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为了探索贫困群体的社会不满与社会稳定的联系,找出政府治理在其中的定位,以探讨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与政府治理的关系为目的,对重庆市北碚区进行调研。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简单说明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为调查结果,详细介绍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对生存状况、社会分配状况、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说明;第三部分为分析与结论,分析农村贫困群体社会满意度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政府治理好的方面,贫困群体的满意度往往较高,社会不满严重的方面,政府应加强治理,以达到善治;最后部分为建议,从改善政府治理的角度,为提高贫困群体社会满意度提出建议。
二、调查结果
文章采用偶遇抽样抽取样本,对重庆市北碚区55位贫困人员的社会不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5份,回收55份,回收率100%,有效份数50,有效回收率90.9%。
对于“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被调查者的满意程度分布比较均匀,各个程度的满意度的人数分布相差不大;从被调查者关于“您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中,对未来生活吃什么态度”的回答看,大多数贫困人员(86%)对未来的生活持乐观态度。因此假设:贫困人员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然后对上述两个变量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Asymp.Sig为0.141,远大于0.05,所以假设成立。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在排除所有被调查者天性乐观这种情况后,什么因素导致贫困人员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这个因素很有可能是政府,在贫困人员将对目前生活的不满转化为对未来生活的悲观之前,政府的公共政策输出作为一个中间变量,通过过一系列的有效作为,缓解了社会不满,提高了贫困人员对未来的信心。
调查问卷的剩余部分详细介绍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对生存状况、社会分配状况、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说明。
(一)生存状况
就“您感觉现在就业容易吗”、“您感觉现在看病难不难,贵不贵”和“你对当前的物价如何看待”这三个问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贫困人员对就业、医疗和物价的满意度非常低,尤其是物价问题(90%的人认为当前物价很高)。这三项事实上有一定的关联度,就业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贫困群体的当前收入和对未来的信心,而低收入和对不确定未来的担忧则会加剧贫困群体对看病贵和物价高的不满。
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在问卷调查中,66%的贫困人员认为就业不容易(包括较不容易和很不容易),只有20%的人认为就业比较容易或很容易。获得工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自身禀赋与家庭背景,而无疑贫困群体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劣势。
“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则比较复杂,虽然大多数人(84%)抱怨看病很贵,但出人意料的是贫困人员有64%的人认为看病不难。看病不难说明医疗卫生事业的硬件设施比较充足,看病贵则应归咎与病人自身经济实力低与医疗机构服务价格高的双向影响。
(二)社会分配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基尼系数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准,而我国基尼系数在2000年就达到了0.47,超过了0.4的警戒线。富差距大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个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贫困人员对于当今社会收入分配的现状已经形成了共识。对于“您认为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大吗”这一问题,68%的被调查贫困人员认为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非常大,20%的人认为贫富差距较大,并且“较小”与“很小”两个选项无人选择;关于“您认为目前的分配制度公平吗”的问题,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目前的分配制度很不公平或较不公平;而“关于当前的分配制度,您感觉您的正当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害?”这个问题,74%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正当利益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损害,尤其是其中有54%的人认为自己的正当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以上数据不仅说明大多数贫困人员认识到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大的现状,还对当前的分配制度怀有强烈不满。
贫困人员对社会贫富差距、分配制度地认识,科学的说是一种主观的知觉,人们面对同一个现象常常有不同的知觉,很多因素会影响知觉,甚至造成知觉失真,而影响因素主要有知觉者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发生的背景三个。在这里,首先假设知觉者本身的特征是贫困人员对社会贫富差距、分配制度形成共识的影响因素,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分别排除了职业、收入、支出这几项要素。也有贫困人员经历这一可能影响,如果在当前的社会分配制度下,贫困人员的自身利益曾受到损害,那么有不满是正常的,但是下图显示,不管是持受到或大或小损害的贫困人员,还是完全没有受到损害的人,都认为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且收入分配制度不公平。因此,可以初步认为贫困人员对社会贫富差距、分配制度地共識与贫困人员自身的特征无关,而可能与社会贫富差距的的特点、分配制度的特点、社会转型大背景存在相关关系。
(三)社会安全
