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喝掉两吨茅台的“老爷子”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台领导和员工大多称呼季克良为“老爷子”,而不是称呼董事长之类职务,这其中包含了大家对这位一头银发、满身书卷气的老“茅台人”的崇敬。今年已经是季克良在茅台的第48个年头,据传说,在这期间,由于工作需要,老爷子喝过的茅台酒加起来估计有两吨。
  1939年4月,季克良出生在江苏南通。1960年,季克良考入了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食品发酵专业。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这个院系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相关科系共同组建的,1958年该系整建制迁到无锡。
  就在1963年,茅台酒的质量出现了波动,这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和原国家轻工业部的极大关注,周总理指示要求选拔、培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茅台酒厂,以便跟踪研究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保证品质。
  1964年,刚刚毕业的季克良被轻工业部选拔、分配到远在贵州的茅台酒厂工作。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颠簸,季克良第一次踏进了茅台酒厂的大门,这一干就是47年,小季成为老季,又成为了今天的季老爷子。
  季克良来到茅台酒厂的时候,正值酒厂的低谷时期,当年产量只有220吨,亏损则高达84万元,人员只有300多人。1981年,季克良被任命为副厂长,1983年,他成为茅台酒厂的厂长。
  1985年,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的季克良主动辞去厂长职务,成为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位总工程师。
  1998年,金融危机剧烈冲击加上山西朔州毒酒案爆发,使得整个中国酒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连一向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茅台也出现了滞销。当年5月,季克良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集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于一身。
  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600519.SH)挂牌上交所,并在之后成为中国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百元股”之一。这一年,茅台酒厂实现了产量6000吨。
  2003年,茅台产量首次突破了一万吨,这也是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茅台的期望。在产量突破万吨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季克良感慨万千,“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说。
其他文献
这绝对是当今艺术圈里两个最高重量级别人物的“战争”:一位是目前国内身价最高的在世画家,一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收藏大佬。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新型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PASP)、锌与聚天冬氨酸复配物(Zn-PASP)、钙-聚天冬氨酸(Ca-PASP)的吸收光谱,研究了锌与聚天冬氨酸复配物的缓蚀机理及PASP对C
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酸碱指示剂中性红对冷轧钢在1.0~8.0mol/LH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红对冷轧钢在1.0mol/LH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为混合抑制
玻璃幕墙、玻璃封闭阳台、玻璃大窗户等在装修中越来越普及,清洗玻璃随之成为人们日常的工作。但是,人们对玻璃的粘尘行为和清洁效果仅限于外观的感觉,对其微观的定量分析迄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