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临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加剧的客观形势,特别是随着新空气质量标准逐步实施,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高度关注,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面临着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巨大压力。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预警预报是有效应对空气污染的基础,只有准确地预警预报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分析污染的来源与成因,才能为采取各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开展
1我国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数值预报模式是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有效方法,其中源排放清单是数值预报的基础支撑,源解析是预报分析的有利辅助。我国大部分地区数值预报模式、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源解析等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这些作为支撑,预报预警工作的准确性相对较低。(2)人才问题。目前,我国预报员综合素质较低,普遍有待提高。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是多学科综合的系统业务,涵盖了环境科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我国目前多数预报员是从实验室或者其他工作岗位调配过去的,专业不对口,知识储备较少,综合评判、分析、评价等业务能力远远达不到工作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是影响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3)缺乏业务经验。国内环保部门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这方面工作时间有限,没有完整的队伍,缺乏对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等知识的了解,不曾深入研究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因素和污染途径,所以预报预警工作有待加强。
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
2.1构建立体监测网络
在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络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拓展覆盖面、功能齐全、科学合理的布局、拥有完整的指标,这样才可以保证为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根据区域环境空气“一盘棋”的理念做到建立全方位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空间监测范围,在卫星遥感的表面建立接收器,同时还应该配置无人飞行器与探空气球,创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不断改善氧化性、理化特征和大气稳定性等标准。
2.2合理选择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方法
目前,国内空气污染预报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统计预报方法、数值模式预报方法和综合经验预报方法。(1)统计预报方法。统计预报方法主要是根据污染气象特征开发的大多以多元回归为主的各类统计预报方法。(2)数值模式预报。在大气动力学和大气化学的基础上,通过求解计算机方程来计算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称为数值模型。目前国内常用的数值模式有CMAQ、WRF/CHEM、CAMx、NAQPMS等。(3)综合经验预报。预报员在参考天气形势预报、气象要素预报和当日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如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人工加权做出的综合预报。
2.3科学管理发布与宣传
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需要加大科学管理发布与宣传的力度。不仅要让普通百姓足不出户的就能及时了解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又要避免谣言的传播,以免引起群众恐慌。特别是在重度污染的天气状况下,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出行群众的指导。另外,在宣传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方的具体预报信息,多渠道发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预防工作。在可能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时,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导群众采取正确措施。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还需要严格遵循科学原则。例如,某市建立了完备的预报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未来两天预报、一周展望、污染预警、污染临近预报等业务,便于普通群众掌握准确天气信息。
2.4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预报水平
人才培养是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根本保证,由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是多学科综合的系统业务,不仅要引进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还要加强现有预报人员的培养,建立预报系统内部长效的交流机制,每年定期举办预报集中培训和交流培训,不断提高预报员业务知识储备,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在完成日常预报工作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预报回顾总结,加强经验积累,提高预报工作水平。
2.5规范预报预警制度
不断优化预报预警制度体系,打通所有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信息的流动性。根据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相关要求,可以详细地划分出预报的使用范围,讲述会商的方式与程序;建立健全预警协调机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应对监测设备提供软硬件支持;环境监测部门和气象部门应该积极合作,一起做好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在指定的平臺输入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设置专业管理人员,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这方面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2.6注重多部门合作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
一般而言,污染物的传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的气象要素在不同天气的干扰下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传播,尤其是对近地面的大气层状态影响尤为严重,所以准确的天气预报是准确预报空气质量的关键。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资源共享制度,加强与环保、气象部门的信息交流,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进一步保证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在坚持“资源共享,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上,对于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联动机制,尽可能有效的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科学性。
2.7加强所有区域之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
国内在环境污染这方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强,在两个相邻省份或者城市之间如果有其中一个城市发生污染,紧邻的城市也会随之受到污染,而且污染指数不断上升,所以在治理方面相邻城市应该携手面对,一起处理保护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在城市之间联防联控做得较好的案例有:广州亚运会、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以上案例足以证明在环境空气质量保护这一方面可以选择联防联控措施。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如何高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构建立体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方法,科学管理发布与宣传,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预报水平,规范预报预警制度,注重多部门合作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所有区域之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从根本上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的准确性,更好的保障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证人们出行健康,为环保部门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系统[J].环境保护.2016(15).
[2]抓紧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J].陈斌.环境保护.2013(22).
