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集中表现,新常态的四个维度能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探索论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涵,着重论述经济新常态四个维度,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持续健康;新常态;维度;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个大逻辑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深入研究。
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他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根植于中国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发展。可以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集中表现。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尊重经济规律的发展
经济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趋势。可依据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划分为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商品生产条件下遵循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特有经济规律如有计划按比例分配、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等。人们对经济规律只能发现、认识和利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就要遭到挫折、惩罚。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必须客观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当下的中国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制度、方针、政策和計划等方面,体现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要不断创造新的财富;其次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效率要不断提高,消耗的能源资源的效率也要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不能造成更多的破坏;最后,具备前两个条件的经济发展持续的时间又持久。
1.3 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必须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够持续健康。
1.4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
经济结构优化就是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改进,使之合理有效,这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经济大厦才能够更加稳固,更加持久。
2 经济新常态四个维度
传统思维逻辑已经不能够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新思维逻辑,而这种新思维逻辑必须能够抓住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首次提出的经济新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新常态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终于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经济新常态理论基本成型,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即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质量,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即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即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准确把握新常态、深刻理解实践新常态,就是要以咬定青山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一心一意从新常态四个维度谋求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1 认识新常态四个维度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如何认识新常态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大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新特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维度,对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果断采取改革措施,这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否则就是把各种事情带上“新常态”的帽子,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法实现。
2.2 适应新常态四个维度是认识新常态的结果,是引领新常态的基础
正确的认识新常态四个维度,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做到快速适应新常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率先适应,主动适应。适应新常态不只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行动中,勇于担当,以身作则。这是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引领新常态的基础。
2.3 引领新常态四个维度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领新常态四个维度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目的。引领新常态就是要不断科学实践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新常态四个维度引领的如何,能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党。 3 维度一:经济中高速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35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一致认可,这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很多领导干部适应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速度下降是很多领导干部很难适应的,甚至是恐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各地区经济发展相互比较因素;政绩观没有改变;担心地方财力下降,自己无米下炊等等。说道底就是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在自己的小格局下考虑问题,谋一时不谋一世,谋一隅不谋全局。
经济中高速增长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经济增长,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的直接表现,是中央的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底以来,多次强调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近3年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思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增速过快,或过于追求速度,往往“萝卜快了不洗泥”,造成高耗能行业迅猛扩张,经济结构恶化,物价快速上涨;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目的是引导地方政府不要过度追求速度,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留有空间。虽然经济降速了,但我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2014年我国GDP增长7.4%,达到63.64万亿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净增加4.844万亿元,是 2014年安徽省GDP的2.32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居世界首位,远远超过美国的15.3%。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是地方政府领导要有大局观。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在改革过程中,各地要有全局观、大局观,不能打“小算盘”、“小九九”,更不允许“走过场”、“变戏法”,确保简政放权真正到位、见效。在对待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问题上,各个地方政府也要树立大局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对于中高速的理解。对于全国来说7%左右可以说是中高速,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8%到9%是中高速,关键的问题是GDP的增长速度是靠什么实现的,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有道理。三是正确判断处理控制债务风险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然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风险不同,各个地方政府要提高警惕,主动作为。四是降速与提质增效紧密结合。降速是主动降速,降多少?如何降?这些问题是各个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如本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地方主导产业特性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思路必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科学判断。
4 维度二:经济发展高质量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都在不断追求的。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就是高质量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2014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9大阶段性特征,发现有一个词很关键:质量。9大阶段性特征中有3个要点直接提到了质量,其他6个要点都间接与质量有关。而在会议公告的全文中,更是11次提到了质量。质量成了贯穿会议公告全文的主题词,从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型竞争、数量与质量效益并重、质量效率型、经济发展质量到投资质量、培训质量、有质量的教育、人力资本的质量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中的鲜明质量特征,更是强调了质量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质量首先是消费的高质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因此,现在的消费观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且安全。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其关键就是让老百姓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只有做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才能打消人们的消费顾虑,才能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