贫困人员关于社会安全感的观点,由4个题目组成,其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只有少数人(16%)经常遭遇抢劫或偷盗,44%的人完全没有遭遇过,剩下40%的曾偶尔遭遇;对于身边发生违法犯罪事件的概率,持经常发生观点的人占总人数的8%,而多数人(64%)认为身边很少或较少发生违法犯罪事件;对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感觉,没有人持很差这一观点,只有8%的人认为较差,而认为目前社会治安好的人占64%,这说明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好。贫困人员对三个问题的回答比较一致,显而易见,贫困人员较少遇到抢劫或偷盗,身边发生违法犯罪事件的概率很小,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安全感比较高。
关于黑社会势力问题,表中数据显示,只有12%的人认为根本不严重,而有16%的人认为很严重,这说明黑社会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这明显与前面三个题目得出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这一结论不符。这有两种可能:第一,虽然黑社会问题确实严重,但是社会治安其他方面非常好,所以总体上看,贫困人员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第二,由于采用的问卷调查法,被调查的贫困人员对于黑社会的概念存在误解。
(四)社会制度
1.司法公正。对于司法公正是否公正的问题,贫困人员中有32%的人感到司法很不公正,22%的人感到司法较不公正,只有12%的人认为司法较公正和很公正。调查对象中超过一半(54%)的人认为司法或多或少是不公正的,换句话说,这部分人司法制度是不满意的。
2.教育公平。
图三:贫困群体对教育制度是否公平的看法
贫困人员对于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否公平的看法的图形呈现倒V型,峰值为一般公平,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大多数,最低点为很公平,表示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很公平的人是最少的。总的来看,贫困人员对于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28%)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多少是有些不公平的。
“在当代高度流动的工业社会里,教育是改变个人社会地位和提升社会阶级的最佳工具。”作为这种工具,教育制度是否公正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急需改变社会地位的贫困人员。
3.官员腐败。根据调查结果,只有2%的人对官员腐败非常不了解,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对官员腐败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贫困人员中的大多数人(60%)对官员腐败问题很不满意,这还不包括12%的持较不满意态度的人。简言之,官员腐败问题受到贫困人员的强烈关注与不满,官员腐败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4.利益表达与解决渠道。调查结果显示,贫困人员感觉到表达利益和解决问题的渠道不多,其中54%的人感觉渠道较少,26%的人感觉渠道很少。在这些贫困人员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50%的人像亲友求助,只有12%的人政府求助,剩下38%的人则忍着,而向社区或单位领导求助的则没有。当社会贫困人员想要表达利益、解决困难、寻求帮助时,政府和社区是很好的求助对象,但是调查显示,除了忍着的人,大多数贫困人员求助多见于传统社会结构中的私人关系,如亲人、朋友。这种现象虽然是政府公共责任和社区建设的挑战,但也为丰富贫困人员的利益表达渠道提供了思路。
三、分析与结论
人民政府代表人民,只有政府治理真正惠及百姓,老百姓对政府才会满意,而贫困人员的社会满意度则是政府治理结果的一种显现,同时还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政府治理好的方面,贫困人员的满意度往往较高,社会不满严重的方面,政府应加强治理,以达到善治。
调查结果显示,66%农村贫困人员认为就业不容易,重庆市2011年的统计年鉴则显示,自2000年至2010年,乡村人口由2440.32(万人)变为2366.6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则增加了26.75(万人)。乡村人口的减少与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关系,在乡村从业人员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员依旧认为就业不容易,一是因为增加的就业岗位平均每年才2.675(万人),无法满足农村大量空闲劳动力的需求,就业竞争激烈;二是因为物价高和看病贵,使得贫困人员的生活成本上升,迫使其寻找工资更高的工作,所以会觉得就业难。可见,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对就业难、物价高、看病贵的治理效果不佳,这其中,一方面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减小农村贫困人员收入与支出的差距。
贫困人员对生存状况多有不满,但也有例外。在问卷调查中,有64%的人认为看病不难,贫困人员表示: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断上升,相应地定点医院、药店、诊所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大改善了看病难的问题。而重庆市政府对医疗卫生确实比较重视,医疗卫生支出由767295万元(2009年)增加为948682万元(2010年),增长了23.6%。
依调查结果,农村贫困人员对社会对贫富差距和分配制度有极大的不满,这也是目前整个社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但2008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西部12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居第2位,重庆城市居民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差距也由上年同期的5.27∶1縮小至5.03∶1,贫富差距正在缩小。说明重庆市政府对城乡贫富差距的治理有一定效果,而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员的不满则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高物价对贫困人员的影响;二是已经缩小的差距远远达不到农村贫困人员的心理要求。
重庆市政府对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十分重视,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依据调查结果,只有少数人曾遭遇偷窃、抢劫,绝大多数人对社会安全状况感到满意。其中68%的人认为黑社会严重,这与重庆市政府大力推进的“打黑”运动不符,通过回访,发现原因是贫困人员所理解的黑社会与我国法律规定的黑社会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贫困人员对黑社会的认识接近于流氓、混混之类的社会闲散人员,而从我国法律对黑社会规定,黑社会的本质是有组织的犯罪。这从另一角度透视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调查结果说明,72%的农村贫困人员对官员腐败问题表示不满,官员腐败和分配不公一样,都是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是由个人执行的,官员的腐败不仅影响到官员本人履行的职能,而且会影响到官员所在的部门。“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膨胀使得局部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既破坏了政府的整体性,也削弱了公共责任的实现。”假如政府不能很好的承担自己的公共责任,会引起社会不满。
