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楔子 虚妄的企图
我一直认为,所谓英雄,不过是敢下大赌注的赌徒,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可是,仅用金钱和财产下注的赌徒,不过是俗世的混世魔头,不会成为英雄。而那些敢于用历史下注,用一个时代下注,用自己的生命下注,为历史发展进程做出奋力一搏的,去博得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位置的,才有可能成为英雄。
英雄如日月,释放干净的光芒;英雄如日月,供地上的人们仰望。人类的很多历史都是空白,只有英雄永远活着。
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英雄,但我的身上确实潜伏着赌徒的品性,几十年来,常有为某人某事拼死一搏的冲动,可是,稍微冷静一下,或随手点燃一支烟,理性就战胜了冲动。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觉得有些事,是不值得去搏杀出一个是非曲直的。其实,假如不在意输赢,赌博是一件快乐的事儿。社会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赌场,每个人都是或大或小的赌徒。至少是要付出身体或精神的力量,来获得生活的必需品和生存环境的舒适。
2021年4月初,我被一个好朋友怂恿,准备冒一次险,赌一把,走一段赌徒的路。一切安排就绪后,到了现场才发现,赌徒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不是什么人想赌就能上赌场的。我没当成赌徒,却让我更加想念另一个赌徒——邓艾。
与此同时,甘肃省陇南市文旅局长毛树林,邀我一起徒步探访三国时邓艾偷袭江油关时的“阴平道”,我答应了。徒步翻山越岭穷尽“阴平道”,这是件很刺激的事儿,即使没有写作的欲望与企图也值得一走。可是即将成行时,毛局长又打电话来说:“我要到成都开会,特意找了宕昌的马昱东陪你一起走‘阴平道’。马昱东跟你是老朋友,身体好,对三国史也有研究,你俩可以边走边聊,六七个小时就能从青川走到文县碧口镇了。”我说:“好!”
第二天,马昱东就来到我家,我俩对徒步走完“阴平道”信心满满,并约定4月11日四川广元见。
4月11日,我乘飞机落地广元盘龙机场。来机场接我的是甘肃文县文化馆的馆长罗愚频和干事李辉。这两个人事先我都不认识,可在机场一见面,他们说认识我。我一愣,是不是我又犯了健忘症了?由于有“脸盲症”,这些年我闹了很多尴尬事儿。我问:“我们见过吗?”两个人笑着说:“看到您在《蜀道青泥》上的照片了。”我们都哈哈一笑。
我们到广元市内接上马昱东,就往广元的青川县进发。罗馆长说:“咱们下午到青川,先看看青溪古城,再看看青川的一段‘陰平古道’,今晚就住在青川,明天一早我们就从唐家河上山,到摩天岭。”我说:“好啊!”这时,我心里还是踌躇满志地想着翻越摩天岭,穿行“阴平道”最艰险的一段,然后徒步走到文县碧口镇;甚至想到明天傍晚走到碧口镇一定要喝几杯烈酒。
从广元去青川的路上,看到了一处园林建筑,大门楼上有一块牌匾“天曌山”。看到这个“瞾”字,自然就会想到武则天。我问罗馆长:“来过这里吗?”罗馆长说:“没来过。这里应该是现代人制造的景区吧。”我说:“肯定是后人干的。武则天一定不是出生在广元,因为她自己都说是出生在并州,而且她活着的时候根本就没给利州(今广元)什么恩惠,却对并州(今太原)大加施舍。”罗馆长说:“武则天不是出生在广元是肯定的,可是,作为旅游资源,广元也不会轻易认可这个说法。再说,唐朝开元年间确实在这里为武则天建了一座‘皇泽寺’,咱们就葫芦僧乱断葫芦案吧。”我说:“开元皇帝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人们给皇帝的奶奶建个庙,就是为了拍李隆基的马屁嘛。”我们哈哈哈地相视一笑。而此时,我心里正琢磨的是:大声豪气地争武则天的出生地,是单纯地为获得旅游资源吗?难道就没有傍名人的想法?傍名人,也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武则天是历史名人,可怎么评价她呢?她自己立个无字碑,就是拷问后人:看谁有资格评判我!
在儒家人的眼里,武则天是大逆不道;在史学家的眼里,武则天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我的眼里呢?我有点保守,母鸡就是要负责下蛋、抱窝、带好小鸡仔,怎么要和公鸡比赛打鸣呢?所以,作为诗人武则天(《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但多为庙堂祭奠之作),我更喜欢她带着明显女性情感特征的诗歌,比如:“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缠绵悱恻、似水柔情、云遮雾绕、伤春惆怅,这才是女人武则天,女诗人武则天。
到达青川县城,已经是午后一点多,县文管所的办公室孙禹主任带我们在路边的一家饭店饱餐一顿。几盘菜、一盆米饭。菜是地道的四川菜,只是米饭差了点儿意思,我这个吃惯了东北大米的人,吃其它地方的米饭,总觉得是缺了点儿亲切感。饭后我们住进一家不大的宾馆,房间很旧,但很干净。
在宾馆房间里,稍作休整,我们就出发去青溪古城参观。
太阳很大很亮,风也似有似无。空中有几片云静止着,像镶嵌在天空画面上的活景。川北山区的天气与甘肃陇南南部山区的天气很相像。
青川县是迄今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青川之名的由来是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所指即沿城而过的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等17次,是历史上的秦陇入蜀的咽喉要冲,是川陕甘三省的交界,可谓“鸡鸣三省”之地。
