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CST)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ST的变化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8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1例,慢性心房颤动23例),以及合并疾病相匹配、无心房颤动史的窦性心律患者46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留取血浆标本, 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浆CST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浆C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54(0.34~0.96)mg/L比0.87(0.59~1.31)mg/L,Z=-3.491,P<0.001]。亚组分析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0.58(0.36~0.98) mg/L,Z=-2.807,P=0.005]、慢性心房颤动组[0.43(0.27~0.78)mg/L,Z=-3.450,P<0.001]血浆CS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慢性心房颤动组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5,P= 0.136)。心房颤动发作组[0.59(0.33~0.92)mg/L,Z=-3.091,P=0.002]与转复后组[0.51(0.34~1.00) mg/L,Z=-2.859,P=0.004]血浆CST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8,P=0.9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ST降低(OR=0.631,P=0.049)、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125 ng/L)(OR=12.416,P<0.001)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CST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最佳临界值为0.73 mg/L,敏感度为60.9%,特异度为63.9%,曲线下面积0.659(P=0.005)。
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CST水平明显降低,CST降低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