农村贫困人员对于社会的满意度情况是解析政府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角度,而这种社会不满是否会导致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甚至社会动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进行治理的决心,表现为政策文本与具体行动;二是公民向政府表达不满是否有畅通的渠道,使得政府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出台公共政策。但调查显示,有80%的人觉得表达利益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少,而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有12%的人向会政府求助。当社会贫困人员想要表达利益、解决困难、寻求帮助时,政府是一个很好的求助对象,“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也是从分属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群众,以及代表这些群众的党派团体等表达要求一定的政治要求开始的。”如何健全贫困人员的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其基本生活,促进更好的发展,理应是政府的责任。
综合以上分析,重庆市政府治理在公共安全这一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官员腐败和贫富差距大这两个全社会都面临的严重问题则成效不大。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物价高、看病贵和看病难三个方面,政府治理则有一定的成果,表现为乡村从业人员的增加和看病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但仍需继续推进。而健全贫困人员的意见表达渠道,在目前存在诸多社会不满的情况下,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政府大力建设。
四、对策性建议
(一)继续“阳光工程”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重庆市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劳动人员已经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要继续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增加收入。
建议在阳光工程中增加对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的培训,将自主创业和外出打工结合起来,鼓励农民工在本地或外省进行自主创业,设立专门用于农村人口的钱随人走创业补贴。而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则不仅要对其进行政策支持,还要提供技术指导,引导他们发展适合的、有经济效益的产业。
(二)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放补助,减轻农民生活成本的压力
继续发展“菜篮子”工程,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养殖场,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同时完善存储与运输,加快农超对接,建成“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稳定物价,满足城乡居民对肉、蛋、奶、鱼、菜、果等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另外,政府也可以对农村贫困人员进行补助。比如说,对农村贫困人员直接发放现金或者凭单,个人建议发放凭单,规定消费的产品和商店,这样可以避免将现金挪作他用而无法达到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目的。建议发放农村便利店的食品券、农贸市场的蔬菜券等,凭单涉及时要考虑到:“接受者的资格、凭单使用的规则、凭单价值和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担或减扣的必要条件等”
(三)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完善农民提出利益诉求的渠道
在这里,主要从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的角度提出建议。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与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农村贫困人员对社会的不满,有一定的作用。建议给每个行政村村委会配置一个电脑室,方便村民查找政策信息,表达意见和获取帮助。同时,为了鼓励村民提建议的积极性,对建议被采纳者和踊跃发言者进行一定的奖励。
(四)发放教育券,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是贫困群体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但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却因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失去教育这一向社会阶层上层流动的通道,极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而这种传递若成为普遍现象,贫困群体很可能会“穷则思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教育制度公平,重要的是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浙江省实行的“教育券”制度。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全省推广“教育券”的省份,虽然教育券的实践先行者是美国东哈莱姆四区,但浙江所谓教育券与其有所不同,开始实施的教育券是为了促进民办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读这类学校的新生可以得到金额不同的教育券的补助,后来则覆盖了所有学校,主要目的是为了扶助贫困学生,以富阳市为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免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教育券”受益金额2005年以后为每年500万。而根据调研,重庆市北碚区贫困群体对于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已经有了较大的怀疑,建议政府重视这一状况,为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采取积极的措施。
