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精心谋划并全力实施了治沙、治山、治碱的百万亩“瀚海桑田”、10万公顷(150万亩)山杏开发、13万公顷(200万亩)白刺开发的3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巩固和发展了造林绿化成果,并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使生态建设的“难点”变成产业开发的“亮点”,实现了生态产业建设的历史突破与重大创新。
——破解难题,营造西部生态屏障。白城是全省荒漠化最严重、生态最脆弱地区。全市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为104.6万公顷,占总幅员的40.7%,占全省荒漠化面积的65.4%,更为严重的是,白城荒漠化正以每年一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东扩张,直接威胁吉林中部玉米带商品粮基地。从2002年开始,白城生态建设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规划实施了百万亩“瀚海桑田”工程,以及2004年、2006年相继实施的10万公顷山杏、13万公顷白刺生态产业工程。第一年栽的桑树成活率就超过85%以上,达到了国家要求的造林标准。经过多年林业科技人员的努力,培育和引进了适宜白城生长的“向海一号”、“铁耙子”、“桲椤”等桑树优良品种。“瀚海桑田”工程实施6年来,全市累计植桑3.49万公顷,其中建桑园1万公顷,营造生态桑2.49公顷;发展养蚕户千余户,已养蚕近万张,沙地桑产业已初具规模。以“瀚海桑田”工程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工程建设成效已经引起国家和省里的重视与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和许多省领导都对白城搞林业生态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发改委、商务部在立项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两次听取了白城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全国第二届沙地桑产业研讨会2005年6月在白城召开。2007年在京召开的第三届沙地桑产业研讨会以及在上海召开的荒漠化治理国家峰会,白城市委书记岳清友都做了演讲。全市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已经取得了种植桑树3.46万公顷、山杏6.3万公顷、白刺1.73万公顷的阶段性成果。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完成后,将使几十年难利用的土地尽染绿色,使白城森林覆盖率增加11个百分点,相当于“三北”防护林建设30年来森林覆盖率提高百分点的总和。
——造绿生金,增加生态建设效益。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民投资投劳造林长期得不到经济回报问题,造林也能“一年一个秋”,农民群众造林育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的历史性转变。新植的白刺使昔日白花花的“碱巴拉”染上了浓浓的绿色,大部分已经开花结果。通榆县2007年在本地采集白刺种子1万公斤,白刺造林育苗自给有余。人工栽植的6.3万公顷山杏中有30%多已经挂果。洮南已有1.3万公顷山杏结实,年产山杏核500万公斤以上,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2000余万元。桑树更是一桑多用,既是“生态桑”,也是饲料桑、养蚕桑。全市已发展养蚕户1417户,年养蚕3780多张,户均增加收入2554元。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广大群众不仅舍得投入,而且不断创新;不仅会造林,而且更会经营。市、县都建立了植桑养蚕协会,维护植桑养蚕户权益,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建桑园在植桑造林中的比例。全市建桑园面积占植桑总面积的28.6%。洮北区养蚕示范大户易绍福,经营面积20.3公顷,从2004年开始,饲养桑蚕4张,单张产茧33.5公斤。现在,养蚕发展到150张,单张产茧量提高了30%,仅卖蚕茧就收入18万元。他还注册了“圣树鸡”商标,创绿色食品品牌。在蚕舍养蚕空闲季节,饲养蜗牛6500组,每组200只,加上培育食用菌。预计今年收入可以翻一番,创全市农林规模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纪录。
——引进“龙头”,加快生态产业化步伐。在实施生态产业化建设过程中,白城致力建基地,引资金,打造龙头企业,同时实行“基地+公司+农户”经營模式。江苏省如皋市白蒲缫丝厂、山东省昌邑赛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及徐州利华缫丝厂等多家企业先后介入白城产业开发,先期已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鑫波缫丝厂,填补了白城工业的空白;洮南引进吉林省品品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桑叶为主要原料的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结肠炎和在抗疲劳方面有显著功效桑茶饮品、桑保健品等桑产品开发已在白城获得成功;洮南同承德露露集团达成意向协议,山杏产业开发已经启动;黑龙江天龙源有机食品开发集团在白城建立白刺加工企业,已在白城工业园区入园建厂。
今年是白城推进3大生态产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进一步加大了引进和建立加工企业力度,加快了产业体系建设速度,逐步形成规模,实现生态产业建设由发育期向优质快速发展期的过渡。白城3大生态产业建设最终实现100亿元收入目标,其中“瀚海桑田”实现收入17.5亿元,山杏产业22.5亿元,白刺产业60亿元。随着新兴生态产业的快速崛起,杨木深加工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白城向人们展示的将是山杏迎春花,白刺“六月雪”,秋桑染碧绿,白杨“仪仗队”,“瀚海”赛江南的喜人景象。