青溪镇是个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三国时蜀汉政权设立广武县时所建。诸葛亮认为这里是军事要塞“秦蜀咽喉”,所以设置军事关卡。这里最初是驻军,青溪之名,大概也是因为有青竹江流过而得,曾经是青川县政府的治所。青溪城最早是从什么朝代有建制的,我不得而知,但这个地方肯定是交通咽喉,也是阴平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地理位置是东西南北的交汇地,历史上这里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当然,现在是天上地上的交通都很发达,这里的军事、商贸地位也荡然不在,古代留在这里的道路、遗迹,仅是供研究、瞻仰、观光旅游的资源了。
一座廊桥成为了这个古镇的分界线,桥的一面是古城城墙,另一面则是现代化韵味的城镇。我站在廊桥上向新城镇方向看了几眼,就走向古城。 进入古城,门廊一对柱子上刻着一幅对联,我看了一会儿,觉得好玩。这副对联是典型的文字游戏,也是古代闲散文人们喜欢做的事儿。上联:“青溪古城城中流青溪”,下联:“钟鼓楼楼内鸣钟鼓”。文字游戏是不能细琢磨的,仔细一琢磨就空空如也了。
这座古城是2008年“5.12”大地震后重新建造的,据说是浙江温州市援建的。古城的建筑是明清的风格,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看上去效果还是很好的。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古城里很安静,我们几个人在城里走来走去,并没有引起各家居民、商户的注目,足以证明这里曾热闹非凡,所以,居民们见到所有的人都没有陌生感。
古城有一条主街,街的中央是一条小水系,而且是与外部的水系连通的活水。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摆放着各种花草和奇石,有江浙地区的风格。这些花草、奇石沿水边整齐地摆放着,一边说明这样做是古城管理者的要求,一边证明着居民、商户在新建古城里生活的新面貌。我们把一条街走完,就上了城墙。站在城墙上才发现,这座古城只有三面城墙,东西北三个城门,城门外有瓮城,瓮城不大,看得出是因仿古的需要而建。北门上有敌楼,应该是这座古城的主城门,敌楼两侧各有一面巨大的战鼓,战鼓旁各有一尊雕像,一尊是马岱,一尊是廖化。不用多说,这二位是当初设立青溪镇时的守军将领。我看了一下马岱的简介,写着“马岱,羌族。”我喊来马昱东问:“马岱怎么是羌族?”马昱东说:“他应该没有羌族血统,马超的妈妈是羌族。”我问马昱东,是因为他也是马援这一支马家的后人,但不知道马援之后是马超还是马岱或者是马某某的后人了,他们的家谱上只标注了祖籍“陕西扶风堂”,马氏家族有很多支脉,但“陕西扶风堂”只有马援家这一支。
说马超是羌族,还是说得过去的。马超的父亲马腾在落难时,曾入赘到羌寨做女婿,并生了马超。但马岱是马毅的儿子,是马超的堂兄弟,不会是羌族。现在许多旅游景点的文字都欠考究。我还看到过把著名人物的籍贯、宗谱弄错的,至于生平、事迹、著述弄错的就更多了。大概主管领导们只在意形式上的完成,不理会文字的对错;或者,有些领导也看不出文字的对错。
马岱在马超活着的时候,在蜀汉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和廖化共同戍守青溪镇,也就是廖化的一个帮手而已。马超死后,刘备和诸葛亮才开始重用马岱,多次随军北伐。马岱被重用,也是马超临终时给刘备写了一封遗书:“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三国志》)”马岱一生做得最大的事,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和杨仪合伙杀了魏延。但是,马岱的后人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他的孙子马邈镇守江油关,邓艾偷袭到江油关时,马邈竟投降了,然后与邓艾合兵一处去攻打成都,导致蜀汉的迅速灭亡。
我对马昱东说:“你们老马家在历史上很厉害,也很憋屈,有好人,也有罪人。”马昱东说:“不光是我们马家,历史上哪个大家族都这样。”我说:“你们马家更突出些。你看马援,论战功,在东汉无人能比,可是刘秀就是不信任他,弄得老马援七十岁了还要求去打仗,还豪言壮语地‘马革裹尸’。其实,马援要不是经常在外作战,常年留在京城,早就被弄死了。还有马超,刘备取四川,马超也是第一功臣。可是,刘备一直防着他,给他虚名,不给实权,更不给兵权,弄得马超想尽忠都没有机会,终于郁闷而死。马超死了,刘备才敢放心地用马岱,因为马岱的身份、影响力、能力都不能和马超相提并论。最简单的一件事,马岱是哪年死的,怎么死的,史料上都没有记载。至于马岱的孙子马邈投降邓艾这件事,确实伤了蜀汉的心,伤了热爱蜀汉人们的心,但对历史发展进程有功。马邈献江油关和吴三桂献出山海关,对历史的贡献可以不分高下。”马昱东听着我的谬论,不时地咧咧嘴,最后说:“马邈是不是马岱的孙子这个事儿,我查过史料,没查到确凿证据,但野史上都这么认定,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吧。”我说:“你就别为你们马氏家族辩护了。青泥嶺上的抗金英雄吴玠的孙子,不是也在两军阵前投降金国了嘛!还有,刘备的二大舅哥糜芳不是也不战而降地献了荆州嘛!糜芳不投降,关羽哪能被捉住,哪能被杀了。你们马氏家族很不错了,百家姓里,有几个姓氏能与你们马家比肩的?”马昱东说:“你们商家都有什么人物?”我说:“我们商家有伟大的商汤,也有混账的商纣王。”“商鞅呢?”“商鞅不姓商,姓公孙。再说了,商鞅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说完,我们都轻松地一笑。确实,几千年来,哪个姓氏里都出过让人骄傲的人物,也出过让人羞愧的混蛋。人世翻覆,沧海桑田,朝代更迭,白云苍狗,是极为正常的事。况且,有史以来,甘愿为奴的人,大大多于舍生取义的人。有些人只知道生命仅有一次,却不知道损品德损声誉会让几代后人蒙羞。品德、声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真比生命重要。
马邈为什么投降?蜀汉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我们留在后面再叙吧。
从青溪古城出来,天就下起了小雨。细细的雨,不慌不忙的雨,这是四川人的性格。