高质量其次是竞争的高质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去年5月,习近平總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其实就是质量型竞争的总引擎和总要求。去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交流中也强调,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企业要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他要求企业通过严把质量、严格管理,把自己做强做大。政府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维度三:经济结构优化
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教授说:“中国‘新常态’在本质上是一个从传统的稳态增长向新的稳态增长迈进的一个‘大转换时期’,与发达国家‘新常态’近年来所言的‘危机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别”。陈教授进一步强调,中国新常态是在全面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和新的发展源泉的过渡过程;是一个结构问题在不断凸显中得到重构的过程,一个风险在不断暴露中得到缓释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新常态的主题词是“改革”、“结构调整”,而不是“危机救助”;是一个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与宏观治理系统之间失衡的改革与大重构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新常态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改革与全面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优化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增速放慢但结构在不断优化,强调的是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这是新常态的典型特征,经济结构优化了,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增强,经济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 经济结构优化最明显表现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超过的比例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正在变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且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中央强调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但投资的节奏、结构和方向已经发生变化,速度也在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发展,后来是重化工业得到大发展,这些高耗能产业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快速缩小。
城乡结构的可喜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出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民心,赢得人民一致点赞声。这些重大举措正在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区域结构优化。我国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较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对于助力中西部地区发展,持续推进区域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6 维度四: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地方政府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发现、挖掘、培育、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大问题,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市场有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企业有活力,给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在这方面,目前实质性的一招,就是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由过去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放宽入资的条件。
二是创新有动力。首先,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其次,必须把尊重人才落到实处。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再次,必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一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是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最后,必須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重塑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角色,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划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股票发展注册制改革,让更多的有创新能力的地方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持续激活我国创新发展动力。
三是政府有作为。简政放权,各级政府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减少乃至退出直接配置资源的做法,强化市场监督功能,实现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监督,防止滥用市场权力和侵占弱者利益,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
环境和制度环境。为民服务,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各个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借智发展,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作用,加快建立智囊智库,虚心问政。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需要从市场、创新、政策三个方面共同突围,协调推进,这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持续健康;新常态;维度;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个大逻辑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深入研究。
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他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根植于中国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发展。可以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集中表现。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尊重经济规律的发展
经济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趋势。可依据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划分为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商品生产条件下遵循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特有经济规律如有计划按比例分配、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等。人们对经济规律只能发现、认识和利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就要遭到挫折、惩罚。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必须客观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当下的中国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制度、方针、政策和計划等方面,体现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要不断创造新的财富;其次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效率要不断提高,消耗的能源资源的效率也要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不能造成更多的破坏;最后,具备前两个条件的经济发展持续的时间又持久。
1.3 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必须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够持续健康。
1.4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
经济结构优化就是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改进,使之合理有效,这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经济大厦才能够更加稳固,更加持久。
2 经济新常态四个维度
传统思维逻辑已经不能够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新思维逻辑,而这种新思维逻辑必须能够抓住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首次提出的经济新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新常态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终于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经济新常态理论基本成型,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即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质量,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即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即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准确把握新常态、深刻理解实践新常态,就是要以咬定青山不动摇的决心和信心,一心一意从新常态四个维度谋求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1 认识新常态四个维度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如何认识新常态是当下中国最重要的大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新特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维度,对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果断采取改革措施,这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否则就是把各种事情带上“新常态”的帽子,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法实现。
2.2 适应新常态四个维度是认识新常态的结果,是引领新常态的基础
正确的认识新常态四个维度,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做到快速适应新常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率先适应,主动适应。适应新常态不只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行动中,勇于担当,以身作则。这是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引领新常态的基础。
