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大联盟如何形成?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人汛以来,受6轮大范围强降雨袭击,湖北多地险情频发,灾情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形势,团湖北省委、省志愿者协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组织动员全省594支青年志愿服务队、80余家青年志愿公益组织、35379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抗洪救灾志愿服务,累计参与抗洪救灾志愿服务时长近21万小时,共募集社会资金物资3264.56万元,形成了社会组织大联盟、社会力量大联合,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那么面对洪灾,湖北共青团的这种大联盟、大联合是怎样形成并有效运作的呢?本刊专门采访了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
  湖北共青团抗洪总动员
  中国共青团杂志:洪水已经退去,但这些照片还能让我们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不妨我们今天就来个看图说话。
  张桂华:好的。
  中国共青团杂志:我们先看这张照片。这是你7月4号在武穴市武山湖大堤上的照片,当时防汛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吧?
  张桂华:何止严峻,已经是水漫金山了。7月2号,又是一轮大雨袭击武穴,到3号中午,武山湖水位一下子涨到17米半,超保证水位70多公分,破了历史记录。像武穴境内的马口湖区、武山湖区和太白湖区大部分都是洪水漫顶,看过去,整个湖区一片汪洋。
  中国共青团杂志:所以我们在想,紧急关头,湖北共青团采取了哪些行动?
  张桂华:7月2号中午,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将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由Ⅲ级提升为Ⅱ级。团省委第一时间利用“青舂湖北”平台发布了“荆楚青年动员令”,下发了《关于迅速组织团员青年投身防汛抗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对防汛抗灾工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上来,立即行动起来,有力有序参与防汛抗灾工作之中,服务全省防汛抗灾工作大局。团省委第一时间成立防汛抗灾工作专班,召开防汛抗灾专题工作会,安排部署组织动员、物资募集发放、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并决定从本级资金中拨付150万元,用于帮助基层开展防汛抗灾工作。
  同时,我们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与各地团组织进行对接,跟进掌握各地每日防汛抗灾工作情况,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救灾帮扶工作,确保防汛抗灾各项工作有序有力进行。团省委领导带队,机关干部组成“湖北青年防汛抗灾服务队”分13路,自带干粮,赴红安、麻城、英山、武穴等受灾严重的19个县(市、区)抗灾一线,动员组织青年投身防汛抗灾工作。
  中国共青团杂志:各地团组织是如何跟进的?
  张桂华:各地团组织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迅速成立了防汛抗灾青年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与堤坝加固、人员疏散、群众安置、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比如,团武汉市委在新洲、黄陂等受灾严重的地方组建防汛抢险青年突击队,发出“不忘初心,青年先行”的誓言。团黄冈市、鄂州市委积极与市公安局、建委、水务局、民政局等单位联系,组建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当地防汛抗灾工作中。各级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以广泛宣传避险自救知识、搬运救灾物资等实际行动,纷纷投入到防汛抗灾工作之中。
  中国共青团杂志:看这张照片,我们发现,和团组织一起,很多青年社会组织也冲在抗洪一线,你们是如何做好社会动员的?
  张桂华:7月2日当天,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把握“黄金动员24小时”原则,第一时间发出《防汛抗灾志愿服务倡议书》,号召动员全省青年志愿公益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立即主动参与受灾群众转移和安置安抚工作,并制定了《2016年湖北省防汛救灾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南》,对防汛救灾应急志愿服务参与方式、规范流程、服务内容、洪涝灾害应对常识等进行了及时发布引导。
  “倡议书”和“行动指南”迅速在全省广大青年志愿者的“朋友圈”中转发刷屏。在团省委的示范带动下,一支支巡堤抢险青年突击队、安置点日常照料志愿服务队、救灾物资运输志愿服务队、困难群众关爱志愿服务队、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卫生防疫志愿服务队等在全省受灾一线迅速成立,在各地防汛抗灾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团组织的引导下,有力有序开展服务。黄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孝感义工联、荆门义工联、京山义工联、天门志愿者协会等灾区志愿公益组织第一时间冲在救灾一线,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全省防汛抗灾的“社会力量指挥部”
  中国共青团杂志:面对这么庞大、多样的社会力量,你们是怎样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的?
  张桂华:首先是统一指挥,运用新媒体手段即时沟通。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迅速建立“湖北青年志愿者防汛救灾工作微信群”,采取轮班值守、多方对接、及时回应、落地协调等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运行,形成了团组织主导、各方力量参与、供需及时对接、统一指挥有序的工作平台。群内成员包括省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处、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受灾市县团委干部、各地志愿公益组织骨干、爱心企业家、媒体记者在内的240余人,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群内每日发言人数近万人次,发布灾区群众需求信息近百条、受灾群众和志愿服务现场图片千余张,实现了各地灾情即时发布、群众需求即时上传、爱心捐赠即时受理、物资配送即时对接、救援力量即时调配、媒体舆情即时共享,被志愿者们称为全省防汛抗灾的“社会力量指挥部”。
  其次是高效联动,实现灾区需求精准对接。解决受灾群众出行难、缺蚊帐、乏衣物等个性化需求,是青年志愿公益组织力所能及、争取人心的工作。比如“雨太大,有群众被困”“水太深,缺冲锋舟,不能救出人”这样的灾情信息在微信群内发布后,蓝天救援队、云豹救援队、越野公益民间救援队、菠萝救援队等民间专业公益救援组织迅速与当地团组织对接,自驾带冲锋舟赶赴新洲、红安、麻城、洪山南湖片区、屈家岭、京山县、天门市等重灾区协助转移安置受困灾民。再比如,面对“安置点蚊子很多,缺蚊帐”“下雨身上衣服全湿透了,没有换洗衣物”等难题,武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汉道能义工、武汉物回宝、麻城志愿者协会、蕲春志愿者协会等志愿公益组织根据群内汇总的灾区需求,积极协调各方爱心资源,为灾民提供价值900余万元的蚊帐、衣服、方便面等应急物资。浙江、山东等兄弟省份青年志愿公益组织纷纷响应号召,跨区域支援湖北防汛抗灾工作。
  传播有力、引导有力
  中国共青团杂志:这张图来自贵团委的官方微博“青春湖北”,图片非常有感染力。我们知道,抗洪是一场战斗,那么,与之相关的宣传、舆论引导同样引人关注。在这方面,湖北共青团是怎么做的?