孙禹主任又带着我们去看一段阴平古道在青溪的遗址。我们在一条小河边停下,孙禹指着一座古旧的桥说:“这是金桥,清朝建的,建桥以前,人们还是走阴平古道,桥沟通了金河两岸,算是改进了的阴平道。”桥已经被围了起来,可能是为了保护桥身。我们在桥边看到了两块石碑,一块碑是《双龙场记》,一块是对金桥的介绍文字《石拱桥》。《双龙场记》的碑文有一部分被侵蚀得看不清了,《石拱桥》的文字很清晰,估计是当代修复过。
我们走进山体下,看到了一些栈道孔,山根下现在还有一条小路,已经很窄了。孙禹及当地的村支书肯定地说:这就是当年邓艾大军开辟并走过的阴平古道。我们又往深处走了一段,在山体上还看到了供奉佛和土地爷的石窟。从石窟的形制上看,应该是南宋以后开凿并留下来的。
我们站在这条是路非路的地方,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了一阵,遥想邓艾也许也是在这里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的。我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看到的是历史的惆怅;而邓艾站在这里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看到的是即将胜利的喜悦。
走平武、江油是邓艾计划里的第二条偷袭路线。《三国志·邓艾传》记载:“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的意思是,先从阴平(文县)出发,而后转入(阴平)邪径,经过汉德阳亭到达涪县。但是,邓艾没走汉德阳亭,而是走了平武、江油,为什么?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去平武、江油,大致走的是现在S105省道路线,而走汉德阳亭是宝成铁路边上的县道,这两条道路之间,是隔着东北到西南走向的龙门山山脉,无论在东汉还是现在,都是根本不能连通的两条路。邓艾在阴平上报偷袭蜀汉计划时,说是走距离剑阁比较近的汉德阳亭,绕过剑阁突袭涪县的方案,第一种可能是诡计,所谓“兵不厌诈”;第二种可能是对当时的蜀汉地理不熟悉。我更相信是诡计。欲想偷袭成功,就是要躲避所有耳目,包括上级主管。
邓艾走到青溪镇的时候,未被蜀军发现,心里大概已经充满喜悦了,甚至觉得成功在握,成都在手了。
雨缠绵地落着,天渐渐地黑了起来。青川县文管所的孙禹主任带我们去吃火锅。火锅这种草原民族的饮食方式,被巴蜀人民成功改造,现在已经是川菜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饮食了。我在北京就听说过有人坐飞机到成都或重庆,就为了吃一顿火锅。
大家坐定,罗馆长说:“商老师,咱们喝几杯酒吧。”我说:“好啊,喝几杯,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好爬山。”这时,马昱东问孙禹:“孙主任,我们能翻过摩天岭,走到文县吗?”孙禹说:“我们四川这边的路很好走,你们甘肃那边根本没有路,你们走不过去的。而且山里没有信号,手机也不能用,发生情况都很难和外面联系。”我们几个对视了一下眼神,罗馆长也跟着说:“估计是走不过去,文县那边没修过这条路。当年的栈道早就没有了。现在是山深林密、杂草丛生,恐怕是无路可循。”马昱东说:“咱们明天上到摩天岭看看再说。”
听到文县那边没有路,我有点儿胆怯了。密林之中我们没有开路的工具,没有向导,手机无用,甚至都没有指南针,崇山峻岭该怎么走?我问:“山里有野生动物吗?”孙禹说:“野生动物很多,大熊猫、黑熊、金丝猴、羚羊、羚牛等等吧,但最可怕的是蛇。这个季节蛇最多,其中竹叶青蛇毒性很大。”
听到有蛇,我的身上就开始一阵发冷,对软体动物的畏惧,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忽然就想起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句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瞬间,我在北京信誓旦旦要翻越摩天岭的决心,将被摧毁殆尽。人的心理建设都是在意念中完成的,而意念的死敌是现实。
我爬过许多山,都是有路的山,虽然多次看到过路边的蛇,但都是我看蛇,蛇不理睬我。我与蛇互不打扰,我走我的路,蛇睡蛇的觉。明天在荒山野岭上如果踩到蛇会怎样?冷,好像室外的雨淋到了身上。
火锅沸腾了,酒也倒满了,我们开始边吃边喝边聊,身上暖了起来。
话题不再是我们明天能不能翻过摩天岭,而是聊川菜、川酒和青川的风土民情。正聊着,马昱东的手机响了,是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打来的,问:“你们明天能不能翻越摩天岭?”马昱东看着我,我故作坚定、其实是带着玩笑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翻过去。”马昱东对着手机说:“毛局长,我们明天能翻呐!放心吧!”马昱东放下电话,对我说:“商老师,咱们可是要真翻摩天岭啊。”我有点儿心虚,但是却壮着胆子大声说:“翻!”大家都看出了我的心虚,因为我突然把声音放大了。
马昱东带着揶揄的口气说:“商老师,邓艾当年翻越摩天岭时已经是66岁了,而且还穿着铠甲,拿着兵器,您今年才61岁,还空着手,没问题的。”大家听了都笑起来。是调侃我,是鼓励我,也是在逗我开心。我说:“好。明天咱们翻过去。”笑归笑,说归说,心里打鼓的声音一直没停。
酒是一種神物,刚才为翻越摩天岭产生的慌张和因毒蛇而引发的恐惧,很快就被几杯酒镇压下去了。几个人把两瓶酒喝完,走出饭店,天已经黑透了,黑得让岷山都有了隐身的机会。
我也隐身在岷山下青川县的黑夜里,只有刚喝下去的酒,好像鲠在喉咙间,不肯入胃。
突然就想起一首诗,忘了是在哪儿看到的,也忘了是谁写的了,诗如下:“半生风雨半生忧,一杯苦酒难入喉。山后本是清静地,奈何俗人一身愁。”这首诗虽然稍显轻浅,但也是对人生的觉悟,尤其在此时想起,我也算是拿来应景一用了。
我们回到宾馆,洗漱,睡觉,明天是否翻越摩天岭,明天再回答。
跋:功名遗恨水东流
进入初伏的一天傍晚,窗外暴雨忽至。我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天空是一块遮挡严实的黑色幕布,一条条雨线拧成了鞭子,抽打着大地。突然,一道闪电,把黢黑的幕布撕开了一道口子,让天空成为了两半。
我看着这道闪电,开始觉得像一柄长矛刺向大地,后来觉得,这道闪电不就是邓艾偷袭蜀汉的阴平邪径嘛!