为了探索贫困群体的社会不满与社会稳定的联系,找出政府治理在其中的定位,以探讨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与政府治理的关系为目的,对重庆市北碚区进行调研。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简单说明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为调查结果,详细介绍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对生存状况、社会分配状况、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说明;第三部分为分析与结论,分析农村贫困群体社会满意度与政府治理的关系,政府治理好的方面,贫困群体的满意度往往较高,社会不满严重的方面,政府应加强治理,以达到善治;最后部分为建议,从改善政府治理的角度,为提高贫困群体社会满意度提出建议。
二、调查结果
文章采用偶遇抽样抽取样本,对重庆市北碚区55位贫困人员的社会不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5份,回收55份,回收率100%,有效份数50,有效回收率90.9%。
对于“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被调查者的满意程度分布比较均匀,各个程度的满意度的人数分布相差不大;从被调查者关于“您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中,对未来生活吃什么态度”的回答看,大多数贫困人员(86%)对未来的生活持乐观态度。因此假设:贫困人员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然后对上述两个变量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Asymp.Sig为0.141,远大于0.05,所以假设成立。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在排除所有被调查者天性乐观这种情况后,什么因素导致贫困人员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这个因素很有可能是政府,在贫困人员将对目前生活的不满转化为对未来生活的悲观之前,政府的公共政策输出作为一个中间变量,通过过一系列的有效作为,缓解了社会不满,提高了贫困人员对未来的信心。
调查问卷的剩余部分详细介绍贫困群体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对生存状况、社会分配状况、社会安全感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说明。
(一)生存状况
就“您感觉现在就业容易吗”、“您感觉现在看病难不难,贵不贵”和“你对当前的物价如何看待”这三个问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贫困人员对就业、医疗和物价的满意度非常低,尤其是物价问题(90%的人认为当前物价很高)。这三项事实上有一定的关联度,就业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贫困群体的当前收入和对未来的信心,而低收入和对不确定未来的担忧则会加剧贫困群体对看病贵和物价高的不满。
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在问卷调查中,66%的贫困人员认为就业不容易(包括较不容易和很不容易),只有20%的人认为就业比较容易或很容易。获得工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自身禀赋与家庭背景,而无疑贫困群体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劣势。
“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则比较复杂,虽然大多数人(84%)抱怨看病很贵,但出人意料的是贫困人员有64%的人认为看病不难。看病不难说明医疗卫生事业的硬件设施比较充足,看病贵则应归咎与病人自身经济实力低与医疗机构服务价格高的双向影响。
(二)社会分配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基尼系数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准,而我国基尼系数在2000年就达到了0.47,超过了0.4的警戒线。富差距大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个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贫困人员对于当今社会收入分配的现状已经形成了共识。对于“您认为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大吗”这一问题,68%的被调查贫困人员认为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非常大,20%的人认为贫富差距较大,并且“较小”与“很小”两个选项无人选择;关于“您认为目前的分配制度公平吗”的问题,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目前的分配制度很不公平或较不公平;而“关于当前的分配制度,您感觉您的正当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害?”这个问题,74%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正当利益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损害,尤其是其中有54%的人认为自己的正当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以上数据不仅说明大多数贫困人员认识到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大的现状,还对当前的分配制度怀有强烈不满。
贫困人员对社会贫富差距、分配制度地认识,科学的说是一种主观的知觉,人们面对同一个现象常常有不同的知觉,很多因素会影响知觉,甚至造成知觉失真,而影响因素主要有知觉者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发生的背景三个。在这里,首先假设知觉者本身的特征是贫困人员对社会贫富差距、分配制度形成共识的影响因素,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分别排除了职业、收入、支出这几项要素。也有贫困人员经历这一可能影响,如果在当前的社会分配制度下,贫困人员的自身利益曾受到损害,那么有不满是正常的,但是下图显示,不管是持受到或大或小损害的贫困人员,还是完全没有受到损害的人,都认为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且收入分配制度不公平。因此,可以初步认为贫困人员对社会贫富差距、分配制度地共識与贫困人员自身的特征无关,而可能与社会贫富差距的的特点、分配制度的特点、社会转型大背景存在相关关系。
(三)社会安全
贫困人员关于社会安全感的观点,由4个题目组成,其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只有少数人(16%)经常遭遇抢劫或偷盗,44%的人完全没有遭遇过,剩下40%的曾偶尔遭遇;对于身边发生违法犯罪事件的概率,持经常发生观点的人占总人数的8%,而多数人(64%)认为身边很少或较少发生违法犯罪事件;对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感觉,没有人持很差这一观点,只有8%的人认为较差,而认为目前社会治安好的人占64%,这说明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好。贫困人员对三个问题的回答比较一致,显而易见,贫困人员较少遇到抢劫或偷盗,身边发生违法犯罪事件的概率很小,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安全感比较高。