  张桂华:团省委积极发动全省共青团宣传力量,做到全系统发声、全手段运用、人员全上阵,通过“青春湖北”等各级团属新媒体平台,共发布天气变化、防汛抗灾、安全提示、典型宣传等信息5000余条,及时发出荆楚青年防汛抗灾“动员令”,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其中“青春湖北”官方微信文章《天佑湖北!祈福湖北!湖北加油!湖北挺住!》阅读量达355万次。及时宣传报道各地抗洪救灾一线的青年典型事迹,挖掘新时代抗洪抢险精神,在主流媒体刊发团委救灾信息20余条。针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网络谣言,及时组织网络文明志愿者进行举报,并通过新媒体对谣言进行严厉抨击,澄清事实。各地团组织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防汛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中国共青团杂志:我们了解到,下一步团省委将整理各志愿公益组织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从而凝心聚爱,弘扬志愿精神。我们想知道,通过本次抗洪斗争的实践,你认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该遵循哪些原则?
  张桂华:需要统筹协调、同频共振,要扁平联动、快速高效,要社会动员、形成合力,要传播有力、引导有力。
其他文献
2002年10月,我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在那个十月金秋桂花香的季节,我作为“亿可利”医疗垃圾处理团队的陈述人,和我们的队伍一起获得了金奖,还跻身成为最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展示的队伍,并且获得3000万风险投资,成为“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以来吸引风投最高额的项目。如今,亿可利公司在队长的带领下,已经在浙江平湖落地生根,成为医疗垃圾处理行业的佼佼者。  “挑
期刊
企业,特别是央企,如何紧扣企业的生产经营,对青年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形成适应企业管理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的运作模式,是考验其团组织力量是否强大、团组织活力是否强劲的重要参照。  目前,作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国家电投)的二级单位,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电股份)正在试点“青年奋斗者”成长积分管理办法。作为激励青年员工的一把“利器”,其团委是如何设计这项工作的?又是如何运作和完善的?记者走进
期刊
从第一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不少学子通过“挑战杯”接触到创新创业,走向创新创业。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我也见证了赛事带给学生、高校甚至社会的影响。在“挑战杯”赛事刚开始的几年,公众对于创业的理解停留在简单的创办小企业。赛事的不断深入,地域文化的熏陶、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等等,在深刻地改变着“挑战杯”创业生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创业项目开始崭露头角。指
期刊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多个第一。首次设立了创业达人挑战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发布了第一个电视公益广告,首次明确了由非高校人士担任评委等,从赛制安排、活动设计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从学术导向到实践导向的办赛设计。大赛倡导“全民”“全球”“全体验”和“绿色”“实战”“可持续”的办赛理念。全民参与,以大学生为中心,吸引包括投资人、企业家在内的对创业有兴趣的人加入和关注挑战杯;全球交流,
期刊
首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当时团中央书记处领导多次给予指示,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多次现场组织开会调研指导工作,甚至有的同志干脆住到了清华参与赛事组织筹备。与此跟同时,清华大学校领导以及清华大学团委都做了大量努力。比如,编写了《锻造创业英雄:清华创业团队手记》一书,以及推动休学创业制度出台等。  赛事组织筹备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绝大部分师生不清楚比赛到底赛什么、
期刊
我们摒弃了为“办赛”而“办赛”的思想,把单一的创业竞赛打造成集创业教育、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平台,更加强化创业指导、项目孵化、风险投资、媒体推广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增加了创业实践挑战赛,首次引入公益创业赛,创业赛由计划赛扩展为3个主体赛,大力鼓励支持“真刀真枪”的实际创业运营,培养大学生回报社会的公益意识和实践能力。另外,赛事还第一次出现了共青团、高校、地方政府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四方合办的新模
期刊
本届大赛采取学校和全国两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阶段进行。每所学校通过省(区、市)团委向全国竞赛组委会申报5件以下作品参加预赛,在预赛的基础上选出200件作品参加复赛,再通过复赛选出30件作品参加决赛,最后通过决赛评出获奖作品。本次大赛共有24个省市的160多所高校的400多个大学生团队参加预赛,最终从晋级决赛的30件作品中共评出10件金奖作品和20件银奖作品。  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
期刊
连续指导多届大赛项目,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有两点:  一是“挑战杯”竞赛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创业氛围明显提高。近年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参赛项目从成果展示、到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激发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与参赛的热情,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符合国家科技兴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方针。  二是当代大学生的技术创意和商业创新愈
期刊
1999年。当人们对“创业”这个词汇还很陌生之时。当教育界及新闻媒体尚在探讨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之际,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与举措。在清华大学悄然推出了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中国创业大赛之先河,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业教育热潮。更引发了众多媒体、教育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等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将这一年定格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元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挑
期刊
17年前,共青团“敢为天下先”,在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树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旗;两年前,共青团再开先河,在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暨第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喊出了“创新创业创青春”的时代强音;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向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届磨砺,“挑战杯”满载荣光,已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创新创业的奥利匹克盛会;十届积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