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IPA的16例患儿临床资料。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16例患儿中男11例,女5例,确诊1例,临床诊断15例。宿主高危因素为:长时间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1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例,有创机械通气3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2例,麻疹2例,先天性肺发育不良1例。16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痰响)(0/7和1/7)。诊断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晕轮征"(5/9)、胸膜下楔形实变影(7/9)高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0/7和1/7)(P<0.05);抗曲霉菌治疗15 d~1个月后,空洞、"空气新月征"阳性率高于诊断时(P<0.05)。血清半乳甘露糖聚糖抗原检测阳性率高于痰培养及血清G实验(P<0.05)。13例首选伏立康唑治疗,7例有效。
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儿童IPA常见宿主高危因素。胸膜下楔形实变影、"晕轮征"及"空气新月征"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前两者在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早期更多见。血清GM实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大部分IPA患儿伏立康唑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