关于黑社会势力问题,表中数据显示,只有12%的人认为根本不严重,而有16%的人认为很严重,这说明黑社会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这明显与前面三个题目得出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这一结论不符。这有两种可能:第一,虽然黑社会问题确实严重,但是社会治安其他方面非常好,所以总体上看,贫困人员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第二,由于采用的问卷调查法,被调查的贫困人员对于黑社会的概念存在误解。
(四)社会制度
1.司法公正。对于司法公正是否公正的问题,贫困人员中有32%的人感到司法很不公正,22%的人感到司法较不公正,只有12%的人认为司法较公正和很公正。调查对象中超过一半(54%)的人认为司法或多或少是不公正的,换句话说,这部分人司法制度是不满意的。
2.教育公平。
图三:贫困群体对教育制度是否公平的看法
贫困人员对于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否公平的看法的图形呈现倒V型,峰值为一般公平,说明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大多数,最低点为很公平,表示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很公平的人是最少的。总的来看,贫困人员对于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28%)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多少是有些不公平的。
“在当代高度流动的工业社会里,教育是改变个人社会地位和提升社会阶级的最佳工具。”作为这种工具,教育制度是否公正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于急需改变社会地位的贫困人员。
3.官员腐败。根据调查结果,只有2%的人对官员腐败非常不了解,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对官员腐败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贫困人员中的大多数人(60%)对官员腐败问题很不满意,这还不包括12%的持较不满意态度的人。简言之,官员腐败问题受到贫困人员的强烈关注与不满,官员腐败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4.利益表达与解决渠道。调查结果显示,贫困人员感觉到表达利益和解决问题的渠道不多,其中54%的人感觉渠道较少,26%的人感觉渠道很少。在这些贫困人员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50%的人像亲友求助,只有12%的人政府求助,剩下38%的人则忍着,而向社区或单位领导求助的则没有。当社会贫困人员想要表达利益、解决困难、寻求帮助时,政府和社区是很好的求助对象,但是调查显示,除了忍着的人,大多数贫困人员求助多见于传统社会结构中的私人关系,如亲人、朋友。这种现象虽然是政府公共责任和社区建设的挑战,但也为丰富贫困人员的利益表达渠道提供了思路。
三、分析与结论
人民政府代表人民,只有政府治理真正惠及百姓,老百姓对政府才会满意,而贫困人员的社会满意度则是政府治理结果的一种显现,同时还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政府治理好的方面,贫困人员的满意度往往较高,社会不满严重的方面,政府应加强治理,以达到善治。
调查结果显示,66%农村贫困人员认为就业不容易,重庆市2011年的统计年鉴则显示,自2000年至2010年,乡村人口由2440.32(万人)变为2366.6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则增加了26.75(万人)。乡村人口的减少与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关系,在乡村从业人员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员依旧认为就业不容易,一是因为增加的就业岗位平均每年才2.675(万人),无法满足农村大量空闲劳动力的需求,就业竞争激烈;二是因为物价高和看病贵,使得贫困人员的生活成本上升,迫使其寻找工资更高的工作,所以会觉得就业难。可见,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对就业难、物价高、看病贵的治理效果不佳,这其中,一方面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减小农村贫困人员收入与支出的差距。
贫困人员对生存状况多有不满,但也有例外。在问卷调查中,有64%的人认为看病不难,贫困人员表示: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断上升,相应地定点医院、药店、诊所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大改善了看病难的问题。而重庆市政府对医疗卫生确实比较重视,医疗卫生支出由767295万元(2009年)增加为948682万元(2010年),增长了23.6%。
依调查结果,农村贫困人员对社会对贫富差距和分配制度有极大的不满,这也是目前整个社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但2008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西部12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居第2位,重庆城市居民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差距也由上年同期的5.27∶1縮小至5.03∶1,贫富差距正在缩小。说明重庆市政府对城乡贫富差距的治理有一定效果,而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员的不满则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高物价对贫困人员的影响;二是已经缩小的差距远远达不到农村贫困人员的心理要求。
重庆市政府对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十分重视,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依据调查结果,只有少数人曾遭遇偷窃、抢劫,绝大多数人对社会安全状况感到满意。其中68%的人认为黑社会严重,这与重庆市政府大力推进的“打黑”运动不符,通过回访,发现原因是贫困人员所理解的黑社会与我国法律规定的黑社会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贫困人员对黑社会的认识接近于流氓、混混之类的社会闲散人员,而从我国法律对黑社会规定,黑社会的本质是有组织的犯罪。这从另一角度透视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调查结果说明,72%的农村贫困人员对官员腐败问题表示不满,官员腐败和分配不公一样,都是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是由个人执行的,官员的腐败不仅影响到官员本人履行的职能,而且会影响到官员所在的部门。“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膨胀使得局部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既破坏了政府的整体性,也削弱了公共责任的实现。”假如政府不能很好的承担自己的公共责任,会引起社会不满。
