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在广大农村也成为了主流,这样的孩子在家中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但是,到了学校因为不可能享受到这种待遇,所以每个孩子会有一种失落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本学期,有几个学生,在赏识的作用下,他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就让我更加深信赏识教育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家庭条件很好,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学习习惯不好,较为懒惰,粗心大意,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记得这个学期刚开学,他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还是有一次他上课鼓足了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当时问题没有回答对,但是我还是给他了掌声,从此以后他都愿意回答问题了,慢慢地到参加活动,以及给同学交流等,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孩子。
二、切合的激励:赏识之原则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呢?对于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会闭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优等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让学困生觉得这是教师在迁就。因而,在学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仅不会是尊重,反而会是虚情假意。可见,赏识不应该是泛滥的洪水,而应该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教师的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强烈的启迪性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赏识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到兴奋,更应该给他们以启迪。
三、科学化的艺术:赏识之情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過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还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赏识教学需要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1.不着痕迹的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抽查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便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我微笑着走过去,柔声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再想想,需要我给你提示一下吗?”她望着我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地摇了摇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小女孩的眼里已噙满了泪花,她流露出了感激的眼神。有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她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2.惩罚有方,批评有度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总之,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却在不经意间磨损了学生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发现。我想,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本学期,有几个学生,在赏识的作用下,他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就让我更加深信赏识教育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家庭条件很好,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学习习惯不好,较为懒惰,粗心大意,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记得这个学期刚开学,他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还是有一次他上课鼓足了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当时问题没有回答对,但是我还是给他了掌声,从此以后他都愿意回答问题了,慢慢地到参加活动,以及给同学交流等,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孩子。
二、切合的激励:赏识之原则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呢?对于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会闭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优等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让学困生觉得这是教师在迁就。因而,在学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仅不会是尊重,反而会是虚情假意。可见,赏识不应该是泛滥的洪水,而应该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教师的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强烈的启迪性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赏识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到兴奋,更应该给他们以启迪。
三、科学化的艺术:赏识之情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過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还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赏识教学需要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1.不着痕迹的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抽查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便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我微笑着走过去,柔声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再想想,需要我给你提示一下吗?”她望着我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地摇了摇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小女孩的眼里已噙满了泪花,她流露出了感激的眼神。有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她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2.惩罚有方,批评有度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总之,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却在不经意间磨损了学生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发现。我想,这便是富有诗意的赏识教育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