蜀汉的灭亡,绝不是邓艾一人之功,只不过是邓艾率先像闪电一样撕开了蜀汉黢黑的幕布。
一个国家的兴亡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一个人的祸,但史书中往往只留下了几个人的姓名。大多数人都会在历史的隧道里失踪,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邓艾在史册里,被贬多,受褒少,在文学史上更是很难看到赞扬邓艾的。
南宋时,有位官员身份的诗人,叫洪咨夔,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诗《毁邓艾庙》:“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诗中先说蜀汉昏庸,灭亡是理所当然,但就是不表扬邓艾的优秀,还要拆人家的家庙。这就是被“刘汉政权是合法政权”的教育给洗脑了。
说几句洪咨夔。洪咨夔是临安(今属浙江杭州)人,也就是南宋的首都人。是嘉泰元年(1201年)进士。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今南京市北),扬州形势危急,咨夔献策:“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金人得知扬州防备严密,不攻而遁。后为成都路通判,拒不附崔与之。知龙州(今属陕西)时,请制置、漕运司免民戍边及运粮苦役。 洪咨夔素以才艺自负,为官耿直,屡次上书直陈弊政。宋理宗御笔称他“鲠亮忠悫,有助新政。”但也因此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捃摭其短”,为权臣所抑,“十年不调”。在官场上宜曲不宜直,《增广贤文》上有一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应该是经验之谈。一个研究星座的朋友对我说:“洪咨夔这小子,肯定是白羊座。白羊座都是傻白甜。”我不懂星座,未置可否。但我觉得,洪咨夔更像是读书读傻了。
洪咨夔是一位有学识、有抱负、有才艺的书生、小官员,被皇上口头表扬几句,就得意忘形并自负地认为,他可以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分忧,为黎民百姓分忧了,但是,官场的现实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十年不调”,最终,60岁就抑郁而死。他写《毁邓艾庙》这首诗时,还在意气风发的自负期,如果是晚年再写,大概会赞美邓艾是英雄了。
同是宋代的张耒,在其《梁父吟》中,对邓艾和谯周已经爆了粗口:“邓艾老翁夸至计,谯周鼠子辨兴衰。”
而一直没有打败过邓艾的姜维,却在一千多年里饱受赞美。
南宋的另一个有官员身份的诗人刘克庄,在《刘玄德》一诗中,写下“可惜姜维胆如斗,功虽不就有余忠。”成语“胆大如斗”,大概就是出自这首诗。不过,刘克庄这样评价姜维也算中肯。姜维还在拼命厮杀的时候,蜀汉后主刘禅已经投降了,弄得姜维不得不慨叹:“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其忠心可嘉啊!
晋代时,诗人傅玄在《惟庸蜀》一诗中,对姜维及三国后期的那场战争给予了比较恰当评价:“驿骑进羽檄,天下不遑居。姜维屡寇边,陇上为荒芜。”
只有和平,才能让“天下不遑居”,陇上不荒芜。战争结束,蜀汉灭亡,不再荒芜的地方,还应该有阴平古道的所经过的区域。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东流。(宋·于石)”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邓艾偷袭蜀汉成功后,依然被逼致死。因为邓艾仅是司马昭手下的过河卒。“狡兔死,走狗烹。”也是历史的经验总结。
我很喜欢被重新翻拍的新《三国演义》中,曹操临死前的那段念白,演员陈建斌的朗诵也值得称赞,激越、沉雄、慷慨、惆怅、还带着乐观。(我甚至怀疑这个编剧是位诗人)我把这就几句独白录下,与诸位共赏吧。
死,不可怕,死是清凉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世人昨日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
这几句道白,与曹操的《短歌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有句民谚:“看三国落泪,替古人担忧。”这里提到的“落泪”“担忧”,绝不是为曹操,一定是为庸庸碌碌的刘禅。
窗外的雨还在不依不饶地抽打着,空中时而雷声滚滚,时而闪电道道。
不,应该是:时而听到姜维的高呼:“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时而是邓艾偷袭的阴平邪径在黢黑的天幕上,把蜀汉撕裂、撕碎。
那些被风卷起的枯枝落叶,虽然借着风力在空中能舞蹈一阵子,但它们的最终命运是垃圾场。
雨太大,地面开始是积水,后来渐成小溪。这些小溪最后会流到哪里?大江大河不会拒绝它们;历史不会拒绝它们;时间更不会遗忘它们。
现在是在和平时期,但是,我真不希望战争的教训被人们集体忘却,直到战争又一次猝然到来,才会在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猛然警醒。兵家将帅,在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兴旺发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闲置和遗忘。战争是人类的常态,和平都是短暂的。当然,现代的战争,未必是明火执仗,枪炮相见。科技、信息以及权力欲,处处埋伏着战争的火种。
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记战争的灾难和教训,即使是在国家长时期和平、兴旺发达的时候。警钟长鸣、武备常新,才是保证长时期和平的必备手段。
长期沉醉于和平的环境里,“陰平邪径”上的偷袭部队一定在准备出发了。
就在这个风雨雷电同时登场的黑夜里,我竟觉得有些悠闲。我一向认为看透历史比看破红尘高尚。于是优哉游哉地哼起了老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哼罢,我坐到书案前,泡上茶,点燃一支香烟。暗笑自己还有闲心哼小曲儿:如果历史上那些饥餐肉、渴饮血的事件,都可以当作茶余饭罢的闲言碎语,一笑了之,我何必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这部《古道阴平》呢!
