一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
D.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8.中宁枸杞俗称“红宝”,这里所产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营养成分多,已被引种到十几个省区。但中宁枸杞无论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关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最近有新的说法:经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图像资料显示,在流经楼兰古城的古孔雀河道上,有两处堰塞湖(由滑坡产生的泥沙堵住河道,或因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口部分形成的湖泊)影像。从堰塞湖的规模及与其相关联的古河道分布情况,可以分析推测堰塞湖曾长时间堵住古孔雀河河水,最终致使其下游成为干河道,切断了楼兰古城水源,古城居民不得不迁往他乡。据此回答9~10题。
1.下列关于遥感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仪器
B.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
D.遥感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2.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有()
①人口普查
②森林普查
③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④交通定位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是()
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D.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4.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的复杂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乙区域的高级
C.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乙区域
D.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据此判断5~6题。
5.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是()
ABCD
6.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的新图层可以用来进行()
A.城市道路规划
B.污染工業布局规划
C.城市科技与文化区规划
D.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结合下表中我国已建和拟建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地理坐标,回答15~17题。
位置序号地理坐标①102°E28°N②99°E40°N③112.5°E38°N④110.8°E19.5°N15.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7.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所在区域与其他发射基地所在区域相比,发展农业的最突出优势为()
A.降水丰沛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8.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Google Earth
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据此回答9~10题。
9.能促进电子地图及时更新内容、拓展应用领域的是()
A.互联网和GPS
B.传统地图和RS
C.传统地图和GPS
D.传统地图和互联网
10.一名中学生想利用暑假到青岛旅游,可从电子地图上获得的信息有()
①青岛的主要旅游景点
②青岛主要旅游景点的文字介绍
③各景点的乘车指南
④某景点未来几天的游客人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状况。读图,回答11~13题。
11.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冬夏温差变化不大
C.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D.雨热同期
1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受冬夏季风影响的强度不同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企业较少
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C.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D.松嫩平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下面的两幅图中,甲是海南岛气候分区示意图,乙为地形分区示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3.海南岛气候可以划分为湿热、湿凉、干热、干凉四个类型,则正确的说法是()
A.a——湿热
B.b——干热
C.c——湿凉
D.d——干凉
24.海南岛的地形可以分为三个地带,下列有关三个地带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力发展热带农业,②大力发展加工工业,③恢复和保护森林
B.①发展民族风情旅游,②大力发展红树林,③大力发展热带农业
C.①积极保护水源地环境,②建设甘蔗、粮食等农业基地,③建设港口、发展特色工业
D.①大力保护红树林,②划定农田保护区,③大力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
14.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15.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读下面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被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7.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文化习俗
C.发展方向
D.建筑风格
29.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关中就有“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睡觉枕石块,不坐板凳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嫁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据此完成18~19题。
18.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19.“手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东南风
B.東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上的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读图,完成20~21题。
①②③
20.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21.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下表是统计的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开始收割时间。读表,完成22~23题。
地区开始收割时间湖北5月18日山东5月26日北京6月12日吉林7月13日22.四地小麦开始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量
B.纬度
C.地形
D.劳动力数量
23.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数字地球
24.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包括()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现代通信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政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物,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图,回答38~39题。
38.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①流域内降水变化②湖水流向变化③上游地区植被破坏④当地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会引起()
A.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B.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C.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D.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26~27题。
26.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7.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我国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水量在1 100mm以上,本地有“地下有河滚滚流,地表流水贵如油”的说法。据此回答28~29题。
28.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B.该地区是我国冻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C.该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湿地
D.该地区有石质荒漠分布
29.该区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植树种草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发展交通,加强对外联系
D.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面积比例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乙),回答30~31题。
30.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水污染
31.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风能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指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某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面某年资料统计表,完成32~33题。
人均GDP与
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對水资源压力越小
33.下列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的耕地条件最佳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34题。
34.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功能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功能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功能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功能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下图,完成49题。
49.若下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50~51题。
降雨量
(mm)降雨
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
(L)泥沙量
(kg)径流量
(L)泥沙量
(kg)径流量
(L)泥沙量
(kg)径流量
(L)泥沙量
(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強280.31131.2510.4520.650.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51.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5.下列有关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不严重的国家
C.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是刚刚开始出现的
D.世界荒漠化问题已基本得到治理
3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3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主要是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完全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
38.为应对荒漠化,我国要提高自身应对干旱、防治荒漠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③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39~40题。
39.以下植被(或植物)属于城市森林主体的是()
①城市广场草坪
②城市湿地
③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
④郊区环城绿化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0.城市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①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
②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等的需求
③促进房地产增值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④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①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回答41~42题。
年份森林覆盖
率/%耕地面
积/km2年降水
量/mm气温年
较差/℃河流含
沙量/%粮食平均
亩产/kg粮食总
产量/kg19851933342038102051.025亿19951047835042351350.975亿41.与1985年相比,1995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减少了和耕地面积增加了()
A.9%、约30.3%
B.9%、约43.5%
C.13.9%、约30.3%
D.13.9%、约43.5%
42.目前,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湿地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影响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43.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该地区最高大的山脉,呈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44.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
45.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過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64.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65.引水治沙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属于引水治沙工程的是()
A.京杭运河
B.卡拉库姆运河
C.基尔运河
D.巴拿马运河
6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6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红色荒漠”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46~47题。
4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47.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
B.进行专项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退耕还林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样的功能。据此回答48~49题。
48.森林是()
①自然资源
②环境资源
③“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④人类的保护伞
⑤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9.利用森林的正确做法是()
A.禁止采伐,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B.人类需要多少,就采伐多少
C.有计划地采伐,及时更新林木
D.全部采伐光,再重新植树
50.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⑤不管从哪种意义上讲,其都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51.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林受人类破坏较少,因此保存完好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5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53~54题。
53.面对当前热带雨林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5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焚烧开荒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这些是以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55~56题。
5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质污染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56.对于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该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1949年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全部控制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57~58题。
57.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58.水土流失對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经过平茬后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完成59~60题。
59.种植沙柳能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
B.吸烟除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60.造纸产业链条()
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a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b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1~62题。
61.图b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6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地形和水文地理事物分布。读图,完成63~65题。
6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4.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6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66.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漠中植被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67~69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6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6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下图中P、Q、M、N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70~71题。
70.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B.Q
C.M
D.N
7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
读某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完成72~73题。
72.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 73.解决上题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施有机肥
B.开矿后进行土地复垦
C.退耕还林还草
D.小流域综合治理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96~97题。
9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9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74.下图为我国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下面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雨量变化图”。读图,完成99~100题。
99.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最大值在25℃
100.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
B.针叶林
C.中緯度草地
D.荒漠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02题。
10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10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读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75~77题。
75.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76.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
77.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D.东北地区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
1.D2.C3.C4.D5.A6.D7.D8.A9.A10.D11.D12.A13.B14.B15.D16.B17.C18.B19.D20.C21.D22.B23.C24.A25.D26.C27.D28.D29.A30.B31.C32.C33.D34.A35.A36.D37.A38.C39.C40.D41.B42.B43.B44.A45.A46.C47.D48.A49.C50.A51.A52.A53.A54.B55.A56.B57.D58.B59.A60.D61.C62.A63.D64.B65.C66.D67.A68.D69.D70.C71.B72.D73.C74.D75.B76.D7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