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二维码技术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的安全保密方面的需要,我们的OA网与工作网之间是物理隔绝的,但是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很多情况下OA网的数据需要需要传输到工作网上,而且不能通过U盘等介质。长久以来,都是采用人工录入的方法,实效性不强,而且容易存在差错。但是利用二维码和xml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二维码;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TN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04-01
1.引言
1.1 二维码技术简介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
1.2 xml技术简介
Xml是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是一种目前已被公认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文档。
1.3 项目背景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OA网和工作网,OA网用于办公公文流程流转,工作网用于处理实际工作事项,根据保密要求,两网之间实现物理隔绝。但是两网间有不少数据是需要从OA网传到工作网的,长久以来都是利用人工录入的方法,讲OA网中的信息录入到工作网上,不仅效率低,而且由于是人工录入,还容易出现出错的现象。
1.4 论文架构简介
论文的后续部分组织如下:第2节第一部分给出需要用到的数据的xml格式定义,第二部分给出xml文档的,第三部分则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第3节第一部分对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第二部分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第三部分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第四部分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第4节对本文做了相关总结。
2. 应用系统的概要分析
2.1 xml格式的定义
Xml文档要被支持认读到数据库中,首先就要定义一种数据交换标准,这就好像是一种“暗语”。例如,我们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放在xml文档中,它在xml文档中就需要按照我们既定的标准,这就是xml格式的定义,包括xml文档中的元素、节点、属性等。只有经过了定义,并按照这种定义,两网之间的数据才符合规范地传输。
2.2 数据组合的定义
两网之间由于没有物理相连,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进行xml文档的生成和传输,传输还是要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所以xml文档的生成应该是在工作网接收到来自OA网的数据,并解析之后才生成xml文档,而这些接收的数据,就是二维码。OA网应该有一个数据提取和整合的功能,将我们需要的数据提取出来,并按照一种约定的格式进行组合。例如,我们可以规定“@@”为开始符,规定“@#”为结束符,“//”为数据分隔符。这样,所有在“@@”和“@#”之间的字符串就是我们的数据,再以“//”将数据字段从字符串中提取出来就得到我们的数据了。
2.3 应用环境的搭建
所需设备包括:OA网PC机一台;工作网PC机一台;二维码扫描枪一个;
其中二维码扫描枪通过usb线连接到工作网PC机,扫描枪口对准OA网PC机的二维码出图区,用于接收OA网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并将数据通过usb传输到工作网PC机的程序焦点。
3. 应用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由于该系统只是在一个OA网做数据提取,数据组合,二维码编码,在工作网做二维码解码,xml生成,数据导入工作,所以其流程是很显然的,基本上是基于应用,所以我们也无需对软件作分层。
3.1 数据提取和组合
我们可以通过程序的接口或者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访问提取,并且按照既定的数据组合定义进行数据组合,得到字符串。
3.2 AES加密
由于不少二维码编码库文件都对于全角字符的认读存在遗漏,所以我们在此利用AES加密对提取组合的数据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全英文组合的字符串,这样可以解决部分不再编码库中的数据的编码,并同时提高的数据的安全性,这一功能可在将来扩展到其他网络中去。
3.3 数据分段编码
为了避免字符串长度过大,生成的二维码图片信息量过大超越扫描枪的认读范围,我们有必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段编码。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因信息量过大而无法认读的问题。
数据分段编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分段的数据隶属于哪个原数据,在分段后排在第几段,工作网接收程序在接收到所有原数据的数据后才进行整合、解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编码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要利用编码库提供的借口就可以实现编码了。
3.4 分段数据的接收
分段数据编码后,在OA端显示器显示出来,扫描枪扫描后将分段信息传到接收程序的接收焦点,接收程序将数据缓存起来,在该组信息所有数据都扫描接收之后,将缓存的分段信息按编好的序号重新整合,并通过AES解密,还原出原来的数据组合。
3.5 组合数据的还原和xml生成
在得到还原之后的组合数据后,我们要讲数据提取出来,这个我们根据之前的数据组合定义split逆向得到。在得到这些数据后,根据xml格式定义,利用开发工具引用xml,生成满足我们需要的xml文档即可。
3.6 xml文档的导入
Xml文档的数据导入,这是最后一步工作,可以在xml文档生成的同时由程序自动导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利用其它导入工具手工导入。只要我们生成的xml文档满足我们之前定义的xml规范就可以了。
4.结论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利用二维码技术和xml技术实现了物理隔绝的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幅度地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鹿钦鹤;任涛;AES算法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建;AES算法在端到端通信加密模块中的实现及应用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杨秋英,陈立潮,高兴元.二维条码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山西电子技术,2002,(2):20-22.