书稿写完,余绪未尽,遂再续写一首打油诗:“蜀汉息帜惹悲情,莫怪奇兵偷阴平。刘禅无德难配位,今人勿需施涕零。”
责任编辑 郭晓琦
我一直认为,所谓英雄,不过是敢下大赌注的赌徒,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可是,仅用金钱和财产下注的赌徒,不过是俗世的混世魔头,不会成为英雄。而那些敢于用历史下注,用一个时代下注,用自己的生命下注,为历史发展进程做出奋力一搏的,去博得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位置的,才有可能成为英雄。
英雄如日月,释放干净的光芒;英雄如日月,供地上的人们仰望。人类的很多历史都是空白,只有英雄永远活着。
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英雄,但我的身上确实潜伏着赌徒的品性,几十年来,常有为某人某事拼死一搏的冲动,可是,稍微冷静一下,或随手点燃一支烟,理性就战胜了冲动。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觉得有些事,是不值得去搏杀出一个是非曲直的。其实,假如不在意输赢,赌博是一件快乐的事儿。社会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赌场,每个人都是或大或小的赌徒。至少是要付出身体或精神的力量,来获得生活的必需品和生存环境的舒适。
2021年4月初,我被一个好朋友怂恿,准备冒一次险,赌一把,走一段赌徒的路。一切安排就绪后,到了现场才发现,赌徒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不是什么人想赌就能上赌场的。我没当成赌徒,却让我更加想念另一个赌徒——邓艾。
与此同时,甘肃省陇南市文旅局长毛树林,邀我一起徒步探访三国时邓艾偷袭江油关时的“阴平道”,我答应了。徒步翻山越岭穷尽“阴平道”,这是件很刺激的事儿,即使没有写作的欲望与企图也值得一走。可是即将成行时,毛局长又打电话来说:“我要到成都开会,特意找了宕昌的马昱东陪你一起走‘阴平道’。马昱东跟你是老朋友,身体好,对三国史也有研究,你俩可以边走边聊,六七个小时就能从青川走到文县碧口镇了。”我说:“好!”
第二天,马昱东就来到我家,我俩对徒步走完“阴平道”信心满满,并约定4月11日四川广元见。
4月11日,我乘飞机落地广元盘龙机场。来机场接我的是甘肃文县文化馆的馆长罗愚频和干事李辉。这两个人事先我都不认识,可在机场一见面,他们说认识我。我一愣,是不是我又犯了健忘症了?由于有“脸盲症”,这些年我闹了很多尴尬事儿。我问:“我们见过吗?”两个人笑着说:“看到您在《蜀道青泥》上的照片了。”我们都哈哈一笑。
我们到广元市内接上马昱东,就往广元的青川县进发。罗馆长说:“咱们下午到青川,先看看青溪古城,再看看青川的一段‘陰平古道’,今晚就住在青川,明天一早我们就从唐家河上山,到摩天岭。”我说:“好啊!”这时,我心里还是踌躇满志地想着翻越摩天岭,穿行“阴平道”最艰险的一段,然后徒步走到文县碧口镇;甚至想到明天傍晚走到碧口镇一定要喝几杯烈酒。
从广元去青川的路上,看到了一处园林建筑,大门楼上有一块牌匾“天曌山”。看到这个“瞾”字,自然就会想到武则天。我问罗馆长:“来过这里吗?”罗馆长说:“没来过。这里应该是现代人制造的景区吧。”我说:“肯定是后人干的。武则天一定不是出生在广元,因为她自己都说是出生在并州,而且她活着的时候根本就没给利州(今广元)什么恩惠,却对并州(今太原)大加施舍。”罗馆长说:“武则天不是出生在广元是肯定的,可是,作为旅游资源,广元也不会轻易认可这个说法。再说,唐朝开元年间确实在这里为武则天建了一座‘皇泽寺’,咱们就葫芦僧乱断葫芦案吧。”我说:“开元皇帝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人们给皇帝的奶奶建个庙,就是为了拍李隆基的马屁嘛。”我们哈哈哈地相视一笑。而此时,我心里正琢磨的是:大声豪气地争武则天的出生地,是单纯地为获得旅游资源吗?难道就没有傍名人的想法?傍名人,也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武则天是历史名人,可怎么评价她呢?她自己立个无字碑,就是拷问后人:看谁有资格评判我!
在儒家人的眼里,武则天是大逆不道;在史学家的眼里,武则天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我的眼里呢?我有点保守,母鸡就是要负责下蛋、抱窝、带好小鸡仔,怎么要和公鸡比赛打鸣呢?所以,作为诗人武则天(《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但多为庙堂祭奠之作),我更喜欢她带着明显女性情感特征的诗歌,比如:“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缠绵悱恻、似水柔情、云遮雾绕、伤春惆怅,这才是女人武则天,女诗人武则天。
到达青川县城,已经是午后一点多,县文管所的办公室孙禹主任带我们在路边的一家饭店饱餐一顿。几盘菜、一盆米饭。菜是地道的四川菜,只是米饭差了点儿意思,我这个吃惯了东北大米的人,吃其它地方的米饭,总觉得是缺了点儿亲切感。饭后我们住进一家不大的宾馆,房间很旧,但很干净。
在宾馆房间里,稍作休整,我们就出发去青溪古城参观。
太阳很大很亮,风也似有似无。空中有几片云静止着,像镶嵌在天空画面上的活景。川北山区的天气与甘肃陇南南部山区的天气很相像。
青川县是迄今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青川之名的由来是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所指即沿城而过的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等17次,是历史上的秦陇入蜀的咽喉要冲,是川陕甘三省的交界,可谓“鸡鸣三省”之地。