农村贫困人员对于社会的满意度情况是解析政府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角度,而这种社会不满是否会导致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甚至社会动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进行治理的决心,表现为政策文本与具体行动;二是公民向政府表达不满是否有畅通的渠道,使得政府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出台公共政策。但调查显示,有80%的人觉得表达利益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少,而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有12%的人向会政府求助。当社会贫困人员想要表达利益、解决困难、寻求帮助时,政府是一个很好的求助对象,“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也是从分属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群众,以及代表这些群众的党派团体等表达要求一定的政治要求开始的。”如何健全贫困人员的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其基本生活,促进更好的发展,理应是政府的责任。
综合以上分析,重庆市政府治理在公共安全这一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官员腐败和贫富差距大这两个全社会都面临的严重问题则成效不大。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物价高、看病贵和看病难三个方面,政府治理则有一定的成果,表现为乡村从业人员的增加和看病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但仍需继续推进。而健全贫困人员的意见表达渠道,在目前存在诸多社会不满的情况下,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政府大力建设。
四、对策性建议
(一)继续“阳光工程”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重庆市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劳动人员已经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要继续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增加收入。
建议在阳光工程中增加对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的培训,将自主创业和外出打工结合起来,鼓励农民工在本地或外省进行自主创业,设立专门用于农村人口的钱随人走创业补贴。而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则不仅要对其进行政策支持,还要提供技术指导,引导他们发展适合的、有经济效益的产业。
(二)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放补助,减轻农民生活成本的压力
继续发展“菜篮子”工程,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养殖场,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同时完善存储与运输,加快农超对接,建成“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稳定物价,满足城乡居民对肉、蛋、奶、鱼、菜、果等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另外,政府也可以对农村贫困人员进行补助。比如说,对农村贫困人员直接发放现金或者凭单,个人建议发放凭单,规定消费的产品和商店,这样可以避免将现金挪作他用而无法达到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目的。建议发放农村便利店的食品券、农贸市场的蔬菜券等,凭单涉及时要考虑到:“接受者的资格、凭单使用的规则、凭单价值和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担或减扣的必要条件等”
(三)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完善农民提出利益诉求的渠道
在这里,主要从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的角度提出建议。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与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农村贫困人员对社会的不满,有一定的作用。建议给每个行政村村委会配置一个电脑室,方便村民查找政策信息,表达意见和获取帮助。同时,为了鼓励村民提建议的积极性,对建议被采纳者和踊跃发言者进行一定的奖励。
(四)发放教育券,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是贫困群体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但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却因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失去教育这一向社会阶层上层流动的通道,极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而这种传递若成为普遍现象,贫困群体很可能会“穷则思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教育制度公平,重要的是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浙江省实行的“教育券”制度。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全省推广“教育券”的省份,虽然教育券的实践先行者是美国东哈莱姆四区,但浙江所谓教育券与其有所不同,开始实施的教育券是为了促进民办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读这类学校的新生可以得到金额不同的教育券的补助,后来则覆盖了所有学校,主要目的是为了扶助贫困学生,以富阳市为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免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教育券”受益金额2005年以后为每年500万。而根据调研,重庆市北碚区贫困群体对于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已经有了较大的怀疑,建议政府重视这一状况,为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采取积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