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da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确定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的理论模型,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说明制定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所依据的因素变量。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如何从量上确定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水平。第三个问题是要说明如何根据政策执行的结果调整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货币供给增长率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其他文献
<正>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70年代以来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其内在机制至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只"黑箱"。为此,本文试图从金融资产积累的角度,剖析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以此作为打开"黑箱"的一种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资产的积累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我国金融资产有效积累的构想。
<正> 研究我国准备金制度运行不良的症结,目的是推动货币供给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准备金制度。这项研究当前已形成了准备金缴存方式、高能货币和一般货币的划分、现金资产对存款负债的制约、以及中央银行再贷款过度等几种不同观点。笔者则认为我国准备金制度运行不良的症结在于专业银行垄断、信贷计划行政管理体制的钳制、中央银行政策目标的偏离和金融法规的不完善,在此一并提出讨论,请大家批评指正。
<正> 流通中货币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即指中央银行发行库之外的全部现金,与现金发行量同义。 1984年以来,特别是1988年,我国流通中货币量激增,与此相伴随的是物阶指数的大幅度上升。于是,流通中货币控制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流通中货币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货币指标,故必须强化行政手段,予以严格控制。去年下半
1988年下半年以来,企业集资活动日趋活跃,以其规模大、范围广和发展速度快而被称为"集资热"。当前"集资热"的兴起,对经济、金融以及企业本身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经济、金融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几个月来,本刊收到了主要来自金融界的大量稿件,对当前"集资热"进行了种种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当前"集资热"的利弊,使之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宏观调控,以及使上述来稿内容尽可能多地与广大读者见面,本刊特以"专题笔谈"的形式将来稿内容整理如下
<正> 去年是我国金融系统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严峻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下,交行的国内、外业务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令人欣慰的是,交行四十多个分、支机构基本上没有出现红字,没有一家提不出现。原因何在?基本的一条是交行在业务开拓的同时,探索和加强了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自我约束机制。
<正>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必须紧缩信贷规模,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谁也不会怀疑。可是,到底怎么紧缩,紧缩到什么程度,恐怕就比较难以掌握了。当前,缺钱、缺电、缺原材料这三根绳索已经捆得不少企业难以施展身手,失去了勃勃生气。有人说紧缩难免使生产"滑坡",不紧缩难以控制通货膨胀,两害相较择其轻,只有选择紧缩。但过度紧缩、"一刀切"地紧
<正> 一、通货膨胀冲击下形成的两个强烈反差 1988年,我国金融业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巨大冲击,形成了两个强烈反差。反差之一,存贷款增量由存大于贷变为贷大于存。1987年,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存款增长607亿元,贷款增长576亿元,存款增量大干贷款增量31亿元。然而,时间仅仅只过去一年,面对高达15%以上的物价指数,抢购、挤兑、惜售和囤集商品现象接连发生,储蓄存款三次"滑坡",对公存款大起大落。1988年,全国工商银行存款增长443亿元,贷款增长607亿
<正> 一是运用新的结算办法办理汇票安全性差。新的结算办法虽然把办理汇票改为压数,但不需再编制联行密押。在目前犯罪分子作案目标转向银行的情况下,仅靠在汇票
<正> 从笔者调查到的现实情况和接触到的资料分析,目前企业转移资金,以对付银行、信用社收回贷款的主要形式有: 1.利用辅助帐户转移资金。由于企业同开设基本帐户的银行、信用社一般既有存款关系,又有贷款关系;但与开设辅助帐户的
<正> 外债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对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一般来说,成功的外债规模控制将有赖于适当的外债战略的制订、健全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以及对外债借入环节的有效管理这三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