青溪镇是个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三国时蜀汉政权设立广武县时所建。诸葛亮认为这里是军事要塞“秦蜀咽喉”,所以设置军事关卡。这里最初是驻军,青溪之名,大概也是因为有青竹江流过而得,曾经是青川县政府的治所。青溪城最早是从什么朝代有建制的,我不得而知,但这个地方肯定是交通咽喉,也是阴平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地理位置是东西南北的交汇地,历史上这里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当然,现在是天上地上的交通都很发达,这里的军事、商贸地位也荡然不在,古代留在这里的道路、遗迹,仅是供研究、瞻仰、观光旅游的资源了。
一座廊桥成为了这个古镇的分界线,桥的一面是古城城墙,另一面则是现代化韵味的城镇。我站在廊桥上向新城镇方向看了几眼,就走向古城。 进入古城,门廊一对柱子上刻着一幅对联,我看了一会儿,觉得好玩。这副对联是典型的文字游戏,也是古代闲散文人们喜欢做的事儿。上联:“青溪古城城中流青溪”,下联:“钟鼓楼楼内鸣钟鼓”。文字游戏是不能细琢磨的,仔细一琢磨就空空如也了。
这座古城是2008年“5.12”大地震后重新建造的,据说是浙江温州市援建的。古城的建筑是明清的风格,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看上去效果还是很好的。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古城里很安静,我们几个人在城里走来走去,并没有引起各家居民、商户的注目,足以证明这里曾热闹非凡,所以,居民们见到所有的人都没有陌生感。
古城有一条主街,街的中央是一条小水系,而且是与外部的水系连通的活水。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摆放着各种花草和奇石,有江浙地区的风格。这些花草、奇石沿水边整齐地摆放着,一边说明这样做是古城管理者的要求,一边证明着居民、商户在新建古城里生活的新面貌。我们把一条街走完,就上了城墙。站在城墙上才发现,这座古城只有三面城墙,东西北三个城门,城门外有瓮城,瓮城不大,看得出是因仿古的需要而建。北门上有敌楼,应该是这座古城的主城门,敌楼两侧各有一面巨大的战鼓,战鼓旁各有一尊雕像,一尊是马岱,一尊是廖化。不用多说,这二位是当初设立青溪镇时的守军将领。我看了一下马岱的简介,写着“马岱,羌族。”我喊来马昱东问:“马岱怎么是羌族?”马昱东说:“他应该没有羌族血统,马超的妈妈是羌族。”我问马昱东,是因为他也是马援这一支马家的后人,但不知道马援之后是马超还是马岱或者是马某某的后人了,他们的家谱上只标注了祖籍“陕西扶风堂”,马氏家族有很多支脉,但“陕西扶风堂”只有马援家这一支。
说马超是羌族,还是说得过去的。马超的父亲马腾在落难时,曾入赘到羌寨做女婿,并生了马超。但马岱是马毅的儿子,是马超的堂兄弟,不会是羌族。现在许多旅游景点的文字都欠考究。我还看到过把著名人物的籍贯、宗谱弄错的,至于生平、事迹、著述弄错的就更多了。大概主管领导们只在意形式上的完成,不理会文字的对错;或者,有些领导也看不出文字的对错。
马岱在马超活着的时候,在蜀汉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和廖化共同戍守青溪镇,也就是廖化的一个帮手而已。马超死后,刘备和诸葛亮才开始重用马岱,多次随军北伐。马岱被重用,也是马超临终时给刘备写了一封遗书:“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三国志》)”马岱一生做得最大的事,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和杨仪合伙杀了魏延。但是,马岱的后人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他的孙子马邈镇守江油关,邓艾偷袭到江油关时,马邈竟投降了,然后与邓艾合兵一处去攻打成都,导致蜀汉的迅速灭亡。
我对马昱东说:“你们老马家在历史上很厉害,也很憋屈,有好人,也有罪人。”马昱东说:“不光是我们马家,历史上哪个大家族都这样。”我说:“你们马家更突出些。你看马援,论战功,在东汉无人能比,可是刘秀就是不信任他,弄得老马援七十岁了还要求去打仗,还豪言壮语地‘马革裹尸’。其实,马援要不是经常在外作战,常年留在京城,早就被弄死了。还有马超,刘备取四川,马超也是第一功臣。可是,刘备一直防着他,给他虚名,不给实权,更不给兵权,弄得马超想尽忠都没有机会,终于郁闷而死。马超死了,刘备才敢放心地用马岱,因为马岱的身份、影响力、能力都不能和马超相提并论。最简单的一件事,马岱是哪年死的,怎么死的,史料上都没有记载。至于马岱的孙子马邈投降邓艾这件事,确实伤了蜀汉的心,伤了热爱蜀汉人们的心,但对历史发展进程有功。马邈献江油关和吴三桂献出山海关,对历史的贡献可以不分高下。”马昱东听着我的谬论,不时地咧咧嘴,最后说:“马邈是不是马岱的孙子这个事儿,我查过史料,没查到确凿证据,但野史上都这么认定,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吧。”我说:“你就别为你们马氏家族辩护了。青泥嶺上的抗金英雄吴玠的孙子,不是也在两军阵前投降金国了嘛!还有,刘备的二大舅哥糜芳不是也不战而降地献了荆州嘛!糜芳不投降,关羽哪能被捉住,哪能被杀了。你们马氏家族很不错了,百家姓里,有几个姓氏能与你们马家比肩的?”马昱东说:“你们商家都有什么人物?”我说:“我们商家有伟大的商汤,也有混账的商纣王。”“商鞅呢?”“商鞅不姓商,姓公孙。再说了,商鞅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说完,我们都轻松地一笑。确实,几千年来,哪个姓氏里都出过让人骄傲的人物,也出过让人羞愧的混蛋。人世翻覆,沧海桑田,朝代更迭,白云苍狗,是极为正常的事。况且,有史以来,甘愿为奴的人,大大多于舍生取义的人。有些人只知道生命仅有一次,却不知道损品德损声誉会让几代后人蒙羞。品德、声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真比生命重要。
马邈为什么投降?蜀汉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我们留在后面再叙吧。
从青溪古城出来,天就下起了小雨。细细的雨,不慌不忙的雨,这是四川人的性格。