[关键词]二维码;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TN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04-01
1.引言
1.1 二维码技术简介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
1.2 xml技术简介
Xml是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是一种目前已被公认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文档。
1.3 项目背景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OA网和工作网,OA网用于办公公文流程流转,工作网用于处理实际工作事项,根据保密要求,两网之间实现物理隔绝。但是两网间有不少数据是需要从OA网传到工作网的,长久以来都是利用人工录入的方法,讲OA网中的信息录入到工作网上,不仅效率低,而且由于是人工录入,还容易出现出错的现象。
1.4 论文架构简介
论文的后续部分组织如下:第2节第一部分给出需要用到的数据的xml格式定义,第二部分给出xml文档的,第三部分则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第3节第一部分对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第二部分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第三部分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第四部分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第4节对本文做了相关总结。
2. 应用系统的概要分析
2.1 xml格式的定义
Xml文档要被支持认读到数据库中,首先就要定义一种数据交换标准,这就好像是一种“暗语”。例如,我们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放在xml文档中,它在xml文档中就需要按照我们既定的标准,这就是xml格式的定义,包括xml文档中的元素、节点、属性等。只有经过了定义,并按照这种定义,两网之间的数据才符合规范地传输。
2.2 数据组合的定义
两网之间由于没有物理相连,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进行xml文档的生成和传输,传输还是要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所以xml文档的生成应该是在工作网接收到来自OA网的数据,并解析之后才生成xml文档,而这些接收的数据,就是二维码。OA网应该有一个数据提取和整合的功能,将我们需要的数据提取出来,并按照一种约定的格式进行组合。例如,我们可以规定“@@”为开始符,规定“@#”为结束符,“//”为数据分隔符。这样,所有在“@@”和“@#”之间的字符串就是我们的数据,再以“//”将数据字段从字符串中提取出来就得到我们的数据了。
2.3 应用环境的搭建
所需设备包括:OA网PC机一台;工作网PC机一台;二维码扫描枪一个;
其中二维码扫描枪通过usb线连接到工作网PC机,扫描枪口对准OA网PC机的二维码出图区,用于接收OA网生成的二维码图片并将数据通过usb传输到工作网PC机的程序焦点。
3. 应用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由于该系统只是在一个OA网做数据提取,数据组合,二维码编码,在工作网做二维码解码,xml生成,数据导入工作,所以其流程是很显然的,基本上是基于应用,所以我们也无需对软件作分层。
3.1 数据提取和组合
我们可以通过程序的接口或者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访问提取,并且按照既定的数据组合定义进行数据组合,得到字符串。
3.2 AES加密
由于不少二维码编码库文件都对于全角字符的认读存在遗漏,所以我们在此利用AES加密对提取组合的数据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全英文组合的字符串,这样可以解决部分不再编码库中的数据的编码,并同时提高的数据的安全性,这一功能可在将来扩展到其他网络中去。
3.3 数据分段编码
为了避免字符串长度过大,生成的二维码图片信息量过大超越扫描枪的认读范围,我们有必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段编码。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因信息量过大而无法认读的问题。
数据分段编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分段的数据隶属于哪个原数据,在分段后排在第几段,工作网接收程序在接收到所有原数据的数据后才进行整合、解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编码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要利用编码库提供的借口就可以实现编码了。
3.4 分段数据的接收
分段数据编码后,在OA端显示器显示出来,扫描枪扫描后将分段信息传到接收程序的接收焦点,接收程序将数据缓存起来,在该组信息所有数据都扫描接收之后,将缓存的分段信息按编好的序号重新整合,并通过AES解密,还原出原来的数据组合。
3.5 组合数据的还原和xml生成
在得到还原之后的组合数据后,我们要讲数据提取出来,这个我们根据之前的数据组合定义split逆向得到。在得到这些数据后,根据xml格式定义,利用开发工具引用xml,生成满足我们需要的xml文档即可。
3.6 xml文档的导入
Xml文档的数据导入,这是最后一步工作,可以在xml文档生成的同时由程序自动导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利用其它导入工具手工导入。只要我们生成的xml文档满足我们之前定义的xml规范就可以了。
4.结论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利用二维码技术和xml技术实现了物理隔绝的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幅度地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鹿钦鹤;任涛;AES算法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建;AES算法在端到端通信加密模块中的实现及应用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杨秋英,陈立潮,高兴元.二维条码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山西电子技术,2002,(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