2.3 引领新常态四个维度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领新常态四个维度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目的。引领新常态就是要不断科学实践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新常态四个维度引领的如何,能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党。 3 维度一:经济中高速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35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一致认可,这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很多领导干部适应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速度下降是很多领导干部很难适应的,甚至是恐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各地区经济发展相互比较因素;政绩观没有改变;担心地方财力下降,自己无米下炊等等。说道底就是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在自己的小格局下考虑问题,谋一时不谋一世,谋一隅不谋全局。
经济中高速增长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经济增长,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的直接表现,是中央的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底以来,多次强调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近3年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思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增速过快,或过于追求速度,往往“萝卜快了不洗泥”,造成高耗能行业迅猛扩张,经济结构恶化,物价快速上涨;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目的是引导地方政府不要过度追求速度,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留有空间。虽然经济降速了,但我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2014年我国GDP增长7.4%,达到63.64万亿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净增加4.844万亿元,是 2014年安徽省GDP的2.32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是27.8%,居世界首位,远远超过美国的15.3%。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是地方政府领导要有大局观。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在改革过程中,各地要有全局观、大局观,不能打“小算盘”、“小九九”,更不允许“走过场”、“变戏法”,确保简政放权真正到位、见效。在对待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问题上,各个地方政府也要树立大局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对于中高速的理解。对于全国来说7%左右可以说是中高速,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8%到9%是中高速,关键的问题是GDP的增长速度是靠什么实现的,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有道理。三是正确判断处理控制债务风险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然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风险不同,各个地方政府要提高警惕,主动作为。四是降速与提质增效紧密结合。降速是主动降速,降多少?如何降?这些问题是各个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如本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地方主导产业特性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思路必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科学判断。
4 维度二:经济发展高质量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都在不断追求的。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就是高质量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2014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9大阶段性特征,发现有一个词很关键:质量。9大阶段性特征中有3个要点直接提到了质量,其他6个要点都间接与质量有关。而在会议公告的全文中,更是11次提到了质量。质量成了贯穿会议公告全文的主题词,从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型竞争、数量与质量效益并重、质量效率型、经济发展质量到投资质量、培训质量、有质量的教育、人力资本的质量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中的鲜明质量特征,更是强调了质量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质量首先是消费的高质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因此,现在的消费观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且安全。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其关键就是让老百姓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只有做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才能打消人们的消费顾虑,才能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
高质量其次是竞争的高质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去年5月,习近平總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其实就是质量型竞争的总引擎和总要求。去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交流中也强调,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企业要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他要求企业通过严把质量、严格管理,把自己做强做大。政府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维度三:经济结构优化
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教授说:“中国‘新常态’在本质上是一个从传统的稳态增长向新的稳态增长迈进的一个‘大转换时期’,与发达国家‘新常态’近年来所言的‘危机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别”。陈教授进一步强调,中国新常态是在全面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和新的发展源泉的过渡过程;是一个结构问题在不断凸显中得到重构的过程,一个风险在不断暴露中得到缓释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新常态的主题词是“改革”、“结构调整”,而不是“危机救助”;是一个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与宏观治理系统之间失衡的改革与大重构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新常态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改革与全面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优化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增速放慢但结构在不断优化,强调的是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这是新常态的典型特征,经济结构优化了,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增强,经济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 经济结构优化最明显表现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超过的比例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正在变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且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中央强调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但投资的节奏、结构和方向已经发生变化,速度也在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发展,后来是重化工业得到大发展,这些高耗能产业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快速缩小。
城乡结构的可喜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出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民心,赢得人民一致点赞声。这些重大举措正在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区域结构优化。我国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较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对于助力中西部地区发展,持续推进区域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6 维度四: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地方政府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发现、挖掘、培育、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大问题,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市场有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企业有活力,给企业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在这方面,目前实质性的一招,就是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由过去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放宽入资的条件。
二是创新有动力。首先,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其次,必须把尊重人才落到实处。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再次,必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一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是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最后,必須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重塑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角色,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划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股票发展注册制改革,让更多的有创新能力的地方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持续激活我国创新发展动力。
三是政府有作为。简政放权,各级政府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减少乃至退出直接配置资源的做法,强化市场监督功能,实现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监督,防止滥用市场权力和侵占弱者利益,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
环境和制度环境。为民服务,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各个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借智发展,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作用,加快建立智囊智库,虚心问政。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需要从市场、创新、政策三个方面共同突围,协调推进,这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