孙禹主任又带着我们去看一段阴平古道在青溪的遗址。我们在一条小河边停下,孙禹指着一座古旧的桥说:“这是金桥,清朝建的,建桥以前,人们还是走阴平古道,桥沟通了金河两岸,算是改进了的阴平道。”桥已经被围了起来,可能是为了保护桥身。我们在桥边看到了两块石碑,一块碑是《双龙场记》,一块是对金桥的介绍文字《石拱桥》。《双龙场记》的碑文有一部分被侵蚀得看不清了,《石拱桥》的文字很清晰,估计是当代修复过。
我们走进山体下,看到了一些栈道孔,山根下现在还有一条小路,已经很窄了。孙禹及当地的村支书肯定地说:这就是当年邓艾大军开辟并走过的阴平古道。我们又往深处走了一段,在山体上还看到了供奉佛和土地爷的石窟。从石窟的形制上看,应该是南宋以后开凿并留下来的。
我们站在这条是路非路的地方,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了一阵,遥想邓艾也许也是在这里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的。我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看到的是历史的惆怅;而邓艾站在这里向平武、江油方向张望,看到的是即将胜利的喜悦。
走平武、江油是邓艾计划里的第二条偷袭路线。《三国志·邓艾传》记载:“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的意思是,先从阴平(文县)出发,而后转入(阴平)邪径,经过汉德阳亭到达涪县。但是,邓艾没走汉德阳亭,而是走了平武、江油,为什么?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去平武、江油,大致走的是现在S105省道路线,而走汉德阳亭是宝成铁路边上的县道,这两条道路之间,是隔着东北到西南走向的龙门山山脉,无论在东汉还是现在,都是根本不能连通的两条路。邓艾在阴平上报偷袭蜀汉计划时,说是走距离剑阁比较近的汉德阳亭,绕过剑阁突袭涪县的方案,第一种可能是诡计,所谓“兵不厌诈”;第二种可能是对当时的蜀汉地理不熟悉。我更相信是诡计。欲想偷袭成功,就是要躲避所有耳目,包括上级主管。
邓艾走到青溪镇的时候,未被蜀军发现,心里大概已经充满喜悦了,甚至觉得成功在握,成都在手了。
雨缠绵地落着,天渐渐地黑了起来。青川县文管所的孙禹主任带我们去吃火锅。火锅这种草原民族的饮食方式,被巴蜀人民成功改造,现在已经是川菜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饮食了。我在北京就听说过有人坐飞机到成都或重庆,就为了吃一顿火锅。
大家坐定,罗馆长说:“商老师,咱们喝几杯酒吧。”我说:“好啊,喝几杯,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好爬山。”这时,马昱东问孙禹:“孙主任,我们能翻过摩天岭,走到文县吗?”孙禹说:“我们四川这边的路很好走,你们甘肃那边根本没有路,你们走不过去的。而且山里没有信号,手机也不能用,发生情况都很难和外面联系。”我们几个对视了一下眼神,罗馆长也跟着说:“估计是走不过去,文县那边没修过这条路。当年的栈道早就没有了。现在是山深林密、杂草丛生,恐怕是无路可循。”马昱东说:“咱们明天上到摩天岭看看再说。”
听到文县那边没有路,我有点儿胆怯了。密林之中我们没有开路的工具,没有向导,手机无用,甚至都没有指南针,崇山峻岭该怎么走?我问:“山里有野生动物吗?”孙禹说:“野生动物很多,大熊猫、黑熊、金丝猴、羚羊、羚牛等等吧,但最可怕的是蛇。这个季节蛇最多,其中竹叶青蛇毒性很大。”
听到有蛇,我的身上就开始一阵发冷,对软体动物的畏惧,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忽然就想起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句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瞬间,我在北京信誓旦旦要翻越摩天岭的决心,将被摧毁殆尽。人的心理建设都是在意念中完成的,而意念的死敌是现实。
我爬过许多山,都是有路的山,虽然多次看到过路边的蛇,但都是我看蛇,蛇不理睬我。我与蛇互不打扰,我走我的路,蛇睡蛇的觉。明天在荒山野岭上如果踩到蛇会怎样?冷,好像室外的雨淋到了身上。
火锅沸腾了,酒也倒满了,我们开始边吃边喝边聊,身上暖了起来。
话题不再是我们明天能不能翻过摩天岭,而是聊川菜、川酒和青川的风土民情。正聊着,马昱东的手机响了,是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打来的,问:“你们明天能不能翻越摩天岭?”马昱东看着我,我故作坚定、其实是带着玩笑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翻过去。”马昱东对着手机说:“毛局长,我们明天能翻呐!放心吧!”马昱东放下电话,对我说:“商老师,咱们可是要真翻摩天岭啊。”我有点儿心虚,但是却壮着胆子大声说:“翻!”大家都看出了我的心虚,因为我突然把声音放大了。
马昱东带着揶揄的口气说:“商老师,邓艾当年翻越摩天岭时已经是66岁了,而且还穿着铠甲,拿着兵器,您今年才61岁,还空着手,没问题的。”大家听了都笑起来。是调侃我,是鼓励我,也是在逗我开心。我说:“好。明天咱们翻过去。”笑归笑,说归说,心里打鼓的声音一直没停。
酒是一種神物,刚才为翻越摩天岭产生的慌张和因毒蛇而引发的恐惧,很快就被几杯酒镇压下去了。几个人把两瓶酒喝完,走出饭店,天已经黑透了,黑得让岷山都有了隐身的机会。
我也隐身在岷山下青川县的黑夜里,只有刚喝下去的酒,好像鲠在喉咙间,不肯入胃。
突然就想起一首诗,忘了是在哪儿看到的,也忘了是谁写的了,诗如下:“半生风雨半生忧,一杯苦酒难入喉。山后本是清静地,奈何俗人一身愁。”这首诗虽然稍显轻浅,但也是对人生的觉悟,尤其在此时想起,我也算是拿来应景一用了。
我们回到宾馆,洗漱,睡觉,明天是否翻越摩天岭,明天再回答。
跋:功名遗恨水东流
进入初伏的一天傍晚,窗外暴雨忽至。我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天空是一块遮挡严实的黑色幕布,一条条雨线拧成了鞭子,抽打着大地。突然,一道闪电,把黢黑的幕布撕开了一道口子,让天空成为了两半。
我看着这道闪电,开始觉得像一柄长矛刺向大地,后来觉得,这道闪电不就是邓艾偷袭蜀汉的阴平邪径嘛!
