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其逐渐丰富和完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新
只有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才会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目前,在一些教师身上仍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问题。教师的话似乎代表了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大家习惯于权威定论,一味强调标准答案、正确思路和规范格式;课堂上,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和辩论的机会,没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他们能创新吗?因此,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活动空间、表现机会、创造信心、成功体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生活经历、个性等不同,学生的审美心理具有个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个性,特别是创新精神,教师怀着谨慎和虚心的态度去扶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行改变他们的意见,对学生不完善的想法不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提出参考意见,对那些巧妙构思和提问则予以肯定和表扬,以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多次训练中,学生的脑筋被一次又一次地开动起来,思维一次比一次敏捷,作品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学生的思维从逻辑推理的束缚下暂时解脱出来,情感和表象积极活跃起来,这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造就了一种有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具备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而独特的想法,提出创造性见解。有的人尽管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能力较强,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则未必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平面构成》一课是在重复骨格中进行面的重复构成或近似构成设计的。它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之一的正方形进行分解,在规定数量、规定大小的一面涂黑的小纸片上,用线分割,然后粘贴组合,创造出不同个性的新形态。这种活动突破了一般形象思维再现自然的习惯方式。正方形是抽象形,它不具备自然形的象形性,因此,构图、想象的过程不受具象的局限和束缚,更为自由和开阔。以线形分割平面,形成巧合性,而且必须具有严密性,这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分解后的抽象形是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基本形,这是最基本、单纯的形,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是寻找造形因素的起点。在组合造形阶段,从一个形象入手,联想到产生的第二个形象,再由第二个形象联想到第三个形象、第四个形象……这种联想凝聚着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体验、感受。有时,一种设计方案确定后仍不满意,就得推翻这一方案,重新设计,直到产生理想的审美感受为止。可见,这种美术创作思维方式是创造性的、无限的,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自由展开,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创新
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热烈、坦诚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以民主的、宽裕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把思想表达出来,就能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获得了创造性的成功后,会逐渐提高创新兴趣,不断发展,使学生乐于创新。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被学生的兴趣所限制,而是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兴趣去发展学生更加广阔的知识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的创新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其教育对象是面向所有的教育者,我们应该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由“知”的目标向“好”(乐趣)和“乐”(情感)的目标靠近,引导学生美术的兴趣进而培养起终身的审美趣味和善意的人格品质,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有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些富含创新意识的作品在课堂上或画廊中展示出来,许多作品虽不尽善尽美但带有明显的个性,给人无穷的遐想,学生在群体创作中相互欣赏,相互传达审美感受,丰富了各自的想象力,树立了他们创新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力的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放开思考、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继承”,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创新就应大胆否定过去,强调继承就会扼杀创新,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样的创新成就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不是与旧知识、旧理论一刀两断,也不是前无古人的独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是学习、继承基础上去粗取精,发展完善。针对美术教学而言,就应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类比模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种方法。类比模拟就是善于从自然界或已有的成果中寻求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加以模拟,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模拟是创造的先导,但我们所追求的不单单是模仿,而是在摹仿中创新。在手工制作课上,有的学生根据别人的作品“克隆”作品,用铅笔屑、瓜子壳、包装纸等粘贴作业,尽管很象,但无创新意识。有个同学却独辟蹊径,用河蚌内壳制作了一套贴画时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可得到不同的效果,她的这种思路就遵循“临摹——类比模拟--创新”的思路。
学习美术创作最能打破表现模式,为突破模式的桎梏打下创造性观念的心理基础。美术创作是以情感为动力,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想象等各种心理功能的协调活动。学生的创作动机是出于他们对美的兴趣、热爱和追求,思维是自由的。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等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提高理性认识,要掌握有关理论,要明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要注意美术学科的特色。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需要师生在教与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一中学)
一、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新
只有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才会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目前,在一些教师身上仍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问题。教师的话似乎代表了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大家习惯于权威定论,一味强调标准答案、正确思路和规范格式;课堂上,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和辩论的机会,没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他们能创新吗?因此,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活动空间、表现机会、创造信心、成功体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生活经历、个性等不同,学生的审美心理具有个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个性,特别是创新精神,教师怀着谨慎和虚心的态度去扶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行改变他们的意见,对学生不完善的想法不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提出参考意见,对那些巧妙构思和提问则予以肯定和表扬,以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多次训练中,学生的脑筋被一次又一次地开动起来,思维一次比一次敏捷,作品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学生的思维从逻辑推理的束缚下暂时解脱出来,情感和表象积极活跃起来,这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造就了一种有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具备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而独特的想法,提出创造性见解。有的人尽管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能力较强,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则未必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平面构成》一课是在重复骨格中进行面的重复构成或近似构成设计的。它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之一的正方形进行分解,在规定数量、规定大小的一面涂黑的小纸片上,用线分割,然后粘贴组合,创造出不同个性的新形态。这种活动突破了一般形象思维再现自然的习惯方式。正方形是抽象形,它不具备自然形的象形性,因此,构图、想象的过程不受具象的局限和束缚,更为自由和开阔。以线形分割平面,形成巧合性,而且必须具有严密性,这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分解后的抽象形是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基本形,这是最基本、单纯的形,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是寻找造形因素的起点。在组合造形阶段,从一个形象入手,联想到产生的第二个形象,再由第二个形象联想到第三个形象、第四个形象……这种联想凝聚着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体验、感受。有时,一种设计方案确定后仍不满意,就得推翻这一方案,重新设计,直到产生理想的审美感受为止。可见,这种美术创作思维方式是创造性的、无限的,它可以使学生的想象自由展开,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创新
如果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热烈、坦诚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以民主的、宽裕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把思想表达出来,就能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获得了创造性的成功后,会逐渐提高创新兴趣,不断发展,使学生乐于创新。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被学生的兴趣所限制,而是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兴趣去发展学生更加广阔的知识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的创新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其教育对象是面向所有的教育者,我们应该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由“知”的目标向“好”(乐趣)和“乐”(情感)的目标靠近,引导学生美术的兴趣进而培养起终身的审美趣味和善意的人格品质,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有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些富含创新意识的作品在课堂上或画廊中展示出来,许多作品虽不尽善尽美但带有明显的个性,给人无穷的遐想,学生在群体创作中相互欣赏,相互传达审美感受,丰富了各自的想象力,树立了他们创新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力的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放开思考、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继承”,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创新就应大胆否定过去,强调继承就会扼杀创新,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样的创新成就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不是与旧知识、旧理论一刀两断,也不是前无古人的独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是学习、继承基础上去粗取精,发展完善。针对美术教学而言,就应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类比模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种方法。类比模拟就是善于从自然界或已有的成果中寻求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加以模拟,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模拟是创造的先导,但我们所追求的不单单是模仿,而是在摹仿中创新。在手工制作课上,有的学生根据别人的作品“克隆”作品,用铅笔屑、瓜子壳、包装纸等粘贴作业,尽管很象,但无创新意识。有个同学却独辟蹊径,用河蚌内壳制作了一套贴画时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可得到不同的效果,她的这种思路就遵循“临摹——类比模拟--创新”的思路。
学习美术创作最能打破表现模式,为突破模式的桎梏打下创造性观念的心理基础。美术创作是以情感为动力,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想象等各种心理功能的协调活动。学生的创作动机是出于他们对美的兴趣、热爱和追求,思维是自由的。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等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提高理性认识,要掌握有关理论,要明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要注意美术学科的特色。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需要师生在教与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一中学)