[3]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模式及不确定性成因与改进[J].李芬芬.能源与节能.2018(12).
(作者单位: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开展
1我国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数值预报模式是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有效方法,其中源排放清单是数值预报的基础支撑,源解析是预报分析的有利辅助。我国大部分地区数值预报模式、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源解析等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这些作为支撑,预报预警工作的准确性相对较低。(2)人才问题。目前,我国预报员综合素质较低,普遍有待提高。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是多学科综合的系统业务,涵盖了环境科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我国目前多数预报员是从实验室或者其他工作岗位调配过去的,专业不对口,知识储备较少,综合评判、分析、评价等业务能力远远达不到工作要求,因此人才问题是影响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3)缺乏业务经验。国内环保部门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这方面工作时间有限,没有完整的队伍,缺乏对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等知识的了解,不曾深入研究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因素和污染途径,所以预报预警工作有待加强。
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
2.1构建立体监测网络
在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络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拓展覆盖面、功能齐全、科学合理的布局、拥有完整的指标,这样才可以保证为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准确数据。根据区域环境空气“一盘棋”的理念做到建立全方位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空间监测范围,在卫星遥感的表面建立接收器,同时还应该配置无人飞行器与探空气球,创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不断改善氧化性、理化特征和大气稳定性等标准。
2.2合理选择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方法
目前,国内空气污染预报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统计预报方法、数值模式预报方法和综合经验预报方法。(1)统计预报方法。统计预报方法主要是根据污染气象特征开发的大多以多元回归为主的各类统计预报方法。(2)数值模式预报。在大气动力学和大气化学的基础上,通过求解计算机方程来计算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称为数值模型。目前国内常用的数值模式有CMAQ、WRF/CHEM、CAMx、NAQPMS等。(3)综合经验预报。预报员在参考天气形势预报、气象要素预报和当日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如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人工加权做出的综合预报。
2.3科学管理发布与宣传
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需要加大科学管理发布与宣传的力度。不仅要让普通百姓足不出户的就能及时了解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又要避免谣言的传播,以免引起群众恐慌。特别是在重度污染的天气状况下,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出行群众的指导。另外,在宣传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方的具体预报信息,多渠道发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预防工作。在可能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时,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导群众采取正确措施。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还需要严格遵循科学原则。例如,某市建立了完备的预报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未来两天预报、一周展望、污染预警、污染临近预报等业务,便于普通群众掌握准确天气信息。
2.4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预报水平
人才培养是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根本保证,由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是多学科综合的系统业务,不仅要引进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还要加强现有预报人员的培养,建立预报系统内部长效的交流机制,每年定期举办预报集中培训和交流培训,不断提高预报员业务知识储备,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在完成日常预报工作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预报回顾总结,加强经验积累,提高预报工作水平。
2.5规范预报预警制度
不断优化预报预警制度体系,打通所有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信息的流动性。根据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相关要求,可以详细地划分出预报的使用范围,讲述会商的方式与程序;建立健全预警协调机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应对监测设备提供软硬件支持;环境监测部门和气象部门应该积极合作,一起做好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在指定的平臺输入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设置专业管理人员,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这方面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2.6注重多部门合作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
一般而言,污染物的传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的气象要素在不同天气的干扰下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传播,尤其是对近地面的大气层状态影响尤为严重,所以准确的天气预报是准确预报空气质量的关键。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资源共享制度,加强与环保、气象部门的信息交流,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进一步保证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在坚持“资源共享,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上,对于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联动机制,尽可能有效的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科学性。
2.7加强所有区域之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
国内在环境污染这方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强,在两个相邻省份或者城市之间如果有其中一个城市发生污染,紧邻的城市也会随之受到污染,而且污染指数不断上升,所以在治理方面相邻城市应该携手面对,一起处理保护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在城市之间联防联控做得较好的案例有:广州亚运会、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以上案例足以证明在环境空气质量保护这一方面可以选择联防联控措施。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如何高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构建立体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的方法,科学管理发布与宣传,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预报水平,规范预报预警制度,注重多部门合作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所有区域之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从根本上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的准确性,更好的保障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证人们出行健康,为环保部门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系统[J].环境保护.2016(15).
[2]抓紧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J].陈斌.环境保护.2013(22).
[3]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模式及不确定性成因与改进[J].李芬芬.能源与节能.2018(12).
(作者单位: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