(责任编辑:方涵)
——破解难题,营造西部生态屏障。白城是全省荒漠化最严重、生态最脆弱地区。全市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为104.6万公顷,占总幅员的40.7%,占全省荒漠化面积的65.4%,更为严重的是,白城荒漠化正以每年一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东扩张,直接威胁吉林中部玉米带商品粮基地。从2002年开始,白城生态建设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规划实施了百万亩“瀚海桑田”工程,以及2004年、2006年相继实施的10万公顷山杏、13万公顷白刺生态产业工程。第一年栽的桑树成活率就超过85%以上,达到了国家要求的造林标准。经过多年林业科技人员的努力,培育和引进了适宜白城生长的“向海一号”、“铁耙子”、“桲椤”等桑树优良品种。“瀚海桑田”工程实施6年来,全市累计植桑3.49万公顷,其中建桑园1万公顷,营造生态桑2.49公顷;发展养蚕户千余户,已养蚕近万张,沙地桑产业已初具规模。以“瀚海桑田”工程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工程建设成效已经引起国家和省里的重视与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和许多省领导都对白城搞林业生态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发改委、商务部在立项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两次听取了白城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全国第二届沙地桑产业研讨会2005年6月在白城召开。2007年在京召开的第三届沙地桑产业研讨会以及在上海召开的荒漠化治理国家峰会,白城市委书记岳清友都做了演讲。全市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已经取得了种植桑树3.46万公顷、山杏6.3万公顷、白刺1.73万公顷的阶段性成果。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完成后,将使几十年难利用的土地尽染绿色,使白城森林覆盖率增加11个百分点,相当于“三北”防护林建设30年来森林覆盖率提高百分点的总和。
——造绿生金,增加生态建设效益。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民投资投劳造林长期得不到经济回报问题,造林也能“一年一个秋”,农民群众造林育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的历史性转变。新植的白刺使昔日白花花的“碱巴拉”染上了浓浓的绿色,大部分已经开花结果。通榆县2007年在本地采集白刺种子1万公斤,白刺造林育苗自给有余。人工栽植的6.3万公顷山杏中有30%多已经挂果。洮南已有1.3万公顷山杏结实,年产山杏核500万公斤以上,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2000余万元。桑树更是一桑多用,既是“生态桑”,也是饲料桑、养蚕桑。全市已发展养蚕户1417户,年养蚕3780多张,户均增加收入2554元。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广大群众不仅舍得投入,而且不断创新;不仅会造林,而且更会经营。市、县都建立了植桑养蚕协会,维护植桑养蚕户权益,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建桑园在植桑造林中的比例。全市建桑园面积占植桑总面积的28.6%。洮北区养蚕示范大户易绍福,经营面积20.3公顷,从2004年开始,饲养桑蚕4张,单张产茧33.5公斤。现在,养蚕发展到150张,单张产茧量提高了30%,仅卖蚕茧就收入18万元。他还注册了“圣树鸡”商标,创绿色食品品牌。在蚕舍养蚕空闲季节,饲养蜗牛6500组,每组200只,加上培育食用菌。预计今年收入可以翻一番,创全市农林规模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纪录。
——引进“龙头”,加快生态产业化步伐。在实施生态产业化建设过程中,白城致力建基地,引资金,打造龙头企业,同时实行“基地+公司+农户”经營模式。江苏省如皋市白蒲缫丝厂、山东省昌邑赛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及徐州利华缫丝厂等多家企业先后介入白城产业开发,先期已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鑫波缫丝厂,填补了白城工业的空白;洮南引进吉林省品品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桑叶为主要原料的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结肠炎和在抗疲劳方面有显著功效桑茶饮品、桑保健品等桑产品开发已在白城获得成功;洮南同承德露露集团达成意向协议,山杏产业开发已经启动;黑龙江天龙源有机食品开发集团在白城建立白刺加工企业,已在白城工业园区入园建厂。
今年是白城推进3大生态产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进一步加大了引进和建立加工企业力度,加快了产业体系建设速度,逐步形成规模,实现生态产业建设由发育期向优质快速发展期的过渡。白城3大生态产业建设最终实现100亿元收入目标,其中“瀚海桑田”实现收入17.5亿元,山杏产业22.5亿元,白刺产业60亿元。随着新兴生态产业的快速崛起,杨木深加工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白城向人们展示的将是山杏迎春花,白刺“六月雪”,秋桑染碧绿,白杨“仪仗队”,“瀚海”赛江南的喜人景象。
(责任编辑: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