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就其源头来说,有的来自大学、实验室的研究,有的则直接来自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推动。前者要经历从技术成果到商品、应用的转化,而后者,是需求对技术提出要求。
高峡出平湖、海底建隧道,天堑变通途、雪原修铁路……很多时候,科技创新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些改造自然、服务生活的现实需求,催生并“倒逼”着科技创新有所突破。因为技术上不创新突破,这些事就办不成、做不到。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们不要忘记,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发轫于手工工场,推动它的是工人而非科学家。
对中国来说,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方法和路径。重大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往往极其复杂,技术挑战巨大。我们自己不掌握的技术,不可能都靠引进、购买,关键核心技术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通过建设重大工程,带动协同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树”攀升速度,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
这种“工程式突破”,在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史上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实践。比如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能设计制造3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技攻关,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水利水电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的技术自主能力。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同样取得了包括海底深埋隧道在内的系列技术突破。
中国地域广大,地理条件复杂,在我国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建设重大工程,触碰到的技术领域,有些甚至屬于“无人区”,其他国家没有涉足。要推进重大工程,就必然要在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就必须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来破解,实现在“无人区”的突破,引领科技发展潮流。
比如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我国曾面对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铁路的最终建成,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使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从桥梁、大坝、隧道,到航天、探月、深海探测,上天入地,跨江跨海,这一系列重大工程,一系列对新空间的探索,都是科技创新突破的推动器,展现中国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舞台。我们相信,随着未来中国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中国科技将不断攀越新的高峰。
(节选自《长江日报》)
高峡出平湖、海底建隧道,天堑变通途、雪原修铁路……很多时候,科技创新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些改造自然、服务生活的现实需求,催生并“倒逼”着科技创新有所突破。因为技术上不创新突破,这些事就办不成、做不到。
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们不要忘记,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发轫于手工工场,推动它的是工人而非科学家。
对中国来说,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创新,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方法和路径。重大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往往极其复杂,技术挑战巨大。我们自己不掌握的技术,不可能都靠引进、购买,关键核心技术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通过建设重大工程,带动协同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从而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树”攀升速度,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
这种“工程式突破”,在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史上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实践。比如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能设计制造3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技攻关,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水利水电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的技术自主能力。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同样取得了包括海底深埋隧道在内的系列技术突破。
中国地域广大,地理条件复杂,在我国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建设重大工程,触碰到的技术领域,有些甚至屬于“无人区”,其他国家没有涉足。要推进重大工程,就必然要在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就必须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来破解,实现在“无人区”的突破,引领科技发展潮流。
比如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我国曾面对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铁路的最终建成,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使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从桥梁、大坝、隧道,到航天、探月、深海探测,上天入地,跨江跨海,这一系列重大工程,一系列对新空间的探索,都是科技创新突破的推动器,展现中国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舞台。我们相信,随着未来中国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中国科技将不断攀越新的高峰。
(节选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