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艺术生自身的特点也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和
挑战。任课教师作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动意识和积极作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效果,进一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任课教师 德育 积极作用
一、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特征分析
(一)德育价值上的困惑: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与功利享乐主义的交锋
艺术类大学生尤其是音乐、艺术设计、表演等专业,其专业特点需要学生充分深入社会,了解前沿讯息,倡导个性创意,而对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崇拜思想缺少防御力,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没有鉴别力,使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消极流行趋势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主流价值观和消极价值观的交锋,给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二)德育目标上的困惑:传播美、创造美的信念与艺术生现实困境的矛盾
随着高校近十年来的不断扩招,应届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在急剧攀升,从而带来诸多就业问题,“艺术”这个字眼,从被憧憬、被追求渐渐成为了一部分高中生逃避升学压力,曲线求学的捷径,也成为了艺术类大学生遭遇专业失望、就业艰难的隐患,这一思想情绪也会严重影响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普遍存在单一乏力、内容陈旧、学生难以呼应共鸣的尴尬。
(三)德育行为上的困惑: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标新立异、崇尚个性之间的冲突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们对可能世界的把握,我国传统德育是以家国思想为基础,集体主义为原则,奉献他人为核心,这与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标新立异、崇尚个性、玩味潮流的行为特征产生了冲突。
二、任课教师在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使命艰巨,任重道远。大学生德育工作者主要是由三支队伍构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和“两课”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德育工作者的主要构成,担负着“传道、解惑”的重任,而任课教师只需要关注“授业”部分,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转变理念,积极发挥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人格感染作用
一份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对其成才影响最大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教师人格魅力。艺术类大学生一般较为感性,对于盲目说教和刻板教学的老师会表现出鲜明的排斥和不满,反之,也会表现出强烈的认可和喜爱。这就要求艺术类高校任课教师更应做到学识渊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把先进德育理念融入到各门课程之中,以“疏导型”的亲切教风感染人,以“科学型”的学术形象鼓舞人,以“开放型”的教学理念吸引人,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人格力量来增强德育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强化任课教师的参与意识,共同营造优良德育环境
新的德育理念告诉我们,德育教育应置于更为宽广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强化,需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首先需要任课教师不再做学生生活中“陌生人”,而是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亲密伙伴。例如,组织学生多多参与艺术体验和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去体验社会与行业,并提取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正能量,现身说法,因势利导地纠正学生不恰当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其次,需要任课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参与到他们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去,琴房、画室、练功房、社团以及班级QQ群、网络聊天室等地方都可以成为任课教师的德育课堂。同时,也需要任课教师充分掌握艺术类高校的学术、科技、美育阵地,以课堂为辐射中心,传授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撒播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备课,教师能够对讲授对象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讲课,学生们可以感觉到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奉献,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渴望教师的肯定。通过辅导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充分交流,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发现美、表现美、审视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职业眼光来完成教学,这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交流、知悉、提升的过程。
(三)加强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合作,有效参与到集体建设和优势活动中去
优秀的任课教师是不良嗜好和不良风气的过滤器。新形势下的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拓展参与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式,走进艺术类大学生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当中去,与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效合作,以集体提升的办法带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集体活动是搞好集体建设的有效抓手。以筆者本人的切身体会为例,参与学习经验交流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进取心和目标意识;参与艺术竞技演讲活动,可以强化学生们的学风,增强专业兴趣;参与辩论会,可以发现同学们的知识蕴藏;参与礼仪风采展示活动,可以进一步鼓舞当代大学生的行为风范;参与义务献爱心活动,可以进一步见证大学生的优良社会声誉。历经了数次活动,集体精神、理想信念和中正的价值观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使成长中的艺术类大学生抛弃浮躁、拒绝浮华,逐渐领略到团结、向上、共荣的德育力量。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着自己学科上的优势和人格上的闪光点,任课教师也将致力于共同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与思政辅导员一起组成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
(四)任课教师在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兼职班主任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班主任制度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精神,艺术类高校在为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同时,还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使得兼职班主任成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职班主任一般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学科知识,拥有大量的学术资源。以广大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要构成的高校兼职班主任队伍不仅担负起了班级管理和建设的任务,而且在各班级学风纠正、专业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等环节发挥优势作用,是艺术类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行之有效的亮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智.论道德需要与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2]蒋明军. 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探索与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
[3]吴睿.关于高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4]唐松华.德育中的人格教育[J].教育导报,2004(6).