蜀汉的灭亡,绝不是邓艾一人之功,只不过是邓艾率先像闪电一样撕开了蜀汉黢黑的幕布。
一个国家的兴亡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一个人的祸,但史书中往往只留下了几个人的姓名。大多数人都会在历史的隧道里失踪,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邓艾在史册里,被贬多,受褒少,在文学史上更是很难看到赞扬邓艾的。
南宋时,有位官员身份的诗人,叫洪咨夔,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诗《毁邓艾庙》:“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诗中先说蜀汉昏庸,灭亡是理所当然,但就是不表扬邓艾的优秀,还要拆人家的家庙。这就是被“刘汉政权是合法政权”的教育给洗脑了。
说几句洪咨夔。洪咨夔是临安(今属浙江杭州)人,也就是南宋的首都人。是嘉泰元年(1201年)进士。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今南京市北),扬州形势危急,咨夔献策:“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金人得知扬州防备严密,不攻而遁。后为成都路通判,拒不附崔与之。知龙州(今属陕西)时,请制置、漕运司免民戍边及运粮苦役。 洪咨夔素以才艺自负,为官耿直,屡次上书直陈弊政。宋理宗御笔称他“鲠亮忠悫,有助新政。”但也因此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捃摭其短”,为权臣所抑,“十年不调”。在官场上宜曲不宜直,《增广贤文》上有一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应该是经验之谈。一个研究星座的朋友对我说:“洪咨夔这小子,肯定是白羊座。白羊座都是傻白甜。”我不懂星座,未置可否。但我觉得,洪咨夔更像是读书读傻了。
洪咨夔是一位有学识、有抱负、有才艺的书生、小官员,被皇上口头表扬几句,就得意忘形并自负地认为,他可以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分忧,为黎民百姓分忧了,但是,官场的现实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十年不调”,最终,60岁就抑郁而死。他写《毁邓艾庙》这首诗时,还在意气风发的自负期,如果是晚年再写,大概会赞美邓艾是英雄了。
同是宋代的张耒,在其《梁父吟》中,对邓艾和谯周已经爆了粗口:“邓艾老翁夸至计,谯周鼠子辨兴衰。”
而一直没有打败过邓艾的姜维,却在一千多年里饱受赞美。
南宋的另一个有官员身份的诗人刘克庄,在《刘玄德》一诗中,写下“可惜姜维胆如斗,功虽不就有余忠。”成语“胆大如斗”,大概就是出自这首诗。不过,刘克庄这样评价姜维也算中肯。姜维还在拼命厮杀的时候,蜀汉后主刘禅已经投降了,弄得姜维不得不慨叹:“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其忠心可嘉啊!
晋代时,诗人傅玄在《惟庸蜀》一诗中,对姜维及三国后期的那场战争给予了比较恰当评价:“驿骑进羽檄,天下不遑居。姜维屡寇边,陇上为荒芜。”
只有和平,才能让“天下不遑居”,陇上不荒芜。战争结束,蜀汉灭亡,不再荒芜的地方,还应该有阴平古道的所经过的区域。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东流。(宋·于石)”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邓艾偷袭蜀汉成功后,依然被逼致死。因为邓艾仅是司马昭手下的过河卒。“狡兔死,走狗烹。”也是历史的经验总结。
我很喜欢被重新翻拍的新《三国演义》中,曹操临死前的那段念白,演员陈建斌的朗诵也值得称赞,激越、沉雄、慷慨、惆怅、还带着乐观。(我甚至怀疑这个编剧是位诗人)我把这就几句独白录下,与诸位共赏吧。
死,不可怕,死是清凉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世人昨日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
这几句道白,与曹操的《短歌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有句民谚:“看三国落泪,替古人担忧。”这里提到的“落泪”“担忧”,绝不是为曹操,一定是为庸庸碌碌的刘禅。
窗外的雨还在不依不饶地抽打着,空中时而雷声滚滚,时而闪电道道。
不,应该是:时而听到姜维的高呼:“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时而是邓艾偷袭的阴平邪径在黢黑的天幕上,把蜀汉撕裂、撕碎。
那些被风卷起的枯枝落叶,虽然借着风力在空中能舞蹈一阵子,但它们的最终命运是垃圾场。
雨太大,地面开始是积水,后来渐成小溪。这些小溪最后会流到哪里?大江大河不会拒绝它们;历史不会拒绝它们;时间更不会遗忘它们。
现在是在和平时期,但是,我真不希望战争的教训被人们集体忘却,直到战争又一次猝然到来,才会在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猛然警醒。兵家将帅,在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兴旺发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闲置和遗忘。战争是人类的常态,和平都是短暂的。当然,现代的战争,未必是明火执仗,枪炮相见。科技、信息以及权力欲,处处埋伏着战争的火种。
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记战争的灾难和教训,即使是在国家长时期和平、兴旺发达的时候。警钟长鸣、武备常新,才是保证长时期和平的必备手段。
长期沉醉于和平的环境里,“陰平邪径”上的偷袭部队一定在准备出发了。
就在这个风雨雷电同时登场的黑夜里,我竟觉得有些悠闲。我一向认为看透历史比看破红尘高尚。于是优哉游哉地哼起了老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哼罢,我坐到书案前,泡上茶,点燃一支香烟。暗笑自己还有闲心哼小曲儿:如果历史上那些饥餐肉、渴饮血的事件,都可以当作茶余饭罢的闲言碎语,一笑了之,我何必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这部《古道阴平》呢!
书稿写完,余绪未尽,遂再续写一首打油诗:“蜀汉息帜惹悲情,莫怪奇兵偷阴平。刘禅无德难配位,今人勿需施涕零。”
责任编辑 郭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