[5]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挑战。任课教师作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动意识和积极作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效果,进一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任课教师 德育 积极作用
一、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特征分析
(一)德育价值上的困惑: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与功利享乐主义的交锋
艺术类大学生尤其是音乐、艺术设计、表演等专业,其专业特点需要学生充分深入社会,了解前沿讯息,倡导个性创意,而对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崇拜思想缺少防御力,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没有鉴别力,使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消极流行趋势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主流价值观和消极价值观的交锋,给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二)德育目标上的困惑:传播美、创造美的信念与艺术生现实困境的矛盾
随着高校近十年来的不断扩招,应届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在急剧攀升,从而带来诸多就业问题,“艺术”这个字眼,从被憧憬、被追求渐渐成为了一部分高中生逃避升学压力,曲线求学的捷径,也成为了艺术类大学生遭遇专业失望、就业艰难的隐患,这一思想情绪也会严重影响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普遍存在单一乏力、内容陈旧、学生难以呼应共鸣的尴尬。
(三)德育行为上的困惑: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标新立异、崇尚个性之间的冲突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们对可能世界的把握,我国传统德育是以家国思想为基础,集体主义为原则,奉献他人为核心,这与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标新立异、崇尚个性、玩味潮流的行为特征产生了冲突。
二、任课教师在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使命艰巨,任重道远。大学生德育工作者主要是由三支队伍构成,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和“两课”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德育工作者的主要构成,担负着“传道、解惑”的重任,而任课教师只需要关注“授业”部分,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转变理念,积极发挥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人格感染作用
一份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对其成才影响最大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教师人格魅力。艺术类大学生一般较为感性,对于盲目说教和刻板教学的老师会表现出鲜明的排斥和不满,反之,也会表现出强烈的认可和喜爱。这就要求艺术类高校任课教师更应做到学识渊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把先进德育理念融入到各门课程之中,以“疏导型”的亲切教风感染人,以“科学型”的学术形象鼓舞人,以“开放型”的教学理念吸引人,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人格力量来增强德育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强化任课教师的参与意识,共同营造优良德育环境
新的德育理念告诉我们,德育教育应置于更为宽广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强化,需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首先需要任课教师不再做学生生活中“陌生人”,而是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亲密伙伴。例如,组织学生多多参与艺术体验和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去体验社会与行业,并提取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正能量,现身说法,因势利导地纠正学生不恰当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其次,需要任课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参与到他们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去,琴房、画室、练功房、社团以及班级QQ群、网络聊天室等地方都可以成为任课教师的德育课堂。同时,也需要任课教师充分掌握艺术类高校的学术、科技、美育阵地,以课堂为辐射中心,传授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撒播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通过备课,教师能够对讲授对象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讲课,学生们可以感觉到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奉献,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渴望教师的肯定。通过辅导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充分交流,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发现美、表现美、审视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职业眼光来完成教学,这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交流、知悉、提升的过程。
(三)加强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合作,有效参与到集体建设和优势活动中去
优秀的任课教师是不良嗜好和不良风气的过滤器。新形势下的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拓展参与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和方式,走进艺术类大学生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当中去,与思想政治辅导员有效合作,以集体提升的办法带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集体活动是搞好集体建设的有效抓手。以筆者本人的切身体会为例,参与学习经验交流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进取心和目标意识;参与艺术竞技演讲活动,可以强化学生们的学风,增强专业兴趣;参与辩论会,可以发现同学们的知识蕴藏;参与礼仪风采展示活动,可以进一步鼓舞当代大学生的行为风范;参与义务献爱心活动,可以进一步见证大学生的优良社会声誉。历经了数次活动,集体精神、理想信念和中正的价值观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使成长中的艺术类大学生抛弃浮躁、拒绝浮华,逐渐领略到团结、向上、共荣的德育力量。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着自己学科上的优势和人格上的闪光点,任课教师也将致力于共同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与思政辅导员一起组成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
(四)任课教师在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兼职班主任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班主任制度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精神,艺术类高校在为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同时,还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使得兼职班主任成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职班主任一般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学科知识,拥有大量的学术资源。以广大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要构成的高校兼职班主任队伍不仅担负起了班级管理和建设的任务,而且在各班级学风纠正、专业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等环节发挥优势作用,是艺术类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行之有效的亮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智.论道德需要与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2]蒋明军. 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探索与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
[3]吴睿.关于高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4]唐松华.德育中的人格教育[J].教育导报,2